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拥有的,是以前通过莫大努力才拥有的

书名很清晰的说明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情报故事和外交生涯。而且两部分可以说给我的感觉很不同,第一部分关于熊向晖在周恩来总理的高瞻远瞩下在国民党中卧底,看起来痛快不已,颇有看书版的《潜伏》之意,属于叙事性文章。第二部分则是熊向晖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中的各种考证和回忆,行文比较严谨,而且通过个人活动,更多的是侧面反映了历史,让我触摸到了那段时期的历史的面纱,是很独特而且真实的阅读感受。
情报生涯中,我觉得熊向晖十分有魅力,他的魅力在于他的机智、能力还有勇气。不过首先要说周总理果真有识人之明,果断地将下了一步当时看来是闲棋冷子的棋,而这步棋对将来革命胜利起了很大帮助。一个17岁的清华大学生,入党后接到的任务是到国民党去潜伏,他也无丝毫胆怯,在胡宗南面试他的时候就表现得出人意表,敢于不落俗套,表现得像个很遵循中山先生思想而维护和平的热血青年,这一举动,使得胡宗南对他青眼有佳,也让我从刚开始看到这一部分就击节拍案。往后在胡宗南手下工作,他的表现越来越好,帮助起草各种讲话,胡宗南有什么事也会询问他的意见。我觉得他能表现的那么好,是和他人描述的一样,有一种真诚的气质,做事严谨踏实,有勇有才,又怎么会让人怀疑他其实是卧底呢!
很多次他通过共产党员向组织报告国民党情况,让毛主席和周总理轻松知道敌人的状况,这个报告过程熊向晖并没有多提,不过根据《潜伏》中所演也可以知道,联系过程必然不那么容易,要考虑时间地点,联系的也不能过多过明显,理由要想好等等,这一点其实我很佩服熊向晖,这么做其实很危险,随时可能暴露身份,随即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半点不提,有勇有谋。这种联系熊向晖的文中提到过一次,便是作为国民党胡宗南的代表驱车送周恩来总理,车上就是国民党的人,不便多说,于是总理很官方的说要给胡宗南带点杂志之类的,要熊向晖去取,然后两人进屋谈话,总理连谈话所耽误的时间都考虑好了借口,让工作人员打包杂志,并拿出一本,让熊向晖可以装做这段时间边等装杂志边看杂志。很绝很细心,周总理的心细可见一斑。
有的时候事情真的是天注定的,当熊向晖向共产党透露了很多信息而未被发现,不过却被胡宗南推荐去美国上大学,无法再为毛主席提供情报时,转机来了,胡宗南居然把他叫了回来,告诉他打完这场仗再走!这真是绝妙的机会,就是这次本该危险的战役,加速了共产党的胜利。他可以轻松知道战争中最重要的军情,将之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在紧张的战争中仍闲庭信步般留在前线指挥,我想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信任熊向晖,信任熊向晖提供的情报。这场战斗,共产党多次消灭胡宗南的一个个部队,熊向晖将情报职能发挥到了巅峰,看得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怪不得毛主席评价熊向晖一人能顶几个师呢!
后来熊向晖已经在美国读书后,他的真实身份在查抄联系人家时暴露,不过这时候已经晚了,熊向晖已经不会受到任何伤害,真实身份的暴露让胡宗南气愤不已,但他又不能告诉蒋介石,因为一个共产党员在他身边潜伏了这么多年,提供了那么多情报给共产党,而他却没有发现,这是莫大的失误,所以为了他自己,他不会提的.果然,最后蒋介石在知道后,撤离的时候竟然因此不想带走胡宗南,虽然最后被劝服,但是这件事给国民党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一细节也从侧面反映了熊向晖的情报生涯之成功。
后期的外交生涯的部分占本书的大部分,相比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没有那么有趣,行文严谨细致,像是史料考究一样,对之前学者等提出的历史细节进行很真实详细的描述,我想,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熊向晖的人生,还从侧面反映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处事态度等。所以读这本书,认识到的不仅是一个人而已。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周恩来总理。熊向晖是一个很优秀的中共党员,而两相对比,周恩来比他还优秀数倍。各种角度各种事情各种关系周总理全能考虑周全。小至墨西哥总理的儿子来华,周总理遗憾自己没安排熊向晖(曾任墨西哥大使)和他见上一面,总理连这个都想到了,让我很有感触。偏至熊向晖他们申请拆除有孙中山受难室的中国大使馆,希望重建一个更大更安全的住房供他们使用,可周总理听了,直抓本质,透过经济问题看到了人文历史方面,孙中山受难室时期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有重要地位,拆毁了就破坏了重要古迹,现在我们去旅行还能看到这个地方,周总理居功至伟。
