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主义?

文/嵇嘉理
一般来讲,“民族主义”滥觞于19世纪初期的的西欧。它随着现代国家建立的步伐而发展壮大,进而从欧洲扩散至临近的亚洲。世俗国家在与教会争权,以及西欧国家内部整合的过程中,“民族主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一战后的民族自决的观点,民族主义越发的时髦起来。民族主义成为更多的弱小民族要求独立的纽带。
对于中国来说,“民族主义”是个彻头彻尾的舶来品。因为我们的历史上并没有“民族主义”这样的观念,我们有的只是“华夷之辩”和“天下观”。当然,现在我们也可以戴上眼镜从中国的历史中发现“民族主义”。
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后来被演化为两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在冲突过程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至少大清国的子民并不这样来看。即便是把三元里抗英给拉出来,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比照一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的“驱除鞑虏”的政治口号,你很难发现它和元末反元的时候有多少进步。虽然后有五族共和之说,可这样的理念在维系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大些还是消极作用大一些,似乎很难回答。边陲四顾,就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种五族共和学说的威力。
更多的时候我们将“民族主义”在中国归功于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说。事实上夜也确实如此。
“地无南北,人无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在逐渐的接受民族主义的洗礼之后,再次面对的外族入侵,我们的民族主义显然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在一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
抗日战争所激起的民族情愫使得人们至今仍然怀念。然而怀念并不总是好的,虽然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分怀念带来的更多的则是负面的东西。
每当翻开故纸堆的时候总是一股子的苦情,夹杂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每每谈到近代史上的五次战争总是咬牙切齿状。每当看到日本人总是一副苦大仇深。当日本人已经从 二战的废墟上站起来了的时候,我们还沉在民族主义的深渊之中。
这种情节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的民族热情被消费,成为无耻政商的牟利工具。比如那些抗日科幻剧,那些糊着民族主义外壳的创新。
在民族主义的老家,当初倡导民族主义的多是一些民族成份单一的国家。在我们周边民族主义思想强烈的韩国等也都是民族成份单一的国家。而在那些多民族的国家则鲜少提及民族主义。在作者反复念叨的社会主义的苏联,斯大林时期的民族政策至今都为人诟病。苏联解体所留下的后遗症至今在俄罗斯身上不时发作。在南斯拉夫,铁托等南共盟成员叶提出了南斯拉夫族的概念。初衷是好的,但到底没有抵得住前南各族要求独立的脚步,最终彻底解体。显然,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走俄国人的道路”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西方的民族政策就有多么的好。魁北克独立运动、苏格兰独立运动、巴斯克独立运动这些都是爆发在西方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族问题、地区民族主义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境内各族的族源、语言、信仰多有差异,单纯强调哪一个民族对其他的民族来讲都是一个不公平,倘若久而久之就会生出变数。
其实,作者在书中指出的“美国民族主义族主义更强调“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大熔炉”的历史文化特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调“大熔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也可以返回我们自己的历史,那里面也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
一般来讲,“民族主义”滥觞于19世纪初期的的西欧。它随着现代国家建立的步伐而发展壮大,进而从欧洲扩散至临近的亚洲。世俗国家在与教会争权,以及西欧国家内部整合的过程中,“民族主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一战后的民族自决的观点,民族主义越发的时髦起来。民族主义成为更多的弱小民族要求独立的纽带。
对于中国来说,“民族主义”是个彻头彻尾的舶来品。因为我们的历史上并没有“民族主义”这样的观念,我们有的只是“华夷之辩”和“天下观”。当然,现在我们也可以戴上眼镜从中国的历史中发现“民族主义”。
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后来被演化为两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在冲突过程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至少大清国的子民并不这样来看。即便是把三元里抗英给拉出来,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比照一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的“驱除鞑虏”的政治口号,你很难发现它和元末反元的时候有多少进步。虽然后有五族共和之说,可这样的理念在维系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大些还是消极作用大一些,似乎很难回答。边陲四顾,就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种五族共和学说的威力。
更多的时候我们将“民族主义”在中国归功于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说。事实上夜也确实如此。
“地无南北,人无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在逐渐的接受民族主义的洗礼之后,再次面对的外族入侵,我们的民族主义显然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在一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
抗日战争所激起的民族情愫使得人们至今仍然怀念。然而怀念并不总是好的,虽然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分怀念带来的更多的则是负面的东西。
每当翻开故纸堆的时候总是一股子的苦情,夹杂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每每谈到近代史上的五次战争总是咬牙切齿状。每当看到日本人总是一副苦大仇深。当日本人已经从 二战的废墟上站起来了的时候,我们还沉在民族主义的深渊之中。
这种情节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的民族热情被消费,成为无耻政商的牟利工具。比如那些抗日科幻剧,那些糊着民族主义外壳的创新。
在民族主义的老家,当初倡导民族主义的多是一些民族成份单一的国家。在我们周边民族主义思想强烈的韩国等也都是民族成份单一的国家。而在那些多民族的国家则鲜少提及民族主义。在作者反复念叨的社会主义的苏联,斯大林时期的民族政策至今都为人诟病。苏联解体所留下的后遗症至今在俄罗斯身上不时发作。在南斯拉夫,铁托等南共盟成员叶提出了南斯拉夫族的概念。初衷是好的,但到底没有抵得住前南各族要求独立的脚步,最终彻底解体。显然,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走俄国人的道路”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西方的民族政策就有多么的好。魁北克独立运动、苏格兰独立运动、巴斯克独立运动这些都是爆发在西方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族问题、地区民族主义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境内各族的族源、语言、信仰多有差异,单纯强调哪一个民族对其他的民族来讲都是一个不公平,倘若久而久之就会生出变数。
其实,作者在书中指出的“美国民族主义族主义更强调“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大熔炉”的历史文化特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调“大熔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也可以返回我们自己的历史,那里面也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