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内战

本书的题记上说,美国1/3的女性和1/2的男性会得癌症。这样算来,一对夫妻终生不得癌症的概率仅为1/3,如再考虑双方的父母,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不接触癌症患者的概率不会超过1/27。中国的数据和美国或有差异,但癌症早已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国人第二大死因。考虑到癌症患者的痛苦程度(不论是病痛带来的还是治疗带来的)远高于心脑血管病,说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病之王,绝不为过。
本书作者是一位专业肿瘤医师,他的写作初衷则是要告诉他的病人,癌症是什么?他的写作成果则是这部500页的书,上下千年,纵横寰宇,大体上按着时间序,逐步揭示了人类对癌症的遭遇、应对和理解。这份“癌症是什么”的五星答卷,综合了当前人类在医学、病理、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中与癌症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它所揭示的癌症,不仅仅是一类疾病,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人的疾病观念产生密切影响的现象。既然这样,癌症的非病患,多了解一些癌症,也绝没坏处。
癌症的早期历史就是没有癌症的历史。这是因为古时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甚多,多数人等不到癌症发作就已经死了。关于癌症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古埃及,而癌症研究的正式开展则迟至19世纪。但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这种病却异军突起,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并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医生很快就知道癌症的机制是正常的细胞变异后恶性增殖,并进而破坏人体的正常功能。但在基因研究开展以前,医生不了解细胞变异的病理,因此难以发明针对性的治疗方式。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也就是切除、烧死、毒死癌细胞和周围的正常细胞。这种敌我不分的治疗常给患者带来生不如死的痛苦,甚至让他们死于治疗的并发症。同时,即使治疗有效也常会反复,躲过手术刀、X射线和各类毒药的癌细胞就可以换个地方,另起炉灶。而医生的应对措施,就只有切掉更多的人体或下剂量更大的毒药。
基因被发现以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基因变异,而那些变异后导致癌症的基因则被称为癌症基因。癌症相关的基因分为两大类的,一类是刺激细胞增殖的,另一类则是抑制细胞增殖的。当前者无法关闭,或后者无法工作时,细胞恶性增殖的风险就增大了。最近10年,人类对基因的研究和理解突飞猛进,大量的癌症基因被发现。科学家还确认癌症的出现不是单一的基因变异所导致,而是涉及到多个环节,当细胞表达的若干核心通路上的控制基因都发生了变异时,癌细胞的疯狂增长才变得不可抑制。目前,科学家已初步发现了癌症通路的突变规律,这些研究推动了两个方向的应用,揭示了一个事实。
靶向性药物研制。而随着致病基因和其表达过程的发现,人们终于可以研发只针对癌症表达通路起作用的药物,并通过截断通路来治愈癌症。可见的将来,人类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低毒性、高疗效的抗癌药物,癌症的致死率、癌症治疗的痛苦程度都会越来越低。
癌症的早期治疗。癌症的发病机理证明,其病变过程一定是渐进,而非突变的。所有癌症都存在危害较小、易于治愈的早期阶段。因此,及时、准确的癌症早期诊断,将可能极大地提高治愈率和愈后效果。乳腺癌的筛查和早诊就是一个极为显著的例子。
癌症是内源性疾病。只要人还活着,细胞就一刻都不会停止增殖,而每一次增殖都可能产生基因变异。随着时间的累积,变异会越来越多,虽然其中大部分变异都发生在无效片段上,但总会有关键的致病基因累计起来。因此,癌症最大的诱因是时间。年纪越大,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但时间不是影响癌症发病率的唯一因素,某些外界刺激会加速细胞的增殖,进而增加细胞变异——罹患癌症的风险,这有点儿像把每天开关灯 的次数从10改为100,灯的寿命一定会因而降低。本来书里的这部分可能对癌症的非病患们最有意义,他们可以因之建立更防癌的生活习惯。但作者本着科学家的严谨,所言不多。他只讲到了吸烟和石棉纤维对肺癌确凿无疑的影响,却没有对更多尚无定论的疑似致癌物展开讨论。
