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下册》——圆满的世界

这套书的解读方式很奇怪,南怀瑾先生用了倒述的方式,从后往前解说。看完前两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看到这最后的一册,看到原书的最前面两章时,真正理解了。全书的精华就在最前面,而且难度最大、最难理解的就在最前面,如果南怀瑾先生不是从后面说起,我想自己会奔溃,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太难理解了。可是我坚持耐心看到了最后,留下的是震撼,是感动。古人的知识是远不如今人的,可是他们的智慧远超今人。特别是宇宙观、人生观非常的成熟、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点很感谢南怀瑾先生,解说中,他引经据典,道家的观念用儒家、佛教的理念解说、比较,道到高处,原来是融会贯通的。一以贯之的,道。
先不拿笔记出来一点点回味,这书里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南先生说的“学以致用”观念,出世法也好,入世法也罢,不会应用的理论,就是不值一提的理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应用。拿来处理事情也好,拿来应对生活中的困境也好,只有能用出来,才不会被人称为腐儒、书呆子。
第二处,也是让我最惊讶的一处,就是列子中成熟的世界、宇宙一体的哲学观念,三千年前的思想,牛叉,了不起。
杞人忧愁天掉下来,有人解释,天是空气集聚而成,天外还是天,而且人身处空气之中,呼吸的也都是空气,所以天是不会掉下来将人砸死的。杞人又说天上有日月星辰,万一掉下来,同样会掉下来伤到人。有人解释说这是闪耀的光线而已。杞人又忧愁地会开裂。有人解释说我们每天踩踏在地上,地是不会裂开的。这个解释的好似说得有理,高人。可是列子的解释让人更加叫绝。他说天、地在我们看来是无尽大的,可是有比我们看到的天地更大的存在,我们能理解的花草、树木、土石都有生灭的过程,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好似无穷大的天地也会有生灭的过程。只是生、死,生灭是一体两面的,生的时候不知道死是怎么样的,死的时候不知道生是怎么样的,所以生死都不值得忧愁。而且生灭都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此消彼长,总量是不变的。就是说,宇宙总量是不变的,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宇宙就是一个大熔炉,所有的存在在里面进行着物理、化学作用,不断的生灭、变化。我这解释很没美感,原文的解说超级精彩,后面附上原文。
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下面是些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或是特别有感触的一些东西。摘录下来,回味。
舜问乎烝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天地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人的生命是很奇怪的存在。身体外形是我们吗?只是肉体,也许只是思想的一个载体。头脑中存在的意识构建了我们自己。孩童时期,我们没有自我意识,那我们是什么?是谁?这里的观念就很有趣了,我们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是机缘巧合之下,冥冥中的主宰,造物主推动,创造出来,使我们具有了这形体。我们的自我意识,看似是自己能选择,受自己控制的,其实是受整个环境的影响才变成当下的这个你的,而这环境的形成,是冥冥中有主宰的。这个主宰,并不是一个物化的存在,而是一种力量、能量的概念,就是天地强阳,气也。
華胥氏之國在弇(音:掩)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无師長,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慾,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无夭殤;不知親己,不知踈物,故无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无利害;都无所愛惜,都无所畏忌。
华胥氏之国,是道家的世外桃源,理想社会。欲望使世界堕落,使世界复杂,也使世界向前发展。潘多拉盒子。
这个人生,我们大家都生了病,生的是清醒病,究竟忘了、空了是病,还是清醒是病呢?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引发的。有人得了健忘症,妻子很担心,花重金请人来将病看好了。可这人却责怪妻子,说自己得病的时候感觉很快乐,什么烦恼的事都不会挂心上,当时很轻松。现在治好病了,反而什么事情都记得一清二楚,很是痛苦,反而像是真的得病了一样。社会的约定成俗的标准太强大,与大众不同的观念就会显得很突兀,很不健康。看过最强大脑这节目,有上节目的人就是记忆力超群,很多生活中本是短期记忆的细节停留在头脑里变成长期记忆,很苦恼、痛苦。自己的记忆力就很弱,也有些健忘,这样想来,反倒是一个优点了。真是世事无绝对。
毋劳尔形,毋摇尔精。
这是道家的养生观念,就是形体和大脑都不要太劳累,会伤害人的健康与寿命。老子说的,为学日进,为道日损,就是这个道理吧。很认同。求得一个平衡,才是智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物质的世界,都是在生灭变幻之中,没有什么能永恒,特别是短暂的生命,所以别太执着于自己的执着。最厉害的是对生死,其次是对待得失,从对待小得小失开始,慢慢修炼,于这两方面不再执着了,看开看破了,活得就应该很洒脱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以宇宙观来看,人生是无尽短的一瞬,人身更是渺小如尘埃。
坐驰,坐忘。行云流水,风来竹面,雁过长空。
静坐在一隅,心念电闪,可以无限悠游,快哉。打坐进入入定的境界,就是连自己想要忘记的想法都不生起,忘记自己正坐忘之中。后面三句,境界真美,潇洒。
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也想到一句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已经到了禅修的境界,一般人哪得如此洒脱。人生、人身就是一个奇迹,有许多的神奇之处值得我们去探寻,完全不必向外苛求,内心里有大乾坤。自己做自己的主宰,不受欲望与情绪的干扰,就是高人境界。
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又是一高人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人生会经历太多的起起伏伏,如果心境能修炼到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面对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真是到哪里去不会感觉轻松自在呢?道家修心,真是厉害,厉害。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内拙。
赌博过的人应该深有感悟。心态决定状态。好心态源于不在乎,看淡。状态的调整,其实也就是心态的调整。好心态,岂止赢上几场赌博,赢人生。
封戎,心兵。
心里常常会有两个声音在影响着自己的决定,优柔寡断的人更是常常心里交战得厉害。列子里说这是一种无谓的消耗,自耗,内耗。果断些,再果断些。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是装不出来的,有的人就是高于其他人的存在,看气度、看风度,原来是装不出来的。能特立独行,坦荡行事,就是英雄。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 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 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谦卦,是八卦中唯一一卦,任何爻辞都吉祥的一卦。虽然不懂为什么,但是深记于心。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
调动人的欲望,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世人都是普通人,都有眼光短浅的毛病,看不到全局,看不到将来,这就是可以被利用的弱点。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安贫乐道,了不起。
建德若偷。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川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堩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怒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有,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认而有之,皆惑也。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公盗与私盗。现在又何尝不能呢?现实世界是困不住道家的。何况只是赚几个钱。呵呵。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