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神经漫游者背后的世界

我读的科幻小说,大都很擅长讲故事,高潮迭起,旁逸斜出,出人意料。但《神经漫游者》不,它的故事简单得令人发指:未来,一个自我意识觉醒了的人工智能,为了获得自由,雇佣一个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去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真是没有丝毫新意的冒险故事,驱动我读下去的绝不是“后来怎么样了”。
驱动我读下去的是好奇心,作者很“坏”,把那个世界打碎了,一片一片散落在“四人组”每次行动中,而我就像个收集者,看到有价值的就收过来,渐渐地,拼图完整了,世界出现了。这真是我很喜欢的写作方式,得投入全副心神,在字里行间摸索,不能错过一片,很有参与感。拼完了,还有成就感。唯一的麻烦是费脑,在读完第二遍之后,总算有底气来说说《神经漫游者》背后那个光怪陆离,被吉布森用纱蒙住的世界了。
①那个世界有过核战争,并在三年前发生过瘟疫,导致全体动物灭亡,环境极度恶劣。
不知是何年发生了一场核战争(但我推测已经有点年头了),摧毁了一个叫“波恩”的城市。但核辐射带来的危害却为祸至今,所有飞机到了“波恩”附近都得绕道而行。那个变态的里维拉就是出生在“波恩”附近的废墟里,童年靠“吃人”长大。
更糟糕的是,核辐射造成的影响已让地球失控,导致地球环境全面恶化。故事发生时的三年前,发生了一场瘟疫,动物消失殆尽,即使克隆出来,也会立即死亡,所以只能被制成标本被放在橱窗里。植物也是如此,无论是苍天古树还是郁翠的草坪,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在整个故事里,除了人类,没有活物。
②那个世界还有国家,但政府已经式微,跨国公司成为庞然大物,触角涉及方方面面。
虽然还有国家,但政府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比如书中提到“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已被分化,几近废除”,反而是跨国公司的身影出现在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是这样形容的:那些塑造了人类历史的跨国大财团已经超越了旧有的局限,似乎变成了某种不死的生物。就算十几个关键的高层人物同时被暗杀,财团也不会垮掉,还有许多人在等着爬上去,接替那些空缺出来的职位,读取公司巨量的存储。就像书中的三菱公司,它不但有基因技术公司,还发行银行卡,甚至在赛博空间都预装有象征三菱美国银行的绿色方块,和东部沿海核裂变局的猩红色金字塔并列。
作者对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的介绍就更直接了: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是太空家族,以公司方式运作,低调而巨富,拥有一个建造在外太空的自由港——自由彼岸,它主营色情业和银行业,定为超脱,不受地球上任何国家和政府的管辖。这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王国的雏形。
③那个世界人类已经走向太空,并围绕地球建立了基地。
如上面所说的,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太空家族,并在外太空建立了根据地,自由彼岸是一个,锡安是另一个。
锡安的创造者是当年的五位建筑工人,他们拒绝回到地球的重力阱之中,并自行建造了居住地。从航天飞机里面看出去,锡安的外壳全是形状各异的板子拼凑而成。它拥有特殊的混录音乐,是无数的数码流行音乐混合而成的大杂烩,是锡安人的精神歌曲。
④那个世界生物技术高超,人类终于达到“神的领域”——修改基因,移植内脏和器官,控制长相。
在吉布森描绘的世界里,人类对自身的改造算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人类能随意整容,移植内脏和器官,甚至连基因也能肆意修改,没有做过任何基因修改的男主人公凯斯反而成了少有的“处子”。
所以书里的很多人以现在的审美观来看,都很古怪。比如恐怖组织“现代黑豹”的领袖卢普斯·彼处男孩(这名字就够古怪的),有着一头粉色头发,左耳后面有一大丛财色硅条在闪烁,经过改造的瞳孔会和冒烟一样随光线收缩。还有脸上布满人造的淤青是日本家庭妇女的保守风格。坐地铁的白领手腕上戴着美化全息阴道,高跟鞋踩在车厢的金属地板上,像是磨好的蹄……
真是奇形怪状,光怪陆离。
以致于我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错觉。这是一群人类,但和我的种族无关。
⑤那个世界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几乎断绝,机械文明成为主流,所有人都在“醉生梦死”。
为什么会出现那样千奇百怪的装扮,在读第二遍时,我才明白原因所在——文化断层,文明失控。比如男主角凯斯完全不知道博物馆是做什么用的,就连为他解释的女主角莫利介绍的也让我有点囧,可见那个世界博物馆已经是非主流了。又如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创始人艾尔普尔的屋子里钢琴、碟片还有书,所有人都觉得是守旧、古怪、搞不明白。
那个世界就是一片文化的沙漠。
