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艺术——评《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与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故事全集”不同,《我,机器人》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通过“我”和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的谈话,回忆她在美国机器人公司所遇见的机器人。
苏珊是一个女工作狂,全身心投入机器人心理学研究。她认为机器人更值得信任,她说:“对你而言,机器人就是机器人。……人类制造的!若有必要,也由人类消灭!但你不曾和他们一起工作过,所以你不了解他们。他们是比我们更纯洁、更优秀的品种。”这是苏珊与其他科学家的区别,她更有“人”味儿,更尊重机器人,这也奠定了整本小说的感情基调。
《我,机器人》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往往是通过对话表现。例如《小机》中,威斯顿先生由于职业原因,在对待机器人态度上是肯定的,对话也是正面、有力;相反,威斯顿太太害怕把女儿交到“一团烂铁”手上不安全,处处贬低小机。
在《骗子》这篇故事中,长期处在基层的玛格特,仅仅因为一个能看透心灵的机器人的善意谎言,就把不择手段往上爬的野心在对话中展露无疑,同玛格特的急切贪婪相比,苏珊冷静而绝望,她被机器人厄尔彻底伤心的冷酷表情历历如在眼前。
《我,机器人》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甚至通过对话来展开悬念。《消失无踪》中追捕一个没有“第一法则”约束的机器人,由对话继续维持整个叙事的平衡,又极好地控制了悬念,直到最后这个危险的机器人落入“法网”。
对话讲求的是现实感,丰富的语言可以加强人物间的交流沟通,更容易将环境氛围体现出来。在《转圈圈》中,对水星的外部环境和不听话的机器人几乎都是白描,一笔带过,却能把读者带入紧张无比的氛围当中,仿佛身临其境。这不能不说是阿西莫夫对话体艺术的又一大功劳。
从严谨而有序的逻辑层面看,“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精美、毫无缺陷,被奉为金科玉律。实际上,这几条定律在各种不同的特殊场合下却会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一次次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机器人们抓狂不已。
人类既然制造出机器人,那么如何维持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平衡?如何让机器人也具有“存在”和“身份”?如何避免出现《消失无踪》中那个根本没有在大脑中植入“第一法则”的机器人?甚至,如何避免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
或许,人类理性思维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苏珊是一个女工作狂,全身心投入机器人心理学研究。她认为机器人更值得信任,她说:“对你而言,机器人就是机器人。……人类制造的!若有必要,也由人类消灭!但你不曾和他们一起工作过,所以你不了解他们。他们是比我们更纯洁、更优秀的品种。”这是苏珊与其他科学家的区别,她更有“人”味儿,更尊重机器人,这也奠定了整本小说的感情基调。
《我,机器人》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往往是通过对话表现。例如《小机》中,威斯顿先生由于职业原因,在对待机器人态度上是肯定的,对话也是正面、有力;相反,威斯顿太太害怕把女儿交到“一团烂铁”手上不安全,处处贬低小机。
在《骗子》这篇故事中,长期处在基层的玛格特,仅仅因为一个能看透心灵的机器人的善意谎言,就把不择手段往上爬的野心在对话中展露无疑,同玛格特的急切贪婪相比,苏珊冷静而绝望,她被机器人厄尔彻底伤心的冷酷表情历历如在眼前。
《我,机器人》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甚至通过对话来展开悬念。《消失无踪》中追捕一个没有“第一法则”约束的机器人,由对话继续维持整个叙事的平衡,又极好地控制了悬念,直到最后这个危险的机器人落入“法网”。
对话讲求的是现实感,丰富的语言可以加强人物间的交流沟通,更容易将环境氛围体现出来。在《转圈圈》中,对水星的外部环境和不听话的机器人几乎都是白描,一笔带过,却能把读者带入紧张无比的氛围当中,仿佛身临其境。这不能不说是阿西莫夫对话体艺术的又一大功劳。
从严谨而有序的逻辑层面看,“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精美、毫无缺陷,被奉为金科玉律。实际上,这几条定律在各种不同的特殊场合下却会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一次次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机器人们抓狂不已。
人类既然制造出机器人,那么如何维持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平衡?如何让机器人也具有“存在”和“身份”?如何避免出现《消失无踪》中那个根本没有在大脑中植入“第一法则”的机器人?甚至,如何避免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
或许,人类理性思维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