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杜小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抽空把《草房子》电影看完了,电影有电影的好,表达起来直观、形象,画面丰富,立体感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展现大量的内容,这是电影的优点,容量大,干净利索。
但是电影也有电影的局限,任何固定的画面和演员都在扼杀作品的想象力,演员一旦确定下来,主人公便只能有这一种形象,总觉的电影里的桑桑缺少某种机灵劲,总觉得电影里的纸月没有书上的秀气,也许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文字与画面的总是有些差别,即使再优秀的演员,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读者的想象。
另外一个电影的局限,来自于电影时间的限制,一部电影不可能演上三四个小时,所以书中的部分情节必然要进行删减,昨天提到的秦大奶奶和细马都没有在电影里出现,幸好我喜欢的另一个男孩杜小康,那个油麻地村最富庶人家的孩子的戏份,没有减少。
杜小康,初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总是想到那个造酒的杜康和他的杜康酒,整个小说和杜康酒并无关系,倒是和“小康”有关系,提到小康,总是让人想到过上好日子,“脱贫致富奔小康”。所以杜小康这个名字,是除了桑桑之外,最好记的一个名字。
杜小康真的像他的名字一样,初始家里是富裕的,是过着小康一般的日子,拥有村里其他人家望尘莫及的红门,当其他孩子穿的衣服还是补丁摞补丁的时候,他的衣服是干净而舒适的,当其他孩子刚混上鞋穿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辆自行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自行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绝不亚于现在一辆中档以上轿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富二代”杜小康,自然是学生们眼中羡慕和崇拜的对象,除了富庶,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班级里有什么困难,杜小康就从他家的杂货店里拿过来,先用着,所以杜小康当班长是众望所归的,杜小康身上挤满了太多的光环,作为校长公子的桑桑不免羡慕妒忌恨。
但是和桑桑心里走的最近的还是杜小康,杜小康不介意桑桑刺眼的目光,邀请桑桑一起去放草垛的场里骑自行车,他们一起用干柴草烤地瓜。当然因此也惹了事,把人家的草垛给点着了。问责大会上,杜小康站出来承认那是他干的,却没把桑桑供出来,整个事件体现了杜小康敢作敢当的英雄气概,反倒衬托出桑桑的胆小……
杜小康家里的衰败是一瞬间的事,书上有详细介绍其中的因果,电影中则没有,电影中只有很多人来杜家要账,把各种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包括杜小康的自行车,包括杜家引以为豪的红门,这些都发生在桑桑的眼睛里,那种感觉很奇怪。
杜小康的父亲企图东山再起,用从亲戚家借来的钱买了一群鸭子,带着杜小康去放鸭,后来鸭群把人家的鱼苗全吃了,鸭群抵了鱼苗,杜家父亲也奄奄一息,在陌生的地方放鸭,赶鸭,那种孤独和苍凉是上天给杜小康的另一笔财富,等再回油麻地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平静地在学校门口摆摊把东西卖给他的同学了。
难怪,校长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人,也许就是杜小康”。
从杜小康身上,我读到的那种骄傲和担当,让我有想落泪的冲动。
但是电影也有电影的局限,任何固定的画面和演员都在扼杀作品的想象力,演员一旦确定下来,主人公便只能有这一种形象,总觉的电影里的桑桑缺少某种机灵劲,总觉得电影里的纸月没有书上的秀气,也许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文字与画面的总是有些差别,即使再优秀的演员,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读者的想象。
另外一个电影的局限,来自于电影时间的限制,一部电影不可能演上三四个小时,所以书中的部分情节必然要进行删减,昨天提到的秦大奶奶和细马都没有在电影里出现,幸好我喜欢的另一个男孩杜小康,那个油麻地村最富庶人家的孩子的戏份,没有减少。
杜小康,初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总是想到那个造酒的杜康和他的杜康酒,整个小说和杜康酒并无关系,倒是和“小康”有关系,提到小康,总是让人想到过上好日子,“脱贫致富奔小康”。所以杜小康这个名字,是除了桑桑之外,最好记的一个名字。
杜小康真的像他的名字一样,初始家里是富裕的,是过着小康一般的日子,拥有村里其他人家望尘莫及的红门,当其他孩子穿的衣服还是补丁摞补丁的时候,他的衣服是干净而舒适的,当其他孩子刚混上鞋穿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辆自行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自行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绝不亚于现在一辆中档以上轿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富二代”杜小康,自然是学生们眼中羡慕和崇拜的对象,除了富庶,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班级里有什么困难,杜小康就从他家的杂货店里拿过来,先用着,所以杜小康当班长是众望所归的,杜小康身上挤满了太多的光环,作为校长公子的桑桑不免羡慕妒忌恨。
但是和桑桑心里走的最近的还是杜小康,杜小康不介意桑桑刺眼的目光,邀请桑桑一起去放草垛的场里骑自行车,他们一起用干柴草烤地瓜。当然因此也惹了事,把人家的草垛给点着了。问责大会上,杜小康站出来承认那是他干的,却没把桑桑供出来,整个事件体现了杜小康敢作敢当的英雄气概,反倒衬托出桑桑的胆小……
杜小康家里的衰败是一瞬间的事,书上有详细介绍其中的因果,电影中则没有,电影中只有很多人来杜家要账,把各种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包括杜小康的自行车,包括杜家引以为豪的红门,这些都发生在桑桑的眼睛里,那种感觉很奇怪。
杜小康的父亲企图东山再起,用从亲戚家借来的钱买了一群鸭子,带着杜小康去放鸭,后来鸭群把人家的鱼苗全吃了,鸭群抵了鱼苗,杜家父亲也奄奄一息,在陌生的地方放鸭,赶鸭,那种孤独和苍凉是上天给杜小康的另一笔财富,等再回油麻地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平静地在学校门口摆摊把东西卖给他的同学了。
难怪,校长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人,也许就是杜小康”。
从杜小康身上,我读到的那种骄傲和担当,让我有想落泪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