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门》:一本失败的官场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羊的门》标签是“官场小说”,正是我最不喜欢的类型。两三天来,娴一直在耳边唠叨,说如何意料之外,河南居然也有如此如此的作家作品,吊足了我的胃口。于是慷慨牺牲掉中午小憩的几寸金,读了前半部。
然后。娴,你真的觉得河南没有一个好作家拿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么?那刘震云呢阎连科呢?亲!
然后我想起一个很遥远的故事。
2012年夏天,我在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个姓关的老师,自称是关公六十三世孙,写两笔书法,耍一口大刀,虽不相貌堂堂,倒也威风凛凛。可不幸的是,关老师并不是专职耍大刀的,他那印装精美的名片上众多定语里赫然还有一个“著名作家”。淡漠名利的关老师对这个头衔最为重视,同时又自惜没有传承了红脸先人的好武艺安邦济民,常摇头自叹“一辈子只会舞文弄墨,百无一用是书生”,语罢抿一口手里的茶,朗声大笑,意在告诉别人我武学世家之后虽为文人却不酸腐。遇到社长就擂胸抱拳,跟主编交谈就品茗论道。我们主编也是个“无奈为俗务所扰”的文人,说关老师的确是当代知名作家,在北京圈河南圈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大作《审狼》更被誉为“黄河滩上的红楼梦”,可是自己暂时抽不出时间,嘱咐我好好拜读关老师的大作,然后交一份汇报。关老师在旁点头致意,顺带夸了我好几句,让二十年从没见过活的作家的我心潮澎湃,激动得一身鸡皮疙瘩。当天下午,我们三个实习生围坐客厅,听活的作家讲述那其他活的作家的故事。他说起自己在北京打拼的二十年,结识无数圈内文人,王朔和徐静蕾的八卦随手拈来。我喜欢王朔,但是并不知王朔和徐静蕾同居几年的娱乐旧闻,只以见到半个偶像的兴奋说《顽主》好搞笑《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好矫情《玩的就是心跳》好好看我喜欢《动物凶猛》巴拉巴拉。估计关老师没料到会遇见一个比动物还凶猛的王朔爱好者,忙说王朔文章自然是好,但是我们文人沙龙是不屑于谈自己作品的,而我作为友人去褒贬未免有失公允,不过嘛小朋友喜欢看书还是挺好的。随后又说到陈忠实,关老师表现出明显的反感,《白鹿原》这种水平也能得茅盾奖?!写白嘉轩老婆死了娶娶了死,这样的书我从来不屑写,不是说咱没有这个水平,这有什么意义呢?我目瞪口呆,还是没眼色的接了句可是那只是开头啊。关老师相当高冷的瞟我一眼,我继续没眼色,田小娥之后,还有很多大事很多角色都很好。很明显,我们不能愉快的交流了……然后他就谈自己的《审狼》,我还没拜读,只好乖乖闭嘴。他说这本书创作了十年,友人谬赞“黄河滩上的红楼梦”,也算实情,披阅十载,增删百次,三十多万字全部都是心血凝结……我又接话,哇,《红楼梦》也不过增删五次。关老师很激动的样子,是我自己不满意,文人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大满意的,想当年我当兵的时候……(此处省略五百字)书里的女主人公就是我当时的初恋,我写他们恋爱,就是我自己又恋爱了一次,写她死,我哭了好几天……(此处省略五百字)这本书出版后,有人竟然威胁我,说我影射某某人某公司,真是无稽之谈,文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的作品尤其注重对现实的批判……(此处省略五百字)有次去旅游,开宾馆的一对教授夫妇对我很敬重,我不认识他们,就给打了八折,我就送了一本《审狼》给他们。谁知道第二天房价又不打折了,他们还很生气,说我把一匹狼称作教授,狼教授,是对他们教授的侮辱……这样的误解很多,我根本不屑于解释,也不在乎打折的那点钱,他们根本不懂我的作品!……(此处省略五百字)我的一个朋友,关系很好,高行健,前两年不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嘛……我继续目瞪口呆,高行健是你朋友?对啊,他不是在法国(请读第四声)嘛,我们还时常有来往。《审狼》出版以后,得了他不少谬赞,极力要推荐给瑞典评委会,我说诺贝尔就算了,国内也找不到好的翻译,我一直相信,汉语的魅力是翻译不出来的,外国的评委也理解不了……反正我的嘴差不多是不会合上的了,诺贝尔文学奖啊。关老师哈哈一笑,我不是不愿意用这个关系去瑞典,我准备把《审狼》修改一下,然后出个新版,找到一个好翻译,咱也去闯一闯嘛……当晚,我用三个小时拜读了“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审狼》。MD,这本书要是获了奖,我这辈子再也不相信爱情,哦不,再也不读书了!
