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学,远离迷信/励志/鸡血

算算我看“鸡汤”类型的书也有好多年了,最早从小学开始,读者、青年文摘、知音(好吧我真的看过知音)、卡耐基、希尔拿破仑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作者和编者。在没有分辨能力的年代,我接受一切能找到的文字,后来接触更多有关心理学、伪心理学、灵修、禅修等等。
于是乎,三观从那时起就很混乱无逻辑,时而热血沸腾相信“我是最棒的”,时而情绪低落发现自己自卑内向不敢说话,一直挣扎着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但却常常内外交困不知所措。
励志成功学说:相信自己,努力就能成功。(我不知道怎样叫相信,什么是自己,怎样是成功?)
灵修说:追随内心,寻找真我。(我的内心一团糟,真我是什么样的?)
佛说:四大皆空。(那我干嘛活着?)
日复一日,我一边试图从各种书中寻找答案,一边试着平衡体内各种混乱,遗憾的是,一直无解。
我不乐观,不积极,不开朗,不善交际,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想努力没有方向,我盼着世界末日降临但是失望了,这就是所谓的“不成功”吧,而且更糟的是,我不接受自己的“不成功”。如果我能安于此,也许没那么多痛苦,混日子也是一种生活么!
以下体会来自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真实的幸福》。
看到作者通过严谨的可控的实验来研究习得性无助和乐观,我想起以前看的《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中讲到什么是科学实验,在这里有了直接的体会。赛里格曼得出的结论不是通过个人体验、顿悟、第六感觉得来的,而是通过科学实验、可以重复检验、可以对未来做出预测的的理论。用科学来拯救自己吧!
经过测试,我果然是极端悲观型的。什么是悲观呢?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认为坏事情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情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
“悲观--反刍的联结如何引发抑郁症。第一,你受到无助感的威胁;第二,你去寻找威胁的来源,假如你是个悲观者,你找出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以及人格化的。因此,你预期未来也是无助的,在其他情境下也是无助的,这种预期引发了抑郁症。”
有天生乐观的人,他们遭受很多打击都不会陷入无助状态,也有天生悲观的人,普通状况都会让他们感到无助。
作者提出改变个人对事情的解释风格有助于改变悲观态度。乐观是可以学习的,而这种学习,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对镜子说“我是最棒的,每一天我都变得更好”,而是有针对性地反驳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悲观想法。
反驳自己的四个主要方法:
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用处。
很多时候,所谓的悲观情绪是对自我解释的扭曲,比如我是最糟糕的。发现这个悲观小人在脑海中说话时,要狠狠地给予反驳反击。通过跟悲观想法争辩,逐渐学会乐观。
五步打碎抑郁:
1. 学会认识情绪低沉时冒出的想法。
2. 学会与这个想法抗争。
3. 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
4. 学会如何把自己从抑郁思绪中引开。
5. 学会去认识并质疑那些控制并引起抑郁的假设。
我要抛弃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相信科学,练习跟悲观小人吵架,直到它的声音不再成为我生活的主导。
最后,特别摘录这一句: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告诉你应该乐观、应该高尚、要有幽默感,它只是描述这些人格特质的结果,例如乐观的人比较不会抑郁、身体比较健康、比较会有成就。你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完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你的目标。”
P135 马丁·赛里格曼《真实的幸福》
于是乎,三观从那时起就很混乱无逻辑,时而热血沸腾相信“我是最棒的”,时而情绪低落发现自己自卑内向不敢说话,一直挣扎着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但却常常内外交困不知所措。
励志成功学说:相信自己,努力就能成功。(我不知道怎样叫相信,什么是自己,怎样是成功?)
灵修说:追随内心,寻找真我。(我的内心一团糟,真我是什么样的?)
佛说:四大皆空。(那我干嘛活着?)
日复一日,我一边试图从各种书中寻找答案,一边试着平衡体内各种混乱,遗憾的是,一直无解。
我不乐观,不积极,不开朗,不善交际,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想努力没有方向,我盼着世界末日降临但是失望了,这就是所谓的“不成功”吧,而且更糟的是,我不接受自己的“不成功”。如果我能安于此,也许没那么多痛苦,混日子也是一种生活么!
以下体会来自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真实的幸福》。
看到作者通过严谨的可控的实验来研究习得性无助和乐观,我想起以前看的《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中讲到什么是科学实验,在这里有了直接的体会。赛里格曼得出的结论不是通过个人体验、顿悟、第六感觉得来的,而是通过科学实验、可以重复检验、可以对未来做出预测的的理论。用科学来拯救自己吧!
经过测试,我果然是极端悲观型的。什么是悲观呢?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认为坏事情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情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
“悲观--反刍的联结如何引发抑郁症。第一,你受到无助感的威胁;第二,你去寻找威胁的来源,假如你是个悲观者,你找出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以及人格化的。因此,你预期未来也是无助的,在其他情境下也是无助的,这种预期引发了抑郁症。”
有天生乐观的人,他们遭受很多打击都不会陷入无助状态,也有天生悲观的人,普通状况都会让他们感到无助。
作者提出改变个人对事情的解释风格有助于改变悲观态度。乐观是可以学习的,而这种学习,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对镜子说“我是最棒的,每一天我都变得更好”,而是有针对性地反驳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悲观想法。
反驳自己的四个主要方法:
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用处。
很多时候,所谓的悲观情绪是对自我解释的扭曲,比如我是最糟糕的。发现这个悲观小人在脑海中说话时,要狠狠地给予反驳反击。通过跟悲观想法争辩,逐渐学会乐观。
五步打碎抑郁:
1. 学会认识情绪低沉时冒出的想法。
2. 学会与这个想法抗争。
3. 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
4. 学会如何把自己从抑郁思绪中引开。
5. 学会去认识并质疑那些控制并引起抑郁的假设。
我要抛弃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相信科学,练习跟悲观小人吵架,直到它的声音不再成为我生活的主导。
最后,特别摘录这一句: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告诉你应该乐观、应该高尚、要有幽默感,它只是描述这些人格特质的结果,例如乐观的人比较不会抑郁、身体比较健康、比较会有成就。你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完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你的目标。”
P135 马丁·赛里格曼《真实的幸福》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