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港漫已死”说 港漫复兴正当时

看到前不久贴吧有文谈到了如今港漫濒临绝境,认为港漫已死。(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721238557)原帖作者貌似对港漫颇有了解,但只发现现象没看到本质,个人实在无法认同其观点,反而觉得,港漫的确危机四伏,但在生存的狭缝中,许多优秀作品展现在读者眼前,复兴的苗头渐渐燃起,未来两年很可能会迎来港漫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置于死地而后生这句话用在港漫身上再合适不过。
港漫回归先天优势明显
香港老一辈的漫画人都是很精明的,在香港漫画市场刚出现萧条迹象的时候,发现漫画市场做不动,就果断开公司、做投资,一些人更是赚得钵盆满盈,以至于随后许多的港漫画家随波逐流,弃笔从商。也正是因为在这种大浪淘沙的环境下,在几百人中只有一人坚持下来的困境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那些依然坚持做港漫,守着自己那份信念,一点点为港漫的复兴做着努力的人们。而香港政府也于2012 年建设了世界首条漫画星光大道,向世界推广及宣传香港漫画业,建立香港漫画的世界地位及形象。
香港漫画星光大道
内地动漫需求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近期广电总局下达了一大批动漫禁播名单,但仔细一看,几乎大部分都为日漫,这或许能成为港漫进军内地市场的一次契机。
其实早在94年左右,因地利之便,珠海出版社就出版了大陆版的《天子传奇》,那时楼主还是小学生,在小书摊第一次看到了画风如此细腻的彩色漫画,瞬间赶脚香港就是一个漫画圣地。再之后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叫做“上海画一公司”的漫画出版公司,也许不少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请看下图,是否立马能勾起你儿时的回忆?那时“画一”出版的《风云》会随书附赠小兵器,谁要是有那么几把绝世好剑,在小伙伴们之间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画一”出版的《风云》随书附赠的小兵器
近几年,因为政府对盗版行业的打击和对正版的扶持,关于漫画版权的新闻屡见不鲜,第一次的恐慌应该是在2013年初,腾讯一次性购买了日本11部人气漫画的版权,那时候各动漫网站陆续停止更新,简直如同噩梦一般。而动画方面,腾讯、爱奇艺、搜狐等土豪公司,以及a站b站等新秀网站都在通过购买正版动画转播权来吸引用户。游戏方面,大多数玩家也都会选择带有正版授权标志的优秀游戏,毕竟授权就是品质的保证。港漫方面,比如势头猛劲的《火凤燎原》中国大陆版本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9读书人负责发行。由此可见,经过授权的优秀作品进入内地市场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大陆版《火凤燎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另外,其实相比日漫和美漫,港漫进军大陆市场具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语言。例如一本原版日漫或美漫,一般的读者买回家也就是当成一件藏品束之高阁,而官方的译版多少会缺失一些文字方面深沉的含义,读起来损失了不少乐趣。港漫则不同,通篇的中国汉字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无障碍的阅读可以保证读者百分之百地接收到漫画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
哪个看起来更亲切?
“老配方新故事”的题材大转变
印象中港漫常被人吐槽的一点,就是大量港漫作品的内容都过于雷同,剧情老套、画风相似,关键是缺乏新意,画来画去都是战个痛快,打斗、武侠、玄幻,这些基本上构成了经典港漫的全部,反而在常见的漫画类别中,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本长篇日常类的港漫作品,实在是遗憾。
其实不少的经典港漫在打斗之外有一些很好的世界观设定,比如海虎,比如火凤燎原。不少读者在第一次看到《火凤燎原》时,因为其画风和故事内容的关系,很难把它当作是一部港漫,更多的是觉得像是一位熟读中国历史名著的日本大师的作品。这也难怪,《火凤燎原》的作者陈某为漫画里的每一个角色,上至君主将领,下至老农小兵都塑造了属于那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专属造型,如残兵、败将、水镜八奇、南华八怪等,而且在不改变历史方向的前提下,加入了作者个人思想的二次创作,将正史、野史、虚构融合到一起,更加摒弃了其他三国作品魏蜀吴的主线路,而是以三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及名将赵云为轴心,支撑起整部作品。一些未能得到正史积极评价的人物,如吕布,作者赋予浓厚的情感将之描绘成 “不是人”的悲情英雄,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吕布的既有印象。(可参看知乎帖: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508971)
《火凤燎原》第32卷
近几年出版的港漫大部分连载都在40期左右,再长也未破百,就如同吃快餐一样,作者基本不会埋太深的伏笔和剧情,再加上热血的剧情、华丽的武功与霸气的特写,读者看的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如果发现市场不错,则会继续出2、3、4或者续传、前传、外传等,这的确是为港漫发展摸索出的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毕竟销量才是决定一部漫画是否能走下去决定性因素。但是这样下去,读者又会担忧剧情会进入循环打BOSS的模式。
