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谈钱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翻开这本《版画插图丢勒游记》,想要看看大画家在旅途中怎样思考艺术的读者要失望了。无论是给皮克海姆的信还是尼德兰游记,丢勒几乎不怎么谈游艺生涯给他带来了怎样的灵感,他的技艺有怎样的进步。他甚至不曾放笔去描绘旅途的景色、当地的风土人情,相反他记下了大量的琐事:和谁一起吃了饭,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欠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还清等等。这可能不大符合很多人对艺术家的想象,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有在日记、书信中“记账”的习惯,艺术家对自己的收入支出当然是在意的,艺术家也关心粮食和蔬菜,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
《在威尼斯写给威利巴尔德•皮克海姆的书信》是本书最有意思的部分。十封短信写于1506年1月到10月,那年丢勒35岁。皮克海姆是丢勒最好的朋友,从书信的内容判断,他比丢勒年长很多(丢勒视之如父亲),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他还是丢勒的债主。丢勒在信中表达了对皮克海姆的无限崇敬,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最夸张的莫过于9月8日的这封信开头一段:“最博学的、最多才多艺的、最聪明的、精通多种语言的、最善于识破谎言的、能以最快速度发现真理的、最可敬的威利巴尔德•皮克海姆先生,你卑贱的仆人阿尔布雷特•丢勒祝你身体健康,愿所有伟大的、可贵的荣誉都属于你,用尽可能多的你喜欢的胡言乱语祝福你。”读来有几分可笑,不知是不是皮克海姆先生催着还钱了。丢勒自称“卑贱的仆人”,事实上他确实也充当着仆人的角色,做起了“代购”,帮着皮克海姆买东西:书籍、珍珠、宝石、玻璃制品、地毯、羽毛、纸、油等等。当然,他也时常抱怨,皮克海姆先生啊您不要急,您要买的拿东西很难买啊,我可是花了好多功夫呢,讨价还价嘴皮都磨破了呢,质量那是绝对可靠的呢。什么您还没收到啊?那我再写信问问好了。欠您的钱我会尽快还您的,您别催,不要借钱给我母亲和妻子,她们的钱已经够用啦。
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丢勒那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他去威尼斯,一方面是学习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赚钱还债。他时常提及自己为别人画了画,很快就要拿到钱了。为了还债,他甚至给自己规定完成画作的期限,以此来向皮克海姆保证不久就将有钱还给他。“愿上帝保佑,我希望把钱攒起来,到时候就可以用这笔钱还清我欠你的债了。”(1月6日)丢勒决定要攒够钱才回去,“我已经下定决心,知道在上帝的保佑下,我挣的钱够还我欠你的债,而且还能有一些剩余,我才会回去”。(4月2日)可是在四个月之后的信中,他说“两个月以后我还是回不去,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我还不能走,我在以前的信里曾告诉过你这一点。因此,如果我母亲想你借钱的话,请你借给她10弗罗林,上帝会帮我度过难关的,到时候我会如数还给你。”(8月28日)可是,我们的丢勒先生却一直卡在难关里,“至于你请我快点回家,我会尽力的。但我必须先挣到足够的钱。”(10月13日)丢勒在威尼斯的这一年,赚钱、还钱一直是他忧虑的事情,这也让他烦恼:“前几天,我发现自己有了白发,这都是痛苦和烦恼造成的。我觉得我自己命中注定要过艰难的日子。”(9月23日)烦恼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妻子不知何故离家出走,多亏了皮克海姆相劝才又回来,丢勒险些没了夫人。
