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奢侈
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我数学一直不太好,最多是勉强做做题,考考试的水平,而且不管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学起来都比较慢。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数学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我心里的文科,是读、识、背、写、论。理科呢,是看、思、懂、解、用。数学在我心里高贵冷艳,又不像文科那样刻板呆涩,也不像理科那样眼花缭乱,就是数、形、算,不考虑人和事的关系,无关乎物体的运动,不食人间烟火,只存在于纸张上和幻觉中,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在一番严格的证明和精妙的计算背后,仿佛给人一种接触了上天的神明,探寻了世界的本源一般的奇妙感受。大一那时候刚学高数,我觉得比较痛苦,有高中同学在他的本科学的是数分,被完虐之后反而可以来显示被虐的优越感——你被高数折腾算什么,我是被数分虐的。那时候有一个段子,说学数学分析是什么感受,三大感受:1,这TMD也要证?2,这TMD也能证?3,这TMD居然还可以这么证?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了,可是你读一些数学的故事,数学家们的故事后你会发现,数学家们在别的方面或许没有大的亮点,在智商上,在纯粹的智商上,完全是碾压众人的。
对于数学,十几年的数学教育带给我的基本是烦躁和无奈,一方面高高仰视数学这个怪物在验证世界运行的奇妙,一方面又在内心无数次怀疑数学的美感究竟在何处。当我同学告诉我他们大一的数分有道作业题是要求证明,实数在数轴上是连续的,当时我恨不得一头扎进火锅底料汤里。可是我学了吉他之后,当我知道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就发现弦长、频率和音高的关系之后,我又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无奈,原谅我对乐理的无知,竟然现在才发现艺术的最高点与数学相通。前段时间看一期罗辑思维讲到了这本书,莫名地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于是开始读。读完发现,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大故事。
你知道,数学,尽管它对科学的指导和基础作用不可否定,它对人类物质和精神发展的奠基作用不可否定,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数学这东西,它更多地接近美学,说到底它是一场智力游戏,一场纯粹的智力上的秀优越的比拼。科学证明与数学证明的不同就在于,数学是绝对的,从不可以再被证明的所谓「公理」出发,进而证明定理,进而再严格地证明各种猜想,一旦证明了,就不出错,永不出错。而科学是依赖观察、理解与实践。物理化学生物,说到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模型。数学就不是科学,跟数学比,科学甚至不那么「科学」。
数学一方面在贴近自然 ,当它抽象时,却有些反自然——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对应的实体。负数的出现,以及负数的平方根——虚数的出现,都是人们面对不停地单纯地对数追问下产生的结果。虽然后来的实践证明对自然的认识中,它们非常重要。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大牛们都是高贵冷艳的主,把数学做成了宗教的毕达哥拉斯因为弟子一个不长眼的弟子西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根号二破坏了它心目中的数学殿堂,将其扔到河里淹死;几何教主欧几里得都曾让仆人给来问数学有什么用的人几个金币让人家滚蛋;写出可以看到上帝后脑勺的欧拉公式的欧拉,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眼睛给算瞎了;完虐正十七边形的高斯对费马大定理的态度是,证这东西有毛用?不要浪费时间。其实他偷偷在一直算,嘴上不说吧,谁知到呢。
数学家玩的东西,那就是高端的智力竞赛。简简单单的数,他们愣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比如说盈亏数,毕达哥拉斯说,一个数的除去它本身的正约数加起来小于这个数的,就叫亏数,比如1+2+4<8,大于这个数呢,就叫盈数,比如1+2+3+4+6>12,完满数呢,比如1+2+3=6,哇,他们发现了这么一件事儿,觉得特牛逼。事情没有完,可以完更高级的,有多少这样的数?多少到多少之间有多少?奇数多还是偶数多?一路玩下去。那素数就不用说了,哥德巴赫猜想还没有变成定理呢。
这本书的标题是费马,可是主人公并不是他。这个业余数学家之王一如毕达哥拉斯以来的数学家们,代代继承着对数的热爱,并且一步步地玩,玩得愈发高级了。比如一个数的约数加起来等于另一个数,而那个数的约数加起来刚好又等于这个数,好了,这下结下了亲家,就叫这对数为亲和数——继续玩,如果三个数满足这样的关系,就有三元组,五个数,就有五元组,他还发现,26这个数很神奇,恰好夹在一个平方数(25)和一个立方数(27)之间,找来找去,再找不出这样的数了。好了问题来了,自然数里还有这样的数吗?你说玩这个有劲吗?诶,不要闹,我们玩的是数学,数学是什么,说过了,纯粹的智商上的优越感和单纯而奢侈的智力比拼。你就说吧你证不证的出来,解不解的出来吧。不行退下。在数面前,众生平等。只要有笔有纸有脑子,是随时都可以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的。