以致于人物间的对话用词都十分贫乏,没有底蕴,没有典故,就像干巴巴的奶酪。和书中,作者吉布森对景物、感官的精彩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十分的怪异。
因为没有精神寄托,所以嗑药成为了常态,书里所有人都在嗑药,追求感官的刺激。反正器官坏了,可以再移植,花大钱做基因调整,最大程度长生不老。
驱动我读下去的是好奇心,作者很“坏”,把那个世界打碎了,一片一片散落在“四人组”每次行动中,而我就像个收集者,看到有价值的就收过来,渐渐地,拼图完整了,世界出现了。这真是我很喜欢的写作方式,得投入全副心神,在字里行间摸索,不能错过一片,很有参与感。拼完了,还有成就感。唯一的麻烦是费脑,在读完第二遍之后,总算有底气来说说《神经漫游者》背后那个光怪陆离,被吉布森用纱蒙住的世界了。
①那个世界有过核战争,并在三年前发生过瘟疫,导致全体动物灭亡,环境极度恶劣。
不知是何年发生了一场核战争(但我推测已经有点年头了),摧毁了一个叫“波恩”的城市。但核辐射带来的危害却为祸至今,所有飞机到了“波恩”附近都得绕道而行。那个变态的里维拉就是出生在“波恩”附近的废墟里,童年靠“吃人”长大。
更糟糕的是,核辐射造成的影响已让地球失控,导致地球环境全面恶化。故事发生时的三年前,发生了一场瘟疫,动物消失殆尽,即使克隆出来,也会立即死亡,所以只能被制成标本被放在橱窗里。植物也是如此,无论是苍天古树还是郁翠的草坪,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在整个故事里,除了人类,没有活物。
②那个世界还有国家,但政府已经式微,跨国公司成为庞然大物,触角涉及方方面面。
虽然还有国家,但政府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比如书中提到“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已被分化,几近废除”,反而是跨国公司的身影出现在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是这样形容的:那些塑造了人类历史的跨国大财团已经超越了旧有的局限,似乎变成了某种不死的生物。就算十几个关键的高层人物同时被暗杀,财团也不会垮掉,还有许多人在等着爬上去,接替那些空缺出来的职位,读取公司巨量的存储。就像书中的三菱公司,它不但有基因技术公司,还发行银行卡,甚至在赛博空间都预装有象征三菱美国银行的绿色方块,和东部沿海核裂变局的猩红色金字塔并列。
作者对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的介绍就更直接了: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是太空家族,以公司方式运作,低调而巨富,拥有一个建造在外太空的自由港——自由彼岸,它主营色情业和银行业,定为超脱,不受地球上任何国家和政府的管辖。这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王国的雏形。
③那个世界人类已经走向太空,并围绕地球建立了基地。
如上面所说的,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太空家族,并在外太空建立了根据地,自由彼岸是一个,锡安是另一个。
锡安的创造者是当年的五位建筑工人,他们拒绝回到地球的重力阱之中,并自行建造了居住地。从航天飞机里面看出去,锡安的外壳全是形状各异的板子拼凑而成。它拥有特殊的混录音乐,是无数的数码流行音乐混合而成的大杂烩,是锡安人的精神歌曲。
④那个世界生物技术高超,人类终于达到“神的领域”——修改基因,移植内脏和器官,控制长相。
在吉布森描绘的世界里,人类对自身的改造算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人类能随意整容,移植内脏和器官,甚至连基因也能肆意修改,没有做过任何基因修改的男主人公凯斯反而成了少有的“处子”。
所以书里的很多人以现在的审美观来看,都很古怪。比如恐怖组织“现代黑豹”的领袖卢普斯·彼处男孩(这名字就够古怪的),有着一头粉色头发,左耳后面有一大丛财色硅条在闪烁,经过改造的瞳孔会和冒烟一样随光线收缩。还有脸上布满人造的淤青是日本家庭妇女的保守风格。坐地铁的白领手腕上戴着美化全息阴道,高跟鞋踩在车厢的金属地板上,像是磨好的蹄……
真是奇形怪状,光怪陆离。
以致于我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错觉。这是一群人类,但和我的种族无关。
⑤那个世界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几乎断绝,机械文明成为主流,所有人都在“醉生梦死”。
为什么会出现那样千奇百怪的装扮,在读第二遍时,我才明白原因所在——文化断层,文明失控。比如男主角凯斯完全不知道博物馆是做什么用的,就连为他解释的女主角莫利介绍的也让我有点囧,可见那个世界博物馆已经是非主流了。又如泰西尔-埃西普尔公司创始人艾尔普尔的屋子里钢琴、碟片还有书,所有人都觉得是守旧、古怪、搞不明白。
那个世界就是一片文化的沙漠。
以致于人物间的对话用词都十分贫乏,没有底蕴,没有典故,就像干巴巴的奶酪。和书中,作者吉布森对景物、感官的精彩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十分的怪异。
因为没有精神寄托,所以嗑药成为了常态,书里所有人都在嗑药,追求感官的刺激。反正器官坏了,可以再移植,花大钱做基因调整,最大程度长生不老。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