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之路
没有看过保罗柯艾略的书,对于他那本著名的牧羊少年也没有听过。这几年确实看书很少,被生活的重担压的极少思考,反省。
总是怀念大学时,宿舍所有的女孩子都谈恋爱,我一个人落单。有时跟他们混,大多时候不想做灯泡,从图书馆和学校外面租书的地方借来多多的书,一本接一本地看。只是没写过一篇书评,真是遗憾。我总认为最爱那时的时光,一个人,有许多时间可以思考。虽然不过20岁左右的年纪的,却好像对许多事都看的很通透。现在想想,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臆想而已。
好像从恋爱开始,进入两个人的生活后,就很少去思考。对于安稳的生活不自觉地依赖起来,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一天一天。即所谓的惯例。到最近,对比许多人,发觉自己落后太多。生活被油盐酱醋占领了,曾经的浪漫情怀都被懒惰打败。日子过得很是单调无味。默默告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开始挤出时间看书,认真写出看书的感触。
阿莱夫,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总感觉自己的领悟不够深。作者是在五十九岁决定来一场火车之旅,来寻找自己的国,让自己重新做回他国之王。我今年29岁,人生大概过了三分之一多,用父辈的话说,吃过的饭还不如他们吃过的盐多(我父亲吃盐尤其重)。虽然也有自己的感触,许多时候仍觉得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学习之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有不同的感触。作者说:我明白,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来诠释所有的事物,而不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模样。不能同意更多了,我们总是想所有的事都按我们期待的那样,结果总是失望。事情都是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是我们自己加了太多我们的期待。许多事顺其自然变好。
书中一直提到一个词语:惯例。作者说,惯例和重复一点关系都没有。重复地做一件事时让这件事做到极致。铁匠的话真是朴实中的经典“你错了。每一次锤子落下的时候,敲击的强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重,有些时候轻。我也是在将这个动作重复了很多年之后才学到这一点的。直到有一天,我已经不需要思考了,只是让双手来引导我的工作。“作者五十九岁的时候已经名扬四海,而他觉得自己迷失了。生活似乎进入一种惯例。生活中我也有观察过,似乎大部分人都活在惯例里。只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是什么,这些事做了就代表这一天完成了。没有任何思想,犹如傀儡一般,被一个叫做惯例的东西控制了。尤其作者这样的成功人士,到一定程度,高处不胜寒。庆幸的是,作者的导师J,及时提醒他。作者自己也意识到并想改变自己的状况。于是,有了这场坐火车穿越整个国家,到达太平洋的寻找自我旅程。这是作者的一次朝圣,也是作者追溯信仰的一次旅程。
一起同行的,出版商,经纪人,遥,以及后来加入的希拉尔,他们陪伴作者完成他有些不可思议有些疯狂的火车之旅,到最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遥对自己去世的妻子念念不忘,在巫师的引导中知道,妻子的灵魂因为遥的思念迟迟不能回归天堂,遥自己也因此无法解脱,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希拉尔,这个和书中作者有许多纠缠的女孩,因为前世没有得到回应的爱,无法释怀,冥冥之中一股力量牵引她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场火车之旅。途中经历的一系列事,让这些人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作者也完成了自我救赎。
时间不会停滞,每个人都在变化。我们总是希望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可是时间在前行,我们也在前行,成长从未停滞。曾经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我们自己,虽然与现在的我们不同,可是那都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些变化成长,我们才得以在世间存活的自由自在。作者对爱的领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说法。我们总希望爱人如初见,可我们自己早已随着时间的河流前行了,倘若爱人还停在最初,我们还会爱他吗?这不过是我们的希望。但是任何事或者人都不是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发展的,包括我们自己。于是有了许多抱怨,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批判他人,批判社会。不是这样的,错的是我们自己,无法接受最正常不过的改变。没有环境适应人,只有人适应环境。我们最该学会的是适应一切的成长变化。
懵懵懂懂地看完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我想这本书会陪我很多年。每一个阶段对他的领悟都会不同。曾经觉得一个人很好,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到现在,开始认同作者,只有踏上陌生的旅程,与更多陌生人接触才能更好得认识自我。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又不是孤独的。存在这浩瀚宇宙中,保持清醒很难,唯请勿忘反省自己,做自己国的国王。
