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ALEXANDER CUTHBERT, Whose Urban Design?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10,15(3): 443–448

城市设计汇编(读本)过去六年平均每年一本。(Cuthbert, 2003; Moor, 2006; Larice & Macdonald, 2006; Carmona & Tiesdell, 2007; Krieger & Saunders, 2009; Bannerjee & Loukaitou-Sideris, 2010, in press)每一本会被大多数人毫不含糊地接受为“城市设计”(可能我自己是个例外)。但也有其它密切相关的读本,那里有城市设计、规划和景观建筑学的变形(Fainstein & Campbell, 1996; Mandelbaum et al., 1996; Legates & Stout, 2000; Campbell & Fainstein, 2003),Waldheim(2006)。因此,直接或间接地,我们有11个读本致力于城市设计。每一本都是意义重大的,在这个能力位于变色龙之上以逃避检测的领域(我使用‘领域(field)’这个词以区别于学科、实践、专业等)。城市设计的不同视角是由所选择材料的性质、不同数量的章节以及每篇论文如何来源和组织来设计的。关于这点,城市设计领域专家的52篇文章是有代表性的,它们组成(另外一个)即将到来的概论(Banerjee & Loukaitou-Sideris, 2010)。但很显然,市场已接近饱和点。
《Urban design》是Saunders独自编辑的一个系列书籍前六本中的一本(2005,2006,2007和2008)。奇怪的是该系列不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而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这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哈佛大学不支持出版由它自己的大学产生的该系列。当前由Krieger和Saunders提供的书,由六个部分18章组成,所有论文都经过数年委托,其中有四个用来作为对别人的评论。我们就只能猜哪个是哪个。Krieger的介绍文章,《一个城市的心境》,日期发布于2005年春/夏,但其余18个章节的日期没有给出。文章长度范围从3至28页,作为本书结尾的延伸讨论,不在贡献者之列。因此,毫不奇怪,它缺乏目的感和意图感,编辑的声明强化了这一点:“虽然每一篇文章触及不少主题并且不容易归类,松散分组的目的是突出关于城市设计本质的关键问题”(Krieger,p.14)。问题在于,这在前九本读本中已经有一定深度的完成。此外,被委托的读本,如同本例,可以单独施加对内容更大的关注,因为章节可能为某种目的而制作。因此,有理由要问为什么《Urban design》依然如此模糊和不明确,除非可能是掩盖贯穿全书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意识流。
城市设计的原点来源于两个有些崇高的主张,这两者都需要加以驳斥。首先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新院长(GSD),Jose Lluis Sert,于1953年为城市设计命名,“他最终建立城市设计学科”(Mumford,p. 17)。他的方法是从1956-1970年在GSD启动成系列的六个城市设计会议。这些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但是,尽管Sert可能“命名”了某些他认为是城市设计的事物,但实际上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定义纯粹地适合侧重于二战之后建造项目的建筑学词典。已经回顾了期间档案材料的另一个贡献者将Sert的策略描述为“一个比他理想主义的梦想攫取更多的领域”(Crawford, p. 304)。因此,通过将其与项目设计(project design)混为一谈这种尚未恢复的情况,Sert实际上限制了城市设计的领域,这是值得商榷的,而不是为新现象的诠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上,1959年第三次哈佛会议专门集中于项目,10年后,Roger Montgomery仍然定义城市设计为“项目规模的设计”(p. 51)。Sert的视野不能涵盖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设计演变成众多的文化和审美形式。这个过程有一个超历史的特性,其目标一直是社会空间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公共领域,而不是建筑学。在现实中,城市设计创造了本身,并没有原作者。
第二个声明是关于《Urban design》封底的陈述,即“哈佛大学建立了城市设计”,即围绕内容的一个假设。这如此要求我们相信城市设计单独地在哈佛大学被命名、建立和发展(不论这样的事实,例如,利物浦大学早在1908年就有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的学位)。所以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在《城市设计》中呈现的城市设计只能被理解为由建筑师实践的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美国的)项目建设,1953年它在哈佛大学出生时已死,并其轨迹在其间超过50年基本维持不变。因此,哈佛独占性声明的基础完全建立于一个来自西班牙移民,Jose Lluis Sert的才华,无视他所代表的文化资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欧洲的事实。