不过敢于尝新必有收获,不少比较成功的港漫都抓住了“老配方,新故事”这样一个创作思路,如《九龙城寨》采用了大家熟知的古惑仔黑社会作为背景,创作出新的故事;又如《封神纪》,延续港漫的打斗风格与人体构造,但背景却设定在科幻、魔幻时代,让人耳目一新;再如《火凤燎原》,用国人熟知的三国题材展开全新故事,如今连载超过400期,在内容上完全摒弃打BOSS升级模式,加上写实的画风、严谨的故事、奇险的智谋、另类的史观,当真是港漫中的凤毛麟角,这样高品质的作品对正处于复兴阶段的香港漫画显得尤为特别和难得,真心希望能有更多像陈某一样的作者出现,引领港漫朝一个全新方向发展,完成港漫复兴。
一代新人换旧人 港漫代有才人出
相比较已经退出香港漫画界的大佬们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工厂流水线似的漫画生产模式,新生代的作者们更喜欢自由独立的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许多年轻的港漫作者目前都出来自己单干,如从老一辈漫画企业跳出来创立“一本”的和仔;再如司徒剑桥,将港漫的特色与日韩的风味结合,以至凭借《九龙城寨》获得第七届日本国际漫画奖铜奖。另外还有一些异类中的异类,就是前文提到的陈某(陈海峰)。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却因为无法接受原始港漫的生产方式而选择在台湾出道发展,不过不得不说他当年这一步看似险棋,却使得其作品后来在港台日韩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相继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陈某在某次访谈中谈到漫画创作的经验,颇有些新港漫浪潮领军人物的风范。陈某称,东立出版社给他完全的创作自由,不用事前看他要画什么东西,到交稿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才会知道作品内容,而东立也完全没有意见与要求。用陈某的话来说,就是“这对创作人来说,是一种自由的不得了的幸福”。另外,当被问到对于想要从事漫画行业的新人有何建议,陈某说,只要喜欢就可以放手试一试,失败并不可怕,即使失败了也可能是好事,最后成功了就证明自己是对的,“喜欢画漫画的人不会听人家劝,我自己也是一样”。如此看来,自由与激情对漫画创作者来说都是相当宝贵。
最后不得不说,香港漫画一直围绕着中国历史、武侠小说和香港背景等方式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东西,相较于日漫那虚构的世界与天马行空的思想,早期的港漫一直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小孩,害怕做出出格的事情让大家担心,但是在新一代港漫画家的尝试和努力下,加之各类读者对港漫的期待,港漫已经逐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态势。凭借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再通过学习日漫的生产与思维方式,加上大陆一些原创动漫网站也为港漫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惊叹,原来香港漫画可以这么好。(完)
港漫回归先天优势明显
香港老一辈的漫画人都是很精明的,在香港漫画市场刚出现萧条迹象的时候,发现漫画市场做不动,就果断开公司、做投资,一些人更是赚得钵盆满盈,以至于随后许多的港漫画家随波逐流,弃笔从商。也正是因为在这种大浪淘沙的环境下,在几百人中只有一人坚持下来的困境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那些依然坚持做港漫,守着自己那份信念,一点点为港漫的复兴做着努力的人们。而香港政府也于2012 年建设了世界首条漫画星光大道,向世界推广及宣传香港漫画业,建立香港漫画的世界地位及形象。
香港漫画星光大道
内地动漫需求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近期广电总局下达了一大批动漫禁播名单,但仔细一看,几乎大部分都为日漫,这或许能成为港漫进军内地市场的一次契机。
其实早在94年左右,因地利之便,珠海出版社就出版了大陆版的《天子传奇》,那时楼主还是小学生,在小书摊第一次看到了画风如此细腻的彩色漫画,瞬间赶脚香港就是一个漫画圣地。再之后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叫做“上海画一公司”的漫画出版公司,也许不少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请看下图,是否立马能勾起你儿时的回忆?那时“画一”出版的《风云》会随书附赠小兵器,谁要是有那么几把绝世好剑,在小伙伴们之间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画一”出版的《风云》随书附赠的小兵器
近几年,因为政府对盗版行业的打击和对正版的扶持,关于漫画版权的新闻屡见不鲜,第一次的恐慌应该是在2013年初,腾讯一次性购买了日本11部人气漫画的版权,那时候各动漫网站陆续停止更新,简直如同噩梦一般。而动画方面,腾讯、爱奇艺、搜狐等土豪公司,以及a站b站等新秀网站都在通过购买正版动画转播权来吸引用户。游戏方面,大多数玩家也都会选择带有正版授权标志的优秀游戏,毕竟授权就是品质的保证。港漫方面,比如势头猛劲的《火凤燎原》中国大陆版本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9读书人负责发行。由此可见,经过授权的优秀作品进入内地市场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大陆版《火凤燎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另外,其实相比日漫和美漫,港漫进军大陆市场具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语言。例如一本原版日漫或美漫,一般的读者买回家也就是当成一件藏品束之高阁,而官方的译版多少会缺失一些文字方面深沉的含义,读起来损失了不少乐趣。港漫则不同,通篇的中国汉字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无障碍的阅读可以保证读者百分之百地接收到漫画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
哪个看起来更亲切?