平心而论,《羊的门》要比《审狼》好到千万倍。可是昨天下午,只读了前半部的我,闻到了不相及的两部书里同归的造作味儿,遥想牛皮吹到瑞典的关老师,条件反射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跟娴讨论,又口无遮拦一番,未免有失公允。于是,在端正了心态看完了全书刷新了认知的大前提下,又牺牲掉中午小憩的几寸金,写这一堆乱七八糟的废话。
打着深度挖掘中原文化内涵的旗号,着眼点为官场,刻画底层群生象。横跨四十年,人物数十位,三十万字的长篇。不消说,这是一部具有宏大野心的著作。
按照豆瓣的五星打分标准,个人意见,李佩甫《羊的门》三星。前半部生硬俗套,50%之后才读懂重点在何处主人公是哪位(是我太迟钝了么?),叙述重点转移后,情节渐成熟,亮点频现。有些片段单独列出,完全可以媲美《白鹿原》《生死场》这些有分量的乡土小说。对,乡土,最重要的是乡土,李佩甫对于乡土风情民俗世态和底层民众的刻画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是一涉及官场就明显弱化,屡入俗套,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勾心斗角如同儿戏,亿元村大案的悬念设置战五渣,特别对于主角呼天成的塑造无力,一腔热血满怀高歌不过是意淫,只恨不得多几个化身去吹捧他。
百思不解,它为什么要贴一个“官场小说”的标签?
豆瓣评分8.1,也就是平均四星多一点。哼,豆瓣真是越来越不靠谱。
言归正传。以下可能会有大量剧透。
《羊的门》题目来自《圣经 新约》: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杀人、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第一章算是引子,很有意思的风土人情描写。虽然“马屎菜”“涩格捞秧”对应的方言版读音让人出戏。但是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之后突然切进县长呼国庆,莫名其妙的洗桑拿,莫名其妙的情人,莫名其妙的离婚闹剧。作者铁了心要在三俗之路上一日千里。当然,它出现了县长呼国庆和县委书记王华欣的明争暗斗,出现了线索人物范骡子、神秘人物呼伯,再加上花瓶情人谢丽娟,几万字的篇幅,你就给我看这个?!
第三章就是神秘大BOSS呼伯,为什么是大BOSS呢?你没看见人家一出场就傲娇的宣布今年不过寿不收礼连脑白金都不要吗?没看见作者用了多少篇幅描写他家门口停的豪车吗?没看到这么多人百计千方的想要见高人一面吗?没见到呼伯不爱佳肴不爱豪车甚至不爱热闹只钟情于自己的小茅屋而高人都是如此低调不露相吗?没见到他对自己的小跟班说的那些话多有哲理多像个高人吗?最后,终于出现了,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主动献身,花甲之岁的高人甘作柳下惠……你妹!
