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的背后——列王的纷争(含剧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实话我对卷一的分析是在还没读完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了,但是卷二却是读完之后想了两天才理出思路的,结果还被本文的第一个读者、一位好基友怒斥以“阴谋论”三个字……无论如何,我还是决定把这篇贴出来。
上篇明确了“主线”的概念,这篇开头我想先明确两个观点。第一在列王的纷争中,你的野心不够大是很被动的,如果你不想统一全国,你永远都是迷茫的棋子。第二人人都有欲望,不过重要的是你要有实现欲望的资本——军队。
正文。我认为有四个转折点至关重要,影响了卷二的主线,分别是——蓝礼称王(卷一尾),史坦尼斯称王(卷一尾),蓝礼被干掉以及史坦尼斯被打败。
首先是前两个转折点,首先拜拉席恩的力量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王领君临,一部分追随风息堡蓝礼,一部分追随龙石岛史坦尼斯。是谁给了这两兄弟勇气,妄图用全国八大家族中的一个家族的三分之一力量去统一全国呢。给蓝礼资本的是提利尔家族,玛格丽嫁给了蓝礼。这是明显的政治婚姻,但是政治婚姻背后也绝不简单的是基友感情,试想哪个家族会因为第三子的好恶决定家族的政治立场呢,做决定的永远都是族长。给史坦尼斯资本的是红袍女,是她给了史坦尼斯出征的信心。此人出现的毫无预兆并迅速掌握了史坦尼斯势力的神权,说这是一个人就能办到的你信么。
第三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无疑仍是红袍女,她说到做到,史坦尼斯整合了拜拉席恩的力量。她无疑是有异大陆背景的,我几乎把她和瓦里斯捆绑了,却突然想起瓦里斯痛心疾首的回忆,他痛恨魔法,我真心觉得这段话是他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不抱有目的话。哎真是可惜,这故事本来可以更好看。
第四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又是梅斯,他的立场使得君临对峙双方力量天平不可逆转的倾斜。这里很有趣,一方面他竟然在战争中做了墙头草,要知道站错队的下场是很严重的,另一方面,他成了最大受益者,他女儿当了皇后,他坐上了会议桌。于是这位族长,要么是眼光短浅的白痴一个,要么是绝顶的权术大师——我就算是当了墙头草,你也奈何不了我。这里,卷一的男主角小指头出现了,他不负我望的荣登公爵,并获得了空头支票的封地,正是这次联姻的果实。梅斯与小指头早就是盟友了么,但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一定要预知到蓝礼的突然死亡,这连事事都用阴谋论判断的我也不好意思说他们是知道剧透的,这太耸人听闻了。这里也很是可惜,或许是可以把小指头塑造的更深谋远虑一些的。
四个转折点,两个关键人物,梅斯和红袍女左右了卷二的剧情。但这剧本是临时起意还是早已写好,并没有卷一那么明显,我无从判断。
接下来分析一下其他家族。首先艾林谷的艾林家族毫无行动,这部分即是小指头握有的军事实力。另外,我掰着手指头数了好久才发现有另一个更为安静的家族——多恩领的马泰尔家族,我翻来翻去从零碎的描述中得知马泰尔亲王对旧朝有比其他家族更深的感情,我们再看看可怜的瓦里斯吧,再大的权术家也要有实现欲望的资本,在考虑了所有大家族后,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马泰尔家族就是瓦里斯在大陆的底牌。这里我的阴谋论又要杀出来了,我个人觉得在战争中仅保持观望则太被动了,众看官想一想,这两人同时有观望的暗牌,若是他们又同时有活动的明牌——梅斯和红袍女——那他们真的可以完全的左右大陆局势,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眼中只有彼此了。但是这样写的话,我们的主角(不管主角是谁)真心没法和他们玩了。
