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大帝 ——权与欲的同床异梦

叶卡捷琳娜大帝
——权与欲的同床异梦
“当14岁的她穿越茫茫草原,赶赴俄国的时候世间无人能够想象到这段旅程竟会如此漫长而卓越,即便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到。”
当《通往权利之路》一书的作者罗伯特•K•迈锡以这话来结束他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写的这部厚实传记时,我也终于可以从之前那跌宕起伏的阅读感中感叹出一声:不可思议!这不是夸张的故事书,却比故事更为精彩,掺合着女皇大帝的私人书信,它满足了我们探索私人空间的邪欲,同时也用最详实的历史细节来淡化这种邪欲的罪感——这是历史,它夹杂了私人生活,正如一部历史小说,它书写了历史伟业中的人性真实!
作者迈锡是美国和欧洲史研究专家,也是历史传记类写作的著名作家,之前所著的《彼得大帝:他的一生与世界》就曾获得普利策传记类大奖,也许是这个奖激励了他继续书写沙俄时代的伟大人物——叶卡捷琳娜大帝。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迈锡认为她的功绩不下于彼得大帝,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这种比较。比如他说:“无论是从视野和意志力,还是从君主制时代的俄国所实现的成就来看,叶卡捷琳娜丢完全可以同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唯一可与其相匹敌的君王。”
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大帝的胸怀、成就和地位令世人瞩目,叶卡捷琳娜,一个德意志的女孩,真能跟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吗?“她将彼得大帝留给俄国的遗赠进一步发扬光大。彼得让俄国拥有了一扇波罗的海岸边'面向西方的窗户',在那里建造起了自己的都城,叶卡捷琳娜继续在黑海海域打开了拥有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这两颗明珠的另一扇窗户;彼得为俄国引进了工业技术和政府机构,叶卡捷琳娜带来了欧洲的伦理、政治和司法理念、艺术、文学、建筑、雕塑、医学和教育……叶卡捷琳娜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推动这个国家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在随后的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加甫里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鲍罗丁……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成了叶卡捷琳娜留给俄国的宝贵财富。”迈锡自己最后的总结最完整地呈现了叶卡捷琳娜的功业,也最精炼地为自己的著作做了概括。通读全书,迈锡证实了他的结论毫不夸张,甚至是略带谦虚。叶卡捷琳娜,军事霸业上,她可以和彼得平起平坐,在文化思想上,她的功绩更加显著,它的丰厚程度超越了有生命限度的物质技术,也超越了她那不可一世的权利为自己和为国家带来的荣耀,叶卡捷琳娜的启蒙精神,为俄罗斯民族可以在世界文化艺术和思想深渊上描上难以匹敌的色彩。
此外,迈锡的著作还书写了女皇最具诱惑的一面,即作为女人的那面。迈锡在书的扉页上即题写了:“她是一位女皇,同时也是一个女人,这或许才是对她最恰如其分的描述。”这个说明,暗示的不是女皇作为女人的懦弱,而是她作为女性所具有的情感和爱欲,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她也具有作为人的情绪。这是一种现代的历史观,更是一种直面人性真实的历史书写。
因为是女孩,自小就备受母亲冷落,必然,这个未来的女皇也要为此伤感,为此难过,甚至以后也要对此耿耿于怀,但索菲亚大一些后很快就振作起来了,不再渴望母亲的目光,不再奢求母亲约翰娜会对她施以温情;后来,她与彼得成婚,彼得的性格有多古怪不说,单就他的丑陋和无知就能够让年轻漂亮的少女叶卡捷琳娜难以忍受,彼得对她的无视和憎恶,更使叶卡捷琳娜痛苦不堪……作为人,作为女人,她遭受这些的时候,痛苦和悲伤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但叶卡捷琳娜能超越这些,这就是她可以伟大之处。她给自己写的碑文有这么一句话:“1744年,她来到俄国,嫁与彼得三世。14岁时她立下三道誓言,决意取悦自己的丈夫、伊丽莎白和这个国家,她从不错失任何一个坚守誓言的机会。18年乏味孤独的生活让她得以进行大量的阅读。”她忍受痛苦,但却不错失任何坚守誓言的机会,她经历孤独,却不浪费点滴让孤独成就未来的时光。
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个小时候叫做索菲亚的德意志女孩,经历性别的歧视,也经历了病魔的折腾,更经历了失败婚姻的痛苦,以及伊丽莎白女皇病态的嫉妒心和控制欲……但所有这些,在迈锡的笔下,它们都像是在为索菲亚可以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服务,为叶卡捷琳娜能够成为一个富有魄力的伟大女皇做基垫。当然,迈锡还不忘记,甚至是情有独钟地,在他叙述叶卡捷琳娜如何通往权利之路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先后拥有十四个男宠、尽情挥洒情欲的女人。
一生追逐权利,这本身就是叶卡捷琳娜的抱负,这也是她最强的欲望;在欲望范畴,叶卡捷琳娜也展现了作为女人和女皇的不同欲望,叶卡捷琳娜通往权利的路为她成为十足的女人铺下了温床,当然,她用美丽和智慧铺好的温床本身也是通往权利的路,她虽然融女人和女皇一身,但却时刻可以清醒地区分这两种欲望——比如一旦男宠僭越了作为男宠的身份,她依然有能力把他们降服,既让他们为她服务,又让他们拜倒在她裙下,尽管她与波将金的情爱也让她在私信里表现得欲死欲活!叶卡捷琳娜通往权力的路,在迈锡的笔下,似乎也是他阐释叶卡捷琳娜“权与欲同床异梦”的一生!(文/唐诗人)
——权与欲的同床异梦
“当14岁的她穿越茫茫草原,赶赴俄国的时候世间无人能够想象到这段旅程竟会如此漫长而卓越,即便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到。”
当《通往权利之路》一书的作者罗伯特•K•迈锡以这话来结束他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写的这部厚实传记时,我也终于可以从之前那跌宕起伏的阅读感中感叹出一声:不可思议!这不是夸张的故事书,却比故事更为精彩,掺合着女皇大帝的私人书信,它满足了我们探索私人空间的邪欲,同时也用最详实的历史细节来淡化这种邪欲的罪感——这是历史,它夹杂了私人生活,正如一部历史小说,它书写了历史伟业中的人性真实!
