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而不言
“微博体心思”
副标题写着《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非《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考》,有幸作者余世存并未用此命题写成一本学术著作,而是将他的“微博体心思”汇编成集才有了这本《人间世》的出现。作者历时三年每日坚持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去用心写一段微博,可以说这是作者对生活进行留意、观察、参与、思考,又经其总结、雕琢、打磨后而汇聚的点点“心思”,作者也自谦此书受惠于当代传播介质。
全书共四部分,分门别类一十五,文章七十九篇,约994段,其内容广跨度大,确实符合“微博”二字之意,虽微细却广博,摘录作者近年之微博过半,数量近千。然而正是这种微博体风,让书的内容变更灵活、丰富、透彻,使之每一段都可成为独立文章,编排一起亦可相互呼应贯穿其意,字里行间尽显作者身为文化人的素养以及其理性包容的态度。
“人间世”
《人间世》这本书不难发现余世存身上所积累的那些与中国古圣贤有关的哲思,一如其之前的著作:《非常道》、《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都能读出作者对中国古圣贤的认同和理解,作者站在一个更宽广、包容,或者说是更与世无争的角度去看着这些人物、时代、世道,基于此作者写下了这一段段的文字,平静的参与其中,客观理性的分析记录着世象种种,写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还尝试用一种宁和的态度告诉我们应该进行“自我认识”从而进行个体的觉醒,这能更好的融入其中。
“我们时代”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全书共319页,除序外正文约994段,也就意味着这约有994条微博信息,而有一个词在本书几乎每一页都出现:我们!
第一个“我们”,出现在正文第一篇文章“世象一”第一段“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里生存半辈子”;最后一个“我们”,也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鲁迅是我们的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不知道是作者或编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这本书确实是如实的在述说着“我们”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
回到正文,整体并没有脱离现实,作者始终清楚的告诉自己和读者,“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一分子,一如作者在第396页《连接》中有一段提到小区门卫亦在读其作品,作者自觉惭愧说写的不够通俗,门卫却坚定的认同其价值并评论:看了能提气提神,能安顿人。
如文章之名作者简单直接的将自己与众我进行了对接,因为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而读者能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这本身也是作者将自我与众我的融合,所以作者在著此书时所写的每一条微博都已经有了理性、客观、明确的定位。
第14页的《青年》一文,开篇如实道出作者大学毕业后所从事过的工种:教书匠、搬家工、校对、看门人、编辑、官员、翻译、策划……。“看门人”,是的,作者在某一时空点上曾是这位读者的同事,由此可见我们不需要再去怀疑那小区门卫的阅读能力,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水平,作者创作出了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而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和平繁盛的时代,但就个人命运而言却又依然是风波未定,一如作者从业经历即可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不明确,混乱无序的各种主义观念,处于各个阶级、层次的人思想与境遇上的差异与矛盾,作者都将记录在案。
《青年》文中还有趣的提到朋友为作者推荐的一些可行的工作:擦鞋工、风水算命先生、卖字者、养生太极教练……。思想无形人又岂可貌相,或许某天我们在街道上不经意间遇到的擦鞋工,就正在酝酿着一场思想巨变或是文坛革新。
作者将“我”与“众我”的紧密联系,一如副标题所写的那样“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翻开书本随处便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林林总总,不陌生也不亲切,这便是此书的成功与可取之处,因为《人间世》写的正是我们的时代,一个我们知道却不自觉的时代环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扉页之后题有几个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果此处的“大”是《道德经》中那种“大而无形”、“大音稀声”之“大”,那这就是在表达一种无形却又存在的状态,但那紧随其后的“目录”便有着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了,本应“不言”之处却有了说教,如第三部分“时空演化”,以及各篇文章的命名,便尝试要说出那“不言”之物;而第四部分的“个人选择”,更像是有意引导。这让人觉得作者原本用心打磨如实记录对当下时代生活中点滴心思,而且灵活有趣的微博体,在此处便有了教条主义的痕迹了。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本是不说之处却被言语道破了,作者所题的字反倒成了此书的败笔,令其变成没有意义的摆设了,此为本书唯一可惜之处。