简单说下剩下的吧,兰尼斯特家泰温和小恶魔眼光都很长远,不过他们作为所有其他人的靶子,从游戏开始就太被动了,与智商无关。徒利家族的族长我是真觉得他毫无野心。格雷乔伊家族虽然在卷二里不重要,但是确是会影响卷三的主线,但是我觉得北方人生来便于权术无关,重点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是无目的,不管大陆局势如何发展最后终要面对被清算的命运。史塔克家族也是一样,我很替罗柏惋惜,他很能打,可惜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统治了北境与河间之后,他就算拿下了凯岩城又如何,君临才是兰尼斯特的大本营,难道一直打到君临去,统一七国么。那么为什么不在史坦尼斯进军君临时挥师南下呢,再分析就跑题了,或许有天我会有兴致专门写一篇权术之下的战略分析。
再说下主线之外吧,在卷二里我仍认为异大陆和长城外与主线无关。卷一里雪诺是少年成长日记,龙母是少女爱情日记,卷二里雪诺是荒野探险日记,龙母是异域游览日记。龙诞生是件大事,然而由于消息传递滞后以及龙母行踪飘忽不定,是很难被权术控制的。龙蛋是伊利里欧的礼物,但再高明的权术家也不能控制龙的出生,虽然按照这本书的设定,这是可以被写在预言里的,但我觉得这也太没档次了……我仔细看了三位血盟和三位侍女的出身,并无问题,另外我也相信乔拉是真爱,所以龙母的行踪应当是无从掌握的。长城外也是同样,甚至北境也不再重要,临冬城的悲剧消息滞后了半本书,颈泽成了第二道长城。
用卷一的方法分析卷二是不明智的,马丁叔的文笔越来越飘逸了,舞台也从君临一处变得发散,这些支线好像史塔克家的孩子一样,也许接下来的五本书都不会两两相见。于是我生生按照卷一分析的结构分析卷二,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确凿的结论,当然或许这些事情在卷二本就不是确凿的。
第二本书叫做《列王的纷争》,表面上描写的是五王的战争,而在权术的桌子上,泰温、瓦里斯、小指头、梅斯、红袍女这五位才是领衔主演。但对梅斯、红袍女的描写太少了,我们连他们的动机都不得而知。
至于第三本的书评,主线的背后——冰雨的风暴,如果这篇反响还可以,或许我会继续写下去。
上篇明确了“主线”的概念,这篇开头我想先明确两个观点。第一在列王的纷争中,你的野心不够大是很被动的,如果你不想统一全国,你永远都是迷茫的棋子。第二人人都有欲望,不过重要的是你要有实现欲望的资本——军队。
正文。我认为有四个转折点至关重要,影响了卷二的主线,分别是——蓝礼称王(卷一尾),史坦尼斯称王(卷一尾),蓝礼被干掉以及史坦尼斯被打败。
首先是前两个转折点,首先拜拉席恩的力量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王领君临,一部分追随风息堡蓝礼,一部分追随龙石岛史坦尼斯。是谁给了这两兄弟勇气,妄图用全国八大家族中的一个家族的三分之一力量去统一全国呢。给蓝礼资本的是提利尔家族,玛格丽嫁给了蓝礼。这是明显的政治婚姻,但是政治婚姻背后也绝不简单的是基友感情,试想哪个家族会因为第三子的好恶决定家族的政治立场呢,做决定的永远都是族长。给史坦尼斯资本的是红袍女,是她给了史坦尼斯出征的信心。此人出现的毫无预兆并迅速掌握了史坦尼斯势力的神权,说这是一个人就能办到的你信么。
第三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无疑仍是红袍女,她说到做到,史坦尼斯整合了拜拉席恩的力量。她无疑是有异大陆背景的,我几乎把她和瓦里斯捆绑了,却突然想起瓦里斯痛心疾首的回忆,他痛恨魔法,我真心觉得这段话是他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不抱有目的话。哎真是可惜,这故事本来可以更好看。
