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特根斯坦”,我们是否可以谈点别的

一提到维特根斯坦,我们作为普通读者所能联想到的必然是那位相貌英俊、表情严肃、举止怪异的二十世纪哲学大师,如果你碰巧是位哲学爱好者,一定会明白没有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就好像没有了莫奈的印象派,“维特根斯坦”毫无疑问就是一个绝对的哲学能指。然而,就如同电影《巴别塔》所展现的一样:生活是一张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你是自己这出戏当之无愧的主角,但你生活中的配角也会在各自的生活里担纲主演。维特根斯坦,不只是哲学家路德维希一个人的名号,它同时也是世纪末的维也纳一个显赫家族的名号,关于这个家族,除了哲学,我们或许还可以谈点别的。
也许在蒙克的著名传记《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中,这个家族的成员们都只是跑龙套的,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有着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因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而这一切多亏了卡尔·维特根斯坦,那位哲学家的父亲。他为子孙创建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帝国,包括为数众多的钢铁公司、轧钢厂,以及遍布全国的煤矿、金属矿,除此之外,“他至少在三个大型银行和一个军火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席位”。畅销书《货币战争》曾把卡尔·维特根斯坦看做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代理人,就好像在美国担当代理人的洛克菲勒一样。这无疑是小道流传的八卦,但是他的朋友,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能在死后享受大量传记制造的闪耀光环,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钢铁巨头,卡尔为什么不能让“维特根斯坦”成为欧洲巨贾的象征符号呢?他的表兄卡尔·门戈曾说,一战前,卡尔的财富“被估算为两亿克朗——二战后,这些钱至少和同额的美元等值”。不过,正如《维特根斯坦之家》中所说,“这些数字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就说他富可敌国”。但这些历史仿佛都已经在历史的滔滔江水中湮没无闻。
也许,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没能被当作财富符号流传于世,除了被那位哲学家的耀眼光芒掩盖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卡尔缺乏商业头脑的败家子嗣们未能守住这庞大的家产。正如此书英文版书名“A Family at War”所暗示的那样,这个流淌着犹太血液的家族在震荡整个欧洲的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泼天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政府为了还债,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奥地利克朗随之贬值16倍。到了1922年,纸币已经一文不值,“而消费品价格比战前水平高出了14000倍”。更不用说等到二战,虽然早几代人就开始信奉天主教,但受到罪恶的犹太血缘的牵连,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们,为了在纳粹血流成河的虎口中活下来,将存于瑞士的最后一笔巨额财产提前解冻并将其中大部分都无偿捐给了希特勒——这位路德维希在林茨郊区读书时的同学,据说他们家捐出的黄金“比德国人在一年后攫获的捷克国家黄金储备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当然了,用一连串让人咋舌的数字或沉甸甸的黄金来计算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奢华简直可以说是粗鄙和庸俗的,我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时都仿佛听见了他们嗤之以鼻的冷笑。因为,随便哪一个上流社会的家族都拥有价值难以计量的艺术品收藏,更何况那样一群对艺术极端痴迷的维特根斯坦们。读过蒙克所作传记的人都知道,监狱中的路德维希曾在与一个被囚的画家聊天时提到:艺术大师克里姆特为他的姐姐(当时即将结婚的格雷特)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但读完《维特根斯坦之家》后你会知道,后者居然因为不满意于对她嘴唇的处理而将这大师之作束之高阁。更不消说,大量的乐谱手稿被收藏于维特根斯坦家族在维也纳的三处宅邸中。这些都被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之为“文化资本”,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经济资本”的鄙俗经济人(Homo Economicus)所难以计量的隐性财富。卡尔及妻子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私家音乐厅的阴暗处一起弹奏最爱的巴赫、贝多芬或勃拉姆斯,也会经常在这个音乐厅中举办家庭音乐会,座上宾客包括一连串教科书上的神圣名字: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和古斯塔夫·马勒。这样的华丽阵容绝不是暴发户数着金币就能堆砌出来的,对音乐的崇敬几乎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隐性基因,卡尔的表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门德尔松的学生,而路德维希的亲哥哥保罗则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左臂钢琴家。
