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历史是少数人推动的

小寒的第二天,北京下起了雪,不那么大,却也纷纷扬扬的。下雪天缩在屋里看大部头,最是惬意。
非常佩服那些传世的鸿篇巨著,开篇几句,就能把错综复杂的背景铺垫在你眼前,好像大画家那挥洒的笔墨,疏疏落落就给勾勒出一个画面来,让人一下子仿佛置身于那浩浩荡荡销烟滚滚的年头,为即将到来的灾难或纠结或惊恐。比如《双城记》的那句“这是美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不例外,这本《金融之王》以引用的凯恩斯作品的一句话开始:“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章节,在1914年8月走到了尽头。”
20世纪前50年,会不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各行各业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大人物,哪像我们今天,枯燥平面的小人物充斥世道。
故事中有战争、有国家之间的博弈,人物是手握大权的大银行家、各国首脑、以及颇具争议的经济学家,情节又是如此跌宕起伏。就像看一出轰轰烈烈的大戏,更何况故事本身还是史实。真是令人废寝忘食的一本好书。
利雅卡特是职业投资经理人,曾任世界银行投行部主管,如今又无意成了最佳商业图书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普利策奖得主。该书从金融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大萧条,美、英、法、德几位中央银行家(包括美联储主席)为主角,同时对他们的批评基调贯穿全书。
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大相同,利雅卡特认为,从巴黎和会(《凡赛尔条约》)开始,战争赔款的安排导致德国欠下英、法巨额债务,而英、法因为战争借款又欠下美国巨额债务,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美国因为参战较晚国力无损,又因为借债给协约国而大发战争横财,黄金储备爆增,对比英法德稀薄的黄金储备,分配严重失衡。同时,经济总量大幅增加,黄金供应已经远远赶不上其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四大央行银行家(当然背后是总统或首相的支持)执意重建金本位制,最终导致美国股市泡沫,引发了美英法德经济衰退。
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位直到今天依然是神一般的人物横空出世,那就是凯恩斯。20世纪经济学界卷轴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位。同许多才华横溢,天赋异秉的天才一样,凯恩斯桀骜不驯,被许多银行家视为异类。他的见解若被采用,或可以避免后来的大萧条,可惜他还不是“主角”。所以当他在《货币改革论》中与金本位唱反调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在听他说话。直到十年之后,史实用悲剧证明了凯恩斯才是那个看穿货币表相、为金融改革指明方向的人。
以前学萨谬尔森版的经济学,理论没认真学到多少,倒是很喜欢读那些安插在书缝间的经济学名家轶事,比如像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这样的人物,读到他们的故事总是令人脑袋一热,崇拜不已。
回过头来,为什么我的老行当,那些语言学和文论的书就不能编得这么有趣呢。都是干巴巴的人物,干巴巴的理论。即便我出于好奇课余像狗仔队一样了解他们的生平,似乎除了乔姆斯基,不见得其它人的生活有多姿多彩的。有时候我觉得大家都在扮高深,明明是很通俗的道理,非要编造出一套复杂的理论,加上晦涩的专业名词来表述。就没有哪一位大人物让你觉得说,“啊,我以后要成为像ta一样的人物!”真是遗憾。
非常佩服那些传世的鸿篇巨著,开篇几句,就能把错综复杂的背景铺垫在你眼前,好像大画家那挥洒的笔墨,疏疏落落就给勾勒出一个画面来,让人一下子仿佛置身于那浩浩荡荡销烟滚滚的年头,为即将到来的灾难或纠结或惊恐。比如《双城记》的那句“这是美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不例外,这本《金融之王》以引用的凯恩斯作品的一句话开始:“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章节,在1914年8月走到了尽头。”
20世纪前50年,会不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各行各业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大人物,哪像我们今天,枯燥平面的小人物充斥世道。
故事中有战争、有国家之间的博弈,人物是手握大权的大银行家、各国首脑、以及颇具争议的经济学家,情节又是如此跌宕起伏。就像看一出轰轰烈烈的大戏,更何况故事本身还是史实。真是令人废寝忘食的一本好书。
利雅卡特是职业投资经理人,曾任世界银行投行部主管,如今又无意成了最佳商业图书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普利策奖得主。该书从金融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大萧条,美、英、法、德几位中央银行家(包括美联储主席)为主角,同时对他们的批评基调贯穿全书。
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大相同,利雅卡特认为,从巴黎和会(《凡赛尔条约》)开始,战争赔款的安排导致德国欠下英、法巨额债务,而英、法因为战争借款又欠下美国巨额债务,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美国因为参战较晚国力无损,又因为借债给协约国而大发战争横财,黄金储备爆增,对比英法德稀薄的黄金储备,分配严重失衡。同时,经济总量大幅增加,黄金供应已经远远赶不上其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四大央行银行家(当然背后是总统或首相的支持)执意重建金本位制,最终导致美国股市泡沫,引发了美英法德经济衰退。
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位直到今天依然是神一般的人物横空出世,那就是凯恩斯。20世纪经济学界卷轴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位。同许多才华横溢,天赋异秉的天才一样,凯恩斯桀骜不驯,被许多银行家视为异类。他的见解若被采用,或可以避免后来的大萧条,可惜他还不是“主角”。所以当他在《货币改革论》中与金本位唱反调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在听他说话。直到十年之后,史实用悲剧证明了凯恩斯才是那个看穿货币表相、为金融改革指明方向的人。
以前学萨谬尔森版的经济学,理论没认真学到多少,倒是很喜欢读那些安插在书缝间的经济学名家轶事,比如像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这样的人物,读到他们的故事总是令人脑袋一热,崇拜不已。
回过头来,为什么我的老行当,那些语言学和文论的书就不能编得这么有趣呢。都是干巴巴的人物,干巴巴的理论。即便我出于好奇课余像狗仔队一样了解他们的生平,似乎除了乔姆斯基,不见得其它人的生活有多姿多彩的。有时候我觉得大家都在扮高深,明明是很通俗的道理,非要编造出一套复杂的理论,加上晦涩的专业名词来表述。就没有哪一位大人物让你觉得说,“啊,我以后要成为像ta一样的人物!”真是遗憾。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