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其实就源于一句周恩来的指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运动员们去比赛时遵循了周恩来的话,友好的对待其他国家的队员,展现给了世界中国运动员的技术和大气,也为将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对大局的掌控性和对人心的体察都很厉害。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是,周恩来受胡宗南邀请来参加聚会,胡宗南下的指令是众人尽量把周恩来灌醉,在周恩来到来后,熊向晖暗中提醒他。有趣的是周恩来知道这事后的应变,他先以说自己为蒋介石的健康干杯,也请大家为毛主席的健康而干杯,这一句堵住了众人劝酒的嘴,成功逃过一杯酒;后来男人来敬酒,他抓住敬酒词里面的漏洞,和胡宗南“不谈政治”的话,提出对方谈政治,犯了忌该罚,又逃过一杯酒。女人来敬酒,请他替没到场的夫人邓颖超喝时,他说颖超不会在中国人民为吃饱而努力的时候喝这样好的酒,用与民同苦成功逃过本该难缠的女人们的敬酒,这一段本书中也是叙述,但是因为周恩来的理由很恰当,思想很迅速,导致关于这一段的文字显得十分精彩,体现了周总理的机智所在。
周总理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当本书描述到最后,说总理得了癌症还不告诉大家,坚持工作。众人都期待能见到总理,关心他的身体。我真的舍不得看到总理去世的消息,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人民,在病痛时候,通过认真工作来分散疼痛的注意力,这样的总理让我很心疼,这就是我们爱戴的周恩来总理。
说完了周总理,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中国艰难的联合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本该是中国而不是国民党,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 从投票就可以看出,刚开始投将中国问题看作重要问题的赞成票就远远大于反对票(称为重要问题的提案需得到三分之二的赞成票,增加了通过难度),而投中国进入联合国,国民党离开联合国的反对票就远远大于赞成票很多国家怕得罪美国,不得不反对中国进联合国或者干脆弃权,苏联在以后和中国关系恶劣,不继续帮助中国提案,外界因素如斯,联合国之路无比艰辛。最终能以高票迎回中国,是无数努力换来的,是万分重要的战果。周总理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多次态度强硬的向联合国发电文,要求驱逐国民党的席位,要求中国代表进入联合国,他知道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步。中国人守住了自己的权益。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文中,还有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珍贵史实资料,看了这本书,我对这些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有了新的了解,对现在已有的一切有了新的看法。现在拥有的,是以前渴望拥有的,是以前通过莫大努力拥有的,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
情报生涯中,我觉得熊向晖十分有魅力,他的魅力在于他的机智、能力还有勇气。不过首先要说周总理果真有识人之明,果断地将下了一步当时看来是闲棋冷子的棋,而这步棋对将来革命胜利起了很大帮助。一个17岁的清华大学生,入党后接到的任务是到国民党去潜伏,他也无丝毫胆怯,在胡宗南面试他的时候就表现得出人意表,敢于不落俗套,表现得像个很遵循中山先生思想而维护和平的热血青年,这一举动,使得胡宗南对他青眼有佳,也让我从刚开始看到这一部分就击节拍案。往后在胡宗南手下工作,他的表现越来越好,帮助起草各种讲话,胡宗南有什么事也会询问他的意见。我觉得他能表现的那么好,是和他人描述的一样,有一种真诚的气质,做事严谨踏实,有勇有才,又怎么会让人怀疑他其实是卧底呢!
很多次他通过共产党员向组织报告国民党情况,让毛主席和周总理轻松知道敌人的状况,这个报告过程熊向晖并没有多提,不过根据《潜伏》中所演也可以知道,联系过程必然不那么容易,要考虑时间地点,联系的也不能过多过明显,理由要想好等等,这一点其实我很佩服熊向晖,这么做其实很危险,随时可能暴露身份,随即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半点不提,有勇有谋。这种联系熊向晖的文中提到过一次,便是作为国民党胡宗南的代表驱车送周恩来总理,车上就是国民党的人,不便多说,于是总理很官方的说要给胡宗南带点杂志之类的,要熊向晖去取,然后两人进屋谈话,总理连谈话所耽误的时间都考虑好了借口,让工作人员打包杂志,并拿出一本,让熊向晖可以装做这段时间边等装杂志边看杂志。很绝很细心,周总理的心细可见一斑。
有的时候事情真的是天注定的,当熊向晖向共产党透露了很多信息而未被发现,不过却被胡宗南推荐去美国上大学,无法再为毛主席提供情报时,转机来了,胡宗南居然把他叫了回来,告诉他打完这场仗再走!这真是绝妙的机会,就是这次本该危险的战役,加速了共产党的胜利。他可以轻松知道战争中最重要的军情,将之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在紧张的战争中仍闲庭信步般留在前线指挥,我想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信任熊向晖,信任熊向晖提供的情报。这场战斗,共产党多次消灭胡宗南的一个个部队,熊向晖将情报职能发挥到了巅峰,看得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怪不得毛主席评价熊向晖一人能顶几个师呢!