Sert于1902年出生在巴塞罗那,直到1939年移民到美国。1947年至1956年他是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主席。他也是“十次小组”的一员,他们形成了许多反驳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基本原则(Mumford & Sarkis,2008; Mumford,2009)。实际情况是,哈佛大学聘请了一个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和政治敏锐性的人,他的文化和专业是源自于欧洲,也是一个通过他参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和“十次小组”而熟知世界各地卓越建筑师的人。他的专业经验也自欧洲和南美洲(秘鲁的Chimbote,哥伦比亚的Bogota;巴西的Motor City,古巴的Havanna等)。这至少导致一位学者引用“哈佛许可的重复拨款,为了引进名人的个人思想的项目,从Sert到Gropius到库哈斯”(Sorkin,p.156)。因此,正如Marshall所说(p.44),基于命名自卡塔•许于克城(Catal Huyuk),让我们说是一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的这一现象,而为城市设计“声明所有权(Staking the claim)”,就看起来至少是牵强的。
除了其经久不衰的思想推动,许多章节提供了对美国基于项目的设计的深入见解。正如人们所期望的,个别章节博学多识,写得很好,虽然大部分是描述性的,并伴随哈佛大学毕业生和工作人员坚固方阵的贡献。我最好的猜测是,18位撰稿者中16位是建筑师,这种情况给作为一个知识领域的城市设计的任何公开的讨论强加了严重的局限性。正如1953年在GSD,确定城市设计为一个主要主题的第一次会议上,这个问题被提出来贯穿全书。在《Urban Design》最后的“名嘴(talking heads)”部分,Saunders以“城市设计的定义似乎悬而未决”的声明打开讨论,让人们想知道我们55年间走过的旅程有多远。一个我在Cuthbert(2007)中描述过的旅途。城市设计的定义证明,答案是“倒退”。因此,作为定义被抛出的相同的年深日久的陈词滥调,大多是无用的。城市设计是:“思维的框架(a frame of mind)”(Krieger, p. vii);“思考方式”(Marshall, p. 45);“大尺度建筑”(Thompson, p. 51);“人类的的中心关注…… ”(Maki, p. 97);“地方营造的艺术”(Krieger, p. 121)等等(p. 294)。不出所料,大多数撰稿者不比Sert基于项目的城市设计定义看得更远,在那里任何社会的或政治的议程是异常地缺席,只限于炮台公园城(现在开采而消失的内容)的程度,标志着城市设计在20世纪的转折点(Love, p. 208)。对定义的不确定如此持续的坚持,只是为了强调导致幽闭恐怖症的知识真空,它遍及主流的城市设计,整齐划一地以Machado的说法为特征:“城市设计只能由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最有远见的建筑师的直接参与来进行再补充。”(p. 294,我加的斜体)。
撇开对推崇Sert的讨伐,Mumford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和Sert在哈佛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还写下了关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决定性文本(Mumford,2009)。Marshall还提供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哈佛会议的报道,同时提出这个定义城市设计的持久幽灵(他没有将‘美艳僵尸’写成尾注暗示,那是Michael Sorkin所做的)。Rowe是尝试一个包括世界上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全球性图画的少数几个人之一,Sommer的优秀篇章在提高城市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问题方面也是有点孤独的。Busquet的四页文字超水平发挥,Denise Scott Brown的章是对她过去50年经验的一个有趣的自传。但对城市设计正统的整体压力,Sommer、Sorkin和Soja的贡献令人耳目一新。Sorkin从第一行就说到关键之处:
城市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 。在这项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复杂的同时,城市设计学科的主流已经将它由一个潜在的广阔的并充满希望的概念范畴,逐渐转入一种严格、充满限制和无聊的正统当中。(p. 155)
Sorkin的“死胡同”必须与Moor的学科“时代的到来”(前面提到的)相对比,这导致人们认为他们可能不是在处理同样的现象。Sorkin文章的一个负面特征是超过28页没有间断,它应该至少在写作中有五个部门以给它更大的一致性。但他是唯一受到其他几个撰稿人无情抨击的撰稿人,这个事实是他一定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洞察力的内容的镀了金边的保证书(具体地由Talen、Crawford和Goldberger)。Sorkin的写作包含了荒谬(即“嘲笑的对象”)的重要成分,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反映了Einstein的名言:“如果起初一个想法不是荒谬的,那么它就毫无希望。”Sorkin的一些语句确实是令人难忘的,“城市设计证实已从品位的特别体系移植到有界限的理论体系”(p. 168);“迪士尼乐园是一个欢乐的集中营”(p. 169);“城市设计作为特权表达的角色再清楚不过了”(p. 163)。没有一个是主流特别欢迎的。这些尖刻批评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新城市主义的抵制,就是他所说的“城市设计的业主会”(p. 168)。Soja通过挖苦的议论对这一点补充到:
