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must be a very decent person

五月初的某天,媒体突然报道David Goldberg猝死,时年47岁。其实一般人谁知道David Goldberg是谁呢?哦他是美国著名企业家,未上市公司Survey Monkey的CEO。可谁没事儿又会知道Survey Monkey是什么呢?顶多有些phd找committee约qual约答辩用过一两次。哦他是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的老公,年前她在畅销书《Lean In》中重笔描述过她这第二个老公给了自己的无限的支持,让作为一个成功女性的自己事业家庭更加完整。
这也未尝不是某种悲哀,David身后的很多报道,压根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提到,完全就是作为一个名人的附属品被媒体消费。而在这个事情中更加可疑的,至今没有任何确凿的消息,说他猝死的原因是什么。我向一个在Survey Monkey工作的朋友打听也没得到什么所谓“内部消息”。我觉得如果是健康原因或者交通事故等意外,家人完完全全没有必要隐瞒。而若非如此呢,就只剩下了非正常的原因。
这不小心露出了我心理阴暗的一面。然而“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也是确实是相对客观的规律,也是支撑我把这本又臭又长的《personal history》勉强看下去的原因。
Katherine Graham(之前是Katherine Meyer),前半生就是一个听话靠谱的富家乖乖女。除了偶尔用无辜的语气不小心透露她觉得亲娘其实是绿茶婊之外没什么特殊的想法和举动。因为家庭出身既豪富又有品,她真的除了各方面都好之外没什么特点,相貌好气质好体育好学习好人缘好工作好嫁了好老公。在这本书这时候只写了20%的时候我觉得其实这人一辈子是能看穿的,于是就不看了。
直到惊闻Lauren Bacall享年89的死讯,翻了翻wikipedia看到Humphrey Bogart早在57年就死了。突然想到Katherine也是80多岁寿终正寝,那她那个完美丈夫Philip呢?wikipedia名人的婚姻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果然搜到Philip于1963年过世,才48岁。那死因又是什么呢?那时候他家人可没有隐瞒死因,他在自家的度假屋里,把一只双筒猎枪塞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可这是为什么呢? 他一个普通中产农场主家庭的孩子,南方农村出来的。当过哈佛法学院的报纸主编,二十出头成了首席大法官的一号书记员, 二十五岁娶了美联储主席的大女儿,三十岁成为《华盛顿时报》的最大股东和发行人。直到四十多岁他死前,《华盛顿时报》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四个孩子儿女双全,妻子温柔美丽放弃事业一心照顾家庭。和总统副总统私交甚好,以后的路只可能比他岳父走得更远,如果他愿意走的话。这样都要上shotgun,那还要怎样啊!
我又没办法去问他自己,只能看去书里看。这样一来Katherine也成了一个不再boring的女人。wikipedia说Philip在自杀前和自己报社的女记者有一段非常夸张的婚外恋。长达一年带她在公开场合出入,数次扬言要离婚,并重写遗嘱把受益人制定为新欢。这无疑是Katherine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重大挫折。
能把好日子过好,那是应该的,这种人没意思。苦难才是品质的试金石不是么。虽然从个人角度来说,没人愿意放弃锦衣玉食主动投身古拉格群岛的铁丝网。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命运把坎坷的一坨,生生扔到了大家闺秀Katherine的面前了,彼时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年龄大了,且一直都不怎么关心她的样子。丈夫——嗯,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了。
她们婚姻中的第三者名叫Robin Webb,是时报分公司在欧洲办公室的一个澳籍女记者,Philip去欧洲出差时候在工作中认识的,后来就借工作理由把她派到美国来。除此之外关于她再也没有更多的信息。Katherine在1962年接听家里一部分机的电话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事情,她找到丈夫核实,得到了忏悔和结束的保证。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间,忏悔是虚无的,保证是无效的,因为Philip实质上几乎没有在家。其实她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从各方间断听到Philip又带着Webb在哪里出现了,闹事了,然后在他病重需要帮助的时候带他回家,陪他去精神病院疗养。
期间Webb跟她通过电话,好像还见过面。内容没有任何的新鲜,Webb说她们才是真爱,希望她放手之类。但要求的力度在听者看到是如此微弱以至于Katherine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接下来就是1963年夏天的自杀事件。Philip不久前修改过的遗嘱问世,把本属于Katherine的东西全部留给Webb,甚至还不如很多言情小说里原配还被留了一丝感激或者愧疚。在长达600多页的自传中,Katherine对此没有一个字的不满、委屈。甚至没有一个字不平的情绪。新遗嘱被律师鉴定无效之后,她这样说Webb:“她此后(Philip死后)没有索要过这笔遗产,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相信她是真的爱Philip。。。她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Philip的任何采访,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非常decent的女人。”
一般来说,妇女被迫保卫家庭的结局一般都很丑陋,不管是经济不独立的家庭妇女,XX公司高管,会使毒的科学家,还是风华绝代的女明星,权力惊人的女政客。随便去网上搜搜,阅读这些故事都会让人很不舒服。
上流社会的出身的确不是Katherine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她也没有选择丈夫患病、家庭崩离的命运。她在挫折困境中做了一些决定,让自己继任了时报的发行人,成为了美国一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安享晚年,还写了一本得普利策奖的书。我只能觉得,这就试出了她熠熠发光的品质。难的事情经历过了,容易的事情更能做好。领导一个报社,报道水门事件,成为媒体大亨,这些是容易的事情。
之前只见过一例如此淡定地处理类似处境,还是在虚构的设定下。而林语堂对于主角姚木兰集中了传统女性的一切无上的美好品质,引用他的原话是:
“对人友好,胸襟开阔,无限热情,亲密恳切,洒脱自然,穷达不变,甘苦与共。”
这其实也足够形容Katherine,且简单说来,和她对Webb的评价是一样的——she must be a very decent person.
