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去云来远近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洛阳城东桃李花,桃李不言。
这是一位老人关于译制片的回忆,飞来飞去,谁家堂前,谁家春水吹皱。
不言处下自成蹊,风乍起细雨梦回,因为那不仅仅是一段回忆,那甚至不仅仅属于那位老人。
苏秀老师的《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于日前第三次重版,这固然有上译铁粉的旧雨时来,但也有很多之前对此完全陌生的朋友。他们也许完全想不到电影曾经可以如此被还原,电影曾经可以如此“真正懂了”那么,我毛遂自荐地做一个向导,带这些新知老友,一起走入本书深处,去阅读那些我们以为的陌生。读书的人自己在变,书怎么能不云去云来,山中山外。
那些人
2 我的前辈,我的伙伴
5 余音袅袅
苏秀老师的回忆中最大的篇幅是回忆上译(还包括上影,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一些前辈、伙伴。这些人的名字也许有的已经如雷贯耳,但更多的人似乎还是默默无闻。但这些人无一不是曾经奉献过自己的心血、青春,他们和苏秀老师一起建筑了神殿。那些名字该一次次被重新提及,鲁殿灵光,沉吟良许。
【经过多年培养,才造就了翻译、导演、演员、录音、剪切一整套班子。】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整部书最宝贵的一句句子,上译的辉煌魅力当然于那些角色密不可分,但就像一个合格的产品其实是一整套工序的协作成果。这个“一整套班子是上译的最大瑰宝。
仅看目录,就演员而言,从上影厂的一些优秀演员开始,上译逐步培养了自己优秀的演员队伍:作为配音演员骄傲的邱岳峰、昆乱不挡的毕克、王子童自荣、灵光一现的沈晓谦;当家花旦李梓、和苏秀神似的赵慎之、传奇的潘我源、公主刘广宁、“两世为人”的曹雷、“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狄菲菲……,可谓目不暇接。而关于翻译和录音师,苏秀更是单独写了一篇文章隆重介绍。
黄金时代就是挥金如土,就是每一个几乎都可以让风云变色的名字却仅仅作为之一那么出现,那么的之一才真正铸造了“唯一”,铸造了“没有之一”。
苏秀回忆他们的名字是平缓的,甚至是戏谑的,但真是那种古井无波的笔触,反而让那些名字变得令人神往,令人怅惘。那些人就如神一样和我们擦肩而过,挟泰山而超北海,他们真得做到过,于是沧海桑田。
那些事
1.往事趣谈
当时只道是寻常,人事代谢,自然除了人来人往,还有往事惯见。但对于从这些事情中跋涉而过的苏秀老师,她想告诉我们的是那些事真的发生过,也可能还会发生。
【那是因为我从你们的镜头角度、演员的动作、神态,读懂了你们想表达的思想。要想还原影片,就要详细解读原作。除了台词之外,还可以从原片的镜头组接、摄影的角度、用光,去感受原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配音的作用是什么?配音的价值又是什么。就如苏秀援引老厂长陈叙一的话讲:还原电影。
电影是镜头的艺术,但大部分人还是通过电影的台词对于电影进行比较直观的阅读。有种电影被称为“电冰箱电影”,意思是当你回家后拉开冰箱的那一刻就已经想不起刚才看的电影了。而记得一部电影的原因很多时候并非是那些震撼视网膜的“大场面”,而是那些经久不衰的台词。而台词被记得的重要原因,就一部外国电影而言,还是依靠母语的精准翻译和传神演绎。这才能从文本角度称得上:还原电影。这样才能让记得的人可以多少年以后还坚定地说:我真正懂了那部电影。
那些云和山
3 我的每一次“人生”——我扮演的角色
4 我的每一片新天地——导演札记
这个书的另外一部分是苏秀老师的工作经验,人生经验:金针度人,薪尽火传。
作为演员或者说导演最有魅力的是什么自然众说纷纭,但我觉得其中一条就是可以经历甚至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而“演而优则导”便是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开枝散叶。