第四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又是梅斯,他的立场使得君临对峙双方力量天平不可逆转的倾斜。这里很有趣,一方面他竟然在战争中做了墙头草,要知道站错队的下场是很严重的,另一方面,他成了最大受益者,他女儿当了皇后,他坐上了会议桌。于是这位族长,要么是眼光短浅的白痴一个,要么是绝顶的权术大师——我就算是当了墙头草,你也奈何不了我。这里,卷一的男主角小指头出现了,他不负我望的荣登公爵,并获得了空头支票的封地,正是这次联姻的果实。梅斯与小指头早就是盟友了么,但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一定要预知到蓝礼的突然死亡,这连事事都用阴谋论判断的我也不好意思说他们是知道剧透的,这太耸人听闻了。这里也很是可惜,或许是可以把小指头塑造的更深谋远虑一些的。
四个转折点,两个关键人物,梅斯和红袍女左右了卷二的剧情。但这剧本是临时起意还是早已写好,并没有卷一那么明显,我无从判断。
接下来分析一下其他家族。首先艾林谷的艾林家族毫无行动,这部分即是小指头握有的军事实力。另外,我掰着手指头数了好久才发现有另一个更为安静的家族——多恩领的马泰尔家族,我翻来翻去从零碎的描述中得知马泰尔亲王对旧朝有比其他家族更深的感情,我们再看看可怜的瓦里斯吧,再大的权术家也要有实现欲望的资本,在考虑了所有大家族后,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马泰尔家族就是瓦里斯在大陆的底牌。这里我的阴谋论又要杀出来了,我个人觉得在战争中仅保持观望则太被动了,众看官想一想,这两人同时有观望的暗牌,若是他们又同时有活动的明牌——梅斯和红袍女——那他们真的可以完全的左右大陆局势,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眼中只有彼此了。但是这样写的话,我们的主角(不管主角是谁)真心没法和他们玩了。
简单说下剩下的吧,兰尼斯特家泰温和小恶魔眼光都很长远,不过他们作为所有其他人的靶子,从游戏开始就太被动了,与智商无关。徒利家族的族长我是真觉得他毫无野心。格雷乔伊家族虽然在卷二里不重要,但是确是会影响卷三的主线,但是我觉得北方人生来便于权术无关,重点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是无目的,不管大陆局势如何发展最后终要面对被清算的命运。史塔克家族也是一样,我很替罗柏惋惜,他很能打,可惜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统治了北境与河间之后,他就算拿下了凯岩城又如何,君临才是兰尼斯特的大本营,难道一直打到君临去,统一七国么。那么为什么不在史坦尼斯进军君临时挥师南下呢,再分析就跑题了,或许有天我会有兴致专门写一篇权术之下的战略分析。
再说下主线之外吧,在卷二里我仍认为异大陆和长城外与主线无关。卷一里雪诺是少年成长日记,龙母是少女爱情日记,卷二里雪诺是荒野探险日记,龙母是异域游览日记。龙诞生是件大事,然而由于消息传递滞后以及龙母行踪飘忽不定,是很难被权术控制的。龙蛋是伊利里欧的礼物,但再高明的权术家也不能控制龙的出生,虽然按照这本书的设定,这是可以被写在预言里的,但我觉得这也太没档次了……我仔细看了三位血盟和三位侍女的出身,并无问题,另外我也相信乔拉是真爱,所以龙母的行踪应当是无从掌握的。长城外也是同样,甚至北境也不再重要,临冬城的悲剧消息滞后了半本书,颈泽成了第二道长城。
用卷一的方法分析卷二是不明智的,马丁叔的文笔越来越飘逸了,舞台也从君临一处变得发散,这些支线好像史塔克家的孩子一样,也许接下来的五本书都不会两两相见。于是我生生按照卷一分析的结构分析卷二,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确凿的结论,当然或许这些事情在卷二本就不是确凿的。
第二本书叫做《列王的纷争》,表面上描写的是五王的战争,而在权术的桌子上,泰温、瓦里斯、小指头、梅斯、红袍女这五位才是领衔主演。但对梅斯、红袍女的描写太少了,我们连他们的动机都不得而知。
至于第三本的书评,主线的背后——冰雨的风暴,如果这篇反响还可以,或许我会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