用心体会生命中的感动
用一下午的时间阅读完了《文子与浩森一起走》——在图书馆。一次次落泪,一次次笑出声。跟随着文子和浩森的语言,行走在他们的生活中,却也是自己的生活。没有谁和谁的生活是截然不同,也没有谁和谁的生活是完全一样。
书中浩森(我猜笔者应该是浩森吧)用自己的文字描绘着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点滴温暖。没有华丽的辞藻的堆砌。但在字里行间中笔者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了很多在我内心涌动却无法用文字精确表达的小细节、小感动。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在短短的文字中得到如此多的正能量的原因。趁着此时心中的感动尚存,将它们记录下来吧。(管他的作业,whatever!)
全书应该分为两部分吧。第一部分是讲述了文子与浩森在全国巡拍的道路上的一些点滴感触。每段故事都在北京寒冷的雪后给了我很多的温暖。
飞机姐姐和飞机哥哥给我如电视剧般的画面感。很喜欢文中飞机姐姐说的这样一句话“这个航站楼下面一层出发,上面一层到达,相隔咫尺,却是迥然不同的世界,有离别的眼泪,也有相拥的幸福,仿佛天堂和人间仅隔一层云。文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是同一句话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感动并非在于情侣之间的分离,而是每次离家和回家时的画面。每次回家走出双流机场候机楼的那一刻起,双眼就开始不停地张望。伴随着心中的紧张与开心,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翘首以盼的父母。当眼睛对视的那一刻,嘴角间浮出一丝的微笑。此时心中的激动翻涌,却在表面装作镇定。但是就在还有二十米的时候,这种激动却无法抑制。一路小跑奔进父母怀中。一声”爸,妈“之后的拥抱、欢笑和亲吻(我们家喜欢行面颊礼,表达直接)。此时也顾不得旁人的眼光,只想好好享受父母的气息和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发现老爸的皱纹又多了,皮肤没有那么紧致了;老妈的脸上出现了未见的斑点,皮肤依然水润,但是隐约在眼角挤出了条条皱纹。一阵鼻酸后,深吸一口气,挽着爸妈回家。
而离开却总是伤感的。本来抑制以为自己是大鹏,能不顾一切展翅飞翔。我曾有豪言壮志”成都是困不住我的心的“。但是慢慢地,这个地方,这里温暖的家,成为了很多事情的牵挂。每次走入安检通道后,都不敢回头。转身再见后再多的难过都必须忍住,因为转身的那一刻,说出再见的那一霎我就离开家了。离开家的人是男人不再是男孩了。只希望爸妈都能过得好好的。
果果和西西的经历又是一部电视剧。十分赞叹文子和浩森是怎样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在这短短的一生中遇到这么多感动。而我只能隔着纸张去感受。从高中到毕业——11年——能牵手一直走下来的真的是凤毛菱角。不去探究他们如何在异国的情况下坚持了这么久,但是作为旁人能够体会的纠结是少之又少的。两人的爱情带来的感动在原文中已经能够完全体现,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只希望两人能够永远幸福。
《走,回家》再次戳中”家“这一泪点。”无论开心、悲伤、安逸辛苦,这都是家。随时都可以回来,不需要原因。“就是那颗催泪弹。除了内容外,还因为这是父亲的短信。浩森的父亲和我父亲很像。即使对于我和父母经常以朋友相处的家庭来说,父亲的爱依然不会像母亲的爱那样表现的这么直接。在来到北京后,很多次收到父亲的短信,有时候是对健康的提醒,有时候是对人生的指引。字很少,但是句句直指心窝。每次收到父亲的短信的都会捧着阅读很久,一遍又一遍,希望读出更多的话语。