新城市主义一直是重现或者最大限度接近哈佛会议所提出的普世精神与城市设计远见最成功的努力……尽管有那么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设计脱离孤立更全面、多学科理解的当代城市主力的影响不大……呈现给世界的一种逃离目前不可理解的混乱状态的方式。(p.257,261)
Emily Talen,新都市主义最重要的传道者之一,是Sorkin的主要调查者,将他的论文描述为“熟悉的建筑师咆哮”(p.183)。与此相对应,她自己的贡献是一份三页的针对一般建筑师以及特别针对Sorkin的咆哮。她也不是社会科学的爱好者,并在其他地方表示相信,由于由新城市主义提倡的系统秩序是基于自然,而不是社会过程,“它逃避了空间形态的组织必须寻求道德和政治秩序之上的控制这样的批评”——从而一举蒸发了许多当代社会科学(Talen,2002,p.305)。
总体上城市设计读本中的章节类似于各种高空坠物的描述(从树上掉落的苹果,从岩石坠落的登山者,从空中坠落的飞机)——没有万有引力的理论或其它指导原则来解释和统一事件。许多人都习惯这种局面。这也是《Urban design》的事实,在这里非常缺少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的视角,尽管它的题目纵览全局。但是一个统一领域的基本骨架(the scaffolding)应加以探讨,而不是重现令人生厌的城市设计老调重弹的和无花纹(treadless)的定义。如果我们失败了,它也将会成为某种用途。然而《Urban design》提供了一种提升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哈佛设计杂志》和强化哈佛形象的方便方法,这也许是一个它可能在2010年宁愿放弃的形象,因为它延续了该领域的一个古老的愿景,这本期刊的大部分材料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我们应当合并城市设计和项目设计是毫无理由的,并且许多危害都来自于此。Sert的错误在于相信他能垄断的历史,贴上标签,把它变成一种商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产品所代表的文化资本。但在命名的过程中,他将城市形态产生的巨大社会复杂性降低到建筑组成的无尽回归,本文积极支持的这一过程。
总结来说,虽然基于项目的城市设计是一个有用的分类,通过建筑界自身的努力以适应城市各种功能,我们不应该将其与城市形态的社会生产混淆,那是城市真正的设计实际发生的地方。哈佛不仅对历史,而且对世界各地的其他个人和机构的轻视,显然是无意识的,但却由于盲目的信仰个人优势和制度霸权而延续下来,一个其他人不能随意接受的位置,即使是自己的成就。直截了当地说,哈佛没有建立城市设计。设计城市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是几千年的社会冲突的结果,城市空间的物质生产、所有权和符号表征之上的集体道德之争。因此,尽管《Urban design》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文章,谁建立了该领域的纪录或许应该更加民主的全球共享。
References
Banerjee, T. & Loukaitou-Sideris, A. (Eds) (2010) (in press) Companion to Urban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Campbell, S. & Fainstein, S. (Eds) (2003)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Malden, MA: Blackwell).
Carmona, M. & Tiesdell, S. (Eds) (2007) Urban Design Reader (London: The Architectural Press).
Cuthbert, A. R. (Ed.) (2003) Designing Cities (Oxford: Blackwell).
Cuthbert, A. R. (2007) Urban design: requiem for an era—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 last 50 years. Special Issue,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12(4), pp. 177–226.
Cuthbert, A. R. (2006) The Form of Cities (Oxford: Blackwell).
Cuthbert, A. R. (2010) (Forthcoming) Thinking Cities (London: Ashgate).
Fainstein, S. & Campbell, S. (Eds) (1996) Readings in Urban Theory (Malden MA: Blackwell).
Krieger, A. & Saunders,W. (Eds) (2009) Urban Design.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arice, M. & Macdonald, E. (Eds) (2006) The Urban Design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Legates, R. T. & Stout, F. (Eds) (2000) The City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Mandelbaum, S. J., Mazza, L. & Burchell, R.W. (Eds) (1996) Explorations in Planning Theory (New Jersey: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Moor, M. (Ed.) (2006) Urban Design Futures (Abingdon: Routledge).
