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英国历史

诺曼王朝 → 金雀花王朝 → 兰开斯特王朝 → 约克王朝→ 都铎王朝 → 斯图亚特王朝 → 汉诺威王朝 →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 温莎王朝
征服者威廉一世是英国第一位国王,诺曼王朝由它开始。早在人们还称他为“私生子威廉”的时候,他就战胜了庶出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不利条件,当上了诺曼底公爵。后来他征服英格兰,称为英格兰首位君主。在一次战争中,他被他战马的马鞍刺伤,身体肿胀得死去。家臣们把重伤的威廉一世抬到了圣热尔修道院,几天以后他就在那里闭上了眼睛。威廉一世的部下们根本没想着为他安排后事,他们把威廉一世的尸体留给了他的仆人们。仆人们把威廉一世身上值钱的东西风卷残云般洗劫了一空,甚至把他的衣服都扒下来拿走了。死去的国王就这么赤条条地被人遗忘在冰冷的地板上。一群修士装殓了威廉一世的遗体,并为他举行了葬礼。但棺材的尺寸不太合适,威廉一世的发福的尸体把棺材塞了个满满当当。他的肚子被无数珍馐美味填得满满的,这时竟很没面子地爆裂了。顿时,一股臭气弥漫在教堂。
威廉一世的继承人亨利一世把他的另一个儿子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在监狱里一关就是28年,而且亨利一世很可能设计并导演了1100年那起打猎“事故”,干掉了另一个同胞兄弟威廉二世。多年以后,“征服者威廉”的子孙后代也为了争夺王冠打得不可开交,其中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之间的争斗令英国一度陷入了来势迅猛的内战,这场内战直到玛蒂尔达的儿子在1154年即位成为亨利二世才告一段落,金雀花王朝开始。
亨利二世是理想君主的典范,他身强力壮、明察慎审、公正诚实。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位生在12世纪的国王乃是英国的法律之父。但是亨利二世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经常令他丧失理智的坏脾气。他的愤怒导致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被急于讨好国王的骑士杀掉了。由于这个悲剧缘自亨利二世的愤怒,所以贝克特殉难后立即被升为圣徒,悔过中的亨利二世也降低身份,亲自为他身披麻衣表示哀悼。虽然亨利是个好君主,但他被自己那群贪婪的儿子发起的4 次叛乱弄得焦头烂额,这些叛乱都是他们的母亲阿奎丹公主埃莉诺怂恿的结果。她和亨利二世行同路人,关系十分疏远,她也因此为自己招来了经年累月的牢狱之苦。要是这个”爱心荡漾“的家族的创始人看到了这些情形,一定会被吓死的。
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并没有像他的兄弟一样继承到土地,因此他的名字常常和“缺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表示对父王的“感激”,约翰加入了哥哥理查发起的最后一次叛乱。亨利二世无法承受最疼爱的小儿子的背叛,进而翘了辫子。理查登上王位,就是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
在理查一世的统治时期里,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也没闲着,而是不遗余力地企图趁哥哥在十字军中奋战的时候把他的王位偷过来,称为约翰国王。由于在位期间签署《大宪章》,他也被称为“宪章国王”。
转眼间好几代人过去了,但是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好转。爱德华二世高大强壮,金发浓密,他的每一处都是中世纪理想君王的写照。可惜他偏偏喜欢香喷喷的男性情人,而且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国王的职责不屑一顾,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讨好皮尔斯•加维斯顿(Piers GaVeston)这件私事上,后者曾被爱德华二世的男子汉爸爸爱德华一世驱除出境,因为他和王子行为不端。贵族们对国王的行为大为不满,他们把加维斯顿从国王身边劫走,然后砍了他的脑袋。但是爱德华二世很快就找来了新欢填补空虚。他的王后伊莎贝尔的忍耐到了极限。她逃回了家乡法国,找了个情人罗歇•莫蒂默(Roger Monimer),1326年,与爱德华二世长期不和的王后和情夫一起篡夺了丈夫的王国,爱德华二世被关进伯克利城堡的地牢里挨饿,最终被一根烧红的铁钎从嘴里刺人了身体。爱德华二世和伊莎贝拉的儿子,爱德华三世的后代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家族斗争,延续了大约30多年,人们管那场斗争叫“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听起来很美,但其实代表着15世纪晚期一场肮脏的家族内战,对垒的双方分别是以白玫瑰为标志的约克王朝和以红玫瑰为标志的兰开斯特王朝。在兰开斯特王朝之前,英国处于由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爱德华三世之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统治的时期。在那个同室操戈的黑暗时期,一共有3 个国王和1 个威尔士亲王以及大批的王族爵士们遭到谋杀、处决,或是战死沙场。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亨利四世篡夺了他的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并杀掉了他。由亨利四世开始,兰开斯特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尽管亨利四世遭到了一些反抗和暴动,不过他的儿子却得以和平即位,并且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国王亨利五世,他的威名在百年英法战争中得以远扬,但他英年早逝,他的继承人亨利六世登基的时候还不到1 岁。长大以后,他为人善良并笃信宗教,头脑简单。他作风朴素,不好张扬,宁愿穿刚毛衬衣(宗教禁欲者苦修时直接穿的一种粗糙的粗毛衣服)也不想头戴王冠,痛恨战争和流血牺牲。时至今日,作为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创始人,他仍然受到世人的景仰和尊敬,但他绝对算不上是位合格的君主。在他在位期间,国库亏空,法国的领地被圣女贞德夺走,他本人还有着长期的疯癫症。在此期间,英国逐渐衰弱,而它的劲敌法国势力则逐渐强大。亨利强悍的堂兄约克公爵理查声明自己比亨利六世更有权继承王位。在亨利六世早期疯癫症发作的时候,约克公爵曾代掌朝政,但是当国王恢复理智的时候,他的势力就被削弱了。约克公爵想得到更多的统治权,更重要的是他想把亨利六世的宠臣(同时也是他们俩共同的堂弟),贪婪的萨默塞特公爵赶下台,于是他在圣奥尔本斯向亨利六世宣战,玫瑰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第一场战役中,萨默塞特公爵战死,亨利六世被飞箭刺伤了脖颈。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咽不下这口气,下定决心反击。那时的伦敦城里云集着分别支持约克公爵和兰开斯特王朝的两派人马,而英国政府则忙不迭地在两派之间调停斡旋。亨利六世甚至举办了一场“爱心日”庆典,用以鼓励和显示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虽然玛格丽特王后接受了这个创意,甚至还在游行队伍中与宿敌约克公爵手挽手地向圣•保罗大教堂前进,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怀恨在心。亨利六世的疯癫症再一次发作的时候,约克公爵也再次执掌朝纲。1459年,愤怒的王后发兵并在拉德洛战役中打败了丈夫的堂兄约克公爵,把他撵到了爱尔兰。然后,她颁布法案,宣布约克公爵为叛国者。该法案一针见血地谴责约克公爵“残忍至极,心怀嫉妒”,同时还抨击了他在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可恨可耻”的行径。通过这个法案的那群英格兰贵族们后来被人们称为“魔鬼议员”。
