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芬芳
几年前初读弗朗索瓦·于连的《迂回与进入》时,就格外喜欢这套小丛书。今天又翻出一本《梦想的诗学》,单是这题目就有无限诱惑,加斯东·巴什拉也没让我失望。
倘若十年前读到这书,我肯定要兴奋地徹夜难眠了,因为那时正沉迷于现象学与心理分析,以及,童年与梦——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在荣格的论述中,我未曾特别留意安尼姆斯与安尼玛(呃。。。因为那时候情窦未开),而在这本小书里,这几乎成了分析梦想与诗的关键词。巴什拉从词源学角度切入法语词汇,通过对大量诗歌的分析从而证明:梦想是阴性的,它生于安尼玛的影响,而梦想的诗学正是安尼玛的诗学。作者似乎是荣格的崇拜者,书中满目皆是荣格的影子,他对梦想的分析完全建立在荣格关于安尼姆斯与安尼玛的论述上。比如他说,“在一对相爱的情人情意交融的心理中,安尼姆斯与安尼玛的辩证关系,宛如心理投射的现象一般。热恋的男人将他在自己的安尼玛中所崇拜的所有价值准则都投射到钟爱的女人身上。同样,女人将她自己的安尼姆斯所要征服的全部价值准则者投射到她热爱的男人身上。”“我为安尼玛下了极简单的定义,它是生命的原型。”这完全是荣格的意思,下面是他自己的意思:“在我们的安尼玛中,活跃着一种真正的梦想本能,正是这种本能使心理保持着连续的安宁。”这种梦想本能的作用不可小视,“女人的安尼姆斯所投射出的理想男人以及男人的安尼玛所投射出的理想女人皆是能克服现实中之障碍的粘合力量。人们在理想中相爱,将自己所梦想的理想委托对方去实现。因此在各自孤独的梦想的奥秘中,活跃着的并非一些影子,而是照亮了爱情黎明时辰的微光。”如果你欣赏荣格的理论,那么你也一定会被巴什拉所打动。
作者关于童年的分析让我兴奋无比,他的将童年与原型相联系的这一思路是我少年时意欲解决社会问题与寄托精神灵魂的全部用力所在。当年那个神游玄览、四处寻找意义的小朋友已经离我远去,但那颗渴望童年与梦想的心依旧跳跃不已。在有关童年的论述中,他的精神分析的维度往往被我忽略,而在分析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睿智与深刻却闪烁不停,让我不得不驻足留观,欣喜赞叹。比如:
“在梦想的深处重新找到自己的心灵是多么简单。梦想将我们置于新生的心灵状态中。”
“童年持续于人的一生。童年的回归使成年生活的广阔区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童年从未离开它在夜里的归宿。有时,在我们的心中,会出现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睡眠中守夜。但是,在苏醒的生活中,当梦想为我们的历史润色时,我们心中的童年就为我们带来了它的恩惠。必须和我们曾经是的那个孩子共同生活,而有时这共同的生活是美好的。从这种生活中人们得到一种对根的意识,人的本体存在的这整棵树都因此而枝繁叶茂。诗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在心中发现这生机蓬勃的童年,这青春常在的持续而静止不动的童年。”
“征服一个心灵,就是找到自己固有的心灵。”
“在孤独中,一旦成为梦想的主宰,孩子即享有梦想的幸福,在以后将成为诗人的幸福。我们怎能不感到在梦想者的孤独与童年的孤独中有一种交流呢?”