除了经济压力、家庭不和、身体不佳等状况,更让丢勒烦恼的还是自己作为艺术家的成就不被人广泛认可。尽管有很多人欣赏丢勒的作品,但丢勒在意大利的画家圈中是被排挤的,当地画家有不少都是他的敌人。这些画家模仿丢勒的画,模仿之后又批评他的画。“要知道,这儿的画家对我很不友好,他们已经把我传唤到法官那儿三次了,我不得不付给他们4弗罗林。”尽管如此,丢勒对自己的画非常有信心,看他的自画像要收费,一次1达克特(据说是艺术史上首次收费看作品)。但丢勒并没有因此发财, “这幅画很出色,颜色也恰到好处,我得到了很多赞扬,可是却没赚到什么钱。”不过,他还是感到满意,“有些画家曾说我擅长雕刻,在绘画中却不知如何处理色彩,我已经让他们哑口无言了。他们现在都承认从没见过谁能把色彩处理得这么好。”尽管在当地,丢勒的境遇并不好,尽管他一再表示要尽快回家,但他还是对威尼斯有所依恋。他几次说到自己由于要急着回家,推掉了好几个价钱可嘉的大订单,可是真正要回去的时候,他不无伤感地说道:“没有这里的阳光,我会感到多么寒冷!在这儿,我是位绅士;在家里,我是个寄生虫。”
《尼德兰游记》记录的是1520年7月到1521年7月丢勒和妻子一起出行的经历,这时画家已经五十岁了。这部分的内容都和钱有关,什么时候在哪里花了多少钱,丢勒先生可不含糊。走过的地方,风景怎样不重要,打紧的是通关是不是要花钱;送人的礼物是什么不要紧,重要的是值多少钱;吃的什么不必详谈,重点在于这顿饭花了多少钱;好不容易挣了4弗罗林吧,可是买油画布花了5四泰佛,玩的时候又输了多少钱。总之,我们的丢勒先生总是入不敷出,他挣钱不多却善于花钱,今天买个驼毛呢斗篷啦,明天买个帽子啦,街边看到个小玩意觉得好玩就要买啦,喝个小酒啦……
丢勒先生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努力赚钱。赚钱不多也要会花钱,但是记得要记账,欠人家的钱要还。实在还不起,就帮人家多跑跑腿吧。
(在给皮克海姆的信中,丢勒提到自己曾想要学跳舞:“我本来下决心要学跳舞,而且已经去了两次,还交了1达克特的学费,可是我再也不去了,没人能说服我。要学跳舞,我得把钱花掉,到头来,我对舞蹈还是一无所知。”(10月13日)说到底还是穷啊!不过想象35岁的丢勒先生学跳舞莫名觉得喜感,哈哈~~~)
2014-5-1
《在威尼斯写给威利巴尔德•皮克海姆的书信》是本书最有意思的部分。十封短信写于1506年1月到10月,那年丢勒35岁。皮克海姆是丢勒最好的朋友,从书信的内容判断,他比丢勒年长很多(丢勒视之如父亲),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他还是丢勒的债主。丢勒在信中表达了对皮克海姆的无限崇敬,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最夸张的莫过于9月8日的这封信开头一段:“最博学的、最多才多艺的、最聪明的、精通多种语言的、最善于识破谎言的、能以最快速度发现真理的、最可敬的威利巴尔德•皮克海姆先生,你卑贱的仆人阿尔布雷特•丢勒祝你身体健康,愿所有伟大的、可贵的荣誉都属于你,用尽可能多的你喜欢的胡言乱语祝福你。”读来有几分可笑,不知是不是皮克海姆先生催着还钱了。丢勒自称“卑贱的仆人”,事实上他确实也充当着仆人的角色,做起了“代购”,帮着皮克海姆买东西:书籍、珍珠、宝石、玻璃制品、地毯、羽毛、纸、油等等。当然,他也时常抱怨,皮克海姆先生啊您不要急,您要买的拿东西很难买啊,我可是花了好多功夫呢,讨价还价嘴皮都磨破了呢,质量那是绝对可靠的呢。什么您还没收到啊?那我再写信问问好了。欠您的钱我会尽快还您的,您别催,不要借钱给我母亲和妻子,她们的钱已经够用啦。