约克公爵从爱尔兰打回来,他的军队在诺桑伯兰把亨利六世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然后把亨利六世作为囚徒押回了伦敦。当约克公爵步人伦敦城的时候,他正式承认了自己先前关于王位继承权的声明。议会作出了某种程度上的让步,勉强宣布约克公爵将取代亨利六世的独生子——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成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玛格丽特王后在1460年的韦克菲尔德战役中她举兵击败了约克军队,约克公爵也在这次战役中送了命。他的头被割下来高悬在约克城的城门上,头顶上还粘着一顶纸做的王冠——这是一种中世纪的取乐方法,用以嘲笑他在追求王位方面的自命不凡。
兰开斯特军队大举南下,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击败了约克军队的残余力量。亨利六世与家人再次团聚了,据说在整个冲突中他始终自顾自地嬉笑歌唱。这个时候,玛格丽特王后则她允许时年7 岁的威尔士亲王对约克派首脑人物宣判死刑,并观看他们被处决的情形。
伦敦的居民们也对亨利六世的军队南下时一路的烧杀抢掠十分不满。他们关起城门把王室成员和兰开斯特军队晾在城外,反而把约克公爵的儿子迎进了城。公爵的儿子立刻宣布自己为爱德华四世,约克王朝开始。同时签发了一份长篇累牍的声明。英格兰的新君主把旧国王亨利六世赶到了北方,并在陶顿地区把旧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场经久不息的家族内讧中,陶顿战役称得上是最野蛮、最血腥的战斗。在交锋当中,爱德华四世经常身穿镶有自己画像的铠甲,头戴装饰着宝石桂冠的头盔,亲临战场,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他的堂叔亨利六世则彻夜不眠地祈祷。前国王亨利六世几次从追捕中逃脱,但最终还是落入敌手。
爱德华四世为人和蔼可亲,毫不做作。然而私生活及其放荡,还出现国王拿匕首逼女性就范的情况。他得到了王冠,但他还有个近亲沃里克伯爵等着和他算账。沃里克伯爵是历史上著名的“保王者”,先后支持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他企图以完全控制住爱德华四世的方式,捞回他之前协助爱德华四世上台时付出的成本。然而爱德华四世娶了前王后玛格丽特的侍女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为妻,这下他们两个彻底决裂了。
1469年,沃里克伯爵首先鼓动肯特郡人民发动起义,广泛煽动人民对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不满情绪。她的父亲和哥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就由沃里克伯爵直接下令被斩首处死。沃里克伯爵的同党中包括爱德华四世的亲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他们继续在各地支持叛乱,甚至还一度将爱德华四世擒获。
沃里克伯爵渡海来到法国,费尽心机地同曾经敌对的前王后玛格丽特进行了和谈,并宣誓永远忠于亨利六世,然后他带兵人侵英格兰。爱德华四世在沃里克伯爵横扫伦敦的进攻前夕脱身而逃,王冠又戴到了亨利六世的头上。这次,他成了沃里克伯爵手中的傀儡。但很快,爱德华四世就带着军队打回了英格兰。沃里克伯爵在巴尼特战役中阵亡,王后玛格丽特的军队在几周后的蒂克斯伯里战役中也败走麦城。她17岁的儿子——王位继承人爱德华也在战役中送了命。亨利六世又二进宫地回到了伦敦塔,不久就被秘密地谋杀了,爱德华四世重新上台,亨利六世暴尸伦敦供人参观。
由此,玫瑰战争暂时休战。约克王朝没有了外敌,就开始窝里反。除了后来被处决的克拉伦斯公爵之外,爱德华四世还有一个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爱德华四世去世以后,他的长子应该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成为爱德华五世。但在爱德华四世的遗诏中受封“护国公”的理查,在13岁的小国王动身去伦敦参加加冕典礼的时候夺走了他的王位,并把他囚禁在伦敦塔。很快,小爱德华的弟弟约克公爵也被叔叔理查从他避难的威斯敏斯特宫里诱骗出来,关进伦敦塔。护国公理查接着宣布他的两个侄子都是私生子,然后自己登基成为理查三世。从此两个孩子再无音信。理查三世统治两年以后,玫瑰战争再度爆发。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仅存的一位继承人在博斯沃思平原一举打败并杀死了理查三世,他就是后来的亨利七世。约克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已经死了,亨利七世又娶了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这样,内战不断的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最终得到了统一,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时代。
爱德华四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亨利八世,他一生有八位夫人,并且对侍女有着奇怪的癖好。亨利八世先是迎娶了死去哥哥的年轻新娘,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凯瑟琳与亨利八世一开始琴瑟和鸣,但很快,亨利八世对她感到厌倦,而且凯瑟琳皇后始终没有诞下皇子,而只有一位公主——玛丽公主。亨利八世又遇到了性感的安妮•博林,急于抛弃这位皇后。他宣称自己的妻子在嫁给自己之前并非完璧,他们的婚姻因有罪而无效。凯瑟琳拒绝承认这个指控,而人民也站在皇后一边。亨利八世因此举行了一次假惺惺的审判,虽然审判结果会使支持皇后的西班牙教廷与英国决裂,但亨利八世还是坚决与凯瑟琳离婚,并且因此一手创建英国国教,与西班牙教廷分裂。然而凯瑟琳却对他至死深情不渝。
亨利八世的下一位皇后就是安妮•博林。人民对她并不满意,连她的亲戚也觉得她很烦。她对玛丽公主也及其的差,命令玛丽做自己女儿伊丽莎白的侍女。但很快亨利八世就对她厌倦了,她的众多敌人趁机对她的品行和外貌进行攻击,最后被拖上断头台。
在博林死后的24小时,亨利八世就与简•塞穆结婚,她不是死于谋杀或者嫁祸,而是产后死亡。她为亨利诞下了唯一的男孩儿——爱德华六世。而她本人也很温柔,努力调和国王和公主的间隙。虽然她的死让国王大为动容,但很快他就开始寻觅下一位皇后了。
克莱沃公主安妮成为亨利八世的第四任皇后,但她的入宫是个错误。画像师也许对她进行了刻意的美化,亨利八世看到她是格外失望,甚至不愿意和她肌肤相亲。而鼓励他与安妮结婚的克伦威尔大臣也因此获罪。不过安妮没有得到绞刑架的结局,她与亨利八世离婚,并成为他的“妹妹”以及宫廷的座上宾。
纯英国血统的凯瑟琳•霍华德继安妮后成为亨利的皇后,不过她太年轻了,亨利此时已经60岁了,不能再满足只有18岁的年轻皇后的需求。皇后继而寻求情人,托马斯•卡尔佩珀,国王皇宫里的爱臣,成为皇后的目标。而他俩很快被亨利送上断头台。王后的另一位前情人,则可怜的多,在被砍头前又被拉下来,挖出肠子,割掉生殖器,最后被碎尸万段。
国王的最后一位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一位寡妇,但她也是个饱学之士。她常常与国王探讨宗教问题,凯瑟琳是新教的信仰者,而国王却是天主教信徒。在一次次的争辩中,国王最终忍无可忍了。王后被暗示,国王就要再把她推上断头台。这样的皇后抓紧最后一次机会向国王表示了绝对的衷心,抓住了机会。最终皇后得以活着嫁给了自己的下一位丈夫,简•塞穆的哥哥。死后300多年,她的尸体被发现,保存完好的尸体暴露在空气中,很快腐烂。人们赶紧将她重新保存,但10年后,又被一群醉汉挖出来,脸朝下的扔了下去。
爱德华六世早熟而残忍,他小小年纪就纵览诗书,而且精通多种语言。但同时也用尽了办法剥夺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权。坚定的新教信徒爱德华六世与拥有同样信仰的支持者们立志要通过改革把旧教的残渣余孽扫除干净,他明白,在自己归天之后,信奉天主教的姐姐玛丽将登上王位。于是在爱德华六世患上肺结核苟延残喘的时候,他颁布了新的《继承诏书》,该诏书宣布玛丽和伊丽莎白为“非嫡系后代,依法不具有继承权”。这个“亲爱的”小弟弟直呼姐姐们为不适合统治国家的“杂种”,也直截了当地违背了亨利八世的遗诏,没有让玛丽和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反而把王冠留给了他们的表亲简•格雷。