这也未尝不是某种悲哀,David身后的很多报道,压根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提到,完全就是作为一个名人的附属品被媒体消费。而在这个事情中更加可疑的,至今没有任何确凿的消息,说他猝死的原因是什么。我向一个在Survey Monkey工作的朋友打听也没得到什么所谓“内部消息”。我觉得如果是健康原因或者交通事故等意外,家人完完全全没有必要隐瞒。而若非如此呢,就只剩下了非正常的原因。
这不小心露出了我心理阴暗的一面。然而“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也是确实是相对客观的规律,也是支撑我把这本又臭又长的《personal history》勉强看下去的原因。
Katherine Graham(之前是Katherine Meyer),前半生就是一个听话靠谱的富家乖乖女。除了偶尔用无辜的语气不小心透露她觉得亲娘其实是绿茶婊之外没什么特殊的想法和举动。因为家庭出身既豪富又有品,她真的除了各方面都好之外没什么特点,相貌好气质好体育好学习好人缘好工作好嫁了好老公。在这本书这时候只写了20%的时候我觉得其实这人一辈子是能看穿的,于是就不看了。
直到惊闻Lauren Bacall享年89的死讯,翻了翻wikipedia看到Humphrey Bogart早在57年就死了。突然想到Katherine也是80多岁寿终正寝,那她那个完美丈夫Philip呢?wikipedia名人的婚姻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果然搜到Philip于1963年过世,才48岁。那死因又是什么呢?那时候他家人可没有隐瞒死因,他在自家的度假屋里,把一只双筒猎枪塞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可这是为什么呢? 他一个普通中产农场主家庭的孩子,南方农村出来的。当过哈佛法学院的报纸主编,二十出头成了首席大法官的一号书记员, 二十五岁娶了美联储主席的大女儿,三十岁成为《华盛顿时报》的最大股东和发行人。直到四十多岁他死前,《华盛顿时报》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四个孩子儿女双全,妻子温柔美丽放弃事业一心照顾家庭。和总统副总统私交甚好,以后的路只可能比他岳父走得更远,如果他愿意走的话。这样都要上shotgun,那还要怎样啊!
我又没办法去问他自己,只能看去书里看。这样一来Katherine也成了一个不再boring的女人。wikipedia说Philip在自杀前和自己报社的女记者有一段非常夸张的婚外恋。长达一年带她在公开场合出入,数次扬言要离婚,并重写遗嘱把受益人制定为新欢。这无疑是Katherine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重大挫折。
能把好日子过好,那是应该的,这种人没意思。苦难才是品质的试金石不是么。虽然从个人角度来说,没人愿意放弃锦衣玉食主动投身古拉格群岛的铁丝网。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命运把坎坷的一坨,生生扔到了大家闺秀Katherine的面前了,彼时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年龄大了,且一直都不怎么关心她的样子。丈夫——嗯,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了。
她们婚姻中的第三者名叫Robin Webb,是时报分公司在欧洲办公室的一个澳籍女记者,Philip去欧洲出差时候在工作中认识的,后来就借工作理由把她派到美国来。除此之外关于她再也没有更多的信息。Katherine在1962年接听家里一部分机的电话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事情,她找到丈夫核实,得到了忏悔和结束的保证。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间,忏悔是虚无的,保证是无效的,因为Philip实质上几乎没有在家。其实她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从各方间断听到Philip又带着Webb在哪里出现了,闹事了,然后在他病重需要帮助的时候带他回家,陪他去精神病院疗养。
期间Webb跟她通过电话,好像还见过面。内容没有任何的新鲜,Webb说她们才是真爱,希望她放手之类。但要求的力度在听者看到是如此微弱以至于Katherine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接下来就是1963年夏天的自杀事件。Philip不久前修改过的遗嘱问世,把本属于Katherine的东西全部留给Webb,甚至还不如很多言情小说里原配还被留了一丝感激或者愧疚。在长达600多页的自传中,Katherine对此没有一个字的不满、委屈。甚至没有一个字不平的情绪。新遗嘱被律师鉴定无效之后,她这样说Webb:“她此后(Philip死后)没有索要过这笔遗产,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相信她是真的爱Philip。。。她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Philip的任何采访,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非常decent的女人。”
一般来说,妇女被迫保卫家庭的结局一般都很丑陋,不管是经济不独立的家庭妇女,XX公司高管,会使毒的科学家,还是风华绝代的女明星,权力惊人的女政客。随便去网上搜搜,阅读这些故事都会让人很不舒服。
上流社会的出身的确不是Katherine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她也没有选择丈夫患病、家庭崩离的命运。她在挫折困境中做了一些决定,让自己继任了时报的发行人,成为了美国一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安享晚年,还写了一本得普利策奖的书。我只能觉得,这就试出了她熠熠发光的品质。难的事情经历过了,容易的事情更能做好。领导一个报社,报道水门事件,成为媒体大亨,这些是容易的事情。
之前只见过一例如此淡定地处理类似处境,还是在虚构的设定下。而林语堂对于主角姚木兰集中了传统女性的一切无上的美好品质,引用他的原话是:
“对人友好,胸襟开阔,无限热情,亲密恳切,洒脱自然,穷达不变,甘苦与共。”
这其实也足够形容Katherine,且简单说来,和她对Webb的评价是一样的——she must be a very decent person.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