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春天少年白

还记得年幼时,总有叔叔阿姨摸摸我的头感慨:“我可是看着你出生,再一点点长大的呢!”。高中三年期间,好几个表弟出生了,由于在家待的时日较少,仿佛上次看见他们还在襁褓里哇哇大哭,现在就已能摸爬滚打,玩闹撒娇了,自己也到了可以故作深沉的年纪:“我可是看着你们长大的!”。
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暑假,我去医院探望舅舅他刚出生的儿子。刚出生的婴儿,总是闭着眼睛不肯睁开,小而柔弱,雪白粉嫩,赢得全家的宠溺,众星捧月似的。那一刻,突然体会到新生命的美好。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曾染过一点尘埃,生活如一张刚铺开的雪白画布,未来的生命旅途被赋予了无限种可能。而我们,越长大却越囿于成见,生活的方向逐渐明确,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就如林清玄先生所述的书的主旨:“就像一片白雪,乍看什么都没有,可是有无限的生机在其中蕴藏和萌动,等待着春天。这是作为少年,最可珍惜的地方”。由是点出书名意趣。
书中收录的,大多是其1982-1984年间的散文和游记,内容平易朴实,文字也简洁淡雅,读来却让人深深感动。现在的作家,大多缺少了这份淡泊明志的文字情怀,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层出不穷,励志他人却略显单薄。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从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片段中汲取最浅显的道理和最深刻的力量。
有一个思想贯穿全书散文,就是自然法则是最伟大却最易忽略的力量。林清玄32岁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这本书写于他30岁之际,所以散文中也有少量对佛法、禅宗的见解。我也一直以为,人类只是固步自封为万物之灵,其实大自然的恩赐与惩罚,远远强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书中,他通过对幼时珍爱松鼠的回忆,道出人与动物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与忧伤(《我唯一的松鼠》);通过美丽的白露时节引出候鸟保护的紧迫性,体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正义感(《白露以后》);通过鹭鸶和蝙蝠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引申到自然保护、动物的不平等对待及当代价值观的单一(《鹭鸶和蝙蝠》)。
还有几篇文章令我感动,一篇似乎是他青年时的感情写就的散文(《无声飘落》),在无声飘落的木棉花下,“过马路的时候,他小心牵起她的手”,“这些,她永远不会懂。他眼前突然浮现她最后流泪的样子,这是多年来第一次看她流泪,他最初的爱仿佛随她的泪落在地上。他这才知道,她的泪原是一种结局,像春末萎落的木棉花”。短短的篇幅,极为简单的几个动作,却爱得深沉,忧伤彻骨。难以想到如此细腻的文笔与情感,竟能出于他的笔下。
另一篇是他参观美国珍珠港历史古迹时写的《滴血之港》,珍珠港战役在二战中是巨大的转折点,美国人与日本人对这场战役的态度,本身就是对比,作者又将其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在一起,历史沧桑,时代风云,腥风血雨也能在时光前化成尘埃落定。“历史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它时常充满了隐喻,有许多历史是那样轻描淡写,每一笔里却充满了人的血肉,有许多历史虽只有一天(珍珠港),却充满了关键性的意味”,“历史走远了,但历史用血肉生命写的那一段,永不沉埋”。林清玄的父亲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也亲眼见证了日军的惨绝人寰,这些故事在林的记忆里深刻,爱国热血在激流在涌动,号召也呐喊。人在历史面前,如此苍白无力。如果没有眼见为实的记录与传承,连黑白都会在蓄意的篡改下颠倒。
儿时最好的朋友送了我这本书,书本身就有淡雅简洁的美感,那样细心的她又在扉页写了好长一段话送我“因为觉得名字太美,怕自己承受不起。当时就想着,我要向一个人推荐,一个明白的人推荐,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时至今日,便想起你来”心中温暖,她给我的关爱总是太真挚太厚重,也让我看到我需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学期一定要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也希望能以这本书为起点,把林清玄先生的经典作品系列看完。
你是春天少年白,愿我们永远心如白雪般洁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暑假,我去医院探望舅舅他刚出生的儿子。刚出生的婴儿,总是闭着眼睛不肯睁开,小而柔弱,雪白粉嫩,赢得全家的宠溺,众星捧月似的。那一刻,突然体会到新生命的美好。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曾染过一点尘埃,生活如一张刚铺开的雪白画布,未来的生命旅途被赋予了无限种可能。而我们,越长大却越囿于成见,生活的方向逐渐明确,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就如林清玄先生所述的书的主旨:“就像一片白雪,乍看什么都没有,可是有无限的生机在其中蕴藏和萌动,等待着春天。这是作为少年,最可珍惜的地方”。由是点出书名意趣。
书中收录的,大多是其1982-1984年间的散文和游记,内容平易朴实,文字也简洁淡雅,读来却让人深深感动。现在的作家,大多缺少了这份淡泊明志的文字情怀,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层出不穷,励志他人却略显单薄。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从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片段中汲取最浅显的道理和最深刻的力量。
有一个思想贯穿全书散文,就是自然法则是最伟大却最易忽略的力量。林清玄32岁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这本书写于他30岁之际,所以散文中也有少量对佛法、禅宗的见解。我也一直以为,人类只是固步自封为万物之灵,其实大自然的恩赐与惩罚,远远强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书中,他通过对幼时珍爱松鼠的回忆,道出人与动物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与忧伤(《我唯一的松鼠》);通过美丽的白露时节引出候鸟保护的紧迫性,体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正义感(《白露以后》);通过鹭鸶和蝙蝠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引申到自然保护、动物的不平等对待及当代价值观的单一(《鹭鸶和蝙蝠》)。
还有几篇文章令我感动,一篇似乎是他青年时的感情写就的散文(《无声飘落》),在无声飘落的木棉花下,“过马路的时候,他小心牵起她的手”,“这些,她永远不会懂。他眼前突然浮现她最后流泪的样子,这是多年来第一次看她流泪,他最初的爱仿佛随她的泪落在地上。他这才知道,她的泪原是一种结局,像春末萎落的木棉花”。短短的篇幅,极为简单的几个动作,却爱得深沉,忧伤彻骨。难以想到如此细腻的文笔与情感,竟能出于他的笔下。
另一篇是他参观美国珍珠港历史古迹时写的《滴血之港》,珍珠港战役在二战中是巨大的转折点,美国人与日本人对这场战役的态度,本身就是对比,作者又将其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在一起,历史沧桑,时代风云,腥风血雨也能在时光前化成尘埃落定。“历史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它时常充满了隐喻,有许多历史是那样轻描淡写,每一笔里却充满了人的血肉,有许多历史虽只有一天(珍珠港),却充满了关键性的意味”,“历史走远了,但历史用血肉生命写的那一段,永不沉埋”。林清玄的父亲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也亲眼见证了日军的惨绝人寰,这些故事在林的记忆里深刻,爱国热血在激流在涌动,号召也呐喊。人在历史面前,如此苍白无力。如果没有眼见为实的记录与传承,连黑白都会在蓄意的篡改下颠倒。
儿时最好的朋友送了我这本书,书本身就有淡雅简洁的美感,那样细心的她又在扉页写了好长一段话送我“因为觉得名字太美,怕自己承受不起。当时就想着,我要向一个人推荐,一个明白的人推荐,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时至今日,便想起你来”心中温暖,她给我的关爱总是太真挚太厚重,也让我看到我需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学期一定要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也希望能以这本书为起点,把林清玄先生的经典作品系列看完。
你是春天少年白,愿我们永远心如白雪般洁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