后来熊向晖已经在美国读书后,他的真实身份在查抄联系人家时暴露,不过这时候已经晚了,熊向晖已经不会受到任何伤害,真实身份的暴露让胡宗南气愤不已,但他又不能告诉蒋介石,因为一个共产党员在他身边潜伏了这么多年,提供了那么多情报给共产党,而他却没有发现,这是莫大的失误,所以为了他自己,他不会提的.果然,最后蒋介石在知道后,撤离的时候竟然因此不想带走胡宗南,虽然最后被劝服,但是这件事给国民党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一细节也从侧面反映了熊向晖的情报生涯之成功。
后期的外交生涯的部分占本书的大部分,相比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没有那么有趣,行文严谨细致,像是史料考究一样,对之前学者等提出的历史细节进行很真实详细的描述,我想,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熊向晖的人生,还从侧面反映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处事态度等。所以读这本书,认识到的不仅是一个人而已。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周恩来总理。熊向晖是一个很优秀的中共党员,而两相对比,周恩来比他还优秀数倍。各种角度各种事情各种关系周总理全能考虑周全。小至墨西哥总理的儿子来华,周总理遗憾自己没安排熊向晖(曾任墨西哥大使)和他见上一面,总理连这个都想到了,让我很有感触。偏至熊向晖他们申请拆除有孙中山受难室的中国大使馆,希望重建一个更大更安全的住房供他们使用,可周总理听了,直抓本质,透过经济问题看到了人文历史方面,孙中山受难室时期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有重要地位,拆毁了就破坏了重要古迹,现在我们去旅行还能看到这个地方,周总理居功至伟。
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其实就源于一句周恩来的指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运动员们去比赛时遵循了周恩来的话,友好的对待其他国家的队员,展现给了世界中国运动员的技术和大气,也为将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对大局的掌控性和对人心的体察都很厉害。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是,周恩来受胡宗南邀请来参加聚会,胡宗南下的指令是众人尽量把周恩来灌醉,在周恩来到来后,熊向晖暗中提醒他。有趣的是周恩来知道这事后的应变,他先以说自己为蒋介石的健康干杯,也请大家为毛主席的健康而干杯,这一句堵住了众人劝酒的嘴,成功逃过一杯酒;后来男人来敬酒,他抓住敬酒词里面的漏洞,和胡宗南“不谈政治”的话,提出对方谈政治,犯了忌该罚,又逃过一杯酒。女人来敬酒,请他替没到场的夫人邓颖超喝时,他说颖超不会在中国人民为吃饱而努力的时候喝这样好的酒,用与民同苦成功逃过本该难缠的女人们的敬酒,这一段本书中也是叙述,但是因为周恩来的理由很恰当,思想很迅速,导致关于这一段的文字显得十分精彩,体现了周总理的机智所在。
周总理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当本书描述到最后,说总理得了癌症还不告诉大家,坚持工作。众人都期待能见到总理,关心他的身体。我真的舍不得看到总理去世的消息,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人民,在病痛时候,通过认真工作来分散疼痛的注意力,这样的总理让我很心疼,这就是我们爱戴的周恩来总理。
说完了周总理,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中国艰难的联合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本该是中国而不是国民党,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 从投票就可以看出,刚开始投将中国问题看作重要问题的赞成票就远远大于反对票(称为重要问题的提案需得到三分之二的赞成票,增加了通过难度),而投中国进入联合国,国民党离开联合国的反对票就远远大于赞成票很多国家怕得罪美国,不得不反对中国进联合国或者干脆弃权,苏联在以后和中国关系恶劣,不继续帮助中国提案,外界因素如斯,联合国之路无比艰辛。最终能以高票迎回中国,是无数努力换来的,是万分重要的战果。周总理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多次态度强硬的向联合国发电文,要求驱逐国民党的席位,要求中国代表进入联合国,他知道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步。中国人守住了自己的权益。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文中,还有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珍贵史实资料,看了这本书,我对这些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有了新的了解,对现在已有的一切有了新的看法。现在拥有的,是以前渴望拥有的,是以前通过莫大努力拥有的,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