在爱德华六世病入膏肓时,摄政王诺森伯兰郡公爵约翰•达德利觊觎上了王位。他同格雷家族进行密谋,想让自己的儿子吉尔福德同简结婚。达德利说服了爱德华六世把他的两个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排除出继承人的行列,让他信奉新教的表亲简取而代之。“九日女王”简•格雷生性低调恬静,并不想踏上王位,但她的双亲逼她就范。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约翰•达德利马上宣布简为新女王,并强迫议会与他合作。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昏了过去,是她母亲的几个耳光把她抽醒的。简•格雷只做了9 天英格兰的女王,然后玛丽•都铎依法夺回了王冠。她被关进伦敦塔,而她的母亲没有半点管她的意思。简只好自救,她给玛丽一世写了一封诚恳认罪的长信,但就在玛丽动了恻隐之心后,简的父亲却再次卷入叛乱暴动。于是,不到15岁的简被砍了头。
玛丽一世在夺回王位后,不光恶意猜疑伊丽莎白的身世,她更加不放心的是英国人民对伊丽莎白的拥护和支持,最严重的问题是伊丽莎白对新教的笃信。机敏的伊丽莎白明智地决定遵守姐姐的游戏规则,并加入了天主教教会。但伊丽莎白并不能很好的扮演自己天主教徒的角色,一来是演技不够,二来是不大情愿,这让玛丽大为光火。她向议会提交了议案,宣称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所以伊丽莎白不是合法后代,但这只能算是陈词滥调罢了。包括她父亲和弟弟在内的大多数英国人都曾经管安妮•博林的女儿叫“野种”。玛丽一世要想打败妹妹就得找点别的事由,而她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件事上。玛丽决定和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一世结婚,而这激怒了英国人民。玛丽固执地认为人民的愤怒来自于伊丽莎白的挑唆,不就出现起义,由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辅佐伊丽莎白即位,所以她受到了严密的审讯,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她与此有关。但是玛丽一世还是她关进了伦敦塔。女王在去往伦敦塔的路上表现极其高贵可敬,起先她拒绝离船进塔,后来她态度缓和下来,向大家宣布:“作为囚犯,我和所有曾经在这里登陆的人一样忠诚正直。”说完,她跳下台阶,拒绝继续前进,最终她昂首阔步地走进了监牢。苦于没有证据,伊丽莎白又被从伦敦塔中释放出来,关押在玛丽一世的庄园里。
在玛丽一世把成百上千的新教教徒送上火刑柱的同时,她也逐渐失去了民心,而且她还在丈夫腓力国王的劝说下加入了徒劳无功的对法战争。在战争中,英格兰失去了加来这块在欧洲大陆仅存的英占区。所有英国人民和玛丽一世的感情都受到了重创,而且玛丽一世正好因为一次假怀孕风波遭人耻笑,她本希望能生个继承人,那样就能把伊丽莎白彻底地从王位边赶走了。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在遭受迫害期间得到的尊敬则与日俱增。在接连几次重大失败的打击之下,玛丽一世一病不起,但她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伊丽莎白成为了民众目光的焦点,而且继承王位对她来说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个残酷的打击。内心悲凉的女王最后于1558年闭上了眼睛,终年42岁。听到这个消息,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双膝跪地,用拉丁语呐喊道:“这是上帝的杰作呀,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奇迹。”
在经历了母亲以通奸罪为罪名推上断头台,年轻的继母凯瑟琳•霍华德因与托马斯•卡尔佩珀通奸被斩首,她的爱慕者托马斯•塞穆因爱慕伊丽莎白的罪名被判处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决心终身不嫁。但她的情人却从不缺少,伦敦塔的狱友罗伯特•达德利借着她的宠爱成功成为莱斯特伯爵,莱斯特伯爵出身并不高,他也有妻室,虽然他的妻室离奇死亡。莱斯特伯爵与女王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持续到莱斯特伯爵死亡。女王决定终身不嫁,宫廷里的女官却遭了殃,女王对女官的婚事采取一律否决的态度,如果胆敢欺瞒她私自结婚,那么后果就更加严重了。当她的侍女侍女玛丽•谢尔顿秘密结婚的消息被女王得知后,女王不仅扼死了这位侍女,还掰断了她的小指。女王的亲戚,九日女王简•格雷的妹妹凯瑟琳•格雷与爱德华•塞穆秘密结婚,事情败露后,她被关入伦敦塔,与丈夫终生没有相见。凯瑟琳•格雷的妹妹玛丽重蹈姐姐覆辙,丈夫被关入监狱,她本人被流放到农村。
让伊丽莎白烦心的,除了永远不停的秘密婚姻外,还有玛丽女王,因为极其不入伊丽莎白的眼,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失去了生命。玛丽女王从小长在法国,18岁时嫁给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二世,但很快她的丈夫便一命呜呼。女王不得不返回苏格兰,这时的她才19岁,少女疯狂的迷上了表兄亨利•斯图亚特,在怀孕之后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错误,达恩利勋爵不安于室,整天要求女王封他为国王,女王逐渐对他心灰意冷。而苏格兰此时已经是新教的天下,这位信奉天主教的女王被身边的人孤立,甚至贵族们也不站在她这一边。女王此时宠信的,是一位名叫戴维•里奇奥的大臣。1566年3 月的一个晚上,在与女王进餐时,里奇奥被公然杀害,女王也被囚禁。在这种情况下,女王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求和,在达恩利勋爵的协助之下,玛丽成功地逃出了宫殿,重整御林军,恢复了秩序。但不久达恩利勋爵即死于谋杀。女王嫁给了杀害勋爵的头目博斯威尔伯爵,她的国民开始公开反对她的统治。孤立无援的女王不得不逃往英格兰,她的表姑伊丽莎白一世最终以叛国罪将她杀害。但刽子手没有一砍毙命,她的小狗也在她死掉之后从她裙子里跑出来,在刽子手逼迫它喝掉主人的血时,它将自己的牙深深刺进了刽子手的手里。
伊丽莎白去世后,没有子嗣。她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甥孙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詹姆士一世不爱美人,只爱美男。这与威廉二世、狮心王理查一世、爱德华二世如出一辙。
奥利弗•克伦威尔,这个好战的国会议员在英国内战以后控制了政府,并在1649年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在1658年去世以前以护国公的身份统治着英国。死后,他被按照国葬的标准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久后,被杀的前国王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他下令把护国公克伦威尔的遗体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里掘了出来,并命人拖着它穿过伦敦城。然后,遗体被送到了日常处决普通犯人的泰伯恩行刑场,在那里被吊了一整天。执刑者把吊尸体的绳子砍断以后,就把尸体的头砍了下来,并把那颗头颅挑在棍子上游街示众,而尸身则被扔进了坑里。最后,克伦威尔的脑袋被一根长钉子钉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房顶上,它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后来一场风暴把它刮了下来。一直到了1960年,那颗高度腐烂的头颅在数度易主后才在克伦威尔的母校——剑桥大学西德尼•萨塞克斯学院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詹姆士一世的孙子查理二世人称“快乐国王”,虽然他的生活极其放荡,但他的王后没有诞下子嗣。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得了一次类似轻微中风的病。御医们从他身体里抽出了1 夸脱之多的血液,然后用强力的催吐剂和灌肠剂令他脱了水。在接下去的几天里,他们把国王的头发剃光,拿烧红的铁块往上烙;朝他的鼻子里灌喷嚏粉;在他身上糊满了热膏药,然后又把它们揭了下来。当查理二世抱怨说自己嗓子疼、身体痛、发冷汗的时候,御医们就用树脂和鸽子粪的混合物揉搓他的双脚。最后,他们在国王的脑袋上钻了几个孔,为的是把致病的体液抽出来。5 天以后,“快乐国王”查理二世咽了气。临死前他还一个劲儿地道歉说自己拖了这么久才死,真是不好意思,还感谢御医们为了挽救他的性命而做出了伟大的壮举。查理二世身后留下了一大群私生子,却没有一个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王位。他的长子蒙茅斯公爵詹姆斯可不管什么私生子不私生子,他无畏地向自己已经继承王位的叔叔——詹姆士二世,即后来在光荣革命中被赶下王位的那位——发起挑战,但很快被叔叔斩首。蒙茅斯公爵被处决以后,有人想到了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肖像。尽管他是个企图造反的私生子,但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所以一定要留下他的画像才好。蒙茅斯公爵的脑袋被砍掉了,给画家摆姿势看来不太容易,于是,人们把砍掉的头又缝回到他的身子上,然后又把整个尸身支起来,让它坐在椅子上,供画家临摹。