“老配方新故事”的题材大转变
印象中港漫常被人吐槽的一点,就是大量港漫作品的内容都过于雷同,剧情老套、画风相似,关键是缺乏新意,画来画去都是战个痛快,打斗、武侠、玄幻,这些基本上构成了经典港漫的全部,反而在常见的漫画类别中,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本长篇日常类的港漫作品,实在是遗憾。
其实不少的经典港漫在打斗之外有一些很好的世界观设定,比如海虎,比如火凤燎原。不少读者在第一次看到《火凤燎原》时,因为其画风和故事内容的关系,很难把它当作是一部港漫,更多的是觉得像是一位熟读中国历史名著的日本大师的作品。这也难怪,《火凤燎原》的作者陈某为漫画里的每一个角色,上至君主将领,下至老农小兵都塑造了属于那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专属造型,如残兵、败将、水镜八奇、南华八怪等,而且在不改变历史方向的前提下,加入了作者个人思想的二次创作,将正史、野史、虚构融合到一起,更加摒弃了其他三国作品魏蜀吴的主线路,而是以三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及名将赵云为轴心,支撑起整部作品。一些未能得到正史积极评价的人物,如吕布,作者赋予浓厚的情感将之描绘成 “不是人”的悲情英雄,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吕布的既有印象。(可参看知乎帖: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508971)
《火凤燎原》第32卷
近几年出版的港漫大部分连载都在40期左右,再长也未破百,就如同吃快餐一样,作者基本不会埋太深的伏笔和剧情,再加上热血的剧情、华丽的武功与霸气的特写,读者看的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如果发现市场不错,则会继续出2、3、4或者续传、前传、外传等,这的确是为港漫发展摸索出的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毕竟销量才是决定一部漫画是否能走下去决定性因素。但是这样下去,读者又会担忧剧情会进入循环打BOSS的模式。
不过敢于尝新必有收获,不少比较成功的港漫都抓住了“老配方,新故事”这样一个创作思路,如《九龙城寨》采用了大家熟知的古惑仔黑社会作为背景,创作出新的故事;又如《封神纪》,延续港漫的打斗风格与人体构造,但背景却设定在科幻、魔幻时代,让人耳目一新;再如《火凤燎原》,用国人熟知的三国题材展开全新故事,如今连载超过400期,在内容上完全摒弃打BOSS升级模式,加上写实的画风、严谨的故事、奇险的智谋、另类的史观,当真是港漫中的凤毛麟角,这样高品质的作品对正处于复兴阶段的香港漫画显得尤为特别和难得,真心希望能有更多像陈某一样的作者出现,引领港漫朝一个全新方向发展,完成港漫复兴。
一代新人换旧人 港漫代有才人出
相比较已经退出香港漫画界的大佬们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工厂流水线似的漫画生产模式,新生代的作者们更喜欢自由独立的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许多年轻的港漫作者目前都出来自己单干,如从老一辈漫画企业跳出来创立“一本”的和仔;再如司徒剑桥,将港漫的特色与日韩的风味结合,以至凭借《九龙城寨》获得第七届日本国际漫画奖铜奖。另外还有一些异类中的异类,就是前文提到的陈某(陈海峰)。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却因为无法接受原始港漫的生产方式而选择在台湾出道发展,不过不得不说他当年这一步看似险棋,却使得其作品后来在港台日韩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相继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陈某在某次访谈中谈到漫画创作的经验,颇有些新港漫浪潮领军人物的风范。陈某称,东立出版社给他完全的创作自由,不用事前看他要画什么东西,到交稿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才会知道作品内容,而东立也完全没有意见与要求。用陈某的话来说,就是“这对创作人来说,是一种自由的不得了的幸福”。另外,当被问到对于想要从事漫画行业的新人有何建议,陈某说,只要喜欢就可以放手试一试,失败并不可怕,即使失败了也可能是好事,最后成功了就证明自己是对的,“喜欢画漫画的人不会听人家劝,我自己也是一样”。如此看来,自由与激情对漫画创作者来说都是相当宝贵。
最后不得不说,香港漫画一直围绕着中国历史、武侠小说和香港背景等方式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东西,相较于日漫那虚构的世界与天马行空的思想,早期的港漫一直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小孩,害怕做出出格的事情让大家担心,但是在新一代港漫画家的尝试和努力下,加之各类读者对港漫的期待,港漫已经逐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态势。凭借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再通过学习日漫的生产与思维方式,加上大陆一些原创动漫网站也为港漫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惊叹,原来香港漫画可以这么好。(完)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