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抽屉里的《你好,旧时光》被同学借了一圈好不容易还回来。最后一面有点破损,一开始干净的封面有许多黑污渍。每个同学在看完以后都会说:“嘿,再借我看橘生淮南好吗?”我无奈地答应,然后转过头,指着破了角的书,向同桌做了一个哭脸,同桌终于从习题上抬头看我,憨憨地痴笑。
没错,我正处于最好的时光。
当时看《流水混账》(原名)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本很轻松的小说。很多片段令人捧腹大笑,二熊算是发挥了她写段子的天赋。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小说的女主耿耿,终于和大部分的我们一样,很平庸。耿耿和以往的女主不同,长得不算漂亮,成绩也不够好,天资平庸。不像强大的余周周,童年并不单纯,总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看着那些世故,初中的她和温淼的插科打诨也令人莞尔。高中的周周虽然与以往不同,但她身边有着许多很好的伙伴,我觉得她在向更好的方向上奔去。洛枳,和大部分的我们不一样,沉闷,喜欢写题,就像每个班都有的那个容易被忽视的存在。但是我们从来看不见她背后的想法,更不可能知道她其实是个有着和很多高中女生一样的少女情怀,只敢在日记本上描述对一个人的倾心与好感这样的女生。而耿耿,就像微博中的片段那样——
“冬季的天黑得太早。我在自习课茫然地一抬头,窗外灰蓝的天幕已经沉沉地压下来。黑天让我想哭。一天对余淮来说等于半本物理练习册,于我,只是日出日落间的毫无建树。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
许多人看了这段都大呼“太像自己”。毕竟优秀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有些人努力却找不着方法,有些人一边看小说一边大喊“从现在开始我要成为学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切换一本本的练习册,也并不是所有人在不听讲的情况下被老师突然点起能完美地回答。很多人都是在做了几道题后烦躁地抓耳挠腮,把笔一扔说老子不做了,并且在不听讲地时候被老师逮个正着,站起来回答的时候面红耳赤,但不用怕,旁边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小声给你报答案。
相似,这正是我期待这本书的原因。因为相似,我希望看到耿耿长成了哪幅参天模样,我希望自己能从中找到那些我现在所经历却差点忽略的美好并从而珍惜。毕竟最好的时光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发觉它的好,处于这当中的人不停地抱怨“真痛苦——”“想放假——”“作业好多——”,却不懂毕业的学姐学长语重心长地说“要好好珍惜你们的青春啊”其中的淡淡苦涩。不是我们不懂珍惜,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没有对比。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
不过浪费就浪费了吧,因为“谨慎珍惜还是放肆恣意都一样,反正不管怎么度过,最终都会遗憾地明白,这段好时光,到底还是浪费了”。
可是最终,它可以被称为最好的时光,它可以无限地用来怀念。
耿耿和余淮,是一对同桌。
余淮正是像洛枳说的那样“蓄太阳能的男生”。他各种俏皮阳光,而且懂得怎样去安慰一个同桌。其实我觉得,余淮的情商并不低。他有时候特别明白耿耿的想法,他会照顾耿耿婉转地支走那些抱怨考试却又考得不差的同学,他会写小纸条安慰耿耿,他会逗耿耿开心。也许他很纳闷女生脑子里装得都是些什么浆糊,心情怎么动不动就不好,但是他懂得去让她开心。不必从根源解决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忘却,用快乐代替不快乐的。我觉得,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说起耿耿,我很喜欢她的自然。她是个善良可爱的女生。她喜欢想事情想得发呆,和我以及大部分女生一样。而这个时候余淮又正好来提醒她。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诸如此类的细节,毕竟在未来,能让自己发呆并被身边的人善意提醒的机会应该会少很多吧。