詹姆士二世被他的长女玛丽王后赶下台,但玛丽在成为王后之前,曾经疯狂迷恋王室鹰苑管理员的漂亮女儿,比她年长9 岁的弗朗西丝•阿普斯利,并在信中以“丈夫”称呼她。在得知自己要嫁给表兄奥兰治王子威廉之后极其伤心,但她最终还是嫁给他,并协助他夺取了父亲的王位,成为威廉三世,自己也成为玛丽二世。
玛丽二世的家庭中,最让她厌烦的事情就是妹妹安妮的闺蜜莫尔伯勒公爵夫人萨拉•丘吉尔夫人,这位夫人在姐妹之间扮演了极其烦人的挑拨者角色。萨拉的丈夫莫尔伯勒公爵是当年颠覆了詹姆士二世统治的“光荣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当时有迹象表明,公爵似乎想重新投靠废王詹姆士。莫尔伯勒公爵对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玛丽二世觉得,自己的妹妹和那人的妻子来往甚密对自己来说就算不是背叛也是侮辱。她命令妹妹把萨拉赶走,但安妮还是那么固执地拒绝了。
威廉三世去世后,安妮即位。被痛风、肥胖和其他病症所困扰的安妮女王没有一点健康的样子,而且她先后17次的怀孕生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死胎,就算活下来的也都阳寿不长。在安妮公主去世后,所有的继承人都不在人世,于是英国不得不从德国招来远亲乔治一世当国王,汉诺威王朝开始。
乔治一世的德国口音和对情妇的特殊癖好使他成为了笑柄。他的情妇中,最有名的是“五月柱”和“大象堡”,但他的婚姻生活很糟糕,从而导致父子关系极度恶劣。乔治一世由于长期囚禁小乔治的母亲,导致儿子与他素来不合,他总和自己的父亲唱反调。乔治国王把乔治亲王踢出了朝廷,小乔治的孩子们被留在了祖父身边,不得与他相见,任何不想失宠的人都必须把小乔治当成“不受欢迎的人”来对待,吓不倒的威尔士亲王小乔治在新住所莱斯特宫建立了与父亲分庭抗礼的朝廷班子。这群持不同政见者每天凑在一起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拿粗枝大叶的国王取乐,尤其是针对他偏爱丑陋情妇的嗜好。乔治一世曾经一度将亲王逮捕,据说乔治亲王天天盼着父亲咽气,这样他就能把母亲放出来了,但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虽然新国王乔治二世一定婚姻和睦,因为他的妻子安斯巴赫公主卡罗琳甚至特意帮她的丈夫去寻觅比自己丑的情妇。但他和他儿子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之间的关系却不怎么样。他说自己家老大是世上最可恶的混蛋、说谎精、流氓、畜生,他真希望压根就没生下他。弗雷德里克亲王用同样的态度回敬父亲,说他是个“倔强固执、放任自流、宽于待己、严于律人、一毛不拔、肉欲横流的伪君子”。乔治二世在纪律管理和严格守时方面极其狂热,他的朝廷变得呆板乏味。弗雷德里克亲王的宫殿则到处嘻嘻哈哈。为了削弱亲王娱乐宾客的能力,从而降低他的名望,乔治二世大幅削减了亲王的津贴,而且他宣布任何人与弗雷德里克及其妻子的来往都是对国王的极大不敬——当初他爸爸也是这么整他的。尽管如此,弗雷德里克亲王居然左右逢源地茁壮成长起来了,而且在精英云集的伦敦,他的出现经常会盖过他父亲的光芒。但他死的太早,他的儿子在乔治二世坐在马桶上运劲儿的时候猝然死去之后,继承了乔治二世的王位,也就是乔治三世。
乔治三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还会声讨自己放荡的儿子们。但是他会犯间歇性的精神失常。一次,国王全家正在温莎堡用餐,乔治三世突然发起疯来。他猛地站了起来,打断了大家的谈话,然后突然抓住王太子的衣领,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然后用力摔到了墙上。王太子乔治当时就哭了,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过来,而且开始利用父亲的精神疾病为自己谋求好处。王太子在伦敦到处兴高采烈地模仿他爸爸发疯时口吐白沫的丑态,而且他直截了当地说,他希望他爸爸永远被关起来,这样他就能当国王了。乔治一发疯,小乔治就投入摄政王的工作,但每次发作之后,乔治三世都不能如小乔治所愿归天,乔治三世在1810年才彻底丧失了理智,年迈的国王却被关在温莎堡一套窄小的屋子里了却残生。一位眼睛几乎完全失明的老人拖着长长的白胡子在小屋里踉跄而行,只有他胸前那枚嘉德之星的勋章(英国爵士的最高勋位)昭示着这个疯老头曾是英国国王。1820年,81岁高龄的乔治三世在人们的忽视和淡忘中与世长辞。
乔治四世在艺术欣赏、建筑风格、流行时尚等方面都以品位高雅而著称,而且他为人慷慨大方、和蔼可亲。但他因为过着挥霍无度、债台高筑的糜烂生活,在父王病重时期对王位贪婪地觊觎,以及在同拿破仑交战时轻易许诺却不曾兑现奖赏的表现备受诟病。不过公众最受不了他的,是他酗酒和贪吃的毛病。在继承人问题上,乔治四世把矛头指向了女儿夏洛特。公主发现国王与自己那粗野放荡的母亲结婚完全是出于继承王位的目的,对母亲没有一丝感情可言,所以她也与父亲格格不人。当夏洛特公主死于难产的时候,乔治三世其他的儿子们还都后继无人,因此他们为了赶紧结婚并生个继承人而乱作了一团。中头彩的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他的女儿在1819年出生,她就是未来的维多利亚女王。
乔治四世去世后,他的弟弟威廉四世即位,维多利亚的继承顺位就排在他的后面。威廉四世最让人觉得奇葩的是他的粗野作风和与一位名叫多萝西•乔丹的女演员之间的感情,两人一共养育了10个孩子。
维多利亚的妈妈却认为威廉四世不是伊丽莎白的好榜样,命令她远离自己的叔叔。但这遭到了威廉四世的斥责,而这羞辱是当着晚餐时众人的面发出的。20多年以后,已经是女王的维多利亚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可怕的一幕。这么点儿家庭危机就让女王如此烦恼,真不知道如果她能亲眼看到外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孙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之间的矛盾的话,她会作何感想。导致那两个人彻底翻脸的冲突我们管它叫“第一次世界大战”。
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即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极其厌恶的爱德华王子,年轻的王子喜欢结交朋友,而这一点让她的母亲无法容忍,再加上女王的丈夫亲王中风而死正好和爱德华王子的一桩绯闻撞车,这更让女王无法原谅他。维多利亚蛮横的认为,爱德华没有执政的能力,对爱德华的私生活都指手划脚。1901年,59岁的爱德华登基即位。在此后的9年里,爱德华七世显示出非凡的统治能力,证明了他母亲对他的态度完全没有理由,并用自己的声望开创了一个充满绅士风度的时代。由于他驾轻就熟地让欧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和事佬爱德华”。他是位好国王,让他妈妈见鬼去吧。
乔治五世的王后,玛丽皇后是个有着收藏癖的王后。每当看见心仪的物件,她就在它面前故作流连,口中念念有词:“我的眼睛在拥抱它。”看到这样的情景,识相的主人就马上必恭必敬地献上自家收藏。如果有些人听不出弦外之音,贼心不死的王后就会在告辞的时候忽然停在门口,恋恋不舍地问道:“我可否回去和可爱的小 XX(这里可以填上她看上的任何东西)告个别?”不过有些时候她也不得不破点小财。随着玛丽王后的收藏品日渐丰富,她经常拜访的人家也就知道如何提高警惕了。一旦他们得知王后即将前来拜访,就会马上把一切可能被她青睐的物品都藏起来,直到扫荡结束,警报解除。然而并不是谁都肯买她的账的。一次,她要给自己的洋娃娃陈列室弄一套微型图书,于是到处游说当时的著名作家来捐献微缩版本的作品集。作家们纷纷响应,不过萧伯纳一口回绝了王后的要求,用玛丽女儿的话说就是“极其无礼”,因为萧伯纳只是告诉王后小书应该插在小书架上而已。乔治五世宣布王朝改性温莎,温莎王朝由此开启。
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爱德华八世,就是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不过在其他人眼里,他的妻子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不过是个泼妇,而温莎公爵却一直孜孜不倦的为她谋求王室称号,这一行动在二战时期都没有停止。