刘庭玉脱离呼家堡的故事太啰嗦,作者把它置前,刻意营造一点悬念的氛围,可是没有后文对呼家堡大环境的认知作前提,这样的设置毫无意义,像极了无聊透顶的国产惊悚片,那厢紧锣密鼓故作紧张,这里却呵欠连天昏昏欲睡。拜托,前面刚刚几万字渲染了高人何等高深智慧,后面一个小小的面粉厂工人就让他如临大敌,原因是竟然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脱离集体!于是大BOSS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他惯例地在面对严峻考验时睡一夜草绳床,召开呼家堡集体议会,渲染了万字的紧张氛围之后,再轻松说出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这是在逗我吗?!最后,面粉厂的刘庭玉离开了,带着他的叛逆,反正他也没露面,鬼知道他为什么想要离开。无所不能的呼伯,在京城里有人、在呼家堡被奉为神的大BOSS呼伯,就这么被一个面粉厂的年轻小工人鄙视了……
呼天成打天下,一步一步走向神。过程自然是艰辛的,不然作者何必泼墨几万字?我不知道穷山恶水之民会有多刁,但是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之。当呼天成一个人面对全世界的反对时,我敬重他的勇气,可是能不能不要这么杰克苏,你义正词严的吼一句话,就能让敌人全部生出羞耻放下武器纳头拜服?惩贼、灭狗,居然没有遇到反抗?无缘无故突然要杀我家的狗,居然没几个人冲上去揍他丫的?哦,你问我为什么要灭狗,因为呼天成跟呼家堡第一美女、与自己两情相悦的秀丫(请叫我红领巾注:孙布袋的老婆)幽会时,无数的狗叫声和疑似被人跟踪让他心生恐惧,美人花容失色,first meeting被打断。就这样,他下令杀死全村所有的狗。恩,真男人!哦,幽会,呼天成为练功不近女色(人家是高人嘛),又为了提高自己拒绝诱惑的定力,和秀丫有过很多次幽会(对着玉体横陈的心上人打坐练功),看得我牙疼。在小说里加入大篇幅的色情描写,貌似成了某一代作家的共同特色,详情请参考陈忠实贾平凹。单这本书,关于性的明示暗示比比皆是。圣洁你妹!另外,八圈和孙布袋两个配角,特别是前者,相当出彩。
亿元村的打假案,是由已荣升县委书记的呼国庆和狗腿子范骡子一手操办。呼国庆突然小人得志般猖狂,上一章还为了贿赂呼国庆未遂反被呼检举调查因而怀恨在心立誓扒出呼的离婚内幕将其彻底搞臭的范骡子(好曲折),不知为什么就突然成了呼国庆的心腹大将,而呼国庆作为县委书记,为什么听了范骡子一言就铁定了心要根除一个造假烟致富的亿元村,当然,遵纪守法的堂皇话就算了,一个平原小县,亿元村的分量可想而知,它的势力必定盘根错节,县政府甚至市政府也必定有无数人充当它的保护伞。为什么偏偏呼国庆甘冒大险?设置一个亿元村的蔡先生,跟呼家堡的呼天成毫无瓜葛,作者用意何为?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看了全书之后再回想,也许作者的用意在对比。呼家堡历经四十年,内部团结坚硬如铁,俨然一座城堡,呼天成的人脉遍布县市省直达京城,成为不可撼动的神。而亿元村以造假发家,它号称亿元,市场上熙来攘往,貌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内里却是一个散漫的市场。蔡先生躲进小楼,并不经营信仰与人情。蔡先生被捕,亿元村轰然大厦倾之后,愿意为之冒险出头的,只剩了三个弱女子。只是,这样的对比太高下立判,让人心生疑惑。哦,二者也不会完全割裂的。中间穿插了做客呼家堡的秋家二公子。文革中,呼天成秘密收留了被打倒的省委书记,几十年后省委书记成了京城的秋老,是呼天成人脉网中最具分量的一个人物。秋家二公子,哪怕是来打秋风,也理所当然是重要客人。作者在极力称赏了猴脑宴的神秘高贵之后,又开始拿出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进行一场高端人物的太极话中话。最终,打秋风的二公子得到呼天成允诺的二百万。你以为结束了吗?NO,不明说出来我们的智商怎么玩得转这么高端玄妙的对话呢?所以,呼天成就需要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小跟班叨叨自己的策略。就差跳出来直接拍着胸脯说看看看看我多智慧快夸我啊……
