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交的读笔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本书。高三前夕在图书馆自习,匆匆略过一排排书架时瞥见了它。《云雀叫了一整天》,很有诗意的名字,作者的名却从未听说。暑假上网采购书时买下了它,只因书名。翻开一看竟是一本诗集。许久不读诗了,总对读诗有一种敬畏感,诗就像思想的碎片,无意间会透露出一些作者很私人的想法和人格,因此非心静不读诗。
用一趟飞机来回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没有百度过作者,不带任何主观情绪。全书分为甲乙两辑,甲辑是诗,乙辑是句。
我将甲辑的诗分为三类:旅途见闻、哲思感悟、“我”。
首先第一类中我较偏爱的,是首页上作者手写的:《素描旅者》
我在诺曼第作素描旅者
也就是背负行囊出入客栈
装着研究画道,观察风景
无忧呀无虑,不思明天做什么
停步,是为了一湾小溪
入店,是闻到油炸薯条的香味
幽会,在长满樱草的土坑中
或在保持白昼温度的麦穗上
灰色粗布下的肌肤极富弹性
田野,森林,日出,晚霞,月光
。。。。。。
同时还可以坐在一处泉孔边
俯身啜饮,沾湿鼻尖和胡子
随我自己设想是在和谁接吻
这样的旅行态度正是我所欣赏的。并不是为了在所有名胜前拍照,插上“到此一游”的标签而旅行。感受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只有心无杂质的行走,在行走中记录人的表情、对话、生活节奏,感受城市内在的风情。旅行贵在自由,不受时间的拘束,全凭自己心情安排行程,才能更好的通过旅行探究自己,改变自己。
“素描旅者”这个说法也相当吸引我。罗斯金曾说过:“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的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而达到对美的拥有。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若能用画素描的态度欣赏风景,定能发现许多美的细节。同样针对现代的旅游业,人们匆匆的在几天时间结束行程,以为去过很多国家,其实回想起来收获甚少。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如诗中说,为一弯小溪停步,在溪边放飞思绪;为炸薯条香味入店,实在率性愉悦。
诗人的描景方式也确实有素描之感,几笔给景,几笔给人,有时几笔给食物,让读者自行勾勒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轮廓。对于爱尔兰他写道“上午九点半大街中央站着苍鹭”、“本来一天就没有多少时刻是清醒的 何苦去营造精良的房屋呢”,看来爱尔兰人真是慢节奏生活的代表。
第二类体现哲思感悟的诗中我特别喜欢这首《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过了太久快节奏的生活,常会思念从前慢节奏的日子。怀念过去人们的真诚,用心,不似现在浮躁的对待生活和感情。对于最后几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前大家互相尊重隐私,懂得保持距离。现代人却打着娱乐的旗号,窥探他人。狗仔队跟踪、偷拍,人们对明星绯闻八卦津津乐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渐渐缺失。有时我们真的应该放慢脚步好好反思,在不断加速的过程中我们丢掉了些什么。
百度完作者后,再来读第三类诗,不禁心有戚戚。
作者木心,本名孙璞,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残酷的是什么?我觉得木心先生都经历了。禁锢自由,折断拿笔的手。可是木心先生说“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不会被环境打倒。《梦中赛马》中写道:
回想过去的三十年、四十年
每秒钟穷困,每步路潦倒
阴霾长街,小食铺
几个难友用一只酒碗轮流喝
那种斯文,那种顾盼自雄
屡败,屡战,前途落落光明
在那般黑暗的现实中,还能看到前途落落光明,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态度。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木心会远走海外,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环境。在《修船的声音》中他写道:
我是总归要出洋留学的
家庭教师没有魄力为我说这个话
我自己硬想,人要走就走的远
我已知道柏拉图,柏拉图式的爱
修船的敲打声一直在蛊惑着我
口诵着《公羊传》、《战国策》
心已随熏风飞向爱情海
