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乱世佳人

1、创作
有人说《大明宫词》不符合历史事实。说这话的人我真想冲上去甩一个耳光——你这不是废话吗!《大》是基于历史的文学创作,是小说,是戏剧,不是历史!文学不是数学,1加1只能等于2。我一直觉得除了纪实文学,其他文学创作照搬事实、完全不加修饰都是对文学的亵渎。还谈什么创作?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能写出不同的内容来,这才是创作。
2、文体
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被里面的台词深深地恶心到了。太酸了,动不动就“啊,我最亲爱的”、“啊,我的罗密欧”然后一长段非常对仗的抒情句,许多形容词修饰,酸死了。但我看《大》的时候开始欣赏这种文体了。确实,作为通俗小说,这种长段的排比是失败的,但作为文学欣赏,这种抒情非常成功,非常精致。是的,用一个次来评价《大明宫词》的剧本,那就是——精致。
而成就这种抒情文体最重要的两样是:修辞、韵律。《大》里许多段落非常娴熟地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用的非常精致,语感也很好,读起来非常舒服。
3、人物
《大》的人物塑造很饱满,无论主角武则天、太平,还是配角李治、李显、李旦、韦皇后、薛绍、张易之、武攸嗣、武三思,几乎人人都有自身独白的部分。
这很重要。很多小说只顾着塑造主角,配角几乎都在打酱油,这会让故事失真。因为真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饱满的,哪怕微不足道的人都有自己的一点故事。作者应该让每个人都站出来说话。
比如李显流放那些年韦皇后为那个家做的一切。李显对太平的那段告白很震撼。
单纯的争名逐利很没意思,挖掘到背后隐含的故事才有意思。(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33402/)
再比如农民出身的武攸嗣喜欢太平公主,比如男宠张易之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如韦皇后、安乐公主要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历史上那个年代本就很动乱,作者把但凡有点波折的历史人物都一一搬上舞台,加以文学塑造,有了书里的具体形象。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很有味道,值得品味。
另,电视剧也不错,服装很精美,张易之的扮相(赵文瑄)真的很俊美,我的菜。大陆的制作精良、台词精美的电视剧,我推荐的就《大明宫词》和《甄嬛传》。
附我对《大明宫词》的笔记(49):http://book.douban.com/people/GayScript/annotation/1393218/
五星推荐这本书。
有人说《大明宫词》不符合历史事实。说这话的人我真想冲上去甩一个耳光——你这不是废话吗!《大》是基于历史的文学创作,是小说,是戏剧,不是历史!文学不是数学,1加1只能等于2。我一直觉得除了纪实文学,其他文学创作照搬事实、完全不加修饰都是对文学的亵渎。还谈什么创作?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能写出不同的内容来,这才是创作。
2、文体
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被里面的台词深深地恶心到了。太酸了,动不动就“啊,我最亲爱的”、“啊,我的罗密欧”然后一长段非常对仗的抒情句,许多形容词修饰,酸死了。但我看《大》的时候开始欣赏这种文体了。确实,作为通俗小说,这种长段的排比是失败的,但作为文学欣赏,这种抒情非常成功,非常精致。是的,用一个次来评价《大明宫词》的剧本,那就是——精致。
而成就这种抒情文体最重要的两样是:修辞、韵律。《大》里许多段落非常娴熟地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用的非常精致,语感也很好,读起来非常舒服。
3、人物
《大》的人物塑造很饱满,无论主角武则天、太平,还是配角李治、李显、李旦、韦皇后、薛绍、张易之、武攸嗣、武三思,几乎人人都有自身独白的部分。
这很重要。很多小说只顾着塑造主角,配角几乎都在打酱油,这会让故事失真。因为真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饱满的,哪怕微不足道的人都有自己的一点故事。作者应该让每个人都站出来说话。
比如李显流放那些年韦皇后为那个家做的一切。李显对太平的那段告白很震撼。
单纯的争名逐利很没意思,挖掘到背后隐含的故事才有意思。(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33402/)
再比如农民出身的武攸嗣喜欢太平公主,比如男宠张易之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如韦皇后、安乐公主要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历史上那个年代本就很动乱,作者把但凡有点波折的历史人物都一一搬上舞台,加以文学塑造,有了书里的具体形象。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很有味道,值得品味。
另,电视剧也不错,服装很精美,张易之的扮相(赵文瑄)真的很俊美,我的菜。大陆的制作精良、台词精美的电视剧,我推荐的就《大明宫词》和《甄嬛传》。
附我对《大明宫词》的笔记(49):http://book.douban.com/people/GayScript/annotation/1393218/
五星推荐这本书。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