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你最好的药
书名叫《亲密关系》的书很多,不过写的好的并不算多,在看到克里斯多夫•孟的这本亲密关系时,我正在翻阅罗兰•米勒撰写的《亲密关系》。罗兰•米勒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如果说罗兰•米勒说清楚了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基础,那么,克里斯多夫•孟的亲密关系更像是课后练习。
了解一下克里斯多夫•孟的经历,也能大致猜到他的书会是什么角度切入。他是“知见山领袖训练学苑”教学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见领袖训练师、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在个人及团体辅导的领域中,有着超过二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训练师。
所以,他的书比较适应和擅长的,是综合了心理学与灵性根本原则和生活技能发展,加入了他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所得到的哲学,以及过去和现在许多知名人士的智慧。他在个人发展、亲密关系,以及开发个人天赋的领域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体验性方法。所以,这本亲密关系,理所当然地成为几十个亲密关系工作坊教程书。
简单点说,这是一本偏实操案例的书,因为它是真实婚姻成功见证者的生命经验。
爱人,是我们治疗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不良适应的最佳良药。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你就可以把那个亲密爱人当成你的药啊。无论如何,爱人,TA应该是你的菜,碰巧TA还可以发挥食疗的作用,而已。
因为你的亲密伴侣,是可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心理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爱,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不是有这么一个传说嘛,说男人跟女人本身是一体的,后来惹怒了上帝,于是被劈成两半,分为了男人和女人,分别散落到芸芸众生里,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但是找到后我们争吵、我们分开、于是又在寻找下一个另一半,其实可能早已忘了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
真实亲密关系是温和地在关系里体验自我,通过互动模式,去察觉自我的那一部分,并尽可能地去完善那个自我。这里不说精神分析的强迫性重复,也不说原生家庭理论的你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当年印刻的那一套,只想说,亲密关系每个人相对感受的安全感都是高于普通社交关系的,所以在这之中体现的个人状态和模式都是相对最直接和裸露的。所以通过亲密关系,更容易发觉自我的那一部分,当然,由于亲密性,期望的动因就更强,渴望对方改变并适合自己的念头也更大,所以也更容易找不着自己。
就如书里的一个例子所说的:罗曼史到底是个什么呢?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他与妻子初遇时,在两尺外就有千真万确的“来电”感觉。可在他们离婚数月后,当我提醒他这段小插曲时,他的回答却变成了:“噢,那个啊,只不过是地毯的静电嘛!”
我们人类终其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个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却需要通过和别人的互通更容易得到这个原本就被我们自己带着的东西。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亲昵和相拥而眠……
正如荣格所说的: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而跳脱问题。(这一条理念也常被我们心理咨询师作为治疗原则噢,呵)也许,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在物理学上也说过相似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出问题的框架。
其实,不是问题变了,而是我们自己变了;不是台阶变矮了,而是我们长高了。
回顾克里斯多夫•孟的这本《亲密关系:通过灵魂的桥梁》,发现他在亲密关系里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和我正在讲授的情绪管理课很有借鉴意义,我得再强调一次,解决沟通有效性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情绪交流的有效性。他的八个纲要是这样的: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在这次冲突中,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的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的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看清了吗,一切仍然是围绕着情绪来的。不过,我还是想加上一条,而且是加在最前面,就是“我的亲密的伴侣TA此时此刻会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感受?”想过了这一条,再往下克里斯多夫的8条纲要,或许你会回答的更加轻松些吧。
书里有一条誓词,很有意思,我想可以加入到新婚男女的典礼上或许不错:“我永远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想做到在对方而言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作我真正的快乐源泉,直到最后我成长并了解到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
Sorry,我还是改动了作者的词句,因为,我觉得这样更好些。
(感谢推荐,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欢迎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心理师夏滨 或 psyxiabin,持续关注本微号的心理学生活思考
了解一下克里斯多夫•孟的经历,也能大致猜到他的书会是什么角度切入。他是“知见山领袖训练学苑”教学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见领袖训练师、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在个人及团体辅导的领域中,有着超过二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训练师。
所以,他的书比较适应和擅长的,是综合了心理学与灵性根本原则和生活技能发展,加入了他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所得到的哲学,以及过去和现在许多知名人士的智慧。他在个人发展、亲密关系,以及开发个人天赋的领域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体验性方法。所以,这本亲密关系,理所当然地成为几十个亲密关系工作坊教程书。
简单点说,这是一本偏实操案例的书,因为它是真实婚姻成功见证者的生命经验。
爱人,是我们治疗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不良适应的最佳良药。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你就可以把那个亲密爱人当成你的药啊。无论如何,爱人,TA应该是你的菜,碰巧TA还可以发挥食疗的作用,而已。
因为你的亲密伴侣,是可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心理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爱,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不是有这么一个传说嘛,说男人跟女人本身是一体的,后来惹怒了上帝,于是被劈成两半,分为了男人和女人,分别散落到芸芸众生里,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但是找到后我们争吵、我们分开、于是又在寻找下一个另一半,其实可能早已忘了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
真实亲密关系是温和地在关系里体验自我,通过互动模式,去察觉自我的那一部分,并尽可能地去完善那个自我。这里不说精神分析的强迫性重复,也不说原生家庭理论的你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当年印刻的那一套,只想说,亲密关系每个人相对感受的安全感都是高于普通社交关系的,所以在这之中体现的个人状态和模式都是相对最直接和裸露的。所以通过亲密关系,更容易发觉自我的那一部分,当然,由于亲密性,期望的动因就更强,渴望对方改变并适合自己的念头也更大,所以也更容易找不着自己。
就如书里的一个例子所说的:罗曼史到底是个什么呢?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他与妻子初遇时,在两尺外就有千真万确的“来电”感觉。可在他们离婚数月后,当我提醒他这段小插曲时,他的回答却变成了:“噢,那个啊,只不过是地毯的静电嘛!”
我们人类终其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个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却需要通过和别人的互通更容易得到这个原本就被我们自己带着的东西。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亲昵和相拥而眠……
正如荣格所说的: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而跳脱问题。(这一条理念也常被我们心理咨询师作为治疗原则噢,呵)也许,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在物理学上也说过相似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出问题的框架。
其实,不是问题变了,而是我们自己变了;不是台阶变矮了,而是我们长高了。
回顾克里斯多夫•孟的这本《亲密关系:通过灵魂的桥梁》,发现他在亲密关系里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和我正在讲授的情绪管理课很有借鉴意义,我得再强调一次,解决沟通有效性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情绪交流的有效性。他的八个纲要是这样的: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在这次冲突中,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的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的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看清了吗,一切仍然是围绕着情绪来的。不过,我还是想加上一条,而且是加在最前面,就是“我的亲密的伴侣TA此时此刻会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感受?”想过了这一条,再往下克里斯多夫的8条纲要,或许你会回答的更加轻松些吧。
书里有一条誓词,很有意思,我想可以加入到新婚男女的典礼上或许不错:“我永远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想做到在对方而言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作我真正的快乐源泉,直到最后我成长并了解到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
Sorry,我还是改动了作者的词句,因为,我觉得这样更好些。
(感谢推荐,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欢迎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心理师夏滨 或 psyxiabin,持续关注本微号的心理学生活思考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