在《成为更好的人》中提到了同志这样一个话题。近几年社会渐渐开始关心这样的一个团体,也有越来越多人人走出来,愿意坦言自己是同志,也很开心看到虽不多但是家庭开始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的例子。现在和同学吃饭,桌上话题往往会谈论到这个问题上。一直对于同志的想法是,只要你们相互喜欢,只要你们幸福,就不回头得走下去。即使现在看来有 太多的阻碍,但是总有一天能够看到天晴的。拥有这样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周围的人。在进入大学后,渐渐的身边有朋友开始接受自己同志的身份,并且从最开始的茫然到后面的释然。但是最终当他们成为适婚青年的时候,会遭遇到家庭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给父母一个交代。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无后为大》,也许看了这本书之后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我只希望我周围的朋友能够开心就行,无论你是gay or straight。
读完《青春不散场》我思考了很久,关于自己梦想的坚守。这样一个教书的经历,在上一个暑假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感动。这一次经历也达成了我上大学给自己定的唯一的必须完成的事情——支教一次。教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即使前晚你备课备得再晚,早上起床有千万个不愿意,头脑是有多不清醒。当作为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当双脚踏上讲台的时候,你只知道自己必须要用百分百的精神去面对这样一双双眼睛。那段时间上完课,回到宿舍感觉简直就被抽干了一样,但是第二天又会在讲台上拿出自己最大的嗓门,用尽自己所有的只是解答孩子们抛来的一个个稚嫩的问题。只希望自己能把这个做公益的目标坚持下去。其实今天读到这里的时候很想念那些孩子们,很久没有和他们联系了。下个暑假回去看看他们吧,或者再组织一帮人去当一次老师。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知道这本书很偶然。最开始关注MOON是在豆瓣上面看到文子和浩森很多好看的作品,那天看到MOON发的那篇《给爸爸》很感动。于是想通过这本书更多得去了解笔者的经历和作品。预示就带着脑残粉的激动冲上卓越预定。结果当卓越说要推迟发货的时候好难过,因为那几天一直在期待着这本书。现在终于看完啦!谢谢文子和浩森带给我的这些感触。也让我欣赏到了很多好的作品。大学这两年拿着单反东拍西拍,拍了一堆没法看的东西。好想找个方法学习一下呀!太羡慕他们能拍出这么好看的作品!
书中浩森(我猜笔者应该是浩森吧)用自己的文字描绘着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点滴温暖。没有华丽的辞藻的堆砌。但在字里行间中笔者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了很多在我内心涌动却无法用文字精确表达的小细节、小感动。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在短短的文字中得到如此多的正能量的原因。趁着此时心中的感动尚存,将它们记录下来吧。(管他的作业,whatever!)
全书应该分为两部分吧。第一部分是讲述了文子与浩森在全国巡拍的道路上的一些点滴感触。每段故事都在北京寒冷的雪后给了我很多的温暖。
飞机姐姐和飞机哥哥给我如电视剧般的画面感。很喜欢文中飞机姐姐说的这样一句话“这个航站楼下面一层出发,上面一层到达,相隔咫尺,却是迥然不同的世界,有离别的眼泪,也有相拥的幸福,仿佛天堂和人间仅隔一层云。文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是同一句话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感动并非在于情侣之间的分离,而是每次离家和回家时的画面。每次回家走出双流机场候机楼的那一刻起,双眼就开始不停地张望。伴随着心中的紧张与开心,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翘首以盼的父母。当眼睛对视的那一刻,嘴角间浮出一丝的微笑。此时心中的激动翻涌,却在表面装作镇定。但是就在还有二十米的时候,这种激动却无法抑制。一路小跑奔进父母怀中。一声”爸,妈“之后的拥抱、欢笑和亲吻(我们家喜欢行面颊礼,表达直接)。此时也顾不得旁人的眼光,只想好好享受父母的气息和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发现老爸的皱纹又多了,皮肤没有那么紧致了;老妈的脸上出现了未见的斑点,皮肤依然水润,但是隐约在眼角挤出了条条皱纹。一阵鼻酸后,深吸一口气,挽着爸妈回家。