保罗可以说是另一位有资格成为传记主角的“维特根斯坦”,他在一战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靠着惊人的毅力学会独自穿衣、切肉、削苹果、游泳、骑马,办到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已经令人敬佩,但他仍然不满足于仅仅是生存下来,他开始拼命练习左手演奏钢琴的技巧,并且邀请家族共同的好友,盲人作曲家拉伯(曾是勋伯格的老师)为其创作左手演奏曲目。正如保罗自己所说:“如果我不能从一条线路到达峰顶,我就会撤下来,从另一侧重新开始”,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终于在大师云集的维也纳拥有了立足之地。当然,他的成功原因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正如亚历山大·沃所揭示的那样,听众不是出于欣赏音乐才慷慨解囊,“而是为了一睹奇观,就好像他是什么兜售叫卖的魔术师或游乐场的展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路德维希根本不忍参加哥哥的公开音乐会。”另外,巨额的家族财富也为保罗的成名助力不少,动则几千美金的酬劳打动了许多作曲家为之创作左手演奏的曲目,这其中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威尔。当然了,美金作为酬劳相比于他感谢拉伯的礼物则显得不值一哂,那份礼物据说是贝多芬的一缕头发。但是,随着二战的到来,逃脱魔爪的保罗来到了美国,时光荏苒,他渐渐变成一个被人遗忘的演奏者和大学教师,也许正如作曲家普罗科耶夫所说:“我没看出他的左手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可能是他的不幸最终变成了幸事”。一切的一切曾经那么风起云涌,但终究归于平淡。
造物主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剧本作者,所以福楼拜才会叫我们去细节中寻找上帝。在很早的时候,他就为整个家族埋下了暗示衰败的伏笔。路德维希的两个哥哥鲁道夫和汉斯都死于自杀,家族本身的问题暴露无遗。鲁道夫曾向一个慈善组织坦言自己有着同性恋的“变态倾向”,最终不堪舆论压力而吞服了氰化钾。据说也是公认同性恋的汉斯,拥有一颗惊人的数学头脑,还被马勒的老师、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爱泼斯坦称为音乐天才,不过其宿命则是离家出走和殒命他乡。所幸的是,一直徘徊于自杀边缘的路德维希,找到了毕生的志业所在,也所幸他的导师们罗素、摩尔选择忍受了他的狂躁和神经质,这才为维特根斯坦家族保留了唯一一颗最终闪耀的星。但是,狡黠的上帝最终也不忘通过学者巴特利三世之口告诉世人:路德维希也是个同性恋!我一直在揣度来自天堂的圣意,最终了悟:路德维希的罪过在于企图用他的语言哲学重建巴别塔,为了不让这基因贻害后世,他成了同性恋。写来写去才发现,关于维特根斯坦,也许终究只能讨论哲学才足够严肃。
附录:书中提及维特根斯坦家族所藏音乐手稿、艺术品清单
一、音乐手稿
1.巴赫,康塔塔(《我的灵魂》)
2.贝多芬,第109号钢琴奏鸣曲
3.贝多芬,第130号四重奏的谐谑曲
4.贝多芬,《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5.歌曲《来自远方的歌谣》(Lied aus der Ferne)
6.19封贝多芬的亲笔书信
7.海顿,第90号C大调交响曲
8.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9.莫扎特,两部钢琴协奏曲(K238,K476)
10.莫扎特,《小夜曲》(K361)
11.莫扎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K515)
12.莫扎特的一部回旋曲
13.舒伯特的六首歌曲(包括著名的《鳟鱼》)和一部钢琴二重奏鸣曲
14.舒伯特信札若干
15.瓦格纳,《女武神》的一系列草稿
16.布鲁克纳和瓦格纳亲手书写的交响曲
17.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和两个版本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
18.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
19.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手稿
20.一部韦伯的五重奏
21.兴德米特,《有管弦乐队的钢琴音乐》
二、绘画
1.克里姆特,《格雷特肖像》,目前被悬挂于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
2.莫奈,《保罗夫人》,现藏于哈佛的福格艺术博物馆
3.乔瓦尼·塞冈蒂尼,《恶之源》【卡尔1898年买自极其成功的分离派展览】
4.毕加索,《狗》
5.柯罗作品(具体未知)
6.高更,《大提琴家》
7.马蒂斯,《静物画》
8.图卢兹·劳特雷克,《戴玫瑰结的妇女》
9.莫迪里阿尼,《戴项链的妇女》【2007年5月,此作品姐妹画作《戴绿色项链的妇女》拍卖行估价120到160万美元】
三、其他
1.1929年春,格雷特在维也纳昆德曼街的新居,部分由路德维希设计。【一直遭到拆毁的威胁,最后建筑爱好者们挽救了它,如今成为保加利亚文化学院维也纳分院所在地】
2.16世纪哥白林挂毯
