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假意,值不值得

七本甄嬛传全部看完,有几本还是在书店蹭读完的,当初得知是孙俪演甄嬛,很是失望,觉得她不符合甄嬛的气质。没想到她靠甄嬛几乎红遍全球。对于一个书迷来说,始终觉得差了许多。接着作者写了如懿传,电视里,最后出场的青樱完全是反面角色,甚至都没有好好选演员,很粗俗的出演。
如懿传前三本全部看过,这次看到四自然是立即下手。还和编辑抱怨出的太慢了,每次看新的一本,总是费很大劲去回忆前面的内容,边看边回想,累人。编辑回答:作者写的也很辛苦啊。一想,还真是。有段时间微博上出了一份后宫生存通关测试,当时心里还想好歹也看过那么多宫斗小说,应该可以过几关。仔细看了题目,发现一关也过不了,实在是没那个心计。这么想来,作者写的该有多辛苦,绞尽脑汁都不足以形容吧。我个人认为如懿传比甄嬛传更难写。甄嬛传是架空历史的,如懿传却是有朝代可循。读者不自觉会去搜查那段历史,作者写作有了许多框架限定,需要把情节按照自己的设定再合理地套进历史里,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程啊。
前三本,青樱到如懿,一步步走来,更多地是小女儿心性,更多在意的是皇帝的那份真心。尽管潜意识里有些许明白,皇帝对她也是利用有之,爱意有之,无奈过不了自己心的那一关,任凭心沉沦。这一本,是如懿真正登上后位的,自然更多精彩。可是开始就有惢心因如懿遭陷害,在慎刑司受尽酷刑,左腿残废,对皇帝一直抱有希望,他会相信自己清白的如懿,终于开始从心里对这份情意做出怀疑,仍不死心,反复问皇帝,得到的仍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在江于彬向如懿求取惢心时,如懿意识到自己的害怕,原来她的惊惧与惘然,是明白自己身边可以仰仗终身的男子并不是江于彬那样的良人,而自己亦只能留在他身边,留在这深宫这荣华中过自己颠沛辗转的日子。看到这里的时候,竟然深深被如懿那种绝望震撼到,不自觉也落泪了。
以前如懿总想仰仗皇帝的爱在深宫生存,她是被动的,只求皇帝的爱和安稳度日。然后,后宫中有了皇帝的爱,便不会有安稳。如甄嬛一般,一步步被逼到不得不站到顶端,主动控制一切。这本就是如懿在经历一系列暗算和打击后,明白皇帝的爱是最飘渺的东西,远比不得高高在上的后位来的踏实。
或许时间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领悟,所有的真心假意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年轻时只求有爱,一年年过去,终于明白爱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可以依靠的。如懿终于开始明白姑母告诉她的那些话。只是知道又如何,她的一辈子还是只能在这深宫中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这本的最后,如懿开始掩饰自己的喜怒,懂得迂回对待皇帝,不再较真那些真心或者假意了。只是封后那晚的凤烛的熄灭,预示着如懿的悲剧结尾,不知道作者会怎样写下去。特意去查了乾隆的皇后和嫔妃,令妃竟然是嘉庆帝的母亲,也是伴随皇帝到最后的最高位的嫔妃,想不通后面作者会怎样布局,恨不得立即能看到后面两本了。
宫斗很精彩,却也多少有甄嬛传的影子,大致的走势是差不多的,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吧。不过还是不妨碍我的喜欢,作者花了很多心血来写,那些对服饰妆容的描写,当真是美轮美奂。只能表示佩服了。
如懿传前三本全部看过,这次看到四自然是立即下手。还和编辑抱怨出的太慢了,每次看新的一本,总是费很大劲去回忆前面的内容,边看边回想,累人。编辑回答:作者写的也很辛苦啊。一想,还真是。有段时间微博上出了一份后宫生存通关测试,当时心里还想好歹也看过那么多宫斗小说,应该可以过几关。仔细看了题目,发现一关也过不了,实在是没那个心计。这么想来,作者写的该有多辛苦,绞尽脑汁都不足以形容吧。我个人认为如懿传比甄嬛传更难写。甄嬛传是架空历史的,如懿传却是有朝代可循。读者不自觉会去搜查那段历史,作者写作有了许多框架限定,需要把情节按照自己的设定再合理地套进历史里,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程啊。
前三本,青樱到如懿,一步步走来,更多地是小女儿心性,更多在意的是皇帝的那份真心。尽管潜意识里有些许明白,皇帝对她也是利用有之,爱意有之,无奈过不了自己心的那一关,任凭心沉沦。这一本,是如懿真正登上后位的,自然更多精彩。可是开始就有惢心因如懿遭陷害,在慎刑司受尽酷刑,左腿残废,对皇帝一直抱有希望,他会相信自己清白的如懿,终于开始从心里对这份情意做出怀疑,仍不死心,反复问皇帝,得到的仍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在江于彬向如懿求取惢心时,如懿意识到自己的害怕,原来她的惊惧与惘然,是明白自己身边可以仰仗终身的男子并不是江于彬那样的良人,而自己亦只能留在他身边,留在这深宫这荣华中过自己颠沛辗转的日子。看到这里的时候,竟然深深被如懿那种绝望震撼到,不自觉也落泪了。
以前如懿总想仰仗皇帝的爱在深宫生存,她是被动的,只求皇帝的爱和安稳度日。然后,后宫中有了皇帝的爱,便不会有安稳。如甄嬛一般,一步步被逼到不得不站到顶端,主动控制一切。这本就是如懿在经历一系列暗算和打击后,明白皇帝的爱是最飘渺的东西,远比不得高高在上的后位来的踏实。
或许时间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领悟,所有的真心假意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年轻时只求有爱,一年年过去,终于明白爱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可以依靠的。如懿终于开始明白姑母告诉她的那些话。只是知道又如何,她的一辈子还是只能在这深宫中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这本的最后,如懿开始掩饰自己的喜怒,懂得迂回对待皇帝,不再较真那些真心或者假意了。只是封后那晚的凤烛的熄灭,预示着如懿的悲剧结尾,不知道作者会怎样写下去。特意去查了乾隆的皇后和嫔妃,令妃竟然是嘉庆帝的母亲,也是伴随皇帝到最后的最高位的嫔妃,想不通后面作者会怎样布局,恨不得立即能看到后面两本了。
宫斗很精彩,却也多少有甄嬛传的影子,大致的走势是差不多的,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吧。不过还是不妨碍我的喜欢,作者花了很多心血来写,那些对服饰妆容的描写,当真是美轮美奂。只能表示佩服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