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的政治哲学导论
近几年来,借助网络的便利,网友们端坐家中,即可聆听国外名校学术大家的公开授课,享受部分名校学术才可以获得的学术资源,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随之兴起的“网课族”,也反映出广大网民对此类公开课的积极欢迎和响应。在众多名校课程中,“耶鲁大学公开课程”更是领一时风气之先的佼佼者,甫一面世就广受追捧,口碑颇佳。也正鉴于此,耶鲁大学出版社跟进策划了公开课的讲稿,作为对视频课的补充和完善。如今,这一系列书籍已引进国内,此本《政治哲学》便是其中之一。
说到本书的主题“政治哲学”,可能普通读者颇感陌生。毕竟谈起哲学,我们最先所想到的可能是探讨人生,或是探究世界本源之类形而上的问题,而“政治”则让人更多的想到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这两者有何关系呢?其实,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对于“政治”的误解。哲学之目的,在与寻求根本解答,以安立人生。要安立人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是不可绕过的课题。而政治,其本意便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因此,“政治哲学”不仅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如国内著名政治学者赵汀阳所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已从形而上学转向知识论和语言学,如今又转向了政治学和伦理学。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几乎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政治哲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本书,便是一本简明的政治哲学导论。
如同哲学一样,政治哲学也是一门重视传承的学科。因此本书作者也是以时间为脉络,向我们呈现了西方哲学史两千年来那些伟大思想家的政治思考。这其中既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古代先哲”,也有霍布斯、卢梭、洛克等启蒙时代哲人,以及托克维尔等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知名”的思想家,可谓阵容强大。不过这一门课,却并不好上。各个大家的著作均博大精深,如何在课程中加以拣选,又如何厘清彼此关系?教授者自身对这些立论所持态度,是否中立无偏?又如何将这些过往思想,与当下现实相结合?凡此种种,均是难题。然而读完此书,却让人惊讶地发现作者斯密什教授已将这些难题一一化解,可说是不愧其学派传承、名校名师的身份。
首先,本书定位清晰,便是一本“入门读物”。因此,作者摒弃那些繁冗晦涩的学术陈词,而是尽力以流畅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以生动畅销的方式将一部政治哲学的演变史向读者娓娓道来,令即使非政治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也可较为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步入政治哲学之门。其次,由于篇幅所限,导论自不可能巨细靡遗。但作者在论述中牢牢抓住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即如何建立“最佳政制”的问题,将古往今来思想家的理论以此一以贯之,令全书层次清晰,提纲契领。在书中,你可以清晰看到柏拉图的“哲人王”与马基雅维利的“新君主”乃至霍布斯的“执政者”间的联系,亦或是霍布斯、卢梭、洛克等人的思想传承。同时,作为导论,本书在简明介绍各位哲人思想的同时,也不忘强调阅读原典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原典的摘录、解读和评论,让人自然生出对其兴趣。相信不少读过本书的读者,会生出一读《理想国》、《利维坦》或是《君主论》之心,此可谓循循善诱。再次,作者作为介绍者,对各个哲学流派保持了中肯客观的态度,却又不时呈现自身的独到见解。这种开放而又不盲目全盘接受,客观而又不失独立思考的气质,令本书的阅读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而不是如一些学术著作中那样充满非此即彼的偏狭态度。最后,本书虽讲的都是“古书”,但作者绝不迷古,或是为研究而研究。他的讲述并不与现在割裂,而是时时刻刻联系当前,以昔日思想家的视角,来呈现对当下,尤其是当下美国的关切。也正是因为这种讲述,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政治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重要。
那么,对于中国读者,本书又有何价值?对如今这个连“哲学”都已远离一般公众的功利社会,“政治哲学”是否只是政治系学生或所谓“政治精英”关注的话题呢?不可否认,本书的最初目的,是针对美国高等学府中那些未来社会精英的政治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与普通读者无关。因为处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和面临本书中所提出的那些问题:由谁进行统治?为何遵从法律?如何看待自由和权威?如何实现最佳政制……作者在最后一章“捍卫爱国主义”中,更是对现今对我们影响最为巨大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等思潮进行了全面的思辨剖析,这种思辨,对于身为国家以及民族一份子的每个人,对于每个公民,都不乏意义。