一个胸怀广阔天地,追求艺术和自由,渴望飞翔的艺术家,被现实剪去翅膀,困在牢狱之中,却没有放弃追求,重获自由的那天就是他再次起航之日。正是如此坚韧的态度,才让木心先生在异乡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以每天近万字的速度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乙辑都是单句,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有些很有哲理的,如“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如果盲目的随波逐流,就无法体现自我,无法实现身为人的价值,白白在世间走一遭。还有“故知人不可苟固守,亦不可徒漂泊”。人生应该时刻都有目标和方向,且要时时跟进,才不会虚度光阴,做无用功。人生宝贵,应当好好珍惜。又如“把寄与他人的希望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 倒也温馨”。我们常会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够在意,达不到心中的期望值,令人失望云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再亲密的伙伴也无法完全感知你的心情,为你做出决定。所以我们需得拥有倚靠自己的能力,不向他人祈求太多,做自己最强大的靠山。
还有一些写自然之景的句子很有灵气,如“植物开完花以后都露着倦意”,让人一下就在脑海中勾勒出花败之时植物垂拉着头的形态。似乎是将全身的精力都集中在那个小小的花苞上,有的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一生只为那一次的绚烂
值得一提的是,木心先生会将一些自然界的名词、动词用在“我”之后。如“一夜透雨 寒意沁胸 我秋天了”,以及“你再不来 我就要下雪了”。这是一种很生动的描写内心活动的手段,因为有实景更让人能产生画面感。与 “我”相结合使用,能使读者很好的感受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我秋天了”、“我下雪了”,寂寥和寂寞之感跃然纸上,短短四字胜却千言苍白的直接描写,非常有创意。
在法兰克福,木心写道“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机组人员没发任何表格,心里有点痒兮兮。登录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画廊主、餐馆老板、咖啡厅领班都一口流利英语。坐在枫树下的木头长凳上,喝微甜的苹果酒,将香香的腊肠送入口中我决意在此结束这本诗稿,并题名为《云雀叫了一整天》。”像是在一个随意的日子做的一个随意的决定,这本诗集完结了。非常符合木心先生随性的个性。《云雀叫了一整天》并不是木心先生的代表作,也有人说他的散文做得比诗好。但从这本诗集中我看到了木心人生、性格的冰山一角。我佩服他坚韧博学,热爱自由。但人太过复杂,何况先生身上还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所以很多对于诗的理解都是自己的观点,也许与作者想表达的相差甚远。可我觉得读诗就是如此,有的不需太过追究,只取对己有益之处即可。有的涉及思想只有与作者心灵相通,挖到深层才能体会作者用字词隐藏的深意。也许通过阅读木心先生的其他书籍可以让我对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等到那时回头来看,就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用一趟飞机来回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没有百度过作者,不带任何主观情绪。全书分为甲乙两辑,甲辑是诗,乙辑是句。
我将甲辑的诗分为三类:旅途见闻、哲思感悟、“我”。
首先第一类中我较偏爱的,是首页上作者手写的:《素描旅者》
我在诺曼第作素描旅者
也就是背负行囊出入客栈
装着研究画道,观察风景
无忧呀无虑,不思明天做什么
停步,是为了一湾小溪
入店,是闻到油炸薯条的香味
幽会,在长满樱草的土坑中
或在保持白昼温度的麦穗上
灰色粗布下的肌肤极富弹性
田野,森林,日出,晚霞,月光
。。。。。。
同时还可以坐在一处泉孔边
俯身啜饮,沾湿鼻尖和胡子
随我自己设想是在和谁接吻
这样的旅行态度正是我所欣赏的。并不是为了在所有名胜前拍照,插上“到此一游”的标签而旅行。感受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只有心无杂质的行走,在行走中记录人的表情、对话、生活节奏,感受城市内在的风情。旅行贵在自由,不受时间的拘束,全凭自己心情安排行程,才能更好的通过旅行探究自己,改变自己。
“素描旅者”这个说法也相当吸引我。罗斯金曾说过:“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的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而达到对美的拥有。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若能用画素描的态度欣赏风景,定能发现许多美的细节。同样针对现代的旅游业,人们匆匆的在几天时间结束行程,以为去过很多国家,其实回想起来收获甚少。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如诗中说,为一弯小溪停步,在溪边放飞思绪;为炸薯条香味入店,实在率性愉悦。
诗人的描景方式也确实有素描之感,几笔给景,几笔给人,有时几笔给食物,让读者自行勾勒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轮廓。对于爱尔兰他写道“上午九点半大街中央站着苍鹭”、“本来一天就没有多少时刻是清醒的 何苦去营造精良的房屋呢”,看来爱尔兰人真是慢节奏生活的代表。