3.一把1716年造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4一把出自安东尼厄斯和希罗尼姆斯·阿玛提之手的中提琴,2002年4月15日年这件乐器被马霍琴行估价为180万美元
5.一把出自瓜达尼尼的小提琴
6.一把出自鲁杰里(Rugieri)的大提琴
7.一面二十英尺高的北京乌木漆器屏风
8.一尊古罗马雕塑
9.雅典花瓶
10.若干唐宋元明时期的陶马和装饰品
此文部分内容已发表于《北京日报》
也许在蒙克的著名传记《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中,这个家族的成员们都只是跑龙套的,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有着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因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而这一切多亏了卡尔·维特根斯坦,那位哲学家的父亲。他为子孙创建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帝国,包括为数众多的钢铁公司、轧钢厂,以及遍布全国的煤矿、金属矿,除此之外,“他至少在三个大型银行和一个军火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席位”。畅销书《货币战争》曾把卡尔·维特根斯坦看做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代理人,就好像在美国担当代理人的洛克菲勒一样。这无疑是小道流传的八卦,但是他的朋友,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能在死后享受大量传记制造的闪耀光环,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钢铁巨头,卡尔为什么不能让“维特根斯坦”成为欧洲巨贾的象征符号呢?他的表兄卡尔·门戈曾说,一战前,卡尔的财富“被估算为两亿克朗——二战后,这些钱至少和同额的美元等值”。不过,正如《维特根斯坦之家》中所说,“这些数字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就说他富可敌国”。但这些历史仿佛都已经在历史的滔滔江水中湮没无闻。
也许,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没能被当作财富符号流传于世,除了被那位哲学家的耀眼光芒掩盖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卡尔缺乏商业头脑的败家子嗣们未能守住这庞大的家产。正如此书英文版书名“A Family at War”所暗示的那样,这个流淌着犹太血液的家族在震荡整个欧洲的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泼天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政府为了还债,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奥地利克朗随之贬值16倍。到了1922年,纸币已经一文不值,“而消费品价格比战前水平高出了14000倍”。更不用说等到二战,虽然早几代人就开始信奉天主教,但受到罪恶的犹太血缘的牵连,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们,为了在纳粹血流成河的虎口中活下来,将存于瑞士的最后一笔巨额财产提前解冻并将其中大部分都无偿捐给了希特勒——这位路德维希在林茨郊区读书时的同学,据说他们家捐出的黄金“比德国人在一年后攫获的捷克国家黄金储备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当然了,用一连串让人咋舌的数字或沉甸甸的黄金来计算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奢华简直可以说是粗鄙和庸俗的,我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时都仿佛听见了他们嗤之以鼻的冷笑。因为,随便哪一个上流社会的家族都拥有价值难以计量的艺术品收藏,更何况那样一群对艺术极端痴迷的维特根斯坦们。读过蒙克所作传记的人都知道,监狱中的路德维希曾在与一个被囚的画家聊天时提到:艺术大师克里姆特为他的姐姐(当时即将结婚的格雷特)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但读完《维特根斯坦之家》后你会知道,后者居然因为不满意于对她嘴唇的处理而将这大师之作束之高阁。更不消说,大量的乐谱手稿被收藏于维特根斯坦家族在维也纳的三处宅邸中。这些都被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之为“文化资本”,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经济资本”的鄙俗经济人(Homo Economicus)所难以计量的隐性财富。卡尔及妻子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私家音乐厅的阴暗处一起弹奏最爱的巴赫、贝多芬或勃拉姆斯,也会经常在这个音乐厅中举办家庭音乐会,座上宾客包括一连串教科书上的神圣名字: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和古斯塔夫·马勒。这样的华丽阵容绝不是暴发户数着金币就能堆砌出来的,对音乐的崇敬几乎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隐性基因,卡尔的表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门德尔松的学生,而路德维希的亲哥哥保罗则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左臂钢琴家。