作者迈锡是美国和欧洲史研究专家,也是历史传记类写作的著名作家,之前所著的《彼得大帝:他的一生与世界》就曾获得普利策传记类大奖,也许是这个奖激励了他继续书写沙俄时代的伟大人物——叶卡捷琳娜大帝。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迈锡认为她的功绩不下于彼得大帝,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这种比较。比如他说:“无论是从视野和意志力,还是从君主制时代的俄国所实现的成就来看,叶卡捷琳娜丢完全可以同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唯一可与其相匹敌的君王。”
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大帝的胸怀、成就和地位令世人瞩目,叶卡捷琳娜,一个德意志的女孩,真能跟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吗?“她将彼得大帝留给俄国的遗赠进一步发扬光大。彼得让俄国拥有了一扇波罗的海岸边'面向西方的窗户',在那里建造起了自己的都城,叶卡捷琳娜继续在黑海海域打开了拥有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这两颗明珠的另一扇窗户;彼得为俄国引进了工业技术和政府机构,叶卡捷琳娜带来了欧洲的伦理、政治和司法理念、艺术、文学、建筑、雕塑、医学和教育……叶卡捷琳娜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推动这个国家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在随后的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加甫里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鲍罗丁……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成了叶卡捷琳娜留给俄国的宝贵财富。”迈锡自己最后的总结最完整地呈现了叶卡捷琳娜的功业,也最精炼地为自己的著作做了概括。通读全书,迈锡证实了他的结论毫不夸张,甚至是略带谦虚。叶卡捷琳娜,军事霸业上,她可以和彼得平起平坐,在文化思想上,她的功绩更加显著,它的丰厚程度超越了有生命限度的物质技术,也超越了她那不可一世的权利为自己和为国家带来的荣耀,叶卡捷琳娜的启蒙精神,为俄罗斯民族可以在世界文化艺术和思想深渊上描上难以匹敌的色彩。
此外,迈锡的著作还书写了女皇最具诱惑的一面,即作为女人的那面。迈锡在书的扉页上即题写了:“她是一位女皇,同时也是一个女人,这或许才是对她最恰如其分的描述。”这个说明,暗示的不是女皇作为女人的懦弱,而是她作为女性所具有的情感和爱欲,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她也具有作为人的情绪。这是一种现代的历史观,更是一种直面人性真实的历史书写。
因为是女孩,自小就备受母亲冷落,必然,这个未来的女皇也要为此伤感,为此难过,甚至以后也要对此耿耿于怀,但索菲亚大一些后很快就振作起来了,不再渴望母亲的目光,不再奢求母亲约翰娜会对她施以温情;后来,她与彼得成婚,彼得的性格有多古怪不说,单就他的丑陋和无知就能够让年轻漂亮的少女叶卡捷琳娜难以忍受,彼得对她的无视和憎恶,更使叶卡捷琳娜痛苦不堪……作为人,作为女人,她遭受这些的时候,痛苦和悲伤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但叶卡捷琳娜能超越这些,这就是她可以伟大之处。她给自己写的碑文有这么一句话:“1744年,她来到俄国,嫁与彼得三世。14岁时她立下三道誓言,决意取悦自己的丈夫、伊丽莎白和这个国家,她从不错失任何一个坚守誓言的机会。18年乏味孤独的生活让她得以进行大量的阅读。”她忍受痛苦,但却不错失任何坚守誓言的机会,她经历孤独,却不浪费点滴让孤独成就未来的时光。
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个小时候叫做索菲亚的德意志女孩,经历性别的歧视,也经历了病魔的折腾,更经历了失败婚姻的痛苦,以及伊丽莎白女皇病态的嫉妒心和控制欲……但所有这些,在迈锡的笔下,它们都像是在为索菲亚可以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服务,为叶卡捷琳娜能够成为一个富有魄力的伟大女皇做基垫。当然,迈锡还不忘记,甚至是情有独钟地,在他叙述叶卡捷琳娜如何通往权利之路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先后拥有十四个男宠、尽情挥洒情欲的女人。
一生追逐权利,这本身就是叶卡捷琳娜的抱负,这也是她最强的欲望;在欲望范畴,叶卡捷琳娜也展现了作为女人和女皇的不同欲望,叶卡捷琳娜通往权利的路为她成为十足的女人铺下了温床,当然,她用美丽和智慧铺好的温床本身也是通往权利的路,她虽然融女人和女皇一身,但却时刻可以清醒地区分这两种欲望——比如一旦男宠僭越了作为男宠的身份,她依然有能力把他们降服,既让他们为她服务,又让他们拜倒在她裙下,尽管她与波将金的情爱也让她在私信里表现得欲死欲活!叶卡捷琳娜通往权力的路,在迈锡的笔下,似乎也是他阐释叶卡捷琳娜“权与欲同床异梦”的一生!(文/唐诗人)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