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想和疑问
不得不说,很赞的一本书。因为以前好像从没专门看过科哲的书,所以很有启发,揭示了科学作为学科本身的很多现象。
昨天看书看到一半又去看了好多遍《决战量子之巅》,看B站弹幕感觉大家都特别怀念那个伟大的时代。以前看《量子物理史话》的时候作者好像也说,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幸运啊,见证天空中的两片乌云把物理学界搞得混沌一片。而在这场革命之前,很多学生甚至得到忠告:物理学是个没有前途的专业。这又让我想起了100年前开尔文爵士的那句话:“今后的物理学将会是小数点后6位的科学”,但随后量子论、相对论诞生了……一切都变了,“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这本书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导致我不打算把所有观点都整理一遍,有趣的都放在笔记里了,此文只作一点额外补充)。作为一个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了好多新的概念和模型而且极其深刻和精辟,无怪乎成了科哲的必读经典。
全书的核心是“范式”一词(作为科学的基本要素),(我觉得最重要的)论点是“把范式看作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概念网络(工具)”——这也导致后记里库恩自己提到的别人对他“科学相对主义”的批判。
1.回到量子力学发展之初。我们为什么会怀念那个时代?因为科学革命的时代总是激动人心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所有富有想象力的年轻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说不定就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我当时看书的时候就挺疑惑,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似乎平静了很多,再也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的颠覆世界观的理论云集感了(当然量子力学还在争议中)?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确实不幸,因为我们正处在常规时期,是一个有别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在既定的范式下进行扫尾工作,完善在这个范式盒子之内的构建世界的工作。但这却是科学发展的正常态。常规科学的发展是累积式的,而科学革命的非累积性(对于科学发展非常重要)在科学这个具有强烈非历史精神的行业里似乎被忽略了,革命之后,所有教科书都会重新书写科学范式,即使只字不提那场科学革命也对日后的科学毫无影响(当然,出于对科学革命者的敬仰还是会提的,但这是感性的)。当然,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科学革命是否完全是非累积性的呢?各种科学范式是否是完全不可通约的呢?实用主义说,这个世界既是一,也是多,关键在于你关注的视角。我感觉,即使现在普遍接受了新的物理范式,但我们还在学牛顿力学啊,在宏观低速下基本都没有错嘛。PS书中关于“相对论是否证明牛顿经典力学是错误的”有几段非常精彩的论辩。
2.范式的作用。范式就像一个盒子,要把整个世界装进这个盒子内。但范式不能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框架,在选择了一个范式之后,就必然抛却一些问题。范式是选择科学问题的标准,判定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比如,牛顿经典力学,是当时最有用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但它不允许信奉牛顿经典力学的科学家质问:凭什么把万有引力看作物质的本性?万有引力的功能是否和“神秘的上帝”一样?
3.常规科学就是在范式提供的盒子内进行研究,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在常规科学的晚期(即新范式突现之前)出现非常规现象呢?科学到底为什么会具有“自我革命”的特性?这就涉及到“谜题”和“反常”两个概念了。首先来解释这两个概念。“谜题”,就是说范式指引下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范式是个疏松的网状结构,有很多问题有待科学家揭示。但范式是担保者,它担保这些问题都是有解的。因此,所谓的谜题都是有解的,科学家只需要找到最好的解谜方式来解决这个谜题。但认真想,你就会发现,范式永远不可能作为完美的担保者!必定有很多问题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不能解决的,这就产生了“反常”。但至少库恩认为“谜题”和“反常”是难以区分的。如果碰到一个科学难题,科学家会默认它是一个谜题,如果很长时间解决不了,也会认为是自己没有找到解法。但一旦这个谜题“困难”到一定程度(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表达,“困难”这词并不精确),就成了“反常”,并可能引发科学革命的危机,以致最终形成科学范式的转化,即科学革命。