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政治理想与体制

如果让你评价一下美国政治体制,或许你会说,自由 民主 平等 ,但是事实上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因为你说的是美国的政治理想或者说是信念,但是这个错误不能怪你,因为美国人是虚伪的。虚伪其实也是美国文化的一种特征。美国人需要相信,他们的自由民主理想就反映在他们的体制之中,并且这种信念经常表白给外国人,尽管他们热衷于暴露虚伪,但人们还是喜欢公众人物的高风亮节,政治宣言崇高,一旦领导不在虚伪,他们就会陷入不安。所以美国人喜欢用虚伪的宣言来重申他们的信念,掩盖他们体制与理想的裂痕(至少在外国人面前)。然而对这种裂痕并不是每个时代每个美国人都能意识到,当然有时他们会选择忽视和冷漠这种裂痕,只有当某一时期信念激情出现时,美国人的这种政治热情才会被点燃,他们很快会去重视这种裂痕,无一例外的跳进这个洪流之中,即使之前对之多么冷淡。因为似乎这是每个美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有必要在此时举起旗帜挥着拳头,喊出美国人的信念,就像亨廷顿说的,这份信念谁该去坚守、答案是 美国人,美国人是谁,答案是 坚守这份信念的人。或许我们一直理解的美国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和中国人成为中国人一样,但事实是美国人从来没有这样定义过自己,每个坚守美国信念的人都是美国人,并没有国籍那么狭隘。
在美国历史上我们可以明显找到四个信念激情时期,革命时代、杰克逊时代(1830)、进步党时代(1890)、以及1960年到1970充斥着抗议的时代。1969年,哈佛校园中“请让我们去实现你们夸夸其谈的那些价值观吧”的呼声中,我们不难听到美国青年对真理的呼唤和对老一辈遗弃理想的指责。的确,在美国政治中,政治理想和政治现实的裂痕一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原因就在美国政治理想的特征。首先是这份信念存在广泛的共识,我们一直认为价值观的共识可以转化为对体制的支持。人们也在不断去找证据来说明民主的稳定尤其依赖于民主价值的广泛共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过度的分歧会造成不稳定一样,过度的共识也会带来不稳定。但恰恰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没有严重的阶级斗争和分歧,他们的核心利益掌握在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手中,同时他们也没有亚洲(主要指中日)森严的等级制和正统的儒家礼仪,提倡敬重权威 各就其位,所以中产阶级的共识为这种信念的共识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其次是理想的实质,自由民主平等在本质上是反政府反权威的,不像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和儒道佛这些正统赋予既成统治者权威和体制合法性。第三是信仰的强度,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这种信念激情会在某一时期爆发,某一时期消沉。透过这种裂痕我们可以这样评价美国信念,说轻了是爱国主义的幻想,说重了是虚伪而已(其实他们的文化中已有这种特性)。美国人想通过实现美国理想来促使有共识的利益集团的壮大(当然也包括一些个人),然而重要的是梦想不是实现了,而是没有实现,并且从来没有完全或者邻人满意的实现过。这种承诺与现实之间的裂痕造就了美国社会的内在失衡,并且时隐时显。
前面我们提到美国的广泛共识源于没有严重的阶级斗争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而正因为没有等级的优次之分,这种意识形态会内在冲突,一旦有某种价值观凌驾于另一种价值观之上,冲突便立刻爆发,而在等级制的社会中,意识形态肯定会赋予某种价值以优于地位,以补充和巩固这种制度,所以说美国的价值是共存共荣的,尽管实践上处处冲突,但是美国人对这些价值都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并不受拘于外在体制和环境。
从裂痕的特征中我们就可以断定美国政府是弱势的,至少在他们的民众面前(当然除去信念消沉时期)。可能我们在国际关系中并不能读到这一点(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强势),我想这正因为美国的信念是强势的。政府的弱势是因为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要有一个强势政府的需求,他们没有需要被推翻的封建主义和需要巩固的阶级主义。他们没有经历民主革命便达到了民主状态,他们生而平等,而不是变的平等。这种建立强势政府的意念的缺失,就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共识。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审美意识时,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被早一批思想家(巫师)所利用,他们在宗教的衣装下,为其本阶级的利益考虑未来,出谋划策,通过神秘的巫术编造自身的幻想。这种宗教活动越来越成为维护氏族贵族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以至于推而广之,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请示上帝和鬼神来决定行为的吉凶可否。还有后来兴于汉的儒家、兴于唐的佛家,这些意识形态无一例外的合法化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对“为何服从,如何服从”的问题提供了不由不信、不可置疑的答案。所以每当王朝衰落时,等级制所对应的意识形态开始消弱和消灭,产生了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的思想风潮。这和美国政治信念激情时期出现裂痕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是高度共识)。但是在美国,美国信念却是制约统治和限制政府的根源所在。