保罗可以说是另一位有资格成为传记主角的“维特根斯坦”,他在一战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靠着惊人的毅力学会独自穿衣、切肉、削苹果、游泳、骑马,办到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已经令人敬佩,但他仍然不满足于仅仅是生存下来,他开始拼命练习左手演奏钢琴的技巧,并且邀请家族共同的好友,盲人作曲家拉伯(曾是勋伯格的老师)为其创作左手演奏曲目。正如保罗自己所说:“如果我不能从一条线路到达峰顶,我就会撤下来,从另一侧重新开始”,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终于在大师云集的维也纳拥有了立足之地。当然,他的成功原因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正如亚历山大·沃所揭示的那样,听众不是出于欣赏音乐才慷慨解囊,“而是为了一睹奇观,就好像他是什么兜售叫卖的魔术师或游乐场的展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路德维希根本不忍参加哥哥的公开音乐会。”另外,巨额的家族财富也为保罗的成名助力不少,动则几千美金的酬劳打动了许多作曲家为之创作左手演奏的曲目,这其中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威尔。当然了,美金作为酬劳相比于他感谢拉伯的礼物则显得不值一哂,那份礼物据说是贝多芬的一缕头发。但是,随着二战的到来,逃脱魔爪的保罗来到了美国,时光荏苒,他渐渐变成一个被人遗忘的演奏者和大学教师,也许正如作曲家普罗科耶夫所说:“我没看出他的左手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可能是他的不幸最终变成了幸事”。一切的一切曾经那么风起云涌,但终究归于平淡。
造物主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剧本作者,所以福楼拜才会叫我们去细节中寻找上帝。在很早的时候,他就为整个家族埋下了暗示衰败的伏笔。路德维希的两个哥哥鲁道夫和汉斯都死于自杀,家族本身的问题暴露无遗。鲁道夫曾向一个慈善组织坦言自己有着同性恋的“变态倾向”,最终不堪舆论压力而吞服了氰化钾。据说也是公认同性恋的汉斯,拥有一颗惊人的数学头脑,还被马勒的老师、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爱泼斯坦称为音乐天才,不过其宿命则是离家出走和殒命他乡。所幸的是,一直徘徊于自杀边缘的路德维希,找到了毕生的志业所在,也所幸他的导师们罗素、摩尔选择忍受了他的狂躁和神经质,这才为维特根斯坦家族保留了唯一一颗最终闪耀的星。但是,狡黠的上帝最终也不忘通过学者巴特利三世之口告诉世人:路德维希也是个同性恋!我一直在揣度来自天堂的圣意,最终了悟:路德维希的罪过在于企图用他的语言哲学重建巴别塔,为了不让这基因贻害后世,他成了同性恋。写来写去才发现,关于维特根斯坦,也许终究只能讨论哲学才足够严肃。
附录:书中提及维特根斯坦家族所藏音乐手稿、艺术品清单
一、音乐手稿
1.巴赫,康塔塔(《我的灵魂》)
2.贝多芬,第109号钢琴奏鸣曲
3.贝多芬,第130号四重奏的谐谑曲
4.贝多芬,《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5.歌曲《来自远方的歌谣》(Lied aus der Ferne)
6.19封贝多芬的亲笔书信
7.海顿,第90号C大调交响曲
8.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9.莫扎特,两部钢琴协奏曲(K238,K476)
10.莫扎特,《小夜曲》(K361)
11.莫扎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K515)
12.莫扎特的一部回旋曲
13.舒伯特的六首歌曲(包括著名的《鳟鱼》)和一部钢琴二重奏鸣曲
14.舒伯特信札若干
15.瓦格纳,《女武神》的一系列草稿
16.布鲁克纳和瓦格纳亲手书写的交响曲
17.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和两个版本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
18.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
19.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手稿
20.一部韦伯的五重奏
21.兴德米特,《有管弦乐队的钢琴音乐》
二、绘画
1.克里姆特,《格雷特肖像》,目前被悬挂于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
2.莫奈,《保罗夫人》,现藏于哈佛的福格艺术博物馆
3.乔瓦尼·塞冈蒂尼,《恶之源》【卡尔1898年买自极其成功的分离派展览】
4.毕加索,《狗》
5.柯罗作品(具体未知)
6.高更,《大提琴家》
7.马蒂斯,《静物画》
8.图卢兹·劳特雷克,《戴玫瑰结的妇女》
9.莫迪里阿尼,《戴项链的妇女》【2007年5月,此作品姐妹画作《戴绿色项链的妇女》拍卖行估价120到160万美元】
三、其他
1.1929年春,格雷特在维也纳昆德曼街的新居,部分由路德维希设计。【一直遭到拆毁的威胁,最后建筑爱好者们挽救了它,如今成为保加利亚文化学院维也纳分院所在地】
2.16世纪哥白林挂毯
3.一把1716年造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4一把出自安东尼厄斯和希罗尼姆斯·阿玛提之手的中提琴,2002年4月15日年这件乐器被马霍琴行估价为180万美元
5.一把出自瓜达尼尼的小提琴
6.一把出自鲁杰里(Rugieri)的大提琴
7.一面二十英尺高的北京乌木漆器屏风
8.一尊古罗马雕塑
9.雅典花瓶
10.若干唐宋元明时期的陶马和装饰品
此文部分内容已发表于《北京日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