但从这么多谜题中识别出“反常”是很困难的,而且科学家有种不愿意识别出“反常”的惯性,一个精妙的比喻则是:只有到迫不得已时,工匠才会选择换工具,否则你工作做到一半时不时换个新工具,是很没效率的。当“反常”达到科学家无法容忍的程度,整个范式就开始松动了,大家起初总希望改良既有范式,让它适应这种反常。这在《实用主义》中简直有过一模一样的描述(“新的真理将旧的意见与新的事实相融合从而总是表现出最小程度的振动和最大限度的连续”),所以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绝对是实用主义的典范。但科学革命有别于“范式改良”,科学革命会将一套全新的范式替代旧范式。这就涉及到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爱因斯坦说“时间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除非“时间”这个词在经典力学中和在相对论中不是一个意思。因为定义必然意味着同义反复,“时间”在经典力学中就包含着“不相对的”的特性。因此,很多经典力学的信奉者不能接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他们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在用不同于“相对论”的范式观察世界。这种范式转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库恩用了“改宗”一词,甚是有趣。他难道把这种范式转化的过程看作类似宗教改宗一样的非理性过程?他反正没说清楚这个过程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或者说他认为这个过程参杂了理性和非理性,但是本质却是理性的。他认为非理性是诱因(总有一批科学家因为个人的神秘的美感的因素接受新范式,并劝说另一批科学家接受新范式),理性是主导因素(因为科学革命是一种进步,当然库恩认为是无目的的进化)。
4.科学相对主义。本书最没说清楚(最没让我信服)的一个观点是:库恩认为科学是无目的的进化,而非有目的的进步。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做比喻,进化只是适应自然的过程,你不能说人类现在进化出的特征就比以前的特征要好,因为这样就忽略了这些特征所处的时代背景。他觉得这个比喻很适合科学,但我深不以为然。古人用的模型对他们当时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是最有解释力的模型,但如果我们用现在的模型去解释当时的已知现象(显然比我们现在的已知现象要少得多)当然比古人的模型更优。不过库恩似乎也并不反对这一点,他觉得这就是科学的进步,即“解谜能力的增强和谜题答案精确度的提高”。但是他凭什么认为“科学的发展并不是日益接近那个自然界的实体”?他认为科学始终是一种工具,科学的发展中看不出本体论的发展。
总之他这个观点有些反直觉,但我目前并不能妄下结论判断对错。虽然我不喜欢科学相对主义的观点(好吧库恩认为自己不是科学相对主义,但我之“科学相对主义”的定义下姑且认为他是吧),但我却意外找出了一个支持他的论点:
也许探讨绝对真理/终极规律(即能够解释一切现象的自然规律或范式),或那个“真实在那儿”的自然实体是没有意义的。
(1)假设存在终极规律,则意味着没有“未来/未知”可言,因为这全部规律就是实在。比方说,现在时间静止,一切都已经是过去,那么你可以很简单地说“这就是全部规律”(当然规律可以是很复杂的,而且可以存在理论A和理论B,它们都能解释过去了的所有事实)!但显然,规律这个词的意义不是描述已知,而是预测未知。
(2)假定有规律,则规律必须是面对未知的(这样才有意义,否则规律有什么用呢?),那就说明有更多的点(这些点可能在规律上,也可能不在规律上),因而你永远无法证明规律是否是终极规律,直到你用所有的点检验了这条规律,但到那个时候,这个规律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没有未来。
总之,规律这个词意味着不可能存在“终极规律”。
——————
还有一点感想放这里免得以后找不到了:
范式,在二维世界里就像根据已知点能作出无数个封闭图形一样,但随着点的增多,必然会排除不能概括所有已知点的封闭图形。在每个时期,总有一个概括点的个数最多且最简单的封闭图形被采纳为范式,然则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存在绝对真理(唯一一个封闭图形),使所有的点(现象)都只能用其描述?也许库恩会说,范式绝非是精细规则的集合,它不需要解释所有的现象。但科学本质真的只能被解析到范式的程度?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所谓的万有引力和上帝(或任何神秘的指称)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他们都曾被作为物质的本性,且都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因素。
全篇胡言乱语毫无逻辑,就是把一点想法和疑问记下来,不是写给别人看的。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题目可以研究:科学和实用主义的关系。
——————
现在最困惑的问题就是“谜”和“反常”该如何区别?一个理论被另一个理论取代,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存在主观因素么?很多大胆的猜想在公布之初都可能被一些事实否证,但为什么科学家没有放弃这些理论?相反情况也有,很多经典理论被很多事实否证,但科学家仍旧不相信新理论,而是作出一个个假设以维持旧理论?
