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剪凌云一寸心
说起李商隐的诗,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句,不是那千古传诵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不是那首清丽喜人的“八岁初照镜,长眉已能画”,不是尖刻得令人忍俊不禁的“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不是林黛玉推许过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想到的第一句就是它,“忍剪凌云一寸心”。出自这首不算很出名的《初食笋呈座中》,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也许是预兆,也许是谶言,这个一生不得志,潦倒不堪的诗人,却始终难抒凌云壮志,所以他有理由大声追问: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而这句诗,倒也无意间成为了他一生的注脚。
选择这本《李商隐诗传》完全是因为喜爱这个诗人,李白李煜李商隐,是我自己评选的三李,所以《李商隐诗传》自然不能错过,意外之喜是发现了苏缨和毛晓雯两位大牛,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两位作者不但对典故历史梳理得极其清晰,连带对于美学和诗学的鉴赏和辨析也有很高的水平,更难得的是遣词造句颇为古典雅致,可见古文功底不凡。翻开最后的附录《锦瑟》的解读与解读史,更是乖乖不得了,把西方现代意象派的诗歌和我国现代诗歌中的朦胧派都扯了进来,这种古今中外肆意纵横的解读方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以今注古并非扯淡,中西互参更非牵强,读《管锥编》就可知不同文化中尽多可以借鉴转注之处,两相对比则含义更明。
谈李商隐就不能不谈他的无题诗。对于我的青春,李商隐有着特别的意义。还记得在高中读书烦躁的时刻,就在草稿纸上默写一首他的无题,有时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有时是“来是空言去绝踪”,有时是“怅卧新春白袷衣”,有时是“重帷深下莫愁堂”。其实只能隐约地触摸到他的那种欲言又止,惆怅寂寥的情绪,他究竟在说些甚么,倒是不明究竟的。不过也正好,少年时候的心事,多数时间自己也不明白的。于是刚好两相契合,他就成了青春的记忆碎片之一。
翻开附录的锦瑟解读,其中所提到的朦胧而美好的意象倒是很合心意,所谓中心思想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说锦瑟好就好在晦涩难懂,它给了每个读者最大的解释权,去契合他们的心情与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讨巧,却也可能贴近真相的说法呢?
既然作者选择了无题,我们倒也不妨让它们继续无题下去,在李商隐的笔下,无题,竟成了最美的题目。
想到的第一句就是它,“忍剪凌云一寸心”。出自这首不算很出名的《初食笋呈座中》,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也许是预兆,也许是谶言,这个一生不得志,潦倒不堪的诗人,却始终难抒凌云壮志,所以他有理由大声追问: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而这句诗,倒也无意间成为了他一生的注脚。
选择这本《李商隐诗传》完全是因为喜爱这个诗人,李白李煜李商隐,是我自己评选的三李,所以《李商隐诗传》自然不能错过,意外之喜是发现了苏缨和毛晓雯两位大牛,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两位作者不但对典故历史梳理得极其清晰,连带对于美学和诗学的鉴赏和辨析也有很高的水平,更难得的是遣词造句颇为古典雅致,可见古文功底不凡。翻开最后的附录《锦瑟》的解读与解读史,更是乖乖不得了,把西方现代意象派的诗歌和我国现代诗歌中的朦胧派都扯了进来,这种古今中外肆意纵横的解读方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以今注古并非扯淡,中西互参更非牵强,读《管锥编》就可知不同文化中尽多可以借鉴转注之处,两相对比则含义更明。
谈李商隐就不能不谈他的无题诗。对于我的青春,李商隐有着特别的意义。还记得在高中读书烦躁的时刻,就在草稿纸上默写一首他的无题,有时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有时是“来是空言去绝踪”,有时是“怅卧新春白袷衣”,有时是“重帷深下莫愁堂”。其实只能隐约地触摸到他的那种欲言又止,惆怅寂寥的情绪,他究竟在说些甚么,倒是不明究竟的。不过也正好,少年时候的心事,多数时间自己也不明白的。于是刚好两相契合,他就成了青春的记忆碎片之一。
翻开附录的锦瑟解读,其中所提到的朦胧而美好的意象倒是很合心意,所谓中心思想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说锦瑟好就好在晦涩难懂,它给了每个读者最大的解释权,去契合他们的心情与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讨巧,却也可能贴近真相的说法呢?
既然作者选择了无题,我们倒也不妨让它们继续无题下去,在李商隐的笔下,无题,竟成了最美的题目。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