征服者威廉一世是英国第一位国王,诺曼王朝由它开始。早在人们还称他为“私生子威廉”的时候,他就战胜了庶出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不利条件,当上了诺曼底公爵。后来他征服英格兰,称为英格兰首位君主。在一次战争中,他被他战马的马鞍刺伤,身体肿胀得死去。家臣们把重伤的威廉一世抬到了圣热尔修道院,几天以后他就在那里闭上了眼睛。威廉一世的部下们根本没想着为他安排后事,他们把威廉一世的尸体留给了他的仆人们。仆人们把威廉一世身上值钱的东西风卷残云般洗劫了一空,甚至把他的衣服都扒下来拿走了。死去的国王就这么赤条条地被人遗忘在冰冷的地板上。一群修士装殓了威廉一世的遗体,并为他举行了葬礼。但棺材的尺寸不太合适,威廉一世的发福的尸体把棺材塞了个满满当当。他的肚子被无数珍馐美味填得满满的,这时竟很没面子地爆裂了。顿时,一股臭气弥漫在教堂。
威廉一世的继承人亨利一世把他的另一个儿子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在监狱里一关就是28年,而且亨利一世很可能设计并导演了1100年那起打猎“事故”,干掉了另一个同胞兄弟威廉二世。多年以后,“征服者威廉”的子孙后代也为了争夺王冠打得不可开交,其中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之间的争斗令英国一度陷入了来势迅猛的内战,这场内战直到玛蒂尔达的儿子在1154年即位成为亨利二世才告一段落,金雀花王朝开始。
亨利二世是理想君主的典范,他身强力壮、明察慎审、公正诚实。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位生在12世纪的国王乃是英国的法律之父。但是亨利二世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经常令他丧失理智的坏脾气。他的愤怒导致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被急于讨好国王的骑士杀掉了。由于这个悲剧缘自亨利二世的愤怒,所以贝克特殉难后立即被升为圣徒,悔过中的亨利二世也降低身份,亲自为他身披麻衣表示哀悼。虽然亨利是个好君主,但他被自己那群贪婪的儿子发起的4 次叛乱弄得焦头烂额,这些叛乱都是他们的母亲阿奎丹公主埃莉诺怂恿的结果。她和亨利二世行同路人,关系十分疏远,她也因此为自己招来了经年累月的牢狱之苦。要是这个”爱心荡漾“的家族的创始人看到了这些情形,一定会被吓死的。
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并没有像他的兄弟一样继承到土地,因此他的名字常常和“缺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表示对父王的“感激”,约翰加入了哥哥理查发起的最后一次叛乱。亨利二世无法承受最疼爱的小儿子的背叛,进而翘了辫子。理查登上王位,就是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
在理查一世的统治时期里,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也没闲着,而是不遗余力地企图趁哥哥在十字军中奋战的时候把他的王位偷过来,称为约翰国王。由于在位期间签署《大宪章》,他也被称为“宪章国王”。
转眼间好几代人过去了,但是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好转。爱德华二世高大强壮,金发浓密,他的每一处都是中世纪理想君王的写照。可惜他偏偏喜欢香喷喷的男性情人,而且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国王的职责不屑一顾,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讨好皮尔斯•加维斯顿(Piers GaVeston)这件私事上,后者曾被爱德华二世的男子汉爸爸爱德华一世驱除出境,因为他和王子行为不端。贵族们对国王的行为大为不满,他们把加维斯顿从国王身边劫走,然后砍了他的脑袋。但是爱德华二世很快就找来了新欢填补空虚。他的王后伊莎贝尔的忍耐到了极限。她逃回了家乡法国,找了个情人罗歇•莫蒂默(Roger Monimer),1326年,与爱德华二世长期不和的王后和情夫一起篡夺了丈夫的王国,爱德华二世被关进伯克利城堡的地牢里挨饿,最终被一根烧红的铁钎从嘴里刺人了身体。爱德华二世和伊莎贝拉的儿子,爱德华三世的后代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家族斗争,延续了大约30多年,人们管那场斗争叫“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听起来很美,但其实代表着15世纪晚期一场肮脏的家族内战,对垒的双方分别是以白玫瑰为标志的约克王朝和以红玫瑰为标志的兰开斯特王朝。在兰开斯特王朝之前,英国处于由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爱德华三世之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统治的时期。在那个同室操戈的黑暗时期,一共有3 个国王和1 个威尔士亲王以及大批的王族爵士们遭到谋杀、处决,或是战死沙场。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亨利四世篡夺了他的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并杀掉了他。由亨利四世开始,兰开斯特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尽管亨利四世遭到了一些反抗和暴动,不过他的儿子却得以和平即位,并且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国王亨利五世,他的威名在百年英法战争中得以远扬,但他英年早逝,他的继承人亨利六世登基的时候还不到1 岁。长大以后,他为人善良并笃信宗教,头脑简单。他作风朴素,不好张扬,宁愿穿刚毛衬衣(宗教禁欲者苦修时直接穿的一种粗糙的粗毛衣服)也不想头戴王冠,痛恨战争和流血牺牲。时至今日,作为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创始人,他仍然受到世人的景仰和尊敬,但他绝对算不上是位合格的君主。在他在位期间,国库亏空,法国的领地被圣女贞德夺走,他本人还有着长期的疯癫症。在此期间,英国逐渐衰弱,而它的劲敌法国势力则逐渐强大。亨利强悍的堂兄约克公爵理查声明自己比亨利六世更有权继承王位。在亨利六世早期疯癫症发作的时候,约克公爵曾代掌朝政,但是当国王恢复理智的时候,他的势力就被削弱了。约克公爵想得到更多的统治权,更重要的是他想把亨利六世的宠臣(同时也是他们俩共同的堂弟),贪婪的萨默塞特公爵赶下台,于是他在圣奥尔本斯向亨利六世宣战,玫瑰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第一场战役中,萨默塞特公爵战死,亨利六世被飞箭刺伤了脖颈。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咽不下这口气,下定决心反击。那时的伦敦城里云集着分别支持约克公爵和兰开斯特王朝的两派人马,而英国政府则忙不迭地在两派之间调停斡旋。亨利六世甚至举办了一场“爱心日”庆典,用以鼓励和显示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虽然玛格丽特王后接受了这个创意,甚至还在游行队伍中与宿敌约克公爵手挽手地向圣•保罗大教堂前进,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怀恨在心。亨利六世的疯癫症再一次发作的时候,约克公爵也再次执掌朝纲。1459年,愤怒的王后发兵并在拉德洛战役中打败了丈夫的堂兄约克公爵,把他撵到了爱尔兰。然后,她颁布法案,宣布约克公爵为叛国者。该法案一针见血地谴责约克公爵“残忍至极,心怀嫉妒”,同时还抨击了他在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可恨可耻”的行径。通过这个法案的那群英格兰贵族们后来被人们称为“魔鬼议员”。
约克公爵从爱尔兰打回来,他的军队在诺桑伯兰把亨利六世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然后把亨利六世作为囚徒押回了伦敦。当约克公爵步人伦敦城的时候,他正式承认了自己先前关于王位继承权的声明。议会作出了某种程度上的让步,勉强宣布约克公爵将取代亨利六世的独生子——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成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玛格丽特王后在1460年的韦克菲尔德战役中她举兵击败了约克军队,约克公爵也在这次战役中送了命。他的头被割下来高悬在约克城的城门上,头顶上还粘着一顶纸做的王冠——这是一种中世纪的取乐方法,用以嘲笑他在追求王位方面的自命不凡。
