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哲学,也是史

但凡言中国哲学史,必推冯友兰,他的《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由简入繁,由点入面,适合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冯友兰的哲学史固然庄正严谨,但就初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不免略感严肃。真正说起来,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应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但因其只有半部,不如冯友兰之作受到推崇,但这也改变不了此书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标志的事实。
重庆出版社的插图版淡绿色的版面读来极为柔和清爽,但作为严肃的学术读物不必要插图和空白页面过多有凑页数之嫌。就内容而言,蔡元培在序中说道此书有四个优点:第一是证明的方法,第二是扼要的手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第四是系统的研究,也算是中肯的评价。
先说证明的方法。哲学史既是哲学,也是历史。胡适同时作为历史学家,对史料的使用相当考究,这是他的哲学史最鲜明的特色。他认为,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哲学家生活的时代,就无法得知他的思想来源;不辨别其著作的真伪,便无法确认他的思想;不寻找他的辩证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思想中的矛盾。所以,他的哲学史,先是说一番如何分辩著作真伪的方法,比如后世才有的思想提前出现便是不可能,先有的思想也不会几百年后才对其他思想产生影响。书中亦列了几条《管子》是伪书的考据为例。附录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亦可见其历史考据之方法。
其次是扼要的手段。大概胡适认为无史便无哲学史,所以他的哲学史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越过神话和传说时代的宗教哲学,《易经》也是在孔子的《易传》时才讲述。所以此书的定位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
再次,平等的眼光。这点是我不太赞同的。虽然蔡元培说胡适此编对诸子长短都还以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但在我读来,胡适尊墨非庄的思想很明显。这也正说明了,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总是受他所在时代的影响,胡适所处的时代加上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更推崇墨家那样的革命精神,出世消极的庄子自是不被待见。但其将中国古代哲学没落第一大因归为庄子哲学显然有失公允。他既知哲学思想于时代环境关系的重要,又怎不知没落的根源自然也首在时代背景才是。庄子哲学本就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份,将古代哲学的没落归因于其本身的一种成份,于逻辑上也说不通。
最后是系统的研究。本书按历史发展顺序从老子讲到荀子,其中亦可见胡适想用西方哲学系统论述中国哲学史的尝试。以墨家为例,又分宗教的墨子、科学的别墨,脉络清晰,详细显示出墨家哲学思想的流变。看过此书意犹未尽,才发现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卷中版,当可一读。但无论如何,未及宋明清,没有理学、心学终是未完的遗憾。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自序中说过,胡适说他的哲学史“是正统的写法”,反而言之,胡适自己的哲学史大纲就不是那么正统了。但正因其不正统,又是讲义之故,其间多有意气用语,文字节奏有强烈的个人性格,读来直抒胸臆,倒也快哉。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就在于诸子百家,各放异彩,那么,中国哲学史也未尝不可有多家之言,哪怕只是半部。
重庆出版社的插图版淡绿色的版面读来极为柔和清爽,但作为严肃的学术读物不必要插图和空白页面过多有凑页数之嫌。就内容而言,蔡元培在序中说道此书有四个优点:第一是证明的方法,第二是扼要的手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第四是系统的研究,也算是中肯的评价。
先说证明的方法。哲学史既是哲学,也是历史。胡适同时作为历史学家,对史料的使用相当考究,这是他的哲学史最鲜明的特色。他认为,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哲学家生活的时代,就无法得知他的思想来源;不辨别其著作的真伪,便无法确认他的思想;不寻找他的辩证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思想中的矛盾。所以,他的哲学史,先是说一番如何分辩著作真伪的方法,比如后世才有的思想提前出现便是不可能,先有的思想也不会几百年后才对其他思想产生影响。书中亦列了几条《管子》是伪书的考据为例。附录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亦可见其历史考据之方法。
其次是扼要的手段。大概胡适认为无史便无哲学史,所以他的哲学史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越过神话和传说时代的宗教哲学,《易经》也是在孔子的《易传》时才讲述。所以此书的定位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
再次,平等的眼光。这点是我不太赞同的。虽然蔡元培说胡适此编对诸子长短都还以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但在我读来,胡适尊墨非庄的思想很明显。这也正说明了,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总是受他所在时代的影响,胡适所处的时代加上他所受的教育,使他更推崇墨家那样的革命精神,出世消极的庄子自是不被待见。但其将中国古代哲学没落第一大因归为庄子哲学显然有失公允。他既知哲学思想于时代环境关系的重要,又怎不知没落的根源自然也首在时代背景才是。庄子哲学本就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份,将古代哲学的没落归因于其本身的一种成份,于逻辑上也说不通。
最后是系统的研究。本书按历史发展顺序从老子讲到荀子,其中亦可见胡适想用西方哲学系统论述中国哲学史的尝试。以墨家为例,又分宗教的墨子、科学的别墨,脉络清晰,详细显示出墨家哲学思想的流变。看过此书意犹未尽,才发现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卷中版,当可一读。但无论如何,未及宋明清,没有理学、心学终是未完的遗憾。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自序中说过,胡适说他的哲学史“是正统的写法”,反而言之,胡适自己的哲学史大纲就不是那么正统了。但正因其不正统,又是讲义之故,其间多有意气用语,文字节奏有强烈的个人性格,读来直抒胸臆,倒也快哉。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就在于诸子百家,各放异彩,那么,中国哲学史也未尝不可有多家之言,哪怕只是半部。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