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蒋介石

12月29日
陈寅恪1952年作诗《项羽本纪》:
左转前行陷泽中,沐猴方始叹途穷。
如何烂熟仪秦传,未读重瞳纪一通。
胡文辉解析道:
此篇似是借用项羽事迹比拟当代政治人物,疑指蒋介石。项羽率领诸侯灭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势力曾盛极一时,而终为刘邦所灭;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而终为中共推翻。项、蒋皆称雄一世而终败亡,事迹亦多相类:项羽是下相人,在今江苏宿迁县西,蒋氏是浙江奉化人,皆属战国时楚地;项羽为灭秦首功,蒋氏则为抗日首功;项羽、蒋氏势力皆在东方,刘邦、中共势力皆在西方。
如此,则三句“烂熟仪秦传”,可指蒋氏的外交手腕。蒋氏在抗战时与苏联结盟,又能借助美英的政治支持和军事、经济支援,方能维持重庆政权。亦有可能指蒋氏善用权术;蒋氏多通过离间、收买等手段对付敌手,如北伐、平定桂系、中原大战皆是如此。此近于苏秦、张仪的所谓“权变”之术。
四句则爲蒋氏未能以项羽为鉴,终于由强转弱,反胜为败,重蹈其覆辙,同样成为“自我失之终可惜”(陈氏1949年夏日诗)者。毛泽东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即项羽;故毛诗正可与陈诗对照。毛泽东之所以胜利在此,蒋介石之所以失败亦在此。
——我觉得如此解读,还是有道理的。在陈看来,蒋氏亦不过一代枭雄,沐猴而冠者而已。蒋氏固然个性上有其坚强之一面,可惜认不清形势,尤其是看不到大势的变化,然后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反而固执己见,赌徒心态,导致一败再败,“方始叹途穷”。
庆幸的是,他没有学楚霸王,自刎于乌江,而是去了台湾。中国的历史命运总是那么诡异,时至今日,许多历史事件,仍未能划上个句号。陈寅恪是看不到后来的那些的了(当然,他是个瞎子)。不然他的后两句也许会是,是非成败犹未定,若是项郎过江东。
陈寅恪1952年作诗《项羽本纪》:
左转前行陷泽中,沐猴方始叹途穷。
如何烂熟仪秦传,未读重瞳纪一通。
胡文辉解析道:
此篇似是借用项羽事迹比拟当代政治人物,疑指蒋介石。项羽率领诸侯灭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势力曾盛极一时,而终为刘邦所灭;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而终为中共推翻。项、蒋皆称雄一世而终败亡,事迹亦多相类:项羽是下相人,在今江苏宿迁县西,蒋氏是浙江奉化人,皆属战国时楚地;项羽为灭秦首功,蒋氏则为抗日首功;项羽、蒋氏势力皆在东方,刘邦、中共势力皆在西方。
如此,则三句“烂熟仪秦传”,可指蒋氏的外交手腕。蒋氏在抗战时与苏联结盟,又能借助美英的政治支持和军事、经济支援,方能维持重庆政权。亦有可能指蒋氏善用权术;蒋氏多通过离间、收买等手段对付敌手,如北伐、平定桂系、中原大战皆是如此。此近于苏秦、张仪的所谓“权变”之术。
四句则爲蒋氏未能以项羽为鉴,终于由强转弱,反胜为败,重蹈其覆辙,同样成为“自我失之终可惜”(陈氏1949年夏日诗)者。毛泽东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即项羽;故毛诗正可与陈诗对照。毛泽东之所以胜利在此,蒋介石之所以失败亦在此。
——我觉得如此解读,还是有道理的。在陈看来,蒋氏亦不过一代枭雄,沐猴而冠者而已。蒋氏固然个性上有其坚强之一面,可惜认不清形势,尤其是看不到大势的变化,然后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反而固执己见,赌徒心态,导致一败再败,“方始叹途穷”。
庆幸的是,他没有学楚霸王,自刎于乌江,而是去了台湾。中国的历史命运总是那么诡异,时至今日,许多历史事件,仍未能划上个句号。陈寅恪是看不到后来的那些的了(当然,他是个瞎子)。不然他的后两句也许会是,是非成败犹未定,若是项郎过江东。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