呼天成时常把人情、信仰挂在口中心上,他一辈子也正是这么做的,书里有超过半数的人,都受过他的恩惠。关于人情,书里有一个很好玩的俗语“挖到身上都是布麟”,“布麟”两个字,就是布料衣服印在身上的痕迹,痕迹是肉眼看不到的,可是你得永远背着它。同样,人情欠不得,这个账是刻在灵魂上的。任何帮助都是有代价的。书里的河南方言很多,细微之处,方见功力。对词语的解读,对个体的认知,对绵羊地的深度挖掘,方见玄心洞见深情妙赏。全书充沛的激情,也只有因这些乡土情结才能完全自然舒展。这是整部书最迷人之处。
第七章与第九章,接连命案动魄惊心,展览断指又荒谬酸辛,村规村歌、人民艺人八圈却让人捧腹。叙述渐入佳境,收放自如,相当精彩。八圈和孙布袋相继死去,每个人的故事都可圈可点。推荐阅读。
往更深了想,呼家堡的群众自然也是全中国的群众。呼家堡可以是中原大地上小小的南街村,也可以是封闭时期的全中国。集体高于一切,个人就会被物化,你是一枚螺丝钉,不需要言论和思考。异端排除,大脑被钝化,所以全民在狂欢。所有描写十年浩劫的作品都是伤痕的,悲悯的,冷静理性的,可是没有人敢说那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时代。可是作者看到了也写出了,愚民的狂欢。
全书行进到结尾处,呼天成终于感受到老去的孤独,大概是厌烦了温顺的绵羊们,他想听听久违的狗叫声,他曾用残忍的手段将那些不驯服的异端的声音驱逐殆尽,当他老去,他终于想听听狗叫了。可是下属费尽心思借来的狗只叫了两声,这并不能使他满足。于是他忠心的绵羊们泪流满面,趴在院门前里为他学狗叫,数千人的齐声,在黑暗中震耳欲聋。全书完结。
小说里的两条线,呼国庆在明,呼天成在暗,一在官,一在乡。官场的部分无力吐槽。《儒林外史》之后,清朝的文坛便多了许多讽刺暴露小说。《儒林外史》的文笔无人能及,而且重点也在世情刻画,克制不动声色,相当高冷。到《老残游记》只是谴责讽刺,就已经放得很开了,三两知己对饮,恨不得发尽议论,碰到一个酷吏毓贤,恨不得书罄恶形。毛爷爷说,这样不好……到了后来清末民国的各种暴露小说,下笔浓得化不开,又左不过揭黑幕的套路。如今的官场小说,男人们政治角逐,旁边定有各种红颜、花瓶调节气氛,要么就增加色情的分量,要么就猎奇取新,《羊的门》里猴脑宴、女儿涎等无非就是这些或残忍或无聊的东西。
暗线也不能算是成功。呼天成显然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人物,作者野心勃勃、激情倾注、浓墨重彩等等功夫,就是要刻画出一个半人半神的呼天成。可是他的野心太庞大,感情太复杂,他自己都未必认得清楚呼天成是怎样的半人半神,他用最大的功夫,下笔却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呼天成成了呼家堡力能通天的神,中国版的教父。他讲信仰,用尽毕生心血建立并维持呼家堡一方净土。为成为神,他成了无欲之人,超脱肉体,方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可是并不是如此。他一次次的压制情欲,不过是因为对赢的渴望和对权力的狂热。他也只能是作者意淫的神,或者他把自己意淫为神。刻薄一点说,这是对一个乡下土皇帝的刻意拔高。
《羊的门》,毕竟不是《卡门》《窄门》《罗生门》。
重点放在乡土上多好,写什么官场小说。
OVER。
然后。娴,你真的觉得河南没有一个好作家拿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么?那刘震云呢阎连科呢?亲!