Mumford, E. (2009) Defining Urban Design: CIAM Architect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scipline, 1937–6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umford, E. P. & Sarkis, H. (Eds) (2008) Jose Lluis Sert. The Architect of Urban design. 1953–196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5) Commodification and Spectacle in Architecture.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5) Sprawl and Suburbia: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6) Urban Planning Today: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7) The New Architectural Pragmatism.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7) Judging Architectural Value: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8) Nature, Landscape, and Building for Sustainability.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orkin, M. (1991) Exquisite Corpse (London: Verso).
Waldheim, C. (Ed.) (2006)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Urban design》是Saunders独自编辑的一个系列书籍前六本中的一本(2005,2006,2007和2008)。奇怪的是该系列不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而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这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哈佛大学不支持出版由它自己的大学产生的该系列。当前由Krieger和Saunders提供的书,由六个部分18章组成,所有论文都经过数年委托,其中有四个用来作为对别人的评论。我们就只能猜哪个是哪个。Krieger的介绍文章,《一个城市的心境》,日期发布于2005年春/夏,但其余18个章节的日期没有给出。文章长度范围从3至28页,作为本书结尾的延伸讨论,不在贡献者之列。因此,毫不奇怪,它缺乏目的感和意图感,编辑的声明强化了这一点:“虽然每一篇文章触及不少主题并且不容易归类,松散分组的目的是突出关于城市设计本质的关键问题”(Krieger,p.14)。问题在于,这在前九本读本中已经有一定深度的完成。此外,被委托的读本,如同本例,可以单独施加对内容更大的关注,因为章节可能为某种目的而制作。因此,有理由要问为什么《Urban design》依然如此模糊和不明确,除非可能是掩盖贯穿全书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意识流。
城市设计的原点来源于两个有些崇高的主张,这两者都需要加以驳斥。首先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新院长(GSD),Jose Lluis Sert,于1953年为城市设计命名,“他最终建立城市设计学科”(Mumford,p. 17)。他的方法是从1956-1970年在GSD启动成系列的六个城市设计会议。这些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但是,尽管Sert可能“命名”了某些他认为是城市设计的事物,但实际上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定义纯粹地适合侧重于二战之后建造项目的建筑学词典。已经回顾了期间档案材料的另一个贡献者将Sert的策略描述为“一个比他理想主义的梦想攫取更多的领域”(Crawford, p. 304)。因此,通过将其与项目设计(project design)混为一谈这种尚未恢复的情况,Sert实际上限制了城市设计的领域,这是值得商榷的,而不是为新现象的诠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上,1959年第三次哈佛会议专门集中于项目,10年后,Roger Montgomery仍然定义城市设计为“项目规模的设计”(p. 51)。Sert的视野不能涵盖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设计演变成众多的文化和审美形式。这个过程有一个超历史的特性,其目标一直是社会空间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公共领域,而不是建筑学。在现实中,城市设计创造了本身,并没有原作者。
第二个声明是关于《Urban design》封底的陈述,即“哈佛大学建立了城市设计”,即围绕内容的一个假设。这如此要求我们相信城市设计单独地在哈佛大学被命名、建立和发展(不论这样的事实,例如,利物浦大学早在1908年就有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的学位)。所以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在《城市设计》中呈现的城市设计只能被理解为由建筑师实践的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美国的)项目建设,1953年它在哈佛大学出生时已死,并其轨迹在其间超过50年基本维持不变。因此,哈佛独占性声明的基础完全建立于一个来自西班牙移民,Jose Lluis Sert的才华,无视他所代表的文化资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欧洲的事实。