兰开斯特军队大举南下,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击败了约克军队的残余力量。亨利六世与家人再次团聚了,据说在整个冲突中他始终自顾自地嬉笑歌唱。这个时候,玛格丽特王后则她允许时年7 岁的威尔士亲王对约克派首脑人物宣判死刑,并观看他们被处决的情形。
伦敦的居民们也对亨利六世的军队南下时一路的烧杀抢掠十分不满。他们关起城门把王室成员和兰开斯特军队晾在城外,反而把约克公爵的儿子迎进了城。公爵的儿子立刻宣布自己为爱德华四世,约克王朝开始。同时签发了一份长篇累牍的声明。英格兰的新君主把旧国王亨利六世赶到了北方,并在陶顿地区把旧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场经久不息的家族内讧中,陶顿战役称得上是最野蛮、最血腥的战斗。在交锋当中,爱德华四世经常身穿镶有自己画像的铠甲,头戴装饰着宝石桂冠的头盔,亲临战场,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他的堂叔亨利六世则彻夜不眠地祈祷。前国王亨利六世几次从追捕中逃脱,但最终还是落入敌手。
爱德华四世为人和蔼可亲,毫不做作。然而私生活及其放荡,还出现国王拿匕首逼女性就范的情况。他得到了王冠,但他还有个近亲沃里克伯爵等着和他算账。沃里克伯爵是历史上著名的“保王者”,先后支持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他企图以完全控制住爱德华四世的方式,捞回他之前协助爱德华四世上台时付出的成本。然而爱德华四世娶了前王后玛格丽特的侍女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为妻,这下他们两个彻底决裂了。
1469年,沃里克伯爵首先鼓动肯特郡人民发动起义,广泛煽动人民对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不满情绪。她的父亲和哥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就由沃里克伯爵直接下令被斩首处死。沃里克伯爵的同党中包括爱德华四世的亲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他们继续在各地支持叛乱,甚至还一度将爱德华四世擒获。
沃里克伯爵渡海来到法国,费尽心机地同曾经敌对的前王后玛格丽特进行了和谈,并宣誓永远忠于亨利六世,然后他带兵人侵英格兰。爱德华四世在沃里克伯爵横扫伦敦的进攻前夕脱身而逃,王冠又戴到了亨利六世的头上。这次,他成了沃里克伯爵手中的傀儡。但很快,爱德华四世就带着军队打回了英格兰。沃里克伯爵在巴尼特战役中阵亡,王后玛格丽特的军队在几周后的蒂克斯伯里战役中也败走麦城。她17岁的儿子——王位继承人爱德华也在战役中送了命。亨利六世又二进宫地回到了伦敦塔,不久就被秘密地谋杀了,爱德华四世重新上台,亨利六世暴尸伦敦供人参观。
由此,玫瑰战争暂时休战。约克王朝没有了外敌,就开始窝里反。除了后来被处决的克拉伦斯公爵之外,爱德华四世还有一个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爱德华四世去世以后,他的长子应该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成为爱德华五世。但在爱德华四世的遗诏中受封“护国公”的理查,在13岁的小国王动身去伦敦参加加冕典礼的时候夺走了他的王位,并把他囚禁在伦敦塔。很快,小爱德华的弟弟约克公爵也被叔叔理查从他避难的威斯敏斯特宫里诱骗出来,关进伦敦塔。护国公理查接着宣布他的两个侄子都是私生子,然后自己登基成为理查三世。从此两个孩子再无音信。理查三世统治两年以后,玫瑰战争再度爆发。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仅存的一位继承人在博斯沃思平原一举打败并杀死了理查三世,他就是后来的亨利七世。约克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已经死了,亨利七世又娶了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这样,内战不断的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最终得到了统一,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时代。
爱德华四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亨利八世,他一生有八位夫人,并且对侍女有着奇怪的癖好。亨利八世先是迎娶了死去哥哥的年轻新娘,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凯瑟琳与亨利八世一开始琴瑟和鸣,但很快,亨利八世对她感到厌倦,而且凯瑟琳皇后始终没有诞下皇子,而只有一位公主——玛丽公主。亨利八世又遇到了性感的安妮•博林,急于抛弃这位皇后。他宣称自己的妻子在嫁给自己之前并非完璧,他们的婚姻因有罪而无效。凯瑟琳拒绝承认这个指控,而人民也站在皇后一边。亨利八世因此举行了一次假惺惺的审判,虽然审判结果会使支持皇后的西班牙教廷与英国决裂,但亨利八世还是坚决与凯瑟琳离婚,并且因此一手创建英国国教,与西班牙教廷分裂。然而凯瑟琳却对他至死深情不渝。
亨利八世的下一位皇后就是安妮•博林。人民对她并不满意,连她的亲戚也觉得她很烦。她对玛丽公主也及其的差,命令玛丽做自己女儿伊丽莎白的侍女。但很快亨利八世就对她厌倦了,她的众多敌人趁机对她的品行和外貌进行攻击,最后被拖上断头台。
在博林死后的24小时,亨利八世就与简•塞穆结婚,她不是死于谋杀或者嫁祸,而是产后死亡。她为亨利诞下了唯一的男孩儿——爱德华六世。而她本人也很温柔,努力调和国王和公主的间隙。虽然她的死让国王大为动容,但很快他就开始寻觅下一位皇后了。
克莱沃公主安妮成为亨利八世的第四任皇后,但她的入宫是个错误。画像师也许对她进行了刻意的美化,亨利八世看到她是格外失望,甚至不愿意和她肌肤相亲。而鼓励他与安妮结婚的克伦威尔大臣也因此获罪。不过安妮没有得到绞刑架的结局,她与亨利八世离婚,并成为他的“妹妹”以及宫廷的座上宾。
纯英国血统的凯瑟琳•霍华德继安妮后成为亨利的皇后,不过她太年轻了,亨利此时已经60岁了,不能再满足只有18岁的年轻皇后的需求。皇后继而寻求情人,托马斯•卡尔佩珀,国王皇宫里的爱臣,成为皇后的目标。而他俩很快被亨利送上断头台。王后的另一位前情人,则可怜的多,在被砍头前又被拉下来,挖出肠子,割掉生殖器,最后被碎尸万段。
国王的最后一位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一位寡妇,但她也是个饱学之士。她常常与国王探讨宗教问题,凯瑟琳是新教的信仰者,而国王却是天主教信徒。在一次次的争辩中,国王最终忍无可忍了。王后被暗示,国王就要再把她推上断头台。这样的皇后抓紧最后一次机会向国王表示了绝对的衷心,抓住了机会。最终皇后得以活着嫁给了自己的下一位丈夫,简•塞穆的哥哥。死后300多年,她的尸体被发现,保存完好的尸体暴露在空气中,很快腐烂。人们赶紧将她重新保存,但10年后,又被一群醉汉挖出来,脸朝下的扔了下去。
爱德华六世早熟而残忍,他小小年纪就纵览诗书,而且精通多种语言。但同时也用尽了办法剥夺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权。坚定的新教信徒爱德华六世与拥有同样信仰的支持者们立志要通过改革把旧教的残渣余孽扫除干净,他明白,在自己归天之后,信奉天主教的姐姐玛丽将登上王位。于是在爱德华六世患上肺结核苟延残喘的时候,他颁布了新的《继承诏书》,该诏书宣布玛丽和伊丽莎白为“非嫡系后代,依法不具有继承权”。这个“亲爱的”小弟弟直呼姐姐们为不适合统治国家的“杂种”,也直截了当地违背了亨利八世的遗诏,没有让玛丽和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反而把王冠留给了他们的表亲简•格雷。
在爱德华六世病入膏肓时,摄政王诺森伯兰郡公爵约翰•达德利觊觎上了王位。他同格雷家族进行密谋,想让自己的儿子吉尔福德同简结婚。达德利说服了爱德华六世把他的两个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排除出继承人的行列,让他信奉新教的表亲简取而代之。“九日女王”简•格雷生性低调恬静,并不想踏上王位,但她的双亲逼她就范。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约翰•达德利马上宣布简为新女王,并强迫议会与他合作。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昏了过去,是她母亲的几个耳光把她抽醒的。简•格雷只做了9 天英格兰的女王,然后玛丽•都铎依法夺回了王冠。她被关进伦敦塔,而她的母亲没有半点管她的意思。简只好自救,她给玛丽一世写了一封诚恳认罪的长信,但就在玛丽动了恻隐之心后,简的父亲却再次卷入叛乱暴动。于是,不到15岁的简被砍了头。