然后我想起一个很遥远的故事。
2012年夏天,我在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个姓关的老师,自称是关公六十三世孙,写两笔书法,耍一口大刀,虽不相貌堂堂,倒也威风凛凛。可不幸的是,关老师并不是专职耍大刀的,他那印装精美的名片上众多定语里赫然还有一个“著名作家”。淡漠名利的关老师对这个头衔最为重视,同时又自惜没有传承了红脸先人的好武艺安邦济民,常摇头自叹“一辈子只会舞文弄墨,百无一用是书生”,语罢抿一口手里的茶,朗声大笑,意在告诉别人我武学世家之后虽为文人却不酸腐。遇到社长就擂胸抱拳,跟主编交谈就品茗论道。我们主编也是个“无奈为俗务所扰”的文人,说关老师的确是当代知名作家,在北京圈河南圈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大作《审狼》更被誉为“黄河滩上的红楼梦”,可是自己暂时抽不出时间,嘱咐我好好拜读关老师的大作,然后交一份汇报。关老师在旁点头致意,顺带夸了我好几句,让二十年从没见过活的作家的我心潮澎湃,激动得一身鸡皮疙瘩。当天下午,我们三个实习生围坐客厅,听活的作家讲述那其他活的作家的故事。他说起自己在北京打拼的二十年,结识无数圈内文人,王朔和徐静蕾的八卦随手拈来。我喜欢王朔,但是并不知王朔和徐静蕾同居几年的娱乐旧闻,只以见到半个偶像的兴奋说《顽主》好搞笑《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好矫情《玩的就是心跳》好好看我喜欢《动物凶猛》巴拉巴拉。估计关老师没料到会遇见一个比动物还凶猛的王朔爱好者,忙说王朔文章自然是好,但是我们文人沙龙是不屑于谈自己作品的,而我作为友人去褒贬未免有失公允,不过嘛小朋友喜欢看书还是挺好的。随后又说到陈忠实,关老师表现出明显的反感,《白鹿原》这种水平也能得茅盾奖?!写白嘉轩老婆死了娶娶了死,这样的书我从来不屑写,不是说咱没有这个水平,这有什么意义呢?我目瞪口呆,还是没眼色的接了句可是那只是开头啊。关老师相当高冷的瞟我一眼,我继续没眼色,田小娥之后,还有很多大事很多角色都很好。很明显,我们不能愉快的交流了……然后他就谈自己的《审狼》,我还没拜读,只好乖乖闭嘴。他说这本书创作了十年,友人谬赞“黄河滩上的红楼梦”,也算实情,披阅十载,增删百次,三十多万字全部都是心血凝结……我又接话,哇,《红楼梦》也不过增删五次。关老师很激动的样子,是我自己不满意,文人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大满意的,想当年我当兵的时候……(此处省略五百字)书里的女主人公就是我当时的初恋,我写他们恋爱,就是我自己又恋爱了一次,写她死,我哭了好几天……(此处省略五百字)这本书出版后,有人竟然威胁我,说我影射某某人某公司,真是无稽之谈,文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的作品尤其注重对现实的批判……(此处省略五百字)有次去旅游,开宾馆的一对教授夫妇对我很敬重,我不认识他们,就给打了八折,我就送了一本《审狼》给他们。谁知道第二天房价又不打折了,他们还很生气,说我把一匹狼称作教授,狼教授,是对他们教授的侮辱……这样的误解很多,我根本不屑于解释,也不在乎打折的那点钱,他们根本不懂我的作品!……(此处省略五百字)我的一个朋友,关系很好,高行健,前两年不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嘛……我继续目瞪口呆,高行健是你朋友?对啊,他不是在法国(请读第四声)嘛,我们还时常有来往。《审狼》出版以后,得了他不少谬赞,极力要推荐给瑞典评委会,我说诺贝尔就算了,国内也找不到好的翻译,我一直相信,汉语的魅力是翻译不出来的,外国的评委也理解不了……反正我的嘴差不多是不会合上的了,诺贝尔文学奖啊。关老师哈哈一笑,我不是不愿意用这个关系去瑞典,我准备把《审狼》修改一下,然后出个新版,找到一个好翻译,咱也去闯一闯嘛……当晚,我用三个小时拜读了“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审狼》。MD,这本书要是获了奖,我这辈子再也不相信爱情,哦不,再也不读书了!
