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病之王"的读后感

开学前拿到的书,因为这学期特别忙,所以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书的内容很不错,可以打五颗星,不过翻译一般,只能给三颗半星;比如相邻两段同一个人的名字可以翻译成两个不同的样子,再比如有个地方,反式视黄酸和顺式视黄酸有些地方似乎写反了,看起来逻辑关系不对。 虽是科普读物,可是看起来就像描述一场持久的角力、战争。一会儿让人激动、一会儿又消沉。很多年前我还上初中时,有一次和家里人聊天,说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爸爸当时说:“和阿波罗计划差不多同时期,美国还有一个攻克癌症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基本成功实现,但是癌症还是没有办法,所以攻克癌症比登月更难”。看了这本书中法伯和拉斯克当时在美国国会的游说,对这段历史有了一点了解。 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不禁想起小学时曾经看过的《征服病菌的道路》。如果说《征服病菌的道路》中的描写侧重于人类在对致病细菌与病毒的角力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那么这本《癌症传》中,则没有那么乐观,这么多年有进步,但也常常充满失望。 书中描写了人们对癌症自古至今的认识,从古埃及时期印和阗(当然,现在也不能完全肯定,那本医书中描写的病症就一定是癌症)、到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描述的波斯皇后阿托莎的不寻常疾病、到希腊医生盖伦认为癌症是黑胆汁淤积而成,然后还有最近这几十年认为癌症是病毒引起的、到基因。书中讲到癌症其实是许多种疾病,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癌细胞的前身其实就是人体的正常细胞,但是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受正常机制控制,它疯狂繁殖、不死、侵占正常的细胞。 癌症治疗方法一个是外科割除(根治性手术理论)、一个是用化学药剂毒死癌细胞;其实我觉得放疗应该也算是一种切除、只是使用的是射线。现在的治疗方法也脱不了这两个范畴。外科割除(根治性手术理论)那部分看得我心惊胆颤,特别是乳房根治性切除。现在的观点是,如果癌症广泛转移则无必要作此手术,而如果未转移,那么没必要切除那么多肌肉、器官。可是在当时这是标准的治疗方法,那个时代有多少人接受了这种不必须的手术啊? 而用化学药剂毒死癌细胞,存在的问题是癌细胞本身是就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你要找到既能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伤正常细胞的化学药品太难了,现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比较好的针对癌细胞的生化过程来设计的、相对毒性较小,而过去的化疗药物副作用很大的原因则在于,它对正常细胞一样杀,只是繁殖快速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更加敏感。此外,癌细胞是可以变异的,化疗时,可能绝大多数的癌细胞被杀死了,但是有一小部分也许会变得能抗住化疗药物的毒杀,此时药物对其不起作用了,然后再疯狂生长,最后导致癌症的复发。看到这里我想起我一个同事的妈妈,卵巢癌,化疗、手术,2年多复发,最后走了;还有一个同事的家人也是这样。在分子靶向药物中也一样存在这个问题,格列卫是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但是有些患者服药后会产生抗性。所以说“……,得拼命地跑,才能保持在原地。……”因为癌细胞的变异。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细菌的抗药性,所以即使现在有那么多抗生素、也不能说人类征服了病菌。 看完这本书,还了解到某些癌症现在有了特效药物(比如某种白血病、某种类型的乳腺癌),但是如果是胰腺癌、胆囊癌,则现在和过去存活时间改变极小。“对于癌症,眼前没有简单通用或明确的疗法”。几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刚刚退休一个月时,发现胰腺癌,没过几个月就故去,时间极快,当时医生不建议手术,但是本人和家属还是要求手术;医生估计是知道手术没有意义的。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触,文中说癌症是一种扩张化的疾病、人格化的疾病,它获得无限的细胞分裂和生存能力,采用种种方法疯狂生长产生无穷的子孙后裔,它几乎是不死的。它就像人体的同一类物种,但是比我们更适应于生存。它也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终极产物。我不禁想到人类在地球上的扩张、对资源的贪婪掠夺,追求着人类的永恒不死,如果把自然界比作一个生物体,人类有点像这个生物体上的癌症。难怪Z师弟会对我说:“人其实就是地球的癌细胞……”。 阅读期间,和一个朋友说起我最近在看这本书、很好看。她说她不要看这个书,她的母亲是因为癌症去世的,我想她可能不想触及伤心事。但她说,觉得看了不吉利,不想招惹这些。人们对于特别惧怕的东西连名字都不想提,在《哈里波特》中是伏地魔,在这里则是“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