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那个“政治生活”气氛无比热烈的年代犹在昨日,却已不堪回首,代之以如今一种“远离政治”的冷漠。如何从这种冷漠中走出,重新关切当下的政治话题?本书虽针对的是美国读者,却也未尝不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说到本书的主题“政治哲学”,可能普通读者颇感陌生。毕竟谈起哲学,我们最先所想到的可能是探讨人生,或是探究世界本源之类形而上的问题,而“政治”则让人更多的想到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这两者有何关系呢?其实,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对于“政治”的误解。哲学之目的,在与寻求根本解答,以安立人生。要安立人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是不可绕过的课题。而政治,其本意便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因此,“政治哲学”不仅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如国内著名政治学者赵汀阳所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已从形而上学转向知识论和语言学,如今又转向了政治学和伦理学。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几乎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政治哲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本书,便是一本简明的政治哲学导论。
如同哲学一样,政治哲学也是一门重视传承的学科。因此本书作者也是以时间为脉络,向我们呈现了西方哲学史两千年来那些伟大思想家的政治思考。这其中既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古代先哲”,也有霍布斯、卢梭、洛克等启蒙时代哲人,以及托克维尔等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知名”的思想家,可谓阵容强大。不过这一门课,却并不好上。各个大家的著作均博大精深,如何在课程中加以拣选,又如何厘清彼此关系?教授者自身对这些立论所持态度,是否中立无偏?又如何将这些过往思想,与当下现实相结合?凡此种种,均是难题。然而读完此书,却让人惊讶地发现作者斯密什教授已将这些难题一一化解,可说是不愧其学派传承、名校名师的身份。
首先,本书定位清晰,便是一本“入门读物”。因此,作者摒弃那些繁冗晦涩的学术陈词,而是尽力以流畅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以生动畅销的方式将一部政治哲学的演变史向读者娓娓道来,令即使非政治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也可较为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步入政治哲学之门。其次,由于篇幅所限,导论自不可能巨细靡遗。但作者在论述中牢牢抓住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即如何建立“最佳政制”的问题,将古往今来思想家的理论以此一以贯之,令全书层次清晰,提纲契领。在书中,你可以清晰看到柏拉图的“哲人王”与马基雅维利的“新君主”乃至霍布斯的“执政者”间的联系,亦或是霍布斯、卢梭、洛克等人的思想传承。同时,作为导论,本书在简明介绍各位哲人思想的同时,也不忘强调阅读原典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原典的摘录、解读和评论,让人自然生出对其兴趣。相信不少读过本书的读者,会生出一读《理想国》、《利维坦》或是《君主论》之心,此可谓循循善诱。再次,作者作为介绍者,对各个哲学流派保持了中肯客观的态度,却又不时呈现自身的独到见解。这种开放而又不盲目全盘接受,客观而又不失独立思考的气质,令本书的阅读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而不是如一些学术著作中那样充满非此即彼的偏狭态度。最后,本书虽讲的都是“古书”,但作者绝不迷古,或是为研究而研究。他的讲述并不与现在割裂,而是时时刻刻联系当前,以昔日思想家的视角,来呈现对当下,尤其是当下美国的关切。也正是因为这种讲述,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政治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重要。
那么,对于中国读者,本书又有何价值?对如今这个连“哲学”都已远离一般公众的功利社会,“政治哲学”是否只是政治系学生或所谓“政治精英”关注的话题呢?不可否认,本书的最初目的,是针对美国高等学府中那些未来社会精英的政治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与普通读者无关。因为处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和面临本书中所提出的那些问题:由谁进行统治?为何遵从法律?如何看待自由和权威?如何实现最佳政制……作者在最后一章“捍卫爱国主义”中,更是对现今对我们影响最为巨大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等思潮进行了全面的思辨剖析,这种思辨,对于身为国家以及民族一份子的每个人,对于每个公民,都不乏意义。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那个“政治生活”气氛无比热烈的年代犹在昨日,却已不堪回首,代之以如今一种“远离政治”的冷漠。如何从这种冷漠中走出,重新关切当下的政治话题?本书虽针对的是美国读者,却也未尝不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