平心而论,《羊的门》要比《审狼》好到千万倍。可是昨天下午,只读了前半部的我,闻到了不相及的两部书里同归的造作味儿,遥想牛皮吹到瑞典的关老师,条件反射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跟娴讨论,又口无遮拦一番,未免有失公允。于是,在端正了心态看完了全书刷新了认知的大前提下,又牺牲掉中午小憩的几寸金,写这一堆乱七八糟的废话。
打着深度挖掘中原文化内涵的旗号,着眼点为官场,刻画底层群生象。横跨四十年,人物数十位,三十万字的长篇。不消说,这是一部具有宏大野心的著作。
按照豆瓣的五星打分标准,个人意见,李佩甫《羊的门》三星。前半部生硬俗套,50%之后才读懂重点在何处主人公是哪位(是我太迟钝了么?),叙述重点转移后,情节渐成熟,亮点频现。有些片段单独列出,完全可以媲美《白鹿原》《生死场》这些有分量的乡土小说。对,乡土,最重要的是乡土,李佩甫对于乡土风情民俗世态和底层民众的刻画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是一涉及官场就明显弱化,屡入俗套,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勾心斗角如同儿戏,亿元村大案的悬念设置战五渣,特别对于主角呼天成的塑造无力,一腔热血满怀高歌不过是意淫,只恨不得多几个化身去吹捧他。
百思不解,它为什么要贴一个“官场小说”的标签?
豆瓣评分8.1,也就是平均四星多一点。哼,豆瓣真是越来越不靠谱。
言归正传。以下可能会有大量剧透。
《羊的门》题目来自《圣经 新约》: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杀人、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第一章算是引子,很有意思的风土人情描写。虽然“马屎菜”“涩格捞秧”对应的方言版读音让人出戏。但是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之后突然切进县长呼国庆,莫名其妙的洗桑拿,莫名其妙的情人,莫名其妙的离婚闹剧。作者铁了心要在三俗之路上一日千里。当然,它出现了县长呼国庆和县委书记王华欣的明争暗斗,出现了线索人物范骡子、神秘人物呼伯,再加上花瓶情人谢丽娟,几万字的篇幅,你就给我看这个?!
第三章就是神秘大BOSS呼伯,为什么是大BOSS呢?你没看见人家一出场就傲娇的宣布今年不过寿不收礼连脑白金都不要吗?没看见作者用了多少篇幅描写他家门口停的豪车吗?没看到这么多人百计千方的想要见高人一面吗?没见到呼伯不爱佳肴不爱豪车甚至不爱热闹只钟情于自己的小茅屋而高人都是如此低调不露相吗?没见到他对自己的小跟班说的那些话多有哲理多像个高人吗?最后,终于出现了,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主动献身,花甲之岁的高人甘作柳下惠……你妹!
