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在我眼中成形的阿富汗

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读过一些关于阿富汗的文学作品,有小说,也有游记。小说里面是让我更多的了解的是阿富汗的人文和历史;而游记带来的则是现状的大盘点。
这本书从游记的角度来看,比较成功。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中东游记的书,笔者用很松散的文字记录着,给读者带来的纯粹是旅途中的见闻,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班卓的这本书在记录沿途琐事的同时,也分享了很多她个人对人生,对历史,对一个饱经战火摧残的国家的思考。
书里描写的阿富汗,我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了了解。首先是喀布尔,我在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了解了两个喀布尔,一个是苏联发动战争前的,和平,并且慢慢发展的都市,另外一个则是塔利班统治时期遭到重大破坏的城市。而从《陌生的阿富汗》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战后处于挣扎中的喀布尔。我很欣慰,在喀布尔还能有书店,还能有中国餐馆,这最起码证明,那里的环境在一点点的改善。说到巴米扬,我了解的也只是大佛的存在,和他们被塔利班摧毁的历史。《追风筝的人》里没有过多的对大佛进行描述,只是提到了大佛周围的自然环境。班卓带我们细细的探究了一番,只可惜大佛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洞窟。然后是坎大哈,我真的特别佩服班卓的勇气。我看过一部英国电影---《逃出坎大哈》,电影很超烂,不过好在他让我对坎大哈有了了解。坎大哈是塔利班的据点,那里依然埋着许多未爆的地雷,我曾经在电影里亲眼目睹无辜居民踩上地雷被炸死的惨烈;基于塔利班的统治影响,在坎大哈一个女子独行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举动,我在书本中读到过,在电影中也看到过,塔利班用乱石活生生的砸死他们认为有损了他们尊严的女子的场景。
真希望这个国家可以慢慢的好起来,远离战争,恐怖袭击,毒品。然后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就可以跨上那篇领土了。
这本书从游记的角度来看,比较成功。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中东游记的书,笔者用很松散的文字记录着,给读者带来的纯粹是旅途中的见闻,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班卓的这本书在记录沿途琐事的同时,也分享了很多她个人对人生,对历史,对一个饱经战火摧残的国家的思考。
书里描写的阿富汗,我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了了解。首先是喀布尔,我在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了解了两个喀布尔,一个是苏联发动战争前的,和平,并且慢慢发展的都市,另外一个则是塔利班统治时期遭到重大破坏的城市。而从《陌生的阿富汗》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战后处于挣扎中的喀布尔。我很欣慰,在喀布尔还能有书店,还能有中国餐馆,这最起码证明,那里的环境在一点点的改善。说到巴米扬,我了解的也只是大佛的存在,和他们被塔利班摧毁的历史。《追风筝的人》里没有过多的对大佛进行描述,只是提到了大佛周围的自然环境。班卓带我们细细的探究了一番,只可惜大佛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洞窟。然后是坎大哈,我真的特别佩服班卓的勇气。我看过一部英国电影---《逃出坎大哈》,电影很超烂,不过好在他让我对坎大哈有了了解。坎大哈是塔利班的据点,那里依然埋着许多未爆的地雷,我曾经在电影里亲眼目睹无辜居民踩上地雷被炸死的惨烈;基于塔利班的统治影响,在坎大哈一个女子独行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举动,我在书本中读到过,在电影中也看到过,塔利班用乱石活生生的砸死他们认为有损了他们尊严的女子的场景。
真希望这个国家可以慢慢的好起来,远离战争,恐怖袭击,毒品。然后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就可以跨上那篇领土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