费马在研究丢番图(对,就是那个在墓碑上都要给人出一道分数应用题猜他挂的时候是几岁的丢番图)的《算术》的时候,想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升级版是不是无解,顽皮的费马在他的惊天猜想的一侧写下了那句对世界的高逼格挑逗:「我对这个命题有一个十分美妙的证明。只是这里地方太小我写不下。」
三百多年来,一串串神级名字从天空飘过,可从未有人抓住这朵恼人的乌云。为数学算瞎了眼镜的欧拉,神一般的老狐狸高斯,都难以爬上这座数学高峰。还有热尔曼,柯西、谷山丰、志村五郎,这些你只能在书里读到的名字,共同构成了这一场接力竞赛的绚丽画面。
不读此书你不会知道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一个看似逗逼的,“毫无意义”的猜想,竟然拯救了一个情场失意的德国商人的生命。1908年那位德国业余数学家保罗•沃尔夫斯凯乐,原定在午夜时分举枪自杀,严谨高效刻板的德国逗逼啊,提前几个小时就把书信、遗嘱和其他事情全部办完了,于是来到图书馆看数学书,结果如你所知,这位逗逼被这个逗逼猜想迷住了,午夜已过,沃尔夫博士不自杀了——他还要干一件大事——改遗嘱,留一大笔钱给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他坚信人类在99年内应该可以干完这件大事——他设定了2007年为限。
最后,一个叫安德鲁•怀尔斯的数学家,利用了群论和椭圆方程解决了这个悬挂了三百多年的问号。或许难以想象,这个人从孩童时代起,第一次看到费马大猜想的时候,就梦想着拥有向世人解决它那一刻的荣光。而解决了费马大定理之后,安德鲁•怀尔斯说的是:「我得到了这种非常难得的荣幸,就是在我的成年时期追求我儿童时代的梦想。我知道这是难得的荣幸,不过如果你能在成年时期解决某个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那么再也找不出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了。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肯定有一种失落感,但同时也有一种无比的轻松感。我着迷于这个问题已经8 年了,无时无刻从早晨醒来到晚上人睡我都在思考它。对于思考一件事那是一段太长的时光。那段特殊的漫长的探索现在结束了,我的心灵归于平静。」
据说证明初稿就有两百多页,不管怎么样吧,后人们终于为费马找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写下证明了。
故事读完了,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奢侈。
几个世纪,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将人类对于数的知识推向极限,只为了一个业余数学家的一句看似玩笑的旁注,这是不是一种奢侈?无止境地用数和上天对话,只为寻找数是天地见最优美的谜语的见证,这是不是一种奢侈?用自虐的方式体验数学的美,算不算一种奢侈?体验高贵冷艳的数学的美,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一次体验数学的美,还是在知乎看到一个关于自然底数e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96247),突然震撼地发觉,有一种触碰到世界运行齿轮的惊诧 ,似乎抚摸到了上帝的心跳。
在日日通瞎忙的环境下来读一本闲书 ,还花了半个上午来写书评,又令我感到一丝的忧虑,什么时候我还能这的样纯粹,去看一个纯粹的故事,去看由一个猜想展开的300多年的一段历史 。而说到底,这个故事只是一场关于一句话的猜想的智力游戏,多么奢侈的故事,多么奢侈的阅读,我真害怕失去这样单纯的奢侈 。
对于数学,十几年的数学教育带给我的基本是烦躁和无奈,一方面高高仰视数学这个怪物在验证世界运行的奇妙,一方面又在内心无数次怀疑数学的美感究竟在何处。当我同学告诉我他们大一的数分有道作业题是要求证明,实数在数轴上是连续的,当时我恨不得一头扎进火锅底料汤里。可是我学了吉他之后,当我知道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就发现弦长、频率和音高的关系之后,我又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无奈,原谅我对乐理的无知,竟然现在才发现艺术的最高点与数学相通。前段时间看一期罗辑思维讲到了这本书,莫名地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于是开始读。读完发现,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大故事。
你知道,数学,尽管它对科学的指导和基础作用不可否定,它对人类物质和精神发展的奠基作用不可否定,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数学这东西,它更多地接近美学,说到底它是一场智力游戏,一场纯粹的智力上的秀优越的比拼。科学证明与数学证明的不同就在于,数学是绝对的,从不可以再被证明的所谓「公理」出发,进而证明定理,进而再严格地证明各种猜想,一旦证明了,就不出错,永不出错。而科学是依赖观察、理解与实践。物理化学生物,说到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模型。数学就不是科学,跟数学比,科学甚至不那么「科学」。