刘庭玉脱离呼家堡的故事太啰嗦,作者把它置前,刻意营造一点悬念的氛围,可是没有后文对呼家堡大环境的认知作前提,这样的设置毫无意义,像极了无聊透顶的国产惊悚片,那厢紧锣密鼓故作紧张,这里却呵欠连天昏昏欲睡。拜托,前面刚刚几万字渲染了高人何等高深智慧,后面一个小小的面粉厂工人就让他如临大敌,原因是竟然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脱离集体!于是大BOSS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他惯例地在面对严峻考验时睡一夜草绳床,召开呼家堡集体议会,渲染了万字的紧张氛围之后,再轻松说出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这是在逗我吗?!最后,面粉厂的刘庭玉离开了,带着他的叛逆,反正他也没露面,鬼知道他为什么想要离开。无所不能的呼伯,在京城里有人、在呼家堡被奉为神的大BOSS呼伯,就这么被一个面粉厂的年轻小工人鄙视了……
呼天成打天下,一步一步走向神。过程自然是艰辛的,不然作者何必泼墨几万字?我不知道穷山恶水之民会有多刁,但是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之。当呼天成一个人面对全世界的反对时,我敬重他的勇气,可是能不能不要这么杰克苏,你义正词严的吼一句话,就能让敌人全部生出羞耻放下武器纳头拜服?惩贼、灭狗,居然没有遇到反抗?无缘无故突然要杀我家的狗,居然没几个人冲上去揍他丫的?哦,你问我为什么要灭狗,因为呼天成跟呼家堡第一美女、与自己两情相悦的秀丫(请叫我红领巾注:孙布袋的老婆)幽会时,无数的狗叫声和疑似被人跟踪让他心生恐惧,美人花容失色,first meeting被打断。就这样,他下令杀死全村所有的狗。恩,真男人!哦,幽会,呼天成为练功不近女色(人家是高人嘛),又为了提高自己拒绝诱惑的定力,和秀丫有过很多次幽会(对着玉体横陈的心上人打坐练功),看得我牙疼。在小说里加入大篇幅的色情描写,貌似成了某一代作家的共同特色,详情请参考陈忠实贾平凹。单这本书,关于性的明示暗示比比皆是。圣洁你妹!另外,八圈和孙布袋两个配角,特别是前者,相当出彩。
亿元村的打假案,是由已荣升县委书记的呼国庆和狗腿子范骡子一手操办。呼国庆突然小人得志般猖狂,上一章还为了贿赂呼国庆未遂反被呼检举调查因而怀恨在心立誓扒出呼的离婚内幕将其彻底搞臭的范骡子(好曲折),不知为什么就突然成了呼国庆的心腹大将,而呼国庆作为县委书记,为什么听了范骡子一言就铁定了心要根除一个造假烟致富的亿元村,当然,遵纪守法的堂皇话就算了,一个平原小县,亿元村的分量可想而知,它的势力必定盘根错节,县政府甚至市政府也必定有无数人充当它的保护伞。为什么偏偏呼国庆甘冒大险?设置一个亿元村的蔡先生,跟呼家堡的呼天成毫无瓜葛,作者用意何为?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看了全书之后再回想,也许作者的用意在对比。呼家堡历经四十年,内部团结坚硬如铁,俨然一座城堡,呼天成的人脉遍布县市省直达京城,成为不可撼动的神。而亿元村以造假发家,它号称亿元,市场上熙来攘往,貌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内里却是一个散漫的市场。蔡先生躲进小楼,并不经营信仰与人情。蔡先生被捕,亿元村轰然大厦倾之后,愿意为之冒险出头的,只剩了三个弱女子。只是,这样的对比太高下立判,让人心生疑惑。哦,二者也不会完全割裂的。中间穿插了做客呼家堡的秋家二公子。文革中,呼天成秘密收留了被打倒的省委书记,几十年后省委书记成了京城的秋老,是呼天成人脉网中最具分量的一个人物。秋家二公子,哪怕是来打秋风,也理所当然是重要客人。作者在极力称赏了猴脑宴的神秘高贵之后,又开始拿出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进行一场高端人物的太极话中话。最终,打秋风的二公子得到呼天成允诺的二百万。你以为结束了吗?NO,不明说出来我们的智商怎么玩得转这么高端玄妙的对话呢?所以,呼天成就需要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小跟班叨叨自己的策略。就差跳出来直接拍着胸脯说看看看看我多智慧快夸我啊……