第二类体现哲思感悟的诗中我特别喜欢这首《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过了太久快节奏的生活,常会思念从前慢节奏的日子。怀念过去人们的真诚,用心,不似现在浮躁的对待生活和感情。对于最后几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前大家互相尊重隐私,懂得保持距离。现代人却打着娱乐的旗号,窥探他人。狗仔队跟踪、偷拍,人们对明星绯闻八卦津津乐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渐渐缺失。有时我们真的应该放慢脚步好好反思,在不断加速的过程中我们丢掉了些什么。
百度完作者后,再来读第三类诗,不禁心有戚戚。
作者木心,本名孙璞,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残酷的是什么?我觉得木心先生都经历了。禁锢自由,折断拿笔的手。可是木心先生说“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不会被环境打倒。《梦中赛马》中写道:
回想过去的三十年、四十年
每秒钟穷困,每步路潦倒
阴霾长街,小食铺
几个难友用一只酒碗轮流喝
那种斯文,那种顾盼自雄
屡败,屡战,前途落落光明
在那般黑暗的现实中,还能看到前途落落光明,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态度。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木心会远走海外,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环境。在《修船的声音》中他写道:
我是总归要出洋留学的
家庭教师没有魄力为我说这个话
我自己硬想,人要走就走的远
我已知道柏拉图,柏拉图式的爱
修船的敲打声一直在蛊惑着我
口诵着《公羊传》、《战国策》
心已随熏风飞向爱情海
一个胸怀广阔天地,追求艺术和自由,渴望飞翔的艺术家,被现实剪去翅膀,困在牢狱之中,却没有放弃追求,重获自由的那天就是他再次起航之日。正是如此坚韧的态度,才让木心先生在异乡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以每天近万字的速度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乙辑都是单句,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有些很有哲理的,如“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如果盲目的随波逐流,就无法体现自我,无法实现身为人的价值,白白在世间走一遭。还有“故知人不可苟固守,亦不可徒漂泊”。人生应该时刻都有目标和方向,且要时时跟进,才不会虚度光阴,做无用功。人生宝贵,应当好好珍惜。又如“把寄与他人的希望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 倒也温馨”。我们常会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够在意,达不到心中的期望值,令人失望云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再亲密的伙伴也无法完全感知你的心情,为你做出决定。所以我们需得拥有倚靠自己的能力,不向他人祈求太多,做自己最强大的靠山。
还有一些写自然之景的句子很有灵气,如“植物开完花以后都露着倦意”,让人一下就在脑海中勾勒出花败之时植物垂拉着头的形态。似乎是将全身的精力都集中在那个小小的花苞上,有的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一生只为那一次的绚烂
值得一提的是,木心先生会将一些自然界的名词、动词用在“我”之后。如“一夜透雨 寒意沁胸 我秋天了”,以及“你再不来 我就要下雪了”。这是一种很生动的描写内心活动的手段,因为有实景更让人能产生画面感。与 “我”相结合使用,能使读者很好的感受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我秋天了”、“我下雪了”,寂寥和寂寞之感跃然纸上,短短四字胜却千言苍白的直接描写,非常有创意。
在法兰克福,木心写道“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机组人员没发任何表格,心里有点痒兮兮。登录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画廊主、餐馆老板、咖啡厅领班都一口流利英语。坐在枫树下的木头长凳上,喝微甜的苹果酒,将香香的腊肠送入口中我决意在此结束这本诗稿,并题名为《云雀叫了一整天》。”像是在一个随意的日子做的一个随意的决定,这本诗集完结了。非常符合木心先生随性的个性。《云雀叫了一整天》并不是木心先生的代表作,也有人说他的散文做得比诗好。但从这本诗集中我看到了木心人生、性格的冰山一角。我佩服他坚韧博学,热爱自由。但人太过复杂,何况先生身上还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所以很多对于诗的理解都是自己的观点,也许与作者想表达的相差甚远。可我觉得读诗就是如此,有的不需太过追究,只取对己有益之处即可。有的涉及思想只有与作者心灵相通,挖到深层才能体会作者用字词隐藏的深意。也许通过阅读木心先生的其他书籍可以让我对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等到那时回头来看,就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