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时代热血青年的悲剧记录

昨夜已深,读完张郎朗文笔诙谐活泼的《大雅宝旧事》,有一判断,这本书和《宁静的地平线》,会成为未来反思和研究新中国和文革史的重要文本。 《大雅宝旧事》和《宁静的地平线》的作者张郎郎,初识时是个喜欢说笑话讲故事的老头儿,但说起张郎郎的历史,会吓你一跳:曾经是诗人郭路生(即食指)的引路人、遇罗克在死刑号的狱友、陈丹青的教员,并与国内地下诗歌运动渊源深切。 张郎郎,著名画家张汀的儿子,一九四三年生于延安,解放后随父母进京,初高中和大学时,张郎郎和北京的十余个同学经常组织读书会,诗歌朗诵会,还组织了文革期间在北京颇有名气的文艺沙龙“太阳纵队”,68年六月因此如狱,关押长达十年,期间一度做为死囚犯被羁押。一九七八年被释放。之后曾任《中国国际贸易》杂志编辑、《国际新技术》杂志总经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康乃尔大学东亚系驻校作家,后又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现为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 《大雅宝旧事》是作者回忆自己少年阶段和父母住在北京东城大雅宝甲二号时期的快乐生活,画画、上房打枣、斗蛐蛐、养花、还有懵懂的少年情窦初开的趣事。。。,用作者的话说,近乎童话般的日子。 作者还回忆起父母的同事、朋友等长辈们的很多旧事。一群爱国文艺家和知识分子,放弃了出国去香港的优裕生活,蜗居在北京胡同的老房子里,满腔热血的建设着新中国。 阅读《大雅宝旧事》,读者会有“这孩子太会玩也幸福了”,殊不知,命运弄人,这帮孩子青年以后的十年遭遇,却可以说“太不幸了”,《宁静的地平线》,即是那个残酷青春的记录。 在《宁静的地平线》里,《大雅宝旧事》里幸福生活的大人和孩子们(也都成长为青年人),纷纷开始了右派、下放、被批斗、被抓捕的经历。因为爱好文学和青春期的奔放,张郎郎和他的朋友们经常组织诗朗诵聚会、组织文学沙龙“太阳纵队”,也因此被当时的执法者们盯上,在北京的大中学里巡回批斗,判处死刑,打入死牢,直到十年后的一九七八年才平反出狱。 阅读《宁静的地平线》,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张郎郎的黑色幽默的文笔,亲述自己的坎坷人生,从热血青年到莫须有的罪行,再到批斗和酷吏刑罚,十年羁押,作者的文字里,居然读不出愤怒和哀伤,字里行间透露的多是温情的幽默和少许的嘲讽, 而月洞门、金豆儿、王庄、孙维世的故事、关露等诸篇,描写的都是被新中国政治运动播弄命运的一群无辜者。虽然间隔了数十年,但读到这些真诚的革命者被无情践踏,甚至无辜殒命,浩劫时代里不可测的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仍会让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