总是怀念大学时,宿舍所有的女孩子都谈恋爱,我一个人落单。有时跟他们混,大多时候不想做灯泡,从图书馆和学校外面租书的地方借来多多的书,一本接一本地看。只是没写过一篇书评,真是遗憾。我总认为最爱那时的时光,一个人,有许多时间可以思考。虽然不过20岁左右的年纪的,却好像对许多事都看的很通透。现在想想,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臆想而已。
好像从恋爱开始,进入两个人的生活后,就很少去思考。对于安稳的生活不自觉地依赖起来,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一天一天。即所谓的惯例。到最近,对比许多人,发觉自己落后太多。生活被油盐酱醋占领了,曾经的浪漫情怀都被懒惰打败。日子过得很是单调无味。默默告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开始挤出时间看书,认真写出看书的感触。
阿莱夫,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总感觉自己的领悟不够深。作者是在五十九岁决定来一场火车之旅,来寻找自己的国,让自己重新做回他国之王。我今年29岁,人生大概过了三分之一多,用父辈的话说,吃过的饭还不如他们吃过的盐多(我父亲吃盐尤其重)。虽然也有自己的感触,许多时候仍觉得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学习之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有不同的感触。作者说:我明白,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来诠释所有的事物,而不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模样。不能同意更多了,我们总是想所有的事都按我们期待的那样,结果总是失望。事情都是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是我们自己加了太多我们的期待。许多事顺其自然变好。
书中一直提到一个词语:惯例。作者说,惯例和重复一点关系都没有。重复地做一件事时让这件事做到极致。铁匠的话真是朴实中的经典“你错了。每一次锤子落下的时候,敲击的强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重,有些时候轻。我也是在将这个动作重复了很多年之后才学到这一点的。直到有一天,我已经不需要思考了,只是让双手来引导我的工作。“作者五十九岁的时候已经名扬四海,而他觉得自己迷失了。生活似乎进入一种惯例。生活中我也有观察过,似乎大部分人都活在惯例里。只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是什么,这些事做了就代表这一天完成了。没有任何思想,犹如傀儡一般,被一个叫做惯例的东西控制了。尤其作者这样的成功人士,到一定程度,高处不胜寒。庆幸的是,作者的导师J,及时提醒他。作者自己也意识到并想改变自己的状况。于是,有了这场坐火车穿越整个国家,到达太平洋的寻找自我旅程。这是作者的一次朝圣,也是作者追溯信仰的一次旅程。
一起同行的,出版商,经纪人,遥,以及后来加入的希拉尔,他们陪伴作者完成他有些不可思议有些疯狂的火车之旅,到最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遥对自己去世的妻子念念不忘,在巫师的引导中知道,妻子的灵魂因为遥的思念迟迟不能回归天堂,遥自己也因此无法解脱,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希拉尔,这个和书中作者有许多纠缠的女孩,因为前世没有得到回应的爱,无法释怀,冥冥之中一股力量牵引她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场火车之旅。途中经历的一系列事,让这些人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作者也完成了自我救赎。
时间不会停滞,每个人都在变化。我们总是希望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可是时间在前行,我们也在前行,成长从未停滞。曾经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我们自己,虽然与现在的我们不同,可是那都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些变化成长,我们才得以在世间存活的自由自在。作者对爱的领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说法。我们总希望爱人如初见,可我们自己早已随着时间的河流前行了,倘若爱人还停在最初,我们还会爱他吗?这不过是我们的希望。但是任何事或者人都不是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发展的,包括我们自己。于是有了许多抱怨,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批判他人,批判社会。不是这样的,错的是我们自己,无法接受最正常不过的改变。没有环境适应人,只有人适应环境。我们最该学会的是适应一切的成长变化。
懵懵懂懂地看完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我想这本书会陪我很多年。每一个阶段对他的领悟都会不同。曾经觉得一个人很好,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到现在,开始认同作者,只有踏上陌生的旅程,与更多陌生人接触才能更好得认识自我。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又不是孤独的。存在这浩瀚宇宙中,保持清醒很难,唯请勿忘反省自己,做自己国的国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