数学一方面在贴近自然 ,当它抽象时,却有些反自然——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对应的实体。负数的出现,以及负数的平方根——虚数的出现,都是人们面对不停地单纯地对数追问下产生的结果。虽然后来的实践证明对自然的认识中,它们非常重要。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大牛们都是高贵冷艳的主,把数学做成了宗教的毕达哥拉斯因为弟子一个不长眼的弟子西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根号二破坏了它心目中的数学殿堂,将其扔到河里淹死;几何教主欧几里得都曾让仆人给来问数学有什么用的人几个金币让人家滚蛋;写出可以看到上帝后脑勺的欧拉公式的欧拉,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眼睛给算瞎了;完虐正十七边形的高斯对费马大定理的态度是,证这东西有毛用?不要浪费时间。其实他偷偷在一直算,嘴上不说吧,谁知到呢。
数学家玩的东西,那就是高端的智力竞赛。简简单单的数,他们愣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比如说盈亏数,毕达哥拉斯说,一个数的除去它本身的正约数加起来小于这个数的,就叫亏数,比如1+2+4<8,大于这个数呢,就叫盈数,比如1+2+3+4+6>12,完满数呢,比如1+2+3=6,哇,他们发现了这么一件事儿,觉得特牛逼。事情没有完,可以完更高级的,有多少这样的数?多少到多少之间有多少?奇数多还是偶数多?一路玩下去。那素数就不用说了,哥德巴赫猜想还没有变成定理呢。
这本书的标题是费马,可是主人公并不是他。这个业余数学家之王一如毕达哥拉斯以来的数学家们,代代继承着对数的热爱,并且一步步地玩,玩得愈发高级了。比如一个数的约数加起来等于另一个数,而那个数的约数加起来刚好又等于这个数,好了,这下结下了亲家,就叫这对数为亲和数——继续玩,如果三个数满足这样的关系,就有三元组,五个数,就有五元组,他还发现,26这个数很神奇,恰好夹在一个平方数(25)和一个立方数(27)之间,找来找去,再找不出这样的数了。好了问题来了,自然数里还有这样的数吗?你说玩这个有劲吗?诶,不要闹,我们玩的是数学,数学是什么,说过了,纯粹的智商上的优越感和单纯而奢侈的智力比拼。你就说吧你证不证的出来,解不解的出来吧。不行退下。在数面前,众生平等。只要有笔有纸有脑子,是随时都可以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的。
费马在研究丢番图(对,就是那个在墓碑上都要给人出一道分数应用题猜他挂的时候是几岁的丢番图)的《算术》的时候,想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升级版是不是无解,顽皮的费马在他的惊天猜想的一侧写下了那句对世界的高逼格挑逗:「我对这个命题有一个十分美妙的证明。只是这里地方太小我写不下。」
三百多年来,一串串神级名字从天空飘过,可从未有人抓住这朵恼人的乌云。为数学算瞎了眼镜的欧拉,神一般的老狐狸高斯,都难以爬上这座数学高峰。还有热尔曼,柯西、谷山丰、志村五郎,这些你只能在书里读到的名字,共同构成了这一场接力竞赛的绚丽画面。
不读此书你不会知道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一个看似逗逼的,“毫无意义”的猜想,竟然拯救了一个情场失意的德国商人的生命。1908年那位德国业余数学家保罗•沃尔夫斯凯乐,原定在午夜时分举枪自杀,严谨高效刻板的德国逗逼啊,提前几个小时就把书信、遗嘱和其他事情全部办完了,于是来到图书馆看数学书,结果如你所知,这位逗逼被这个逗逼猜想迷住了,午夜已过,沃尔夫博士不自杀了——他还要干一件大事——改遗嘱,留一大笔钱给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他坚信人类在99年内应该可以干完这件大事——他设定了2007年为限。
最后,一个叫安德鲁•怀尔斯的数学家,利用了群论和椭圆方程解决了这个悬挂了三百多年的问号。或许难以想象,这个人从孩童时代起,第一次看到费马大猜想的时候,就梦想着拥有向世人解决它那一刻的荣光。而解决了费马大定理之后,安德鲁•怀尔斯说的是:「我得到了这种非常难得的荣幸,就是在我的成年时期追求我儿童时代的梦想。我知道这是难得的荣幸,不过如果你能在成年时期解决某个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那么再也找不出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了。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肯定有一种失落感,但同时也有一种无比的轻松感。我着迷于这个问题已经8 年了,无时无刻从早晨醒来到晚上人睡我都在思考它。对于思考一件事那是一段太长的时光。那段特殊的漫长的探索现在结束了,我的心灵归于平静。」
据说证明初稿就有两百多页,不管怎么样吧,后人们终于为费马找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写下证明了。
故事读完了,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奢侈。
几个世纪,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将人类对于数的知识推向极限,只为了一个业余数学家的一句看似玩笑的旁注,这是不是一种奢侈?无止境地用数和上天对话,只为寻找数是天地见最优美的谜语的见证,这是不是一种奢侈?用自虐的方式体验数学的美,算不算一种奢侈?体验高贵冷艳的数学的美,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一次体验数学的美,还是在知乎看到一个关于自然底数e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96247),突然震撼地发觉,有一种触碰到世界运行齿轮的惊诧 ,似乎抚摸到了上帝的心跳。
在日日通瞎忙的环境下来读一本闲书 ,还花了半个上午来写书评,又令我感到一丝的忧虑,什么时候我还能这的样纯粹,去看一个纯粹的故事,去看由一个猜想展开的300多年的一段历史 。而说到底,这个故事只是一场关于一句话的猜想的智力游戏,多么奢侈的故事,多么奢侈的阅读,我真害怕失去这样单纯的奢侈 。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