像书中的耿耿一样,很多女生喜欢看男生认真的样子。认真写作业,认真打球,认真打NDS,认真干各种事的时候。那个时候男生的表情多了几分严肃,与平常的嬉皮笑脸的可憎模样不同,似乎一瞬间就长成了可以担当责任的男子汉。观察的时候,神情专注的他们似乎成为了你世界的中心。那种专注也显得他们特别光芒万丈。特别是在写题目的时候。记得我们班有个女生曾经描写一名男生坐在旁边写《实验班》(习题),那段文字被老师评价为细腻真实的情感。那个感性的语文老师也常常对我们说,这种感觉是要珍惜的,因为它是属于年少时光,最美好的成长地图。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同桌。并没有像他俩这么和睦的关系,却往往冤家路窄,总被老师安排在一起坐。初一初二的时候比较幼稚,总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实在斗不过他我就会装出哭的姿态。这个时候他就没辙,不停地讨好安慰我。然后我再从胳臂中抬起头来,含着挤出来的泪光对他狡黠地一笑,宣告胜利。不过初三的时候,我们就属于互损的状态了。嘴皮子每天吵到都快磨出泡。但记得最感动的片段是,有次我弯腰去桌底下捡东西,后来抬头的时候狠狠地撞到了桌角,我龇牙咧嘴地嗷了一声。被他看到当然又开始嘲笑。不过在我第二次捡东西的时候,他把手护在了桌角。
后来,这个片段同初中三年一起,被我珍藏在心里。
当然,书中令我感动的,还有种种细节。
耿耿拿相机拍下的种种瞬间,发教材时激动的耿耿,睡觉起来脸上印了字的她(也只有笨蛋二熊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耿耿在余淮和凌翔茜对话时细微的心里变化,余淮在耿耿紧张时兄弟般地握住了她的手,耿耿对亲人的感情,洛枳在听盛淮南说话时的状态等等……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一本作品的精良,一个作者的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面有以往两本书中的人物客串。林杨的自称小姑夫,洛枳的令人温暖的一面,耿耿小学同学温淼,还有即将在《萌芽》连载的《早恋》陈见夏和李燃。这让喜欢二熊其他作品的人看到熟悉的人物出场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
我喜欢二熊的每本书,每篇文章。我觉得她的文字总是有种力量,不能说穿透人心,但却在某个巧合之中击中你。让你代入书中人物的感情,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你唤醒已经沉睡的记忆。
所以,我期待这本能再次让我冲动到热泪盈眶。
我一直在等待《最好的我们》。虽然有过不少抱怨二熊龟速的时候,但我相信,她一定会将最好的呈现给我们。她说过,“生活本不完美,故事就不要在破碎了”。她说过,她会给我们耿耿余淮的后来。
在这方面,她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PS.第一次写书评,感觉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不过我相信,二熊这次依旧会给我们带来最真实的感动。
没错,我正处于最好的时光。
当时看《流水混账》(原名)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本很轻松的小说。很多片段令人捧腹大笑,二熊算是发挥了她写段子的天赋。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小说的女主耿耿,终于和大部分的我们一样,很平庸。耿耿和以往的女主不同,长得不算漂亮,成绩也不够好,天资平庸。不像强大的余周周,童年并不单纯,总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看着那些世故,初中的她和温淼的插科打诨也令人莞尔。高中的周周虽然与以往不同,但她身边有着许多很好的伙伴,我觉得她在向更好的方向上奔去。洛枳,和大部分的我们不一样,沉闷,喜欢写题,就像每个班都有的那个容易被忽视的存在。但是我们从来看不见她背后的想法,更不可能知道她其实是个有着和很多高中女生一样的少女情怀,只敢在日记本上描述对一个人的倾心与好感这样的女生。而耿耿,就像微博中的片段那样——
“冬季的天黑得太早。我在自习课茫然地一抬头,窗外灰蓝的天幕已经沉沉地压下来。黑天让我想哭。一天对余淮来说等于半本物理练习册,于我,只是日出日落间的毫无建树。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
许多人看了这段都大呼“太像自己”。毕竟优秀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有些人努力却找不着方法,有些人一边看小说一边大喊“从现在开始我要成为学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切换一本本的练习册,也并不是所有人在不听讲的情况下被老师突然点起能完美地回答。很多人都是在做了几道题后烦躁地抓耳挠腮,把笔一扔说老子不做了,并且在不听讲地时候被老师逮个正着,站起来回答的时候面红耳赤,但不用怕,旁边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小声给你报答案。