昨天看书看到一半又去看了好多遍《决战量子之巅》,看B站弹幕感觉大家都特别怀念那个伟大的时代。以前看《量子物理史话》的时候作者好像也说,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幸运啊,见证天空中的两片乌云把物理学界搞得混沌一片。而在这场革命之前,很多学生甚至得到忠告:物理学是个没有前途的专业。这又让我想起了100年前开尔文爵士的那句话:“今后的物理学将会是小数点后6位的科学”,但随后量子论、相对论诞生了……一切都变了,“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这本书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导致我不打算把所有观点都整理一遍,有趣的都放在笔记里了,此文只作一点额外补充)。作为一个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了好多新的概念和模型而且极其深刻和精辟,无怪乎成了科哲的必读经典。
全书的核心是“范式”一词(作为科学的基本要素),(我觉得最重要的)论点是“把范式看作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概念网络(工具)”——这也导致后记里库恩自己提到的别人对他“科学相对主义”的批判。
1.回到量子力学发展之初。我们为什么会怀念那个时代?因为科学革命的时代总是激动人心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所有富有想象力的年轻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说不定就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我当时看书的时候就挺疑惑,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似乎平静了很多,再也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的颠覆世界观的理论云集感了(当然量子力学还在争议中)?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确实不幸,因为我们正处在常规时期,是一个有别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在既定的范式下进行扫尾工作,完善在这个范式盒子之内的构建世界的工作。但这却是科学发展的正常态。常规科学的发展是累积式的,而科学革命的非累积性(对于科学发展非常重要)在科学这个具有强烈非历史精神的行业里似乎被忽略了,革命之后,所有教科书都会重新书写科学范式,即使只字不提那场科学革命也对日后的科学毫无影响(当然,出于对科学革命者的敬仰还是会提的,但这是感性的)。当然,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科学革命是否完全是非累积性的呢?各种科学范式是否是完全不可通约的呢?实用主义说,这个世界既是一,也是多,关键在于你关注的视角。我感觉,即使现在普遍接受了新的物理范式,但我们还在学牛顿力学啊,在宏观低速下基本都没有错嘛。PS书中关于“相对论是否证明牛顿经典力学是错误的”有几段非常精彩的论辩。
2.范式的作用。范式就像一个盒子,要把整个世界装进这个盒子内。但范式不能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框架,在选择了一个范式之后,就必然抛却一些问题。范式是选择科学问题的标准,判定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比如,牛顿经典力学,是当时最有用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但它不允许信奉牛顿经典力学的科学家质问:凭什么把万有引力看作物质的本性?万有引力的功能是否和“神秘的上帝”一样?
3.常规科学就是在范式提供的盒子内进行研究,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在常规科学的晚期(即新范式突现之前)出现非常规现象呢?科学到底为什么会具有“自我革命”的特性?这就涉及到“谜题”和“反常”两个概念了。首先来解释这两个概念。“谜题”,就是说范式指引下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范式是个疏松的网状结构,有很多问题有待科学家揭示。但范式是担保者,它担保这些问题都是有解的。因此,所谓的谜题都是有解的,科学家只需要找到最好的解谜方式来解决这个谜题。但认真想,你就会发现,范式永远不可能作为完美的担保者!必定有很多问题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不能解决的,这就产生了“反常”。但至少库恩认为“谜题”和“反常”是难以区分的。如果碰到一个科学难题,科学家会默认它是一个谜题,如果很长时间解决不了,也会认为是自己没有找到解法。但一旦这个谜题“困难”到一定程度(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表达,“困难”这词并不精确),就成了“反常”,并可能引发科学革命的危机,以致最终形成科学范式的转化,即科学革命。但从这么多谜题中识别出“反常”是很困难的,而且科学家有种不愿意识别出“反常”的惯性,一个精妙的比喻则是:只有到迫不得已时,工匠才会选择换工具,否则你工作做到一半时不时换个新工具,是很没效率的。当“反常”达到科学家无法容忍的程度,整个范式就开始松动了,大家起初总希望改良既有范式,让它适应这种反常。