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影像中的唐代风物
在这本《唐诗风物志》的前言中,作者毛晓雯写道:“我想用一部《全唐诗》,用那近五万篇不同唐人写的日记,做一次拼图游戏,拼出一个有心跳有呼吸会痛会闹会蹦会跳的唐朝。”于是,这幅别有风味和情致的唐代生活的图卷徐徐在我们眼前延展。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诗歌绝对是不可忽略的组成。历来对诗的研究,多从“诗言志”的角度注重其寄情咏志的一面。而作者的独到在于另辟蹊径地将目光投注到了诗歌的记忆功能上,并且尤为偏重诗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功能——如她自己所说:“诗不用统一发声,它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故事,是许多人的私人日记,它记录国家政策也记录老婆孩子的脸色,它关注洪水也关注茶水。”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一文中曾指出:“志”与“诗”原来是一个字。“志”从之从心,本义是停止在心上,于是含有“记忆”和“记录”的意思。不禁想,作者以《唐诗风物志》为名,倒是颇可玩味。而可以想见的是,在唐代这个尤为崇尚诗的时代,诗歌当是如何地与个体的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如何渗入到了人世的平俗常态中。由此,它所沾染上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便特别地悠长丰富,耐人追寻。作者所致力于的,正是发掘在这些唐诗在不经意间留下的唐人生活的种种细节和痕迹。
她将这些细节和片段归为了九类:“行卷”、“连理”、“花事”、“鬼灯”、“梅妆”、“红袖”、 “霓裳”、“饕餮”和“伐鼓”。这九篇,分别从富有特色的唐代风物入手,或记取唐代科举考试的规程、唐代婚姻制度,或细数唐人爱花的时风和描绘梦境的诗歌,或展现唐人的妆容、服饰、饮食习俗,又或讲述唐代男子与青楼妓女间的缱绻纠葛、记叙唐人热衷的竞技比赛……
这些散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风物,却是那个时代最生动和真实的烙印。而作者的目光并不只是停留于梳理和记载下这些事这些物,她更关注的是这些风物背后蕴藉的唐人的心理特征和时代气息。于是这不仅仅是一条发现之路,更是一趟感受之旅,在领略细节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对唐人的生活情境感同身受——“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唐代盛行的干谒,可见当时的读书人不再只愿独善其身,而是希望兼济天下、得人赏识,其中折射出非凡的坦白和自信;“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唐人爱花正体现出他们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时代心理特征;“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从唐人记录梦境的诗歌中,似可隐约寻见他们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像力的源头;“人面桃红相映红”,若细究唐代女子妆容的细节,便会发现她们的精心打扮,并非是为悦人,而是为悦已,其中隐含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机和大气;“十年一觉扬州梦”,唐人与青楼名妓间的缠绵悱恻,正见出唐人的“奢侈”和“放荡”,只是这两词在此已不是在作道德的判断;“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唐朝当属历史上最为“争强好斗”的年代,满溢的精力和全力求胜的心态,和着那个时代的鼓点,似乎近在耳畔……
就这样,这些从诗歌中寻得的风物,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仿若一个个光晕,从中氤氲出来的是整个唐朝的时代特征——通过重拾细节,作者构想着整个唐朝的影像,完成了一幅细节丰富、绚丽缤纷的“拼图”。唐代也不再是某些宏观词语可以概括,而是碎成了可触可摸的生活点滴,散落在了唐诗中,于是那些唐诗显得影影绰绰,鲜活可亲,如同生动的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只细究唐诗,大量的与唐人生活相关的笔记、传说,都是作者还原唐人生活情境的素材。与之相配的不同朝代画家所绘反映唐人生活图景的画作,更让人全方位地浸淫在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之中,让作者所致力的这幅“唐朝拼图”更显丰满错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幅“拼图”仿佛一个特殊的空间,对接了古今,激活了那个时代里尘封的往事。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诗歌绝对是不可忽略的组成。历来对诗的研究,多从“诗言志”的角度注重其寄情咏志的一面。而作者的独到在于另辟蹊径地将目光投注到了诗歌的记忆功能上,并且尤为偏重诗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功能——如她自己所说:“诗不用统一发声,它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故事,是许多人的私人日记,它记录国家政策也记录老婆孩子的脸色,它关注洪水也关注茶水。”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一文中曾指出:“志”与“诗”原来是一个字。“志”从之从心,本义是停止在心上,于是含有“记忆”和“记录”的意思。不禁想,作者以《唐诗风物志》为名,倒是颇可玩味。而可以想见的是,在唐代这个尤为崇尚诗的时代,诗歌当是如何地与个体的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如何渗入到了人世的平俗常态中。由此,它所沾染上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便特别地悠长丰富,耐人追寻。作者所致力于的,正是发掘在这些唐诗在不经意间留下的唐人生活的种种细节和痕迹。
她将这些细节和片段归为了九类:“行卷”、“连理”、“花事”、“鬼灯”、“梅妆”、“红袖”、 “霓裳”、“饕餮”和“伐鼓”。这九篇,分别从富有特色的唐代风物入手,或记取唐代科举考试的规程、唐代婚姻制度,或细数唐人爱花的时风和描绘梦境的诗歌,或展现唐人的妆容、服饰、饮食习俗,又或讲述唐代男子与青楼妓女间的缱绻纠葛、记叙唐人热衷的竞技比赛……
这些散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风物,却是那个时代最生动和真实的烙印。而作者的目光并不只是停留于梳理和记载下这些事这些物,她更关注的是这些风物背后蕴藉的唐人的心理特征和时代气息。于是这不仅仅是一条发现之路,更是一趟感受之旅,在领略细节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对唐人的生活情境感同身受——“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唐代盛行的干谒,可见当时的读书人不再只愿独善其身,而是希望兼济天下、得人赏识,其中折射出非凡的坦白和自信;“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唐人爱花正体现出他们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时代心理特征;“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从唐人记录梦境的诗歌中,似可隐约寻见他们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像力的源头;“人面桃红相映红”,若细究唐代女子妆容的细节,便会发现她们的精心打扮,并非是为悦人,而是为悦已,其中隐含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机和大气;“十年一觉扬州梦”,唐人与青楼名妓间的缠绵悱恻,正见出唐人的“奢侈”和“放荡”,只是这两词在此已不是在作道德的判断;“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唐朝当属历史上最为“争强好斗”的年代,满溢的精力和全力求胜的心态,和着那个时代的鼓点,似乎近在耳畔……
就这样,这些从诗歌中寻得的风物,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仿若一个个光晕,从中氤氲出来的是整个唐朝的时代特征——通过重拾细节,作者构想着整个唐朝的影像,完成了一幅细节丰富、绚丽缤纷的“拼图”。唐代也不再是某些宏观词语可以概括,而是碎成了可触可摸的生活点滴,散落在了唐诗中,于是那些唐诗显得影影绰绰,鲜活可亲,如同生动的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只细究唐诗,大量的与唐人生活相关的笔记、传说,都是作者还原唐人生活情境的素材。与之相配的不同朝代画家所绘反映唐人生活图景的画作,更让人全方位地浸淫在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之中,让作者所致力的这幅“唐朝拼图”更显丰满错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幅“拼图”仿佛一个特殊的空间,对接了古今,激活了那个时代里尘封的往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