玛丽一世在夺回王位后,不光恶意猜疑伊丽莎白的身世,她更加不放心的是英国人民对伊丽莎白的拥护和支持,最严重的问题是伊丽莎白对新教的笃信。机敏的伊丽莎白明智地决定遵守姐姐的游戏规则,并加入了天主教教会。但伊丽莎白并不能很好的扮演自己天主教徒的角色,一来是演技不够,二来是不大情愿,这让玛丽大为光火。她向议会提交了议案,宣称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所以伊丽莎白不是合法后代,但这只能算是陈词滥调罢了。包括她父亲和弟弟在内的大多数英国人都曾经管安妮•博林的女儿叫“野种”。玛丽一世要想打败妹妹就得找点别的事由,而她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件事上。玛丽决定和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一世结婚,而这激怒了英国人民。玛丽固执地认为人民的愤怒来自于伊丽莎白的挑唆,不就出现起义,由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辅佐伊丽莎白即位,所以她受到了严密的审讯,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她与此有关。但是玛丽一世还是她关进了伦敦塔。女王在去往伦敦塔的路上表现极其高贵可敬,起先她拒绝离船进塔,后来她态度缓和下来,向大家宣布:“作为囚犯,我和所有曾经在这里登陆的人一样忠诚正直。”说完,她跳下台阶,拒绝继续前进,最终她昂首阔步地走进了监牢。苦于没有证据,伊丽莎白又被从伦敦塔中释放出来,关押在玛丽一世的庄园里。
在玛丽一世把成百上千的新教教徒送上火刑柱的同时,她也逐渐失去了民心,而且她还在丈夫腓力国王的劝说下加入了徒劳无功的对法战争。在战争中,英格兰失去了加来这块在欧洲大陆仅存的英占区。所有英国人民和玛丽一世的感情都受到了重创,而且玛丽一世正好因为一次假怀孕风波遭人耻笑,她本希望能生个继承人,那样就能把伊丽莎白彻底地从王位边赶走了。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在遭受迫害期间得到的尊敬则与日俱增。在接连几次重大失败的打击之下,玛丽一世一病不起,但她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伊丽莎白成为了民众目光的焦点,而且继承王位对她来说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个残酷的打击。内心悲凉的女王最后于1558年闭上了眼睛,终年42岁。听到这个消息,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双膝跪地,用拉丁语呐喊道:“这是上帝的杰作呀,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奇迹。”
在经历了母亲以通奸罪为罪名推上断头台,年轻的继母凯瑟琳•霍华德因与托马斯•卡尔佩珀通奸被斩首,她的爱慕者托马斯•塞穆因爱慕伊丽莎白的罪名被判处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决心终身不嫁。但她的情人却从不缺少,伦敦塔的狱友罗伯特•达德利借着她的宠爱成功成为莱斯特伯爵,莱斯特伯爵出身并不高,他也有妻室,虽然他的妻室离奇死亡。莱斯特伯爵与女王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持续到莱斯特伯爵死亡。女王决定终身不嫁,宫廷里的女官却遭了殃,女王对女官的婚事采取一律否决的态度,如果胆敢欺瞒她私自结婚,那么后果就更加严重了。当她的侍女侍女玛丽•谢尔顿秘密结婚的消息被女王得知后,女王不仅扼死了这位侍女,还掰断了她的小指。女王的亲戚,九日女王简•格雷的妹妹凯瑟琳•格雷与爱德华•塞穆秘密结婚,事情败露后,她被关入伦敦塔,与丈夫终生没有相见。凯瑟琳•格雷的妹妹玛丽重蹈姐姐覆辙,丈夫被关入监狱,她本人被流放到农村。
让伊丽莎白烦心的,除了永远不停的秘密婚姻外,还有玛丽女王,因为极其不入伊丽莎白的眼,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失去了生命。玛丽女王从小长在法国,18岁时嫁给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二世,但很快她的丈夫便一命呜呼。女王不得不返回苏格兰,这时的她才19岁,少女疯狂的迷上了表兄亨利•斯图亚特,在怀孕之后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错误,达恩利勋爵不安于室,整天要求女王封他为国王,女王逐渐对他心灰意冷。而苏格兰此时已经是新教的天下,这位信奉天主教的女王被身边的人孤立,甚至贵族们也不站在她这一边。女王此时宠信的,是一位名叫戴维•里奇奥的大臣。1566年3 月的一个晚上,在与女王进餐时,里奇奥被公然杀害,女王也被囚禁。在这种情况下,女王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求和,在达恩利勋爵的协助之下,玛丽成功地逃出了宫殿,重整御林军,恢复了秩序。但不久达恩利勋爵即死于谋杀。女王嫁给了杀害勋爵的头目博斯威尔伯爵,她的国民开始公开反对她的统治。孤立无援的女王不得不逃往英格兰,她的表姑伊丽莎白一世最终以叛国罪将她杀害。但刽子手没有一砍毙命,她的小狗也在她死掉之后从她裙子里跑出来,在刽子手逼迫它喝掉主人的血时,它将自己的牙深深刺进了刽子手的手里。
伊丽莎白去世后,没有子嗣。她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甥孙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詹姆士一世不爱美人,只爱美男。这与威廉二世、狮心王理查一世、爱德华二世如出一辙。
奥利弗•克伦威尔,这个好战的国会议员在英国内战以后控制了政府,并在1649年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在1658年去世以前以护国公的身份统治着英国。死后,他被按照国葬的标准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久后,被杀的前国王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他下令把护国公克伦威尔的遗体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里掘了出来,并命人拖着它穿过伦敦城。然后,遗体被送到了日常处决普通犯人的泰伯恩行刑场,在那里被吊了一整天。执刑者把吊尸体的绳子砍断以后,就把尸体的头砍了下来,并把那颗头颅挑在棍子上游街示众,而尸身则被扔进了坑里。最后,克伦威尔的脑袋被一根长钉子钉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房顶上,它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后来一场风暴把它刮了下来。一直到了1960年,那颗高度腐烂的头颅在数度易主后才在克伦威尔的母校——剑桥大学西德尼•萨塞克斯学院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詹姆士一世的孙子查理二世人称“快乐国王”,虽然他的生活极其放荡,但他的王后没有诞下子嗣。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得了一次类似轻微中风的病。御医们从他身体里抽出了1 夸脱之多的血液,然后用强力的催吐剂和灌肠剂令他脱了水。在接下去的几天里,他们把国王的头发剃光,拿烧红的铁块往上烙;朝他的鼻子里灌喷嚏粉;在他身上糊满了热膏药,然后又把它们揭了下来。当查理二世抱怨说自己嗓子疼、身体痛、发冷汗的时候,御医们就用树脂和鸽子粪的混合物揉搓他的双脚。最后,他们在国王的脑袋上钻了几个孔,为的是把致病的体液抽出来。5 天以后,“快乐国王”查理二世咽了气。临死前他还一个劲儿地道歉说自己拖了这么久才死,真是不好意思,还感谢御医们为了挽救他的性命而做出了伟大的壮举。查理二世身后留下了一大群私生子,却没有一个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王位。他的长子蒙茅斯公爵詹姆斯可不管什么私生子不私生子,他无畏地向自己已经继承王位的叔叔——詹姆士二世,即后来在光荣革命中被赶下王位的那位——发起挑战,但很快被叔叔斩首。蒙茅斯公爵被处决以后,有人想到了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肖像。尽管他是个企图造反的私生子,但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所以一定要留下他的画像才好。蒙茅斯公爵的脑袋被砍掉了,给画家摆姿势看来不太容易,于是,人们把砍掉的头又缝回到他的身子上,然后又把整个尸身支起来,让它坐在椅子上,供画家临摹。
