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回忆录
一位母亲的回忆录
评《张纯如》
10年前读《南京大屠杀》(一位好友传给我的pdf电子版),当时的感觉便是写得如此真实,对于一名美籍华人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书,真的很不容易。当时不知道的是,在给作者张纯如带来声誉的同时,这本书曾经在国际上掀起波澜,并给作者带来了很多人身上的攻击。2年多后惊闻张纯如自杀,除了震惊、惋惜之外,却是表达不出别的什么感情了。当时的我开始忙于工作,奔波于城市的角落与角落之间,生活的压力慢慢淡化了那份震惊和惋惜。拿到这本《张纯如》的书,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看《南京大屠杀》的悲愤以及对于张纯如的尊敬,惊闻张纯如自杀噩耗的惋惜。
这本《张纯如》其实是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心爱的女人的一个回忆,从她出生开始的点滴记录,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进步,到成名之后的生活片段,直到她自己走向天堂的不归路。配合着书中的一些照片,在这位妈妈的回忆中,每个读者都可以勾勒出一个他们对于张纯如的印象:一位从小就有文学爱好的学生,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说出真话的新闻从业者,一位从事历史研究并成功揭开1937年南京大屠杀秘密的作家,一位饱受外界压力,因为抑郁而服药、因为服药最后走向自杀的悲剧人物。她是我们的同胞,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于中国的了解,不亚于我们;她有着良好的家教,虽然在美国接受教育,但也中国做出了她的贡献。
这本《张纯如》也算是解开了张纯如自杀的谜团,那么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正享受着极高荣誉的畅销书作者,怎么会如此轻易走向自杀?那么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敢于伸张正义的勇士怎么会选择放弃自我?生活的吊诡也许就在于此,生活不仅是祸福相依,更令人不可琢磨的是对于人类的各种作弄。她确实享受了很多的荣誉,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面对各种责难一一化解,但是对于自己心中的苦闷却无能排解;她选择通过药物治疗她的抑郁,却没想到这种药物治疗加速了她的灭亡。西方的言论自由确实给很多人更多表达的平台,但同时夹杂着威胁、恐吓的表达,也是加剧作者抑郁的重要原因;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最近屡屡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一样。
信念再进一步是信仰。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历史也不会忘记她。
2012-12-25
评《张纯如》
10年前读《南京大屠杀》(一位好友传给我的pdf电子版),当时的感觉便是写得如此真实,对于一名美籍华人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书,真的很不容易。当时不知道的是,在给作者张纯如带来声誉的同时,这本书曾经在国际上掀起波澜,并给作者带来了很多人身上的攻击。2年多后惊闻张纯如自杀,除了震惊、惋惜之外,却是表达不出别的什么感情了。当时的我开始忙于工作,奔波于城市的角落与角落之间,生活的压力慢慢淡化了那份震惊和惋惜。拿到这本《张纯如》的书,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看《南京大屠杀》的悲愤以及对于张纯如的尊敬,惊闻张纯如自杀噩耗的惋惜。
这本《张纯如》其实是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心爱的女人的一个回忆,从她出生开始的点滴记录,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进步,到成名之后的生活片段,直到她自己走向天堂的不归路。配合着书中的一些照片,在这位妈妈的回忆中,每个读者都可以勾勒出一个他们对于张纯如的印象:一位从小就有文学爱好的学生,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说出真话的新闻从业者,一位从事历史研究并成功揭开1937年南京大屠杀秘密的作家,一位饱受外界压力,因为抑郁而服药、因为服药最后走向自杀的悲剧人物。她是我们的同胞,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于中国的了解,不亚于我们;她有着良好的家教,虽然在美国接受教育,但也中国做出了她的贡献。
这本《张纯如》也算是解开了张纯如自杀的谜团,那么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正享受着极高荣誉的畅销书作者,怎么会如此轻易走向自杀?那么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敢于伸张正义的勇士怎么会选择放弃自我?生活的吊诡也许就在于此,生活不仅是祸福相依,更令人不可琢磨的是对于人类的各种作弄。她确实享受了很多的荣誉,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面对各种责难一一化解,但是对于自己心中的苦闷却无能排解;她选择通过药物治疗她的抑郁,却没想到这种药物治疗加速了她的灭亡。西方的言论自由确实给很多人更多表达的平台,但同时夹杂着威胁、恐吓的表达,也是加剧作者抑郁的重要原因;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最近屡屡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一样。
信念再进一步是信仰。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历史也不会忘记她。
2012-12-25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