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法与经济学》推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竞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制限制竞争行为的卡特尔法在北美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它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始终是陌生的。直到21世纪初,为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与挑战,许多新兴工业国家,包括中国,纷纷效法欧盟竞争法或美国反托拉斯法,在本国引入了竞争法,尤其是对企业合并的事前审查。而恰恰是在这一领域,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多次和美国出现法律适用上的分歧,以至于在美国无条件批准的企业合并计划,欧盟却做出了与之不同的审查决定。在前述大背景下,欧美竞争法的融合就已然不再是大西洋两岸的问题,甚至不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从1999年到2004年,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尝试了对其竞争法进行系统的现代化改革来引入更多经济学的考量,从而尝试不仅借助较为成熟的经济学的方法,而且借助产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为欧共体竞争法的适用提供指导或佐证,来确保自身规制实践的正当性。这对于以往主要参照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经验发展而来的欧盟企业合并控制实践而言是一个挑战,更把同样的挑战摆在了德国立法者、执法者、法院、学者和实务界面前,亦即:德国是否也应跟随欧盟,在企业合并控制领域进行同样的改革。2005年第7次修订《反限制竞争法》时,德国的立法者并没有跟随欧共体在企业合并控制领域的改革步伐,而是选择一边观察后者的实践经验,一边在德国传统的规制模式下自行摸索如何运用经济学方法。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霍因海姆大学国民经济学研究所施瓦尔贝教授与德国垄断委员会主任、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齐默尔教授在2006年出版了《卡特尔法与经济学》一书,系统地为德国法律人介绍了竞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细致地梳理了经济学方法在相关市场界定与分析不同市场竞争格局时的应用和发展脉络,敏锐地剖析了德欧执法者在实践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得失。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促使德国立法者再次考虑是否进一步推进本国企业合并控制制度与欧盟的融合。2011年底《卡特尔法与经济学》第二版面市,为德国各界进一步全面的审视德国和欧盟相关实践提供了参考。
最终,2013年夏生效的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第8次修订实现了德国与欧盟在企业合并控制实体要件上的彻底融合。但在这字面上的统一背后,并不代表德国放弃了自己的规制传统。其实,欧盟2004年的相关改革本身也没有放弃其所借鉴的德国经验和自身及欧洲法院的早期相关实践经验,而是选择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发展这样的规制传统。换言之,在过去这十年间,德国和欧盟通过一个个案例为共同摸索这样的现代化改革作出了示范。2011年出版的《卡特尔法与经济学》第二版则恰恰鉴证了这一历程。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卡特尔法与经济学》一书不单是一本法经济学的理论著作和系统的案例分析集,而且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因为,我国《反垄断法》主要借鉴了德国和欧盟的立法例,尤其在经营者集中审查领域。在过去的6年里,与欧盟和德国一样,我国立法者、执法者、学术界和实务界也都面临着如何将经济学考量代入到抽象的法律构成要件分析中去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法律人初步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知识,需要经济学人和企业顾问们熟悉德国及欧盟在以往许多案例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经济学方法的,是如何使之与传统的法律分析相辅相成的,以及会出现怎样的新问题。《卡特尔法与经济学》一书则恰恰为满足法律人和经济学人的前述需要而写。而这些也是我国在借鉴德欧经验时所急需了解的。
对于中国学者、学生而言,《卡特尔法与经济学》汇集了2011年前有关竞争法实践适用经济学方法的大量文献,更汇集了2011年前欧盟和德国在企业合并控制领域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案例。这些文献及案例梳理可以为国内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同样,该书的翻译也将为相关术语翻译的统一提供借鉴。
对于我国反垄断法实务界而言,鉴于我国《反垄断法》与欧盟和德国立法例的渊源,以及中德欧执法者间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卡特尔法与经济学》一书不仅是了解德国、欧盟企业合并控制实践、参与相关中德欧合作交流的导读,也可以作为适用我国《反垄断法》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的一部实用手册:通过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知识介绍和德欧案例实践的翔实梳理,来指导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业务中的相关市场界定、市场份额计算、单一与共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单边效应与协调效应分析、横向与非横向合并评估及效率抗辩等。
相比实践,学术研究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但也会因此而更为深刻、厚重、理性,更具有前瞻性,一如《卡特尔法与经济学》对德国实践和立法发展的指导意义。而本译丛的价值则不仅在于融汇中德知识交流,更是致力于借此来展现德国学者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客观、严谨、开明的学风。这些恰恰在《卡特尔法与经济学》一书有着集中体现,值得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在反垄断法实践与研究领域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