副标题写着《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非《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考》,有幸作者余世存并未用此命题写成一本学术著作,而是将他的“微博体心思”汇编成集才有了这本《人间世》的出现。作者历时三年每日坚持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去用心写一段微博,可以说这是作者对生活进行留意、观察、参与、思考,又经其总结、雕琢、打磨后而汇聚的点点“心思”,作者也自谦此书受惠于当代传播介质。
全书共四部分,分门别类一十五,文章七十九篇,约994段,其内容广跨度大,确实符合“微博”二字之意,虽微细却广博,摘录作者近年之微博过半,数量近千。然而正是这种微博体风,让书的内容变更灵活、丰富、透彻,使之每一段都可成为独立文章,编排一起亦可相互呼应贯穿其意,字里行间尽显作者身为文化人的素养以及其理性包容的态度。
“人间世”
《人间世》这本书不难发现余世存身上所积累的那些与中国古圣贤有关的哲思,一如其之前的著作:《非常道》、《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都能读出作者对中国古圣贤的认同和理解,作者站在一个更宽广、包容,或者说是更与世无争的角度去看着这些人物、时代、世道,基于此作者写下了这一段段的文字,平静的参与其中,客观理性的分析记录着世象种种,写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还尝试用一种宁和的态度告诉我们应该进行“自我认识”从而进行个体的觉醒,这能更好的融入其中。
“我们时代”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全书共319页,除序外正文约994段,也就意味着这约有994条微博信息,而有一个词在本书几乎每一页都出现:我们!
第一个“我们”,出现在正文第一篇文章“世象一”第一段“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里生存半辈子”;最后一个“我们”,也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鲁迅是我们的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不知道是作者或编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这本书确实是如实的在述说着“我们”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
回到正文,整体并没有脱离现实,作者始终清楚的告诉自己和读者,“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一分子,一如作者在第396页《连接》中有一段提到小区门卫亦在读其作品,作者自觉惭愧说写的不够通俗,门卫却坚定的认同其价值并评论:看了能提气提神,能安顿人。
如文章之名作者简单直接的将自己与众我进行了对接,因为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而读者能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这本身也是作者将自我与众我的融合,所以作者在著此书时所写的每一条微博都已经有了理性、客观、明确的定位。
第14页的《青年》一文,开篇如实道出作者大学毕业后所从事过的工种:教书匠、搬家工、校对、看门人、编辑、官员、翻译、策划……。“看门人”,是的,作者在某一时空点上曾是这位读者的同事,由此可见我们不需要再去怀疑那小区门卫的阅读能力,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水平,作者创作出了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而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和平繁盛的时代,但就个人命运而言却又依然是风波未定,一如作者从业经历即可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不明确,混乱无序的各种主义观念,处于各个阶级、层次的人思想与境遇上的差异与矛盾,作者都将记录在案。
《青年》文中还有趣的提到朋友为作者推荐的一些可行的工作:擦鞋工、风水算命先生、卖字者、养生太极教练……。思想无形人又岂可貌相,或许某天我们在街道上不经意间遇到的擦鞋工,就正在酝酿着一场思想巨变或是文坛革新。
作者将“我”与“众我”的紧密联系,一如副标题所写的那样“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翻开书本随处便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林林总总,不陌生也不亲切,这便是此书的成功与可取之处,因为《人间世》写的正是我们的时代,一个我们知道却不自觉的时代环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扉页之后题有几个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果此处的“大”是《道德经》中那种“大而无形”、“大音稀声”之“大”,那这就是在表达一种无形却又存在的状态,但那紧随其后的“目录”便有着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了,本应“不言”之处却有了说教,如第三部分“时空演化”,以及各篇文章的命名,便尝试要说出那“不言”之物;而第四部分的“个人选择”,更像是有意引导。这让人觉得作者原本用心打磨如实记录对当下时代生活中点滴心思,而且灵活有趣的微博体,在此处便有了教条主义的痕迹了。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本是不说之处却被言语道破了,作者所题的字反倒成了此书的败笔,令其变成没有意义的摆设了,此为本书唯一可惜之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