讨论癌症只谈病、不谈人是不够完整的。书中颇留了一些篇幅讲述作者的病人,讲述他们与癌症抗争的历史。还有更多笔 墨被用于描绘那些癌症史上功勋卓著的医生和科学家。
本书作者是一位专业肿瘤医师,他的写作初衷则是要告诉他的病人,癌症是什么?他的写作成果则是这部500页的书,上下千年,纵横寰宇,大体上按着时间序,逐步揭示了人类对癌症的遭遇、应对和理解。这份“癌症是什么”的五星答卷,综合了当前人类在医学、病理、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中与癌症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它所揭示的癌症,不仅仅是一类疾病,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人的疾病观念产生密切影响的现象。既然这样,癌症的非病患,多了解一些癌症,也绝没坏处。
癌症的早期历史就是没有癌症的历史。这是因为古时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甚多,多数人等不到癌症发作就已经死了。关于癌症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古埃及,而癌症研究的正式开展则迟至19世纪。但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这种病却异军突起,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并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医生很快就知道癌症的机制是正常的细胞变异后恶性增殖,并进而破坏人体的正常功能。但在基因研究开展以前,医生不了解细胞变异的病理,因此难以发明针对性的治疗方式。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也就是切除、烧死、毒死癌细胞和周围的正常细胞。这种敌我不分的治疗常给患者带来生不如死的痛苦,甚至让他们死于治疗的并发症。同时,即使治疗有效也常会反复,躲过手术刀、X射线和各类毒药的癌细胞就可以换个地方,另起炉灶。而医生的应对措施,就只有切掉更多的人体或下剂量更大的毒药。
基因被发现以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基因变异,而那些变异后导致癌症的基因则被称为癌症基因。癌症相关的基因分为两大类的,一类是刺激细胞增殖的,另一类则是抑制细胞增殖的。当前者无法关闭,或后者无法工作时,细胞恶性增殖的风险就增大了。最近10年,人类对基因的研究和理解突飞猛进,大量的癌症基因被发现。科学家还确认癌症的出现不是单一的基因变异所导致,而是涉及到多个环节,当细胞表达的若干核心通路上的控制基因都发生了变异时,癌细胞的疯狂增长才变得不可抑制。目前,科学家已初步发现了癌症通路的突变规律,这些研究推动了两个方向的应用,揭示了一个事实。
靶向性药物研制。而随着致病基因和其表达过程的发现,人们终于可以研发只针对癌症表达通路起作用的药物,并通过截断通路来治愈癌症。可见的将来,人类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低毒性、高疗效的抗癌药物,癌症的致死率、癌症治疗的痛苦程度都会越来越低。
癌症的早期治疗。癌症的发病机理证明,其病变过程一定是渐进,而非突变的。所有癌症都存在危害较小、易于治愈的早期阶段。因此,及时、准确的癌症早期诊断,将可能极大地提高治愈率和愈后效果。乳腺癌的筛查和早诊就是一个极为显著的例子。
癌症是内源性疾病。只要人还活着,细胞就一刻都不会停止增殖,而每一次增殖都可能产生基因变异。随着时间的累积,变异会越来越多,虽然其中大部分变异都发生在无效片段上,但总会有关键的致病基因累计起来。因此,癌症最大的诱因是时间。年纪越大,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但时间不是影响癌症发病率的唯一因素,某些外界刺激会加速细胞的增殖,进而增加细胞变异——罹患癌症的风险,这有点儿像把每天开关灯 的次数从10改为100,灯的寿命一定会因而降低。本来书里的这部分可能对癌症的非病患们最有意义,他们可以因之建立更防癌的生活习惯。但作者本着科学家的严谨,所言不多。他只讲到了吸烟和石棉纤维对肺癌确凿无疑的影响,却没有对更多尚无定论的疑似致癌物展开讨论。
讨论癌症只谈病、不谈人是不够完整的。书中颇留了一些篇幅讲述作者的病人,讲述他们与癌症抗争的历史。还有更多笔 墨被用于描绘那些癌症史上功勋卓著的医生和科学家。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