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作家的歌者不是好宇航员

9岁在电视上看到阿波罗11号登月,立志要当宇航员,即使那个时代加拿大根本没有宇航局、NASA仍然非美国籍不收。
但认准了就是认准了,于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知道要坚持运动、要吃得健康、要努力学习创造成为工程师的可能。高中毕业加入加拿大皇家空军,飞过无数机型,成为实验性军用机的试飞员,获得机械工程学学位,入选美国空军的交换项目,参与F-18失控测试。
1992年成为加拿大宇航局招收的首批宇航员之一。被分派到NASA工作,当上CAPCOM。1995年、2001年先后两次飞上太空。2012年第三次执行航空任务,参与太空行走,成为国际空间站指挥官。这次持续半年的太空之旅期间,他在推特发布了俯瞰地球的照片,翻唱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并制作太空版MV。2013年,已经退休的他著书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成为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
一个月前在现场听Chris Hadfield讲述那段“每天看16次日出日落”、“从珀斯到悉尼只要飞6分钟”、“在无垠的太空行走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落地后像一袋面粉一样被拖出机舱”…的生活,一个字:燃!让人恨不能和他一起上国际空间站。Chris Hadfield的演讲功力不俗,飞船加速,他的语速也变快,还有适时的装傻充愣型的幽默。他谈到国际空间站的意义时最动情,16个立场各异的国家合作建造人类的太空前哨站,如果不把人类文明置于本国利益之前,如何也不可能完成。在这纷争不断的世界,国际空间站的存在格外珍贵。最后再度演绎万众期待的Space Oddity,听得台下观众也是醉了。
Chris Hadfield的文笔和他的演说功底一样厉害。在书里,描写太空漫步、联盟号起飞前后、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琐事的片段让人如临其境。那么an astronaut's guide到底是什么呢?总结来说,最核心的一点是要重视消极思维、有备无患。宇航员们似乎都是墨菲定律的忠实拥趸,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思考"what's the next thing that could kill me"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规避这些风险,而不是幻想一幅美好画面再被现实挫得找不着北。他也写到进入新环境、新团队时的适应问题,"aim to be a zero",别给自己设定太高的要求也不要试图向旁人证明你是那个"plus one"。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如果这本书没有成功学的部分,可能会是一本更纯粹、更精炼的传记。前六章因为穿插着太多“大道理”而显得杂乱。不过,耐心点,第七章开始才是重头戏。
Chris Hadfield一直说,他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成为加拿大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是通过他的科普让更多人对太空研究产生兴趣。做得漂亮。
但认准了就是认准了,于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知道要坚持运动、要吃得健康、要努力学习创造成为工程师的可能。高中毕业加入加拿大皇家空军,飞过无数机型,成为实验性军用机的试飞员,获得机械工程学学位,入选美国空军的交换项目,参与F-18失控测试。
1992年成为加拿大宇航局招收的首批宇航员之一。被分派到NASA工作,当上CAPCOM。1995年、2001年先后两次飞上太空。2012年第三次执行航空任务,参与太空行走,成为国际空间站指挥官。这次持续半年的太空之旅期间,他在推特发布了俯瞰地球的照片,翻唱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并制作太空版MV。2013年,已经退休的他著书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成为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
一个月前在现场听Chris Hadfield讲述那段“每天看16次日出日落”、“从珀斯到悉尼只要飞6分钟”、“在无垠的太空行走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落地后像一袋面粉一样被拖出机舱”…的生活,一个字:燃!让人恨不能和他一起上国际空间站。Chris Hadfield的演讲功力不俗,飞船加速,他的语速也变快,还有适时的装傻充愣型的幽默。他谈到国际空间站的意义时最动情,16个立场各异的国家合作建造人类的太空前哨站,如果不把人类文明置于本国利益之前,如何也不可能完成。在这纷争不断的世界,国际空间站的存在格外珍贵。最后再度演绎万众期待的Space Oddity,听得台下观众也是醉了。
Chris Hadfield的文笔和他的演说功底一样厉害。在书里,描写太空漫步、联盟号起飞前后、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琐事的片段让人如临其境。那么an astronaut's guide到底是什么呢?总结来说,最核心的一点是要重视消极思维、有备无患。宇航员们似乎都是墨菲定律的忠实拥趸,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思考"what's the next thing that could kill me"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规避这些风险,而不是幻想一幅美好画面再被现实挫得找不着北。他也写到进入新环境、新团队时的适应问题,"aim to be a zero",别给自己设定太高的要求也不要试图向旁人证明你是那个"plus one"。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如果这本书没有成功学的部分,可能会是一本更纯粹、更精炼的传记。前六章因为穿插着太多“大道理”而显得杂乱。不过,耐心点,第七章开始才是重头戏。
Chris Hadfield一直说,他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成为加拿大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是通过他的科普让更多人对太空研究产生兴趣。做得漂亮。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