其中我特别推荐《非同一般的人物关系》和《台词,有千变万化的读法》。
苏秀老师因为参加工作比较早,主配的很多电影要么就是上映比较早(很多电影甚至连胶片都没有保存下来),要么就是在特殊时期小规模放映的内参片(譬如我觉得一定不能错过的《化身博士》和《第四十一》)。我觉得比较为人所知,甚至可以被视为代表作的该算 《卡桑德拉大桥》里的军火商夫人妮可莱。我觉得在电影中苏秀老师配音的那句“过来,宝贝”让人为之动心的程度,并不亚于刘广宁在《孤星血泪》里的那句:“过来,小孩,想亲就让你亲一下。”记得初次观影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扮演妮可莱的是好莱坞著名演员艾娃·加德纳,那可是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脊椎动物。而苏秀仅仅凭声音就让我觉得“这个女人不寻常”。而在《非同一般的人物关系》特别仔细地分析了妮可莱的性格特点,此中精妙真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仔细玩味,我觉得懂得的甚至是女人,是一个被时间熬炼过的女人是如何做得风姿绰约,令人念念不忘的。这已经不仅仅是艺术欣赏,而是人生百味了。
而在《台词,有千变万化的读法》里有这么一句话:【总之,人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变化多端的。另外,人与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再多的人生,其实不过就是人来人往,配音在对台词的各种拿捏,可以是一种非常私密的角度对人物进行了精读,细读。简单地说,优秀的配音在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或者说真正还原那个世界上是一种上好的作弊器,用普通话讲,就是开挂了。
谈谈序跋
6.
增订版序 有你们的存在,才有这一切 2014.05.28
二〇〇五版后记 2005.06
初版序 你们的喜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2005.05
(银幕后的岁月-我的配音生涯 1998.1)
你好!苏秀老师/童自荣
读完序跋的最大感想就是苏秀老师对于配音的没落,或者说在这种没落大环境下,大家依旧念念不忘如此眷眷之心,拳拳之情。那些天南海边的陌生人,把配音演员自己或许都忘记的瞬间如数家珍,这让白发苍苍的老人无数次地感到“这是最大的回报”。北方有佳人,西北有高楼。佳人何须低首,高楼只可摘星。对于你们,我们只有无尽的感激。
走马观花,草草不工。其实再多的介绍和导读,再多的回忆和感慨,我还是想在最后对苏秀老师,对上译的各位老师,深深地说一声:
对于你们,我们只有无尽的感激。
延伸阅读
苏秀作品年表
附:《我的配音生涯》苏秀中提到过的电影: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7636896/
部分摘录:
【那是因为我从你们的镜头角度、演员的动作、神态,读懂了你们想表达的思想。要想还原影片,就要详细解读原作。除了台词之外,还可以从原片的镜头组接、摄影的角度、用光,去感受原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经过多年培养,才造就了翻译、导演、演员、录音、剪切一整套班子。】
【老徐(徐志仁)翻译的《虎口脱险》,真是异常的精彩。如果不是老徐的台词翻译得那么有味儿,演员也不可能表达得那么生动、诙谐。他把口型掌握得那么恰到好处,好像口型是为台词而设置的。有人把《虎口脱险》看过了无数遍,记住了尚华、于鼎,却并不一定知道它的翻译是谁。这真有点不大公平。我跟他合作的,除了《虎口脱险》,还有讲贝多芬生平的《不朽的情侣》。】
【邱岳峰节奏感极强,和他一起跳舞,被他带着前进、后退、旋转,会使人感到自己和音乐完全融成了一体,所以他是最抢手的舞伴。……他从来不是一字一句地抓口型,而是完全掌握了人物的节奏,所以他曾开玩笑说:“我可以背对银幕配戏。”】
【她(狄菲菲)是一朵花,总要绽放。天地本来是很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