詹姆士二世被他的长女玛丽王后赶下台,但玛丽在成为王后之前,曾经疯狂迷恋王室鹰苑管理员的漂亮女儿,比她年长9 岁的弗朗西丝•阿普斯利,并在信中以“丈夫”称呼她。在得知自己要嫁给表兄奥兰治王子威廉之后极其伤心,但她最终还是嫁给他,并协助他夺取了父亲的王位,成为威廉三世,自己也成为玛丽二世。
玛丽二世的家庭中,最让她厌烦的事情就是妹妹安妮的闺蜜莫尔伯勒公爵夫人萨拉•丘吉尔夫人,这位夫人在姐妹之间扮演了极其烦人的挑拨者角色。萨拉的丈夫莫尔伯勒公爵是当年颠覆了詹姆士二世统治的“光荣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当时有迹象表明,公爵似乎想重新投靠废王詹姆士。莫尔伯勒公爵对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玛丽二世觉得,自己的妹妹和那人的妻子来往甚密对自己来说就算不是背叛也是侮辱。她命令妹妹把萨拉赶走,但安妮还是那么固执地拒绝了。
威廉三世去世后,安妮即位。被痛风、肥胖和其他病症所困扰的安妮女王没有一点健康的样子,而且她先后17次的怀孕生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死胎,就算活下来的也都阳寿不长。在安妮公主去世后,所有的继承人都不在人世,于是英国不得不从德国招来远亲乔治一世当国王,汉诺威王朝开始。
乔治一世的德国口音和对情妇的特殊癖好使他成为了笑柄。他的情妇中,最有名的是“五月柱”和“大象堡”,但他的婚姻生活很糟糕,从而导致父子关系极度恶劣。乔治一世由于长期囚禁小乔治的母亲,导致儿子与他素来不合,他总和自己的父亲唱反调。乔治国王把乔治亲王踢出了朝廷,小乔治的孩子们被留在了祖父身边,不得与他相见,任何不想失宠的人都必须把小乔治当成“不受欢迎的人”来对待,吓不倒的威尔士亲王小乔治在新住所莱斯特宫建立了与父亲分庭抗礼的朝廷班子。这群持不同政见者每天凑在一起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拿粗枝大叶的国王取乐,尤其是针对他偏爱丑陋情妇的嗜好。乔治一世曾经一度将亲王逮捕,据说乔治亲王天天盼着父亲咽气,这样他就能把母亲放出来了,但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虽然新国王乔治二世一定婚姻和睦,因为他的妻子安斯巴赫公主卡罗琳甚至特意帮她的丈夫去寻觅比自己丑的情妇。但他和他儿子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之间的关系却不怎么样。他说自己家老大是世上最可恶的混蛋、说谎精、流氓、畜生,他真希望压根就没生下他。弗雷德里克亲王用同样的态度回敬父亲,说他是个“倔强固执、放任自流、宽于待己、严于律人、一毛不拔、肉欲横流的伪君子”。乔治二世在纪律管理和严格守时方面极其狂热,他的朝廷变得呆板乏味。弗雷德里克亲王的宫殿则到处嘻嘻哈哈。为了削弱亲王娱乐宾客的能力,从而降低他的名望,乔治二世大幅削减了亲王的津贴,而且他宣布任何人与弗雷德里克及其妻子的来往都是对国王的极大不敬——当初他爸爸也是这么整他的。尽管如此,弗雷德里克亲王居然左右逢源地茁壮成长起来了,而且在精英云集的伦敦,他的出现经常会盖过他父亲的光芒。但他死的太早,他的儿子在乔治二世坐在马桶上运劲儿的时候猝然死去之后,继承了乔治二世的王位,也就是乔治三世。
乔治三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还会声讨自己放荡的儿子们。但是他会犯间歇性的精神失常。一次,国王全家正在温莎堡用餐,乔治三世突然发起疯来。他猛地站了起来,打断了大家的谈话,然后突然抓住王太子的衣领,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然后用力摔到了墙上。王太子乔治当时就哭了,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过来,而且开始利用父亲的精神疾病为自己谋求好处。王太子在伦敦到处兴高采烈地模仿他爸爸发疯时口吐白沫的丑态,而且他直截了当地说,他希望他爸爸永远被关起来,这样他就能当国王了。乔治一发疯,小乔治就投入摄政王的工作,但每次发作之后,乔治三世都不能如小乔治所愿归天,乔治三世在1810年才彻底丧失了理智,年迈的国王却被关在温莎堡一套窄小的屋子里了却残生。一位眼睛几乎完全失明的老人拖着长长的白胡子在小屋里踉跄而行,只有他胸前那枚嘉德之星的勋章(英国爵士的最高勋位)昭示着这个疯老头曾是英国国王。1820年,81岁高龄的乔治三世在人们的忽视和淡忘中与世长辞。
乔治四世在艺术欣赏、建筑风格、流行时尚等方面都以品位高雅而著称,而且他为人慷慨大方、和蔼可亲。但他因为过着挥霍无度、债台高筑的糜烂生活,在父王病重时期对王位贪婪地觊觎,以及在同拿破仑交战时轻易许诺却不曾兑现奖赏的表现备受诟病。不过公众最受不了他的,是他酗酒和贪吃的毛病。在继承人问题上,乔治四世把矛头指向了女儿夏洛特。公主发现国王与自己那粗野放荡的母亲结婚完全是出于继承王位的目的,对母亲没有一丝感情可言,所以她也与父亲格格不人。当夏洛特公主死于难产的时候,乔治三世其他的儿子们还都后继无人,因此他们为了赶紧结婚并生个继承人而乱作了一团。中头彩的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他的女儿在1819年出生,她就是未来的维多利亚女王。
乔治四世去世后,他的弟弟威廉四世即位,维多利亚的继承顺位就排在他的后面。威廉四世最让人觉得奇葩的是他的粗野作风和与一位名叫多萝西•乔丹的女演员之间的感情,两人一共养育了10个孩子。
维多利亚的妈妈却认为威廉四世不是伊丽莎白的好榜样,命令她远离自己的叔叔。但这遭到了威廉四世的斥责,而这羞辱是当着晚餐时众人的面发出的。20多年以后,已经是女王的维多利亚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可怕的一幕。这么点儿家庭危机就让女王如此烦恼,真不知道如果她能亲眼看到外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孙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之间的矛盾的话,她会作何感想。导致那两个人彻底翻脸的冲突我们管它叫“第一次世界大战”。
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即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极其厌恶的爱德华王子,年轻的王子喜欢结交朋友,而这一点让她的母亲无法容忍,再加上女王的丈夫亲王中风而死正好和爱德华王子的一桩绯闻撞车,这更让女王无法原谅他。维多利亚蛮横的认为,爱德华没有执政的能力,对爱德华的私生活都指手划脚。1901年,59岁的爱德华登基即位。在此后的9年里,爱德华七世显示出非凡的统治能力,证明了他母亲对他的态度完全没有理由,并用自己的声望开创了一个充满绅士风度的时代。由于他驾轻就熟地让欧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和事佬爱德华”。他是位好国王,让他妈妈见鬼去吧。
乔治五世的王后,玛丽皇后是个有着收藏癖的王后。每当看见心仪的物件,她就在它面前故作流连,口中念念有词:“我的眼睛在拥抱它。”看到这样的情景,识相的主人就马上必恭必敬地献上自家收藏。如果有些人听不出弦外之音,贼心不死的王后就会在告辞的时候忽然停在门口,恋恋不舍地问道:“我可否回去和可爱的小 XX(这里可以填上她看上的任何东西)告个别?”不过有些时候她也不得不破点小财。随着玛丽王后的收藏品日渐丰富,她经常拜访的人家也就知道如何提高警惕了。一旦他们得知王后即将前来拜访,就会马上把一切可能被她青睐的物品都藏起来,直到扫荡结束,警报解除。然而并不是谁都肯买她的账的。一次,她要给自己的洋娃娃陈列室弄一套微型图书,于是到处游说当时的著名作家来捐献微缩版本的作品集。作家们纷纷响应,不过萧伯纳一口回绝了王后的要求,用玛丽女儿的话说就是“极其无礼”,因为萧伯纳只是告诉王后小书应该插在小书架上而已。乔治五世宣布王朝改性温莎,温莎王朝由此开启。
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爱德华八世,就是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不过在其他人眼里,他的妻子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不过是个泼妇,而温莎公爵却一直孜孜不倦的为她谋求王室称号,这一行动在二战时期都没有停止。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