“剩余的童年是诗的萌芽。”
“一种潜在的童年存在于我们身心中。当我们更多的是在梦想中而不是在现实中重寻童年时,我们再次体验到它的可能性。”
“世界的宏伟,深深扎根于童年。”
“在休息与行动,梦想与思想的辩证的哲学中,童年的回忆足以清楚地说明无用的东西的有用性。童年的回忆赋予我们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效的过去,但过去突然在想象的抑或再想象的生活中成为充满活力的东西,即有益于人身心的梦想。”
“童年中的植物性力量会在我们身心中持续一生,而我们深刻的植物性的秘密就在于此。童年不是回忆,而是最有活力的宝藏。”(要像植物一样,有根不迁,默默生长)
“气味在第一次的散发中是世界的根源,一种童年的真实,气味为我们提供正在扩张的童年 的各种天地。”(对气味的记忆让我确信,我还并非失去这带有童年印记的敏感)
这些语句美妙不已,——虽然有人批评说这本书的翻译让人失望,但透过别脚的文字,仍然不难看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关于童年,我从未读过如此精妙的文字。
作者自学成才,而自学成才的人往往拥有更为切近自然本质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他的著作还有《火的精神分析》、《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土地与意志的梦想》等等,他以类似阴阳五行的语词元素描绘出一个梦想与诗的世界,通达透彻,生机勃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童年的芳香让世界永存。
倘若十年前读到这书,我肯定要兴奋地徹夜难眠了,因为那时正沉迷于现象学与心理分析,以及,童年与梦——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在荣格的论述中,我未曾特别留意安尼姆斯与安尼玛(呃。。。因为那时候情窦未开),而在这本小书里,这几乎成了分析梦想与诗的关键词。巴什拉从词源学角度切入法语词汇,通过对大量诗歌的分析从而证明:梦想是阴性的,它生于安尼玛的影响,而梦想的诗学正是安尼玛的诗学。作者似乎是荣格的崇拜者,书中满目皆是荣格的影子,他对梦想的分析完全建立在荣格关于安尼姆斯与安尼玛的论述上。比如他说,“在一对相爱的情人情意交融的心理中,安尼姆斯与安尼玛的辩证关系,宛如心理投射的现象一般。热恋的男人将他在自己的安尼玛中所崇拜的所有价值准则都投射到钟爱的女人身上。同样,女人将她自己的安尼姆斯所要征服的全部价值准则者投射到她热爱的男人身上。”“我为安尼玛下了极简单的定义,它是生命的原型。”这完全是荣格的意思,下面是他自己的意思:“在我们的安尼玛中,活跃着一种真正的梦想本能,正是这种本能使心理保持着连续的安宁。”这种梦想本能的作用不可小视,“女人的安尼姆斯所投射出的理想男人以及男人的安尼玛所投射出的理想女人皆是能克服现实中之障碍的粘合力量。人们在理想中相爱,将自己所梦想的理想委托对方去实现。因此在各自孤独的梦想的奥秘中,活跃着的并非一些影子,而是照亮了爱情黎明时辰的微光。”如果你欣赏荣格的理论,那么你也一定会被巴什拉所打动。
作者关于童年的分析让我兴奋无比,他的将童年与原型相联系的这一思路是我少年时意欲解决社会问题与寄托精神灵魂的全部用力所在。当年那个神游玄览、四处寻找意义的小朋友已经离我远去,但那颗渴望童年与梦想的心依旧跳跃不已。在有关童年的论述中,他的精神分析的维度往往被我忽略,而在分析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睿智与深刻却闪烁不停,让我不得不驻足留观,欣喜赞叹。比如:
“在梦想的深处重新找到自己的心灵是多么简单。梦想将我们置于新生的心灵状态中。”
“童年持续于人的一生。童年的回归使成年生活的广阔区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童年从未离开它在夜里的归宿。有时,在我们的心中,会出现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睡眠中守夜。但是,在苏醒的生活中,当梦想为我们的历史润色时,我们心中的童年就为我们带来了它的恩惠。必须和我们曾经是的那个孩子共同生活,而有时这共同的生活是美好的。从这种生活中人们得到一种对根的意识,人的本体存在的这整棵树都因此而枝繁叶茂。诗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在心中发现这生机蓬勃的童年,这青春常在的持续而静止不动的童年。”
“征服一个心灵,就是找到自己固有的心灵。”
“在孤独中,一旦成为梦想的主宰,孩子即享有梦想的幸福,在以后将成为诗人的幸福。我们怎能不感到在梦想者的孤独与童年的孤独中有一种交流呢?”
“剩余的童年是诗的萌芽。”
“一种潜在的童年存在于我们身心中。当我们更多的是在梦想中而不是在现实中重寻童年时,我们再次体验到它的可能性。”
“世界的宏伟,深深扎根于童年。”
“在休息与行动,梦想与思想的辩证的哲学中,童年的回忆足以清楚地说明无用的东西的有用性。童年的回忆赋予我们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效的过去,但过去突然在想象的抑或再想象的生活中成为充满活力的东西,即有益于人身心的梦想。”
“童年中的植物性力量会在我们身心中持续一生,而我们深刻的植物性的秘密就在于此。童年不是回忆,而是最有活力的宝藏。”(要像植物一样,有根不迁,默默生长)
“气味在第一次的散发中是世界的根源,一种童年的真实,气味为我们提供正在扩张的童年 的各种天地。”(对气味的记忆让我确信,我还并非失去这带有童年印记的敏感)
这些语句美妙不已,——虽然有人批评说这本书的翻译让人失望,但透过别脚的文字,仍然不难看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关于童年,我从未读过如此精妙的文字。
作者自学成才,而自学成才的人往往拥有更为切近自然本质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他的著作还有《火的精神分析》、《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土地与意志的梦想》等等,他以类似阴阳五行的语词元素描绘出一个梦想与诗的世界,通达透彻,生机勃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童年的芳香让世界永存。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