Sert于1902年出生在巴塞罗那,直到1939年移民到美国。1947年至1956年他是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主席。他也是“十次小组”的一员,他们形成了许多反驳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基本原则(Mumford & Sarkis,2008; Mumford,2009)。实际情况是,哈佛大学聘请了一个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和政治敏锐性的人,他的文化和专业是源自于欧洲,也是一个通过他参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和“十次小组”而熟知世界各地卓越建筑师的人。他的专业经验也自欧洲和南美洲(秘鲁的Chimbote,哥伦比亚的Bogota;巴西的Motor City,古巴的Havanna等)。这至少导致一位学者引用“哈佛许可的重复拨款,为了引进名人的个人思想的项目,从Sert到Gropius到库哈斯”(Sorkin,p.156)。因此,正如Marshall所说(p.44),基于命名自卡塔•许于克城(Catal Huyuk),让我们说是一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的这一现象,而为城市设计“声明所有权(Staking the claim)”,就看起来至少是牵强的。
除了其经久不衰的思想推动,许多章节提供了对美国基于项目的设计的深入见解。正如人们所期望的,个别章节博学多识,写得很好,虽然大部分是描述性的,并伴随哈佛大学毕业生和工作人员坚固方阵的贡献。我最好的猜测是,18位撰稿者中16位是建筑师,这种情况给作为一个知识领域的城市设计的任何公开的讨论强加了严重的局限性。正如1953年在GSD,确定城市设计为一个主要主题的第一次会议上,这个问题被提出来贯穿全书。在《Urban Design》最后的“名嘴(talking heads)”部分,Saunders以“城市设计的定义似乎悬而未决”的声明打开讨论,让人们想知道我们55年间走过的旅程有多远。一个我在Cuthbert(2007)中描述过的旅途。城市设计的定义证明,答案是“倒退”。因此,作为定义被抛出的相同的年深日久的陈词滥调,大多是无用的。城市设计是:“思维的框架(a frame of mind)”(Krieger, p. vii);“思考方式”(Marshall, p. 45);“大尺度建筑”(Thompson, p. 51);“人类的的中心关注…… ”(Maki, p. 97);“地方营造的艺术”(Krieger, p. 121)等等(p. 294)。不出所料,大多数撰稿者不比Sert基于项目的城市设计定义看得更远,在那里任何社会的或政治的议程是异常地缺席,只限于炮台公园城(现在开采而消失的内容)的程度,标志着城市设计在20世纪的转折点(Love, p. 208)。对定义的不确定如此持续的坚持,只是为了强调导致幽闭恐怖症的知识真空,它遍及主流的城市设计,整齐划一地以Machado的说法为特征:“城市设计只能由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最有远见的建筑师的直接参与来进行再补充。”(p. 294,我加的斜体)。
撇开对推崇Sert的讨伐,Mumford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和Sert在哈佛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还写下了关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决定性文本(Mumford,2009)。Marshall还提供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哈佛会议的报道,同时提出这个定义城市设计的持久幽灵(他没有将‘美艳僵尸’写成尾注暗示,那是Michael Sorkin所做的)。Rowe是尝试一个包括世界上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全球性图画的少数几个人之一,Sommer的优秀篇章在提高城市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问题方面也是有点孤独的。Busquet的四页文字超水平发挥,Denise Scott Brown的章是对她过去50年经验的一个有趣的自传。但对城市设计正统的整体压力,Sommer、Sorkin和Soja的贡献令人耳目一新。Sorkin从第一行就说到关键之处:
城市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 。在这项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复杂的同时,城市设计学科的主流已经将它由一个潜在的广阔的并充满希望的概念范畴,逐渐转入一种严格、充满限制和无聊的正统当中。(p. 155)
Sorkin的“死胡同”必须与Moor的学科“时代的到来”(前面提到的)相对比,这导致人们认为他们可能不是在处理同样的现象。Sorkin文章的一个负面特征是超过28页没有间断,它应该至少在写作中有五个部门以给它更大的一致性。但他是唯一受到其他几个撰稿人无情抨击的撰稿人,这个事实是他一定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洞察力的内容的镀了金边的保证书(具体地由Talen、Crawford和Goldberger)。Sorkin的写作包含了荒谬(即“嘲笑的对象”)的重要成分,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反映了Einstein的名言:“如果起初一个想法不是荒谬的,那么它就毫无希望。”Sorkin的一些语句确实是令人难忘的,“城市设计证实已从品位的特别体系移植到有界限的理论体系”(p. 168);“迪士尼乐园是一个欢乐的集中营”(p. 169);“城市设计作为特权表达的角色再清楚不过了”(p. 163)。没有一个是主流特别欢迎的。这些尖刻批评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新城市主义的抵制,就是他所说的“城市设计的业主会”(p. 168)。Soja通过挖苦的议论对这一点补充到:
新城市主义一直是重现或者最大限度接近哈佛会议所提出的普世精神与城市设计远见最成功的努力……尽管有那么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设计脱离孤立更全面、多学科理解的当代城市主力的影响不大……呈现给世界的一种逃离目前不可理解的混乱状态的方式。(p.257,261)
Emily Talen,新都市主义最重要的传道者之一,是Sorkin的主要调查者,将他的论文描述为“熟悉的建筑师咆哮”(p.183)。与此相对应,她自己的贡献是一份三页的针对一般建筑师以及特别针对Sorkin的咆哮。她也不是社会科学的爱好者,并在其他地方表示相信,由于由新城市主义提倡的系统秩序是基于自然,而不是社会过程,“它逃避了空间形态的组织必须寻求道德和政治秩序之上的控制这样的批评”——从而一举蒸发了许多当代社会科学(Talen,2002,p.305)。