相似,这正是我期待这本书的原因。因为相似,我希望看到耿耿长成了哪幅参天模样,我希望自己能从中找到那些我现在所经历却差点忽略的美好并从而珍惜。毕竟最好的时光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发觉它的好,处于这当中的人不停地抱怨“真痛苦——”“想放假——”“作业好多——”,却不懂毕业的学姐学长语重心长地说“要好好珍惜你们的青春啊”其中的淡淡苦涩。不是我们不懂珍惜,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没有对比。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
不过浪费就浪费了吧,因为“谨慎珍惜还是放肆恣意都一样,反正不管怎么度过,最终都会遗憾地明白,这段好时光,到底还是浪费了”。
可是最终,它可以被称为最好的时光,它可以无限地用来怀念。
耿耿和余淮,是一对同桌。
余淮正是像洛枳说的那样“蓄太阳能的男生”。他各种俏皮阳光,而且懂得怎样去安慰一个同桌。其实我觉得,余淮的情商并不低。他有时候特别明白耿耿的想法,他会照顾耿耿婉转地支走那些抱怨考试却又考得不差的同学,他会写小纸条安慰耿耿,他会逗耿耿开心。也许他很纳闷女生脑子里装得都是些什么浆糊,心情怎么动不动就不好,但是他懂得去让她开心。不必从根源解决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忘却,用快乐代替不快乐的。我觉得,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说起耿耿,我很喜欢她的自然。她是个善良可爱的女生。她喜欢想事情想得发呆,和我以及大部分女生一样。而这个时候余淮又正好来提醒她。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诸如此类的细节,毕竟在未来,能让自己发呆并被身边的人善意提醒的机会应该会少很多吧。
像书中的耿耿一样,很多女生喜欢看男生认真的样子。认真写作业,认真打球,认真打NDS,认真干各种事的时候。那个时候男生的表情多了几分严肃,与平常的嬉皮笑脸的可憎模样不同,似乎一瞬间就长成了可以担当责任的男子汉。观察的时候,神情专注的他们似乎成为了你世界的中心。那种专注也显得他们特别光芒万丈。特别是在写题目的时候。记得我们班有个女生曾经描写一名男生坐在旁边写《实验班》(习题),那段文字被老师评价为细腻真实的情感。那个感性的语文老师也常常对我们说,这种感觉是要珍惜的,因为它是属于年少时光,最美好的成长地图。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同桌。并没有像他俩这么和睦的关系,却往往冤家路窄,总被老师安排在一起坐。初一初二的时候比较幼稚,总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实在斗不过他我就会装出哭的姿态。这个时候他就没辙,不停地讨好安慰我。然后我再从胳臂中抬起头来,含着挤出来的泪光对他狡黠地一笑,宣告胜利。不过初三的时候,我们就属于互损的状态了。嘴皮子每天吵到都快磨出泡。但记得最感动的片段是,有次我弯腰去桌底下捡东西,后来抬头的时候狠狠地撞到了桌角,我龇牙咧嘴地嗷了一声。被他看到当然又开始嘲笑。不过在我第二次捡东西的时候,他把手护在了桌角。
后来,这个片段同初中三年一起,被我珍藏在心里。
当然,书中令我感动的,还有种种细节。
耿耿拿相机拍下的种种瞬间,发教材时激动的耿耿,睡觉起来脸上印了字的她(也只有笨蛋二熊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耿耿在余淮和凌翔茜对话时细微的心里变化,余淮在耿耿紧张时兄弟般地握住了她的手,耿耿对亲人的感情,洛枳在听盛淮南说话时的状态等等……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一本作品的精良,一个作者的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面有以往两本书中的人物客串。林杨的自称小姑夫,洛枳的令人温暖的一面,耿耿小学同学温淼,还有即将在《萌芽》连载的《早恋》陈见夏和李燃。这让喜欢二熊其他作品的人看到熟悉的人物出场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
我喜欢二熊的每本书,每篇文章。我觉得她的文字总是有种力量,不能说穿透人心,但却在某个巧合之中击中你。让你代入书中人物的感情,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你唤醒已经沉睡的记忆。
所以,我期待这本能再次让我冲动到热泪盈眶。
我一直在等待《最好的我们》。虽然有过不少抱怨二熊龟速的时候,但我相信,她一定会将最好的呈现给我们。她说过,“生活本不完美,故事就不要在破碎了”。她说过,她会给我们耿耿余淮的后来。
在这方面,她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PS.第一次写书评,感觉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不过我相信,二熊这次依旧会给我们带来最真实的感动。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