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丢勒那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他去威尼斯,一方面是学习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赚钱还债。他时常提及自己为别人画了画,很快就要拿到钱了。为了还债,他甚至给自己规定完成画作的期限,以此来向皮克海姆保证不久就将有钱还给他。“愿上帝保佑,我希望把钱攒起来,到时候就可以用这笔钱还清我欠你的债了。”(1月6日)丢勒决定要攒够钱才回去,“我已经下定决心,知道在上帝的保佑下,我挣的钱够还我欠你的债,而且还能有一些剩余,我才会回去”。(4月2日)可是在四个月之后的信中,他说“两个月以后我还是回不去,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我还不能走,我在以前的信里曾告诉过你这一点。因此,如果我母亲想你借钱的话,请你借给她10弗罗林,上帝会帮我度过难关的,到时候我会如数还给你。”(8月28日)可是,我们的丢勒先生却一直卡在难关里,“至于你请我快点回家,我会尽力的。但我必须先挣到足够的钱。”(10月13日)丢勒在威尼斯的这一年,赚钱、还钱一直是他忧虑的事情,这也让他烦恼:“前几天,我发现自己有了白发,这都是痛苦和烦恼造成的。我觉得我自己命中注定要过艰难的日子。”(9月23日)烦恼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妻子不知何故离家出走,多亏了皮克海姆相劝才又回来,丢勒险些没了夫人。
除了经济压力、家庭不和、身体不佳等状况,更让丢勒烦恼的还是自己作为艺术家的成就不被人广泛认可。尽管有很多人欣赏丢勒的作品,但丢勒在意大利的画家圈中是被排挤的,当地画家有不少都是他的敌人。这些画家模仿丢勒的画,模仿之后又批评他的画。“要知道,这儿的画家对我很不友好,他们已经把我传唤到法官那儿三次了,我不得不付给他们4弗罗林。”尽管如此,丢勒对自己的画非常有信心,看他的自画像要收费,一次1达克特(据说是艺术史上首次收费看作品)。但丢勒并没有因此发财, “这幅画很出色,颜色也恰到好处,我得到了很多赞扬,可是却没赚到什么钱。”不过,他还是感到满意,“有些画家曾说我擅长雕刻,在绘画中却不知如何处理色彩,我已经让他们哑口无言了。他们现在都承认从没见过谁能把色彩处理得这么好。”尽管在当地,丢勒的境遇并不好,尽管他一再表示要尽快回家,但他还是对威尼斯有所依恋。他几次说到自己由于要急着回家,推掉了好几个价钱可嘉的大订单,可是真正要回去的时候,他不无伤感地说道:“没有这里的阳光,我会感到多么寒冷!在这儿,我是位绅士;在家里,我是个寄生虫。”
《尼德兰游记》记录的是1520年7月到1521年7月丢勒和妻子一起出行的经历,这时画家已经五十岁了。这部分的内容都和钱有关,什么时候在哪里花了多少钱,丢勒先生可不含糊。走过的地方,风景怎样不重要,打紧的是通关是不是要花钱;送人的礼物是什么不要紧,重要的是值多少钱;吃的什么不必详谈,重点在于这顿饭花了多少钱;好不容易挣了4弗罗林吧,可是买油画布花了5四泰佛,玩的时候又输了多少钱。总之,我们的丢勒先生总是入不敷出,他挣钱不多却善于花钱,今天买个驼毛呢斗篷啦,明天买个帽子啦,街边看到个小玩意觉得好玩就要买啦,喝个小酒啦……
丢勒先生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努力赚钱。赚钱不多也要会花钱,但是记得要记账,欠人家的钱要还。实在还不起,就帮人家多跑跑腿吧。
(在给皮克海姆的信中,丢勒提到自己曾想要学跳舞:“我本来下决心要学跳舞,而且已经去了两次,还交了1达克特的学费,可是我再也不去了,没人能说服我。要学跳舞,我得把钱花掉,到头来,我对舞蹈还是一无所知。”(10月13日)说到底还是穷啊!不过想象35岁的丢勒先生学跳舞莫名觉得喜感,哈哈~~~)
2014-5-1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已注销]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