这在《实用主义》中简直有过一模一样的描述(“新的真理将旧的意见与新的事实相融合从而总是表现出最小程度的振动和最大限度的连续”),所以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绝对是实用主义的典范。但科学革命有别于“范式改良”,科学革命会将一套全新的范式替代旧范式。这就涉及到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爱因斯坦说“时间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除非“时间”这个词在经典力学中和在相对论中不是一个意思。因为定义必然意味着同义反复,“时间”在经典力学中就包含着“不相对的”的特性。因此,很多经典力学的信奉者不能接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他们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在用不同于“相对论”的范式观察世界。这种范式转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库恩用了“改宗”一词,甚是有趣。他难道把这种范式转化的过程看作类似宗教改宗一样的非理性过程?他反正没说清楚这个过程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或者说他认为这个过程参杂了理性和非理性,但是本质却是理性的。他认为非理性是诱因(总有一批科学家因为个人的神秘的美感的因素接受新范式,并劝说另一批科学家接受新范式),理性是主导因素(因为科学革命是一种进步,当然库恩认为是无目的的进化)。
4.科学相对主义。本书最没说清楚(最没让我信服)的一个观点是:库恩认为科学是无目的的进化,而非有目的的进步。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做比喻,进化只是适应自然的过程,你不能说人类现在进化出的特征就比以前的特征要好,因为这样就忽略了这些特征所处的时代背景。他觉得这个比喻很适合科学,但我深不以为然。古人用的模型对他们当时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是最有解释力的模型,但如果我们用现在的模型去解释当时的已知现象(显然比我们现在的已知现象要少得多)当然比古人的模型更优。不过库恩似乎也并不反对这一点,他觉得这就是科学的进步,即“解谜能力的增强和谜题答案精确度的提高”。但是他凭什么认为“科学的发展并不是日益接近那个自然界的实体”?他认为科学始终是一种工具,科学的发展中看不出本体论的发展。
总之他这个观点有些反直觉,但我目前并不能妄下结论判断对错。虽然我不喜欢科学相对主义的观点(好吧库恩认为自己不是科学相对主义,但我之“科学相对主义”的定义下姑且认为他是吧),但我却意外找出了一个支持他的论点:
也许探讨绝对真理/终极规律(即能够解释一切现象的自然规律或范式),或那个“真实在那儿”的自然实体是没有意义的。
(1)假设存在终极规律,则意味着没有“未来/未知”可言,因为这全部规律就是实在。比方说,现在时间静止,一切都已经是过去,那么你可以很简单地说“这就是全部规律”(当然规律可以是很复杂的,而且可以存在理论A和理论B,它们都能解释过去了的所有事实)!但显然,规律这个词的意义不是描述已知,而是预测未知。
(2)假定有规律,则规律必须是面对未知的(这样才有意义,否则规律有什么用呢?),那就说明有更多的点(这些点可能在规律上,也可能不在规律上),因而你永远无法证明规律是否是终极规律,直到你用所有的点检验了这条规律,但到那个时候,这个规律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没有未来。
总之,规律这个词意味着不可能存在“终极规律”。
——————
还有一点感想放这里免得以后找不到了:
范式,在二维世界里就像根据已知点能作出无数个封闭图形一样,但随着点的增多,必然会排除不能概括所有已知点的封闭图形。在每个时期,总有一个概括点的个数最多且最简单的封闭图形被采纳为范式,然则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存在绝对真理(唯一一个封闭图形),使所有的点(现象)都只能用其描述?也许库恩会说,范式绝非是精细规则的集合,它不需要解释所有的现象。但科学本质真的只能被解析到范式的程度?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所谓的万有引力和上帝(或任何神秘的指称)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他们都曾被作为物质的本性,且都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因素。
全篇胡言乱语毫无逻辑,就是把一点想法和疑问记下来,不是写给别人看的。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题目可以研究:科学和实用主义的关系。
——————
现在最困惑的问题就是“谜”和“反常”该如何区别?一个理论被另一个理论取代,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存在主观因素么?很多大胆的猜想在公布之初都可能被一些事实否证,但为什么科学家没有放弃这些理论?相反情况也有,很多经典理论被很多事实否证,但科学家仍旧不相信新理论,而是作出一个个假设以维持旧理论?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