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的全景画

《抗日战争的细节》绝对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我是在看了一本抗战全景画册之后,偶然发现这本书的。相对于林林总总的抗战书籍,魏风华写的这几册书条理清晰,细节饱满,使读者一看就心如明镜,知晓了八年抗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作者有着非常好的写作笔力,看似不动声色,却时时挑动读者的情绪,种种心情,如悲壮、愤懑、畅快,皆隐藏于叙述之中。
略举二例,一,关于淞沪抗战,我们以前从历史书上得到的印象无外乎有几下几点,如,两个日本海军陆战队员闯进虹桥机场被我击毙,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寇,张治中指挥,这些凌乱片段,使读者很难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
魏风华书中的细节,就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原因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日军入侵华北后,老蒋考虑日侵犯华东是必然之事,所以未雨绸缪,在南京上海之间建立了两道防线,并组织了防御演习,按照以前日中签定的协议,上海市区只留中国保安队,老蒋为了加强上海的防御力量,让正规军悄悄进入,冒充保安队,并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修建工事,日军间谍得知消息后,日方外交领事多次抗议,但苦无把柄,于是就有日海军陆战队员擅闯机场被击毙的事件,非日军士兵的个人行为,为刺探机场工事耳。
再如张治中,冯玉祥,这两位国民党元老,皆同情共产党,所以历史书对他们的评介一值很高,似乎只有这二位在抗战。其实大谬也,上海开战后,老冯躲在善卷洞中,从未靠前指挥,况且这个人也没多少军事才能,老张倒是很努力,但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平平,反是我们一向认为无能的胡宗南等部队,曾经浴血杀敌。
谈到抗日战争史,就不能回避张自忠,因为他是以集团军司令身份冲锋杀敌,以身殉国的。国共两党给予很高赞誉。作家耿立的散文通过张将军受辱到求死的经历对比,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抗战英雄形象。当时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在华北战局中,国内老百姓都骂张将军是汉奸呢?看了魏风华的书,我明白了,那时候,张将军是军长兼天津市长,他想拱掉冯治安,做北平市长,所以在战事最紧时,一个人丢下军队,去北平了,做什么?也许是想获得日本人的支持,这是将军的一个污点,但也正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自己看。如果想全景了解抗战历史,我认为,《抗日战争的细节》是最适合的书。
略举二例,一,关于淞沪抗战,我们以前从历史书上得到的印象无外乎有几下几点,如,两个日本海军陆战队员闯进虹桥机场被我击毙,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寇,张治中指挥,这些凌乱片段,使读者很难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
魏风华书中的细节,就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原因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日军入侵华北后,老蒋考虑日侵犯华东是必然之事,所以未雨绸缪,在南京上海之间建立了两道防线,并组织了防御演习,按照以前日中签定的协议,上海市区只留中国保安队,老蒋为了加强上海的防御力量,让正规军悄悄进入,冒充保安队,并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修建工事,日军间谍得知消息后,日方外交领事多次抗议,但苦无把柄,于是就有日海军陆战队员擅闯机场被击毙的事件,非日军士兵的个人行为,为刺探机场工事耳。
再如张治中,冯玉祥,这两位国民党元老,皆同情共产党,所以历史书对他们的评介一值很高,似乎只有这二位在抗战。其实大谬也,上海开战后,老冯躲在善卷洞中,从未靠前指挥,况且这个人也没多少军事才能,老张倒是很努力,但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平平,反是我们一向认为无能的胡宗南等部队,曾经浴血杀敌。
谈到抗日战争史,就不能回避张自忠,因为他是以集团军司令身份冲锋杀敌,以身殉国的。国共两党给予很高赞誉。作家耿立的散文通过张将军受辱到求死的经历对比,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抗战英雄形象。当时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在华北战局中,国内老百姓都骂张将军是汉奸呢?看了魏风华的书,我明白了,那时候,张将军是军长兼天津市长,他想拱掉冯治安,做北平市长,所以在战事最紧时,一个人丢下军队,去北平了,做什么?也许是想获得日本人的支持,这是将军的一个污点,但也正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自己看。如果想全景了解抗战历史,我认为,《抗日战争的细节》是最适合的书。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