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季老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值得我辈推崇和学习的,当然他的文章也是我所喜爱的,喜欢朴实无华文字里的眷眷深情。所以才在《留德十年》之后把此书看完,之后又继续看《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赋得永久的悔》等书。这就是一个人的魅力,可以引领一个无知的人从一个点上寻找到乐趣,然后在这个点上再慢慢发散开来,寻找其他新的知识,这样的季老无疑是一个精神上的导师,不仅是替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而且还打开了很多扇窗,像是文学,历史,吐火罗文字,比教学等,当然还有生活中的做人原则、交往待友的真诚之道和面对苦难的积极乐观精神。就好比在自己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虽然现在还只是发芽阶段,但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这株小苗还是能继续长大,成为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在自由的空间里向着阳光蓬勃向上。
此书作为个人传记,对季老的成长路线,留学经历、工作内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朋友交际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及文革中的野蛮和粗暴,让我印象深刻,当然也更为同情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老舍的投湖自沉就让我难过不已,不禁想到之前看的一本梁思成自传里,也有相类似的情绪,因为只有在生无可恋之时,才会以死的方式来告别这个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世间。且该书引用了不少季老的原文,这让我很是欢喜,因为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季老自己所著,结果发现却不是,有些失望。
但略觉得此书的一点瑕疵就是对季老太过赞誉,有种“十全十美”的圣人感。虽然一开始也并未察觉到什么,但总觉得有些腻味。也许是我八卦了些,所以在百度里搜了一下书中出现的人名,想知道如今的他们都是那些领域的学者。但作为季老的儿子——季延宗,搜出来的结果却让我诧异,说实在的是不敢相信,有种被作者欺骗了的感觉。因为才看到这本书里写季老家庭生活很和谐,老祖,德华,婉如,延宗,这些与季老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人,却有着深深的家庭嫌隙。季延宗也坦诚父亲对待朋友和学生是极为亲厚关怀的,但唯独对于家庭,却有着冷漠,甚至有时候比不上那些花花草草以及猫。季延宗有本书叫《我的父亲季羡林》,不见得季延宗这本书里的内容完全就是真实的,但我也还是想看看,因为这样才能不偏不倚,才是完现一个有血有肉,清楚完整的季老。
谈及此点并不是想吹毛求疵,但凡觉得一个真正的智者,其优点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当然我们也都是被这样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但也并不代表其一有缺点就被我们嫌弃甚至是全盘否定。相反很多时候一个人身上有缺点(当然此缺点并非指三观不正或是恶)才让其更具有亲近感,那样的季老,我觉得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普通人的苦恼,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我能提早出生几年,肯定会去北大燕园找寻季老,就算不能看到真人,但也还是要去踏足那片土地不让自己遗憾,只可惜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为今只能在季老的文字里瞻仰其风采了。
2014-4-17
此书作为个人传记,对季老的成长路线,留学经历、工作内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朋友交际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及文革中的野蛮和粗暴,让我印象深刻,当然也更为同情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老舍的投湖自沉就让我难过不已,不禁想到之前看的一本梁思成自传里,也有相类似的情绪,因为只有在生无可恋之时,才会以死的方式来告别这个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世间。且该书引用了不少季老的原文,这让我很是欢喜,因为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季老自己所著,结果发现却不是,有些失望。
但略觉得此书的一点瑕疵就是对季老太过赞誉,有种“十全十美”的圣人感。虽然一开始也并未察觉到什么,但总觉得有些腻味。也许是我八卦了些,所以在百度里搜了一下书中出现的人名,想知道如今的他们都是那些领域的学者。但作为季老的儿子——季延宗,搜出来的结果却让我诧异,说实在的是不敢相信,有种被作者欺骗了的感觉。因为才看到这本书里写季老家庭生活很和谐,老祖,德华,婉如,延宗,这些与季老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人,却有着深深的家庭嫌隙。季延宗也坦诚父亲对待朋友和学生是极为亲厚关怀的,但唯独对于家庭,却有着冷漠,甚至有时候比不上那些花花草草以及猫。季延宗有本书叫《我的父亲季羡林》,不见得季延宗这本书里的内容完全就是真实的,但我也还是想看看,因为这样才能不偏不倚,才是完现一个有血有肉,清楚完整的季老。
谈及此点并不是想吹毛求疵,但凡觉得一个真正的智者,其优点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当然我们也都是被这样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但也并不代表其一有缺点就被我们嫌弃甚至是全盘否定。相反很多时候一个人身上有缺点(当然此缺点并非指三观不正或是恶)才让其更具有亲近感,那样的季老,我觉得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普通人的苦恼,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我能提早出生几年,肯定会去北大燕园找寻季老,就算不能看到真人,但也还是要去踏足那片土地不让自己遗憾,只可惜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为今只能在季老的文字里瞻仰其风采了。
2014-4-17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