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的成长
花了一周看完了这本书,主要是讲心流的。来自豆瓣的一个心理学豆列,电子版只找到了这本,就先扫掉了。
为了梳理下书的脉络和自己的想法,还是决定看完一本写个笔记感想之类的: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时刻刻发掘每一事件中的回馈。如果我们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社会制约的重担就会从肩上自动滑落。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这点感触颇深。开始的一部是很费力气的,学习某个新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从一点点懵懂开始,到达一定了解发现其实自己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子,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如果保留好努力的时间记录,就能感动一种狂喜。就像迈台阶那样,到达一层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大概是物质所不能给予的。而且在此之后,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再次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也不再恐惧。
享乐无须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必须运用高度的注意力。换言之,享乐可以不花力气,只要大脑特定中枢受到电击或药物的刺激,就能产生享受的快感;但是打网球、看书、谈话,若不全神贯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
乐趣的出现主要有八项元素。一般人回想最积极的体验时,至少都会提及这些元素中的一项,或是全部。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最后,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这些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带来无比的报偿,并扩展成极大的能量,仅是感觉它的存在就已值回“票价”了。
---这里想起了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介绍的一个观点:游戏如何让我们产生心流,让我们不能自拔。书中也提及了可以将这些应用于工作生活。感觉上,游戏做的最好的就是及时反馈和适时升级的难度。工作生活对于我们的努力给予了太少的关注,经常忙了很多只能得到些许反馈,而且不够及时。如何在兴趣中设定好目标反馈,才是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
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带来足够的报酬。
“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简单地说,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我们投注在物质目标上的精神能量越多,达到目标的希望就越不可及,我们必须耗费更多心灵与体能的劳动以及自然资源,才能满足不断升高的欲望。
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懂得如何把无助的状况转变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坚强。这样的转变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讨论:
第一,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他们一点儿也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能量不用于控制环境,而是致力于寻求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 抱持这种态度的人,不把环境视为敌人,也不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企图必须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他只觉得自己是周遭的一部分,应当在运作的体系当中尽一己之力。而矛盾的是,承认自己的目标或许是一个更伟大的实体的附庸,为了成功,可以遵守一套并非出于自己选择的游戏规则,往往是强者必备的特征。
----这里给出的例子非常贴切。一个人早上上班发现车打不着火焦躁的怪罪车,或许应该按照书中所述把眼界放宽一些,不要执着于自己这个本体,这样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至少不会太难受,压力没那么大。
第二,注意力集中于外界。
开放的态度使一个人更客观,能够注意到变通的可能性,自觉是周遭环境的一部分。
首先,把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出去,欲望受挫就较不可能干扰意识。精神熵是因为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无秩序而产生的,这时若把注意力转而投注在周遭的事物上,压力造成的破坏就会减轻。
第三,找寻新出路。
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挠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上,消除它,并重建意识的和谐,这种方法比较直接;另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状况,包括自己在内,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目标,寻求不同的解决之道。
自得其乐的自我会把可能发展成精神熵的体验转变成心流。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源于心流模式,可以简略地归纳成以下几点。
确立目标
在培养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行动造成的结果,也就是留意所有的回馈。
一个人有没有“自得其乐的自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并不是什么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力量所造成的。
全神贯注
把随机事件转变成心流,需要培养技巧,扩充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成长。心流会鞭策一个人发挥创意,表现杰出。不断加强技巧,维系乐趣的需求,正是文化不断演进的原动力。
---收束全篇的话最喜欢这句。外在的挑战、攀比永远不能停止,只会让我们更加难受。唯一要做的是和自己相比,今天比昨天多成长了一些,值得骄傲。
为了梳理下书的脉络和自己的想法,还是决定看完一本写个笔记感想之类的: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时刻刻发掘每一事件中的回馈。如果我们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社会制约的重担就会从肩上自动滑落。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这点感触颇深。开始的一部是很费力气的,学习某个新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从一点点懵懂开始,到达一定了解发现其实自己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子,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如果保留好努力的时间记录,就能感动一种狂喜。就像迈台阶那样,到达一层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大概是物质所不能给予的。而且在此之后,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再次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也不再恐惧。
享乐无须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必须运用高度的注意力。换言之,享乐可以不花力气,只要大脑特定中枢受到电击或药物的刺激,就能产生享受的快感;但是打网球、看书、谈话,若不全神贯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
乐趣的出现主要有八项元素。一般人回想最积极的体验时,至少都会提及这些元素中的一项,或是全部。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最后,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这些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带来无比的报偿,并扩展成极大的能量,仅是感觉它的存在就已值回“票价”了。
---这里想起了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介绍的一个观点:游戏如何让我们产生心流,让我们不能自拔。书中也提及了可以将这些应用于工作生活。感觉上,游戏做的最好的就是及时反馈和适时升级的难度。工作生活对于我们的努力给予了太少的关注,经常忙了很多只能得到些许反馈,而且不够及时。如何在兴趣中设定好目标反馈,才是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
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带来足够的报酬。
“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简单地说,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我们投注在物质目标上的精神能量越多,达到目标的希望就越不可及,我们必须耗费更多心灵与体能的劳动以及自然资源,才能满足不断升高的欲望。
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懂得如何把无助的状况转变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坚强。这样的转变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讨论:
第一,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他们一点儿也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能量不用于控制环境,而是致力于寻求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 抱持这种态度的人,不把环境视为敌人,也不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企图必须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他只觉得自己是周遭的一部分,应当在运作的体系当中尽一己之力。而矛盾的是,承认自己的目标或许是一个更伟大的实体的附庸,为了成功,可以遵守一套并非出于自己选择的游戏规则,往往是强者必备的特征。
----这里给出的例子非常贴切。一个人早上上班发现车打不着火焦躁的怪罪车,或许应该按照书中所述把眼界放宽一些,不要执着于自己这个本体,这样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至少不会太难受,压力没那么大。
第二,注意力集中于外界。
开放的态度使一个人更客观,能够注意到变通的可能性,自觉是周遭环境的一部分。
首先,把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出去,欲望受挫就较不可能干扰意识。精神熵是因为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无秩序而产生的,这时若把注意力转而投注在周遭的事物上,压力造成的破坏就会减轻。
第三,找寻新出路。
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挠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上,消除它,并重建意识的和谐,这种方法比较直接;另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状况,包括自己在内,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目标,寻求不同的解决之道。
自得其乐的自我会把可能发展成精神熵的体验转变成心流。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源于心流模式,可以简略地归纳成以下几点。
确立目标
在培养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行动造成的结果,也就是留意所有的回馈。
一个人有没有“自得其乐的自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并不是什么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力量所造成的。
全神贯注
把随机事件转变成心流,需要培养技巧,扩充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成长。心流会鞭策一个人发挥创意,表现杰出。不断加强技巧,维系乐趣的需求,正是文化不断演进的原动力。
---收束全篇的话最喜欢这句。外在的挑战、攀比永远不能停止,只会让我们更加难受。唯一要做的是和自己相比,今天比昨天多成长了一些,值得骄傲。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