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标配?

我们为什么需要标配? 读这本东野的非虚构,感触最多的,是他那晃荡多年的生活,他那些渣渣,最大的价值是保护了他的天分。
很羡慕渣渣,要是换天朝,不是被当流氓开掉,就是要被老师收拾死。同宽容无关。同度量无关。同文化的厚度毫无关系。只是我们还没到那个程度:我们不需要太多天才,我们需要标配。 我看了逻辑思维罗胖的一篇文章,他在里面愤愤地说: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是努力把关于这个世界已知的知识,恨不得一股脑填进孩子的脑袋。如果仅仅以这个为教育目的,人在知识记忆和计算速度上连一部手机都比不上。 人最大的价值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罗胖说得特别对,但很可惜,那是我们未来的“大事”。 就像一家子都饿着肚子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吃饭的问题,甚至连穿衣的问题都免了。 这时候讨论音乐与互联网是不是过于奢侈了?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天才么? 我不知道东野圭吾是不是天才,我知道他写了很多书,很畅销,连续多年都是畅销的热点。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故事能入人心。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受人欢迎的作品。 他是我眼中少有的几个讲故事的大师。 我们似乎更需要技工,我的时代似乎更需要标配的人,因为这样好管理,这样利于流水线。 在日本走过几圈下来,它的干净,它的秩序,它的向心力,它的对人关怀的种种种种的背后,其实就是两个字:富裕。 这个岛上的人,民间真的太富裕了! 对天朝,我依稀乐观: 过不了几年,当我们足够富裕、民间足够富裕、民间足够强大的时候,那时候,标配不再重要,全面对差异的需求就将是大势所趋。 谢谢东野老师。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