呼天成时常把人情、信仰挂在口中心上,他一辈子也正是这么做的,书里有超过半数的人,都受过他的恩惠。关于人情,书里有一个很好玩的俗语“挖到身上都是布麟”,“布麟”两个字,就是布料衣服印在身上的痕迹,痕迹是肉眼看不到的,可是你得永远背着它。同样,人情欠不得,这个账是刻在灵魂上的。任何帮助都是有代价的。书里的河南方言很多,细微之处,方见功力。对词语的解读,对个体的认知,对绵羊地的深度挖掘,方见玄心洞见深情妙赏。全书充沛的激情,也只有因这些乡土情结才能完全自然舒展。这是整部书最迷人之处。
第七章与第九章,接连命案动魄惊心,展览断指又荒谬酸辛,村规村歌、人民艺人八圈却让人捧腹。叙述渐入佳境,收放自如,相当精彩。八圈和孙布袋相继死去,每个人的故事都可圈可点。推荐阅读。
往更深了想,呼家堡的群众自然也是全中国的群众。呼家堡可以是中原大地上小小的南街村,也可以是封闭时期的全中国。集体高于一切,个人就会被物化,你是一枚螺丝钉,不需要言论和思考。异端排除,大脑被钝化,所以全民在狂欢。所有描写十年浩劫的作品都是伤痕的,悲悯的,冷静理性的,可是没有人敢说那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时代。可是作者看到了也写出了,愚民的狂欢。
全书行进到结尾处,呼天成终于感受到老去的孤独,大概是厌烦了温顺的绵羊们,他想听听久违的狗叫声,他曾用残忍的手段将那些不驯服的异端的声音驱逐殆尽,当他老去,他终于想听听狗叫了。可是下属费尽心思借来的狗只叫了两声,这并不能使他满足。于是他忠心的绵羊们泪流满面,趴在院门前里为他学狗叫,数千人的齐声,在黑暗中震耳欲聋。全书完结。
小说里的两条线,呼国庆在明,呼天成在暗,一在官,一在乡。官场的部分无力吐槽。《儒林外史》之后,清朝的文坛便多了许多讽刺暴露小说。《儒林外史》的文笔无人能及,而且重点也在世情刻画,克制不动声色,相当高冷。到《老残游记》只是谴责讽刺,就已经放得很开了,三两知己对饮,恨不得发尽议论,碰到一个酷吏毓贤,恨不得书罄恶形。毛爷爷说,这样不好……到了后来清末民国的各种暴露小说,下笔浓得化不开,又左不过揭黑幕的套路。如今的官场小说,男人们政治角逐,旁边定有各种红颜、花瓶调节气氛,要么就增加色情的分量,要么就猎奇取新,《羊的门》里猴脑宴、女儿涎等无非就是这些或残忍或无聊的东西。
暗线也不能算是成功。呼天成显然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人物,作者野心勃勃、激情倾注、浓墨重彩等等功夫,就是要刻画出一个半人半神的呼天成。可是他的野心太庞大,感情太复杂,他自己都未必认得清楚呼天成是怎样的半人半神,他用最大的功夫,下笔却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呼天成成了呼家堡力能通天的神,中国版的教父。他讲信仰,用尽毕生心血建立并维持呼家堡一方净土。为成为神,他成了无欲之人,超脱肉体,方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可是并不是如此。他一次次的压制情欲,不过是因为对赢的渴望和对权力的狂热。他也只能是作者意淫的神,或者他把自己意淫为神。刻薄一点说,这是对一个乡下土皇帝的刻意拔高。
《羊的门》,毕竟不是《卡门》《窄门》《罗生门》。
重点放在乡土上多好,写什么官场小说。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