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之哀的侧记

这是一本学者写的面向所有人的书,真诚质朴地论述问题。不像有些功力深厚的专业学者大输文采匠气十足,也不像有些所谓有名士气的教授说话粗俗而又故作高深。深入浅出,平直淡然,心中无戾气,胸中无狭隘之气,是故不论读者是否同意作者对具体问题的观点或是整体的思考出发点,本书都能被非常有效地阅读。
本书的结语可以概括要旨:
“昔日的天下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更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安宁和经济繁荣,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说是用什么制度来实现统一,如何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消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
同时本书的具体章节也引人入胜。虽然写作历史的手法没有什么花哨,考察历史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全新的变化,但是能够从容平淡地发人所未发,读来使人获益匪浅,一读之下即知将终身相伴。因为读这本书时感知到的作者儒雅冲和的气度让人感到安宁和欣慰。
本书初版已多年,然而其中对待“统一”与“分裂”之观点尚远未被民众所了解,不禁使人反思我国各级学校大部分学生读书都在读什么。上了那么多年学,好像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浪费掉了。
中国读书人借赵宋皇室之力在后继历史中形成极大的势力,创造了一段功过参半的奇迹。此一辉煌已随着中国被列强拉入世界体系而告结束,中国读书人的命运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读书人,本书中的一段话谨记于此,以证中国读书人千年之悲:
”清军下江南之初,曾受到文人发起的激烈反抗,但在恢复乡试后就有不少文人应试。而在清朝皇帝亲自祭明太祖陵,承认对清军实行抵抗的明朝官民为忠义,将明朝降臣归入贰臣传后,绝大多数读书人已感激涕零,竭诚效忠大清了。”
风流云散,应是最好。
本书的结语可以概括要旨:
“昔日的天下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更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安宁和经济繁荣,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说是用什么制度来实现统一,如何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消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
同时本书的具体章节也引人入胜。虽然写作历史的手法没有什么花哨,考察历史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全新的变化,但是能够从容平淡地发人所未发,读来使人获益匪浅,一读之下即知将终身相伴。因为读这本书时感知到的作者儒雅冲和的气度让人感到安宁和欣慰。
本书初版已多年,然而其中对待“统一”与“分裂”之观点尚远未被民众所了解,不禁使人反思我国各级学校大部分学生读书都在读什么。上了那么多年学,好像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浪费掉了。
中国读书人借赵宋皇室之力在后继历史中形成极大的势力,创造了一段功过参半的奇迹。此一辉煌已随着中国被列强拉入世界体系而告结束,中国读书人的命运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读书人,本书中的一段话谨记于此,以证中国读书人千年之悲:
”清军下江南之初,曾受到文人发起的激烈反抗,但在恢复乡试后就有不少文人应试。而在清朝皇帝亲自祭明太祖陵,承认对清军实行抵抗的明朝官民为忠义,将明朝降臣归入贰臣传后,绝大多数读书人已感激涕零,竭诚效忠大清了。”
风流云散,应是最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水龙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