美国人是不是时刻都遭受着来自本土意识形态的挑战呢?其实不然,也只有在激情时期这种共识才会显现,裂痕才会被放大,而更多的时候美国人和我们一样都处于自满心理当中。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防患信念被侵蚀,信念被自身的认识改变以便符合行动,以期缓解失调。所以在虚伪的高喊信念宣言的同时他们很注重教育。初等教育中他们缩小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小学生对于政府的评价很高。接受中等教育的人会发现眼前暴露了诸多不好的政治时事,但是他们很多表现的玩世不恭。但是在高等教育中,他们会有意放大这种差距,因为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信念激情的雏形,并且是洪流中的核心力量。就如亨廷顿对之的鼓励,青年应献身于理想而不是体制。
最后我们再来重述一下亨廷顿对美国信念和体制裂痕的概括,就不难理解了。“美国人如果不信奉美国信念就不成其自己,如何信奉美国信念就必定反对自己”。
在美国历史上我们可以明显找到四个信念激情时期,革命时代、杰克逊时代(1830)、进步党时代(1890)、以及1960年到1970充斥着抗议的时代。1969年,哈佛校园中“请让我们去实现你们夸夸其谈的那些价值观吧”的呼声中,我们不难听到美国青年对真理的呼唤和对老一辈遗弃理想的指责。的确,在美国政治中,政治理想和政治现实的裂痕一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原因就在美国政治理想的特征。首先是这份信念存在广泛的共识,我们一直认为价值观的共识可以转化为对体制的支持。人们也在不断去找证据来说明民主的稳定尤其依赖于民主价值的广泛共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过度的分歧会造成不稳定一样,过度的共识也会带来不稳定。但恰恰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没有严重的阶级斗争和分歧,他们的核心利益掌握在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手中,同时他们也没有亚洲(主要指中日)森严的等级制和正统的儒家礼仪,提倡敬重权威 各就其位,所以中产阶级的共识为这种信念的共识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其次是理想的实质,自由民主平等在本质上是反政府反权威的,不像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和儒道佛这些正统赋予既成统治者权威和体制合法性。第三是信仰的强度,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这种信念激情会在某一时期爆发,某一时期消沉。透过这种裂痕我们可以这样评价美国信念,说轻了是爱国主义的幻想,说重了是虚伪而已(其实他们的文化中已有这种特性)。美国人想通过实现美国理想来促使有共识的利益集团的壮大(当然也包括一些个人),然而重要的是梦想不是实现了,而是没有实现,并且从来没有完全或者邻人满意的实现过。这种承诺与现实之间的裂痕造就了美国社会的内在失衡,并且时隐时显。
前面我们提到美国的广泛共识源于没有严重的阶级斗争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而正因为没有等级的优次之分,这种意识形态会内在冲突,一旦有某种价值观凌驾于另一种价值观之上,冲突便立刻爆发,而在等级制的社会中,意识形态肯定会赋予某种价值以优于地位,以补充和巩固这种制度,所以说美国的价值是共存共荣的,尽管实践上处处冲突,但是美国人对这些价值都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并不受拘于外在体制和环境。
从裂痕的特征中我们就可以断定美国政府是弱势的,至少在他们的民众面前(当然除去信念消沉时期)。可能我们在国际关系中并不能读到这一点(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强势),我想这正因为美国的信念是强势的。政府的弱势是因为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要有一个强势政府的需求,他们没有需要被推翻的封建主义和需要巩固的阶级主义。他们没有经历民主革命便达到了民主状态,他们生而平等,而不是变的平等。这种建立强势政府的意念的缺失,就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共识。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审美意识时,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被早一批思想家(巫师)所利用,他们在宗教的衣装下,为其本阶级的利益考虑未来,出谋划策,通过神秘的巫术编造自身的幻想。这种宗教活动越来越成为维护氏族贵族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以至于推而广之,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请示上帝和鬼神来决定行为的吉凶可否。还有后来兴于汉的儒家、兴于唐的佛家,这些意识形态无一例外的合法化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对“为何服从,如何服从”的问题提供了不由不信、不可置疑的答案。所以每当王朝衰落时,等级制所对应的意识形态开始消弱和消灭,产生了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的思想风潮。这和美国政治信念激情时期出现裂痕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是高度共识)。但是在美国,美国信念却是制约统治和限制政府的根源所在。
美国人是不是时刻都遭受着来自本土意识形态的挑战呢?其实不然,也只有在激情时期这种共识才会显现,裂痕才会被放大,而更多的时候美国人和我们一样都处于自满心理当中。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防患信念被侵蚀,信念被自身的认识改变以便符合行动,以期缓解失调。所以在虚伪的高喊信念宣言的同时他们很注重教育。初等教育中他们缩小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小学生对于政府的评价很高。接受中等教育的人会发现眼前暴露了诸多不好的政治时事,但是他们很多表现的玩世不恭。但是在高等教育中,他们会有意放大这种差距,因为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信念激情的雏形,并且是洪流中的核心力量。就如亨廷顿对之的鼓励,青年应献身于理想而不是体制。
最后我们再来重述一下亨廷顿对美国信念和体制裂痕的概括,就不难理解了。“美国人如果不信奉美国信念就不成其自己,如何信奉美国信念就必定反对自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