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词汇需要被记着

小学期间,看过不少小人书,那个时候应该是叫连环画,长宽大概也就10cm,每页是单幅画面,配少量文字,黑白为主,难得有彩色版。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父母也不赞同看他们认为的闲书,但那个时候太喜欢看故事书,总能找到很多途径去借,有那么一两年,学校还开放了图书馆,虽然藏书很少,也已经是难得的盛宴。
《三毛流浪记》大概就是那个时期所看到故事中的一个,再回想,已经完全忘记当初是怎样情形下看到这个故事,也忘记了三毛这个故事具体的内容,能固执地留在记忆中的只是三毛那颗圆圆的脑袋,和那稀稀拉拉的三根头发。
翻开新版的《三毛流浪记》,是以成人的眼睛去看的,也已想不起童年时看这个故事时有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其实很羡慕有些朋友,他们总能在文章中清晰地说起童年的趣事,能一直记着看过的书,甚至是能将看过的书完整保留下来,于我,那些书,那些故事,已经只是最淡薄的一点印象,再怎样也拼不出完整。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我甚至犹豫,最初想要把《三毛流浪记》留给家里小朋友的想法应该坚持吗?从小朋友出生,一直在储备各类绘本,其实多少有想要弥补我自己童年的心理,可是这些书对于小小的他而言到底会是怎样的存在呢,他又会从中看到什么?
新版的《三毛流浪记》在旧版故事基础上稍作了修改,这次看的只是系列故事的第一篇,猜不到后续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但从这一篇来看,似乎已经在适度地弱化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使之成为一个可读性更强,更富有生命力的故事。三毛形象来源于84版动画片中原型,也是“三毛之父”张乐平的原创,线头简单,笔触流畅,形象生动,三毛的喜怒哀乐,笑容与泪水通过简单的形象勾勒得极富有感染力。估计也是为了配合故事的悲剧色彩,全书用色不是童书常见的明快清新,而是采用得深色系,咖色、橙色、灰色是主色调,多少会感觉沉重,但却也因此更能触动人心。
我们在解读三毛时,总会说到他的乐观,坚强,自尊,正义,嫉恶如仇等等类似的词汇,这也是大人们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看到的吧。可若结合如今的社会现状来看,到底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些在大人们的价值观里,都多少有些扭曲,到底又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呢?像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去上海的路上,胖老板愿意付钱让他帮忙推车,三毛因为胖老板曾侮辱过他高调拒绝了。从小孩的角度,这是很本能的喜恶反应,我不喜欢你,我就不干!可作为成年人,付出劳动得到报酬是很公平的交易,往往由不得你那么任性,这就是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标准的差异。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让他保留有单纯,还是应该提前告知他现实社会势利的一面?
翻完,我仍然会同情三毛的遭遇,会为他的命运纠结,会因他的悲而悲,因他的喜而喜,会希望善恶终有报,会期待一个美好结局。或许,这就是一个故事最原始的力量吧,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始终怀有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总有一些词汇,需要一直记着,也要努力去做到,比如善良,比如慈悲。我想,这是我能让家里小朋友看《三毛流浪记》的理由。
《三毛流浪记》大概就是那个时期所看到故事中的一个,再回想,已经完全忘记当初是怎样情形下看到这个故事,也忘记了三毛这个故事具体的内容,能固执地留在记忆中的只是三毛那颗圆圆的脑袋,和那稀稀拉拉的三根头发。
翻开新版的《三毛流浪记》,是以成人的眼睛去看的,也已想不起童年时看这个故事时有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其实很羡慕有些朋友,他们总能在文章中清晰地说起童年的趣事,能一直记着看过的书,甚至是能将看过的书完整保留下来,于我,那些书,那些故事,已经只是最淡薄的一点印象,再怎样也拼不出完整。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我甚至犹豫,最初想要把《三毛流浪记》留给家里小朋友的想法应该坚持吗?从小朋友出生,一直在储备各类绘本,其实多少有想要弥补我自己童年的心理,可是这些书对于小小的他而言到底会是怎样的存在呢,他又会从中看到什么?
新版的《三毛流浪记》在旧版故事基础上稍作了修改,这次看的只是系列故事的第一篇,猜不到后续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但从这一篇来看,似乎已经在适度地弱化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使之成为一个可读性更强,更富有生命力的故事。三毛形象来源于84版动画片中原型,也是“三毛之父”张乐平的原创,线头简单,笔触流畅,形象生动,三毛的喜怒哀乐,笑容与泪水通过简单的形象勾勒得极富有感染力。估计也是为了配合故事的悲剧色彩,全书用色不是童书常见的明快清新,而是采用得深色系,咖色、橙色、灰色是主色调,多少会感觉沉重,但却也因此更能触动人心。
我们在解读三毛时,总会说到他的乐观,坚强,自尊,正义,嫉恶如仇等等类似的词汇,这也是大人们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看到的吧。可若结合如今的社会现状来看,到底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些在大人们的价值观里,都多少有些扭曲,到底又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呢?像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去上海的路上,胖老板愿意付钱让他帮忙推车,三毛因为胖老板曾侮辱过他高调拒绝了。从小孩的角度,这是很本能的喜恶反应,我不喜欢你,我就不干!可作为成年人,付出劳动得到报酬是很公平的交易,往往由不得你那么任性,这就是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标准的差异。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让他保留有单纯,还是应该提前告知他现实社会势利的一面?
翻完,我仍然会同情三毛的遭遇,会为他的命运纠结,会因他的悲而悲,因他的喜而喜,会希望善恶终有报,会期待一个美好结局。或许,这就是一个故事最原始的力量吧,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始终怀有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总有一些词汇,需要一直记着,也要努力去做到,比如善良,比如慈悲。我想,这是我能让家里小朋友看《三毛流浪记》的理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