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科技作品得找专门受过翻译训练的人来
要是没有上过os课的人看这个中译本估计要累死。
翻译科技作品其实要考虑读者阅读习惯,最好是一目十行就算不能看懂,但最起码要能一眼看明白主谓宾,要能快速晓得你是要说一个什么现象,然后哪一段文字在描述其内在机理,这样才能快速获取知识,最起码能搭一个知识体系的架构。英语由于有各种从句,而且从句标识词很明确,所以逻辑很容易快速搞清,此外主动被动,插入语皆是如此。中文就不同,你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翻,又不细究“的”,“了”,“过”,“被”这些词的用法(甚至应当保持一致性用法),遇上再对专有名词缺乏一致性描述,那读者就死定了,必须要想看小说一样,瞪大眼睛,一个字都不能缺失的精读才能把握其意思。楼上人说看书不浮躁固然行,但你一个专业的人员,要读多少书啊,这不是文学著作,字里行间甚至一个词都能折射作者刻画的内心涟漪,我们需要的是快速构建知识体系。甚至,你可以花时间读完了再回味,再重新实验书中原理,但绝非花时间斟酌其字面意思。
这本书的中译,我手头的是00年4月版,就是我说的后者这般翻译。试看图6-8,什么叫第1层的保存的寄存器上下文,中文都不通,如果按高考语文改错标准看。ok,要细读不是?前页描述其为“其中每个栈中有保存的前一层寄存器上下文以及当内核在该层执行时的核心栈。”
翻译科技作品其实要考虑读者阅读习惯,最好是一目十行就算不能看懂,但最起码要能一眼看明白主谓宾,要能快速晓得你是要说一个什么现象,然后哪一段文字在描述其内在机理,这样才能快速获取知识,最起码能搭一个知识体系的架构。英语由于有各种从句,而且从句标识词很明确,所以逻辑很容易快速搞清,此外主动被动,插入语皆是如此。中文就不同,你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翻,又不细究“的”,“了”,“过”,“被”这些词的用法(甚至应当保持一致性用法),遇上再对专有名词缺乏一致性描述,那读者就死定了,必须要想看小说一样,瞪大眼睛,一个字都不能缺失的精读才能把握其意思。楼上人说看书不浮躁固然行,但你一个专业的人员,要读多少书啊,这不是文学著作,字里行间甚至一个词都能折射作者刻画的内心涟漪,我们需要的是快速构建知识体系。甚至,你可以花时间读完了再回味,再重新实验书中原理,但绝非花时间斟酌其字面意思。
这本书的中译,我手头的是00年4月版,就是我说的后者这般翻译。试看图6-8,什么叫第1层的保存的寄存器上下文,中文都不通,如果按高考语文改错标准看。ok,要细读不是?前页描述其为“其中每个栈中有保存的前一层寄存器上下文以及当内核在该层执行时的核心栈。”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