而离开却总是伤感的。本来抑制以为自己是大鹏,能不顾一切展翅飞翔。我曾有豪言壮志”成都是困不住我的心的“。但是慢慢地,这个地方,这里温暖的家,成为了很多事情的牵挂。每次走入安检通道后,都不敢回头。转身再见后再多的难过都必须忍住,因为转身的那一刻,说出再见的那一霎我就离开家了。离开家的人是男人不再是男孩了。只希望爸妈都能过得好好的。
果果和西西的经历又是一部电视剧。十分赞叹文子和浩森是怎样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在这短短的一生中遇到这么多感动。而我只能隔着纸张去感受。从高中到毕业——11年——能牵手一直走下来的真的是凤毛菱角。不去探究他们如何在异国的情况下坚持了这么久,但是作为旁人能够体会的纠结是少之又少的。两人的爱情带来的感动在原文中已经能够完全体现,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只希望两人能够永远幸福。
《走,回家》再次戳中”家“这一泪点。”无论开心、悲伤、安逸辛苦,这都是家。随时都可以回来,不需要原因。“就是那颗催泪弹。除了内容外,还因为这是父亲的短信。浩森的父亲和我父亲很像。即使对于我和父母经常以朋友相处的家庭来说,父亲的爱依然不会像母亲的爱那样表现的这么直接。在来到北京后,很多次收到父亲的短信,有时候是对健康的提醒,有时候是对人生的指引。字很少,但是句句直指心窝。每次收到父亲的短信的都会捧着阅读很久,一遍又一遍,希望读出更多的话语。
在《成为更好的人》中提到了同志这样一个话题。近几年社会渐渐开始关心这样的一个团体,也有越来越多人人走出来,愿意坦言自己是同志,也很开心看到虽不多但是家庭开始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的例子。现在和同学吃饭,桌上话题往往会谈论到这个问题上。一直对于同志的想法是,只要你们相互喜欢,只要你们幸福,就不回头得走下去。即使现在看来有 太多的阻碍,但是总有一天能够看到天晴的。拥有这样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周围的人。在进入大学后,渐渐的身边有朋友开始接受自己同志的身份,并且从最开始的茫然到后面的释然。但是最终当他们成为适婚青年的时候,会遭遇到家庭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给父母一个交代。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无后为大》,也许看了这本书之后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我只希望我周围的朋友能够开心就行,无论你是gay or straight。
读完《青春不散场》我思考了很久,关于自己梦想的坚守。这样一个教书的经历,在上一个暑假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感动。这一次经历也达成了我上大学给自己定的唯一的必须完成的事情——支教一次。教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即使前晚你备课备得再晚,早上起床有千万个不愿意,头脑是有多不清醒。当作为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当双脚踏上讲台的时候,你只知道自己必须要用百分百的精神去面对这样一双双眼睛。那段时间上完课,回到宿舍感觉简直就被抽干了一样,但是第二天又会在讲台上拿出自己最大的嗓门,用尽自己所有的只是解答孩子们抛来的一个个稚嫩的问题。只希望自己能把这个做公益的目标坚持下去。其实今天读到这里的时候很想念那些孩子们,很久没有和他们联系了。下个暑假回去看看他们吧,或者再组织一帮人去当一次老师。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知道这本书很偶然。最开始关注MOON是在豆瓣上面看到文子和浩森很多好看的作品,那天看到MOON发的那篇《给爸爸》很感动。于是想通过这本书更多得去了解笔者的经历和作品。预示就带着脑残粉的激动冲上卓越预定。结果当卓越说要推迟发货的时候好难过,因为那几天一直在期待着这本书。现在终于看完啦!谢谢文子和浩森带给我的这些感触。也让我欣赏到了很多好的作品。大学这两年拿着单反东拍西拍,拍了一堆没法看的东西。好想找个方法学习一下呀!太羡慕他们能拍出这么好看的作品!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