总体上城市设计读本中的章节类似于各种高空坠物的描述(从树上掉落的苹果,从岩石坠落的登山者,从空中坠落的飞机)——没有万有引力的理论或其它指导原则来解释和统一事件。许多人都习惯这种局面。这也是《Urban design》的事实,在这里非常缺少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的视角,尽管它的题目纵览全局。但是一个统一领域的基本骨架(the scaffolding)应加以探讨,而不是重现令人生厌的城市设计老调重弹的和无花纹(treadless)的定义。如果我们失败了,它也将会成为某种用途。然而《Urban design》提供了一种提升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哈佛设计杂志》和强化哈佛形象的方便方法,这也许是一个它可能在2010年宁愿放弃的形象,因为它延续了该领域的一个古老的愿景,这本期刊的大部分材料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我们应当合并城市设计和项目设计是毫无理由的,并且许多危害都来自于此。Sert的错误在于相信他能垄断的历史,贴上标签,把它变成一种商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产品所代表的文化资本。但在命名的过程中,他将城市形态产生的巨大社会复杂性降低到建筑组成的无尽回归,本文积极支持的这一过程。
总结来说,虽然基于项目的城市设计是一个有用的分类,通过建筑界自身的努力以适应城市各种功能,我们不应该将其与城市形态的社会生产混淆,那是城市真正的设计实际发生的地方。哈佛不仅对历史,而且对世界各地的其他个人和机构的轻视,显然是无意识的,但却由于盲目的信仰个人优势和制度霸权而延续下来,一个其他人不能随意接受的位置,即使是自己的成就。直截了当地说,哈佛没有建立城市设计。设计城市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是几千年的社会冲突的结果,城市空间的物质生产、所有权和符号表征之上的集体道德之争。因此,尽管《Urban design》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文章,谁建立了该领域的纪录或许应该更加民主的全球共享。
References
Banerjee, T. & Loukaitou-Sideris, A. (Eds) (2010) (in press) Companion to Urban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Campbell, S. & Fainstein, S. (Eds) (2003)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Malden, MA: Blackwell).
Carmona, M. & Tiesdell, S. (Eds) (2007) Urban Design Reader (London: The Architectural Press).
Cuthbert, A. R. (Ed.) (2003) Designing Cities (Oxford: Blackwell).
Cuthbert, A. R. (2007) Urban design: requiem for an era—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 last 50 years. Special Issue,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12(4), pp. 177–226.
Cuthbert, A. R. (2006) The Form of Cities (Oxford: Blackwell).
Cuthbert, A. R. (2010) (Forthcoming) Thinking Cities (London: Ashgate).
Fainstein, S. & Campbell, S. (Eds) (1996) Readings in Urban Theory (Malden MA: Blackwell).
Krieger, A. & Saunders,W. (Eds) (2009) Urban Design.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arice, M. & Macdonald, E. (Eds) (2006) The Urban Design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Legates, R. T. & Stout, F. (Eds) (2000) The City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Mandelbaum, S. J., Mazza, L. & Burchell, R.W. (Eds) (1996) Explorations in Planning Theory (New Jersey: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Moor, M. (Ed.) (2006) Urban Design Futures (Abingdon: Routledge).
Mumford, E. (2009) Defining Urban Design: CIAM Architect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scipline, 1937–6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umford, E. P. & Sarkis, H. (Eds) (2008) Jose Lluis Sert. The Architect of Urban design. 1953–196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5) Commodification and Spectacle in Architecture.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5) Sprawl and Suburbia: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6) Urban Planning Today: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 W. S. (Ed.) (2007) The New Architectural Pragmatism.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7) Judging Architectural Value: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aunders,W. S. (Ed.) (2008) Nature, Landscape, and Building for Sustainability. A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Reader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orkin, M. (1991) Exquisite Corpse